无接触式微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0367阅读:5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接触式微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有常闭常开双路触头输出,并可转换的,特别是无接触式转换的微动开关。
常规市售的微动开关,虽然具有常闭常开双路输出及转换功能,可广泛用于自动控制电路,尤其是与单向可控硅配合的控制电路。但缺点是,靠人或机械物体按下按钮才能转换,自锁也靠弹簧机械力,存在着有接触和磨损问题。而人们使用时,为解决磨损问题,要求无接触式的控制元件来代替。通常的做法是采用晶体管接近开关、光电开关之类装置来避开接触磨损问题,但此类装置成本高,结构复杂,而且本身工作需要电源,又使人不尽如意。而干簧开关霍尔元件之类,虽然结构简单,成本不高,但只有常开状态同相输出的普通开关功能,与许多电路不能配合,代替不了有反相输出的微动开关。为解决以上问题提出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无接触式转换常闭常开触头的微动开关,既保持原来微动开关的功能和优点,又克服了有接触的磨损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注塑一个开关主体盒,里面用环氧树脂封装进两只干簧管和一块永磁铁片,利用磁铁同性相拆、异性相吸,吸力大小可用位置或磁铁尺寸来调节的原理,在A干簧管一侧的上半部或下半部紧靠一块永久磁铁片,在这块不动磁铁片的吸力下,使之这只干簧管的两段触片静态时始终处于密贴闭合状态,组成一组常闭触头输出。另一只B干簧管则不受这块不动磁铁的作用,由间隔距离来达到,保持干簧管两触片原来分离的状态,作为常开触头输出。而在两只干簧管的另一侧是主体盒的外侧,等待接受动态磁铁片的磁力作用。由于里面这块不动磁铁片只紧靠其中一只干簧管的一半长度,所以作用于两段触片上的吸力是不相等的,破坏了原来两段触片弹力相等保持分离的状态,达到了两段触片头部倾向磁铁一边密贴吸住通电的常闭状态输出。这块磁铁不离开则达到这组常闭触头自锁的目的。
另外注塑一个副体盒,里面固定一块较大的动态磁铁片,作为无接触转换之用。当这块动态磁铁片接近主体盒外侧时,在它无形的磁力作用下,A干簧管内不全部紧靠不动磁铁片的这段触片,由于受到另一侧更大的磁场吸力,加自己本身的弹力,使自己头部重叠部份与另一段触片头部分离,而全部紧靠不动磁片的这段触片,由于不动磁铁紧靠的位置及自己本身反向弹力加两块磁铁极性不同的抗衡拆力仍然大于动态磁铁作用于它的吸力,而保持不动。这样就完成了这组常闭触头转换到开始断电的暂态过程。而B干簧管,则由于无不动磁铁的吸力作用,只有动态磁铁片的吸力,打破了原来触片反弹力相等保持分离的状态,两触片同时都被动态磁铁吸到一侧而密贴通电,完成了这组常开触头转换到闭路通电的暂态过程。
当这块动态磁铁片远离主体盒时,由于失去这一侧的磁力,AB干簧管都自动恢复原来的常闭常开状态。
改变干簧管内触片的尺寸,可改变触头负荷容量。改变两块磁铁的尺寸,可改变接近作用距离的大小,制成各种型号。
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给出。


图1、附图2分别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无接触式微动开关的主体和副体结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装置的细节及工作情况。
该开关包括一个主体塑盒(1),和一个动态副体塑盒(16)构成。(1)内有用环氧树脂填充料(9)封固的常闭干簧管(2),常开干簧管(11)及不动永磁片(4)。其(2)与(11)的位置关系是横向、水平、整齐排列于(1)的外侧边缘,但不外露,两者间隔距离以(4)的吸力不能作用于(11)的距离为准。一般取8~10mm。而(2)与(4)的位置关系是(4)在(2)的下面或内侧竖向重叠并紧靠的位置,并只能使(4)重叠紧靠于(2)的一半长度。最后用软导线(7)在(6)、(10),及常闭触头B端接点(15),常开触头B端接点(14)上各自焊接引出,作为输出线。封装后的各接点电路关系是(6)与(15)相通,(10)与(14)断开,(6)或(15)与(10)及(14)各自绝缘。主体盒(1)的两端开有两个主体固定孔(8)。
动态副体塑盒(16)内固定有一块动态永磁片(18),并开有副体固定孔(17)。
各主要部件尺寸主体塑盒(1)为40mm×25mm×10mm;不动永磁片(4)为10mm×5mm×2mm;副体塑盒(16)为40mm×25mm×8mm;动态永磁片(18)一般为20mm×20mm×3mm。(2)与(11)是市售常规干簧管。尺寸一般都在直径3mm,长为25mm的圆柱体玻璃管封装。
主体塑盒封装后,静态时,由于(4)的吸力作用于常闭干簧管静态触片(5)及其动态触片(3)的头部,形成(5)与(3)的头部重叠密贴而通电,使市售常开状态干簧管改变为常闭状态,并由常闭触头A端接点(6)及常闭触头B端接点(15)输出及自锁。由于(4)的极性与位置关系,使其吸力作用于(5)与(3)上的磁场吸力是不相等的。所以能实现性质的改变,这是本实用新型的根本特征。而又由于(4)的吸力对远距离的(11)不起作用,所以(11)内的A触片与B触片仍然处于分离状态,保持市售干簧管原来的常开状态,并由常开触头A端接点(10)和常开触头B端接点(14)形成一组常开触头输出及自锁。
动态时,副体塑盒(16)靠近(1)的外侧,动态永磁片(18)的无形磁力,先于(16)的有形物作用于主体塑盒(1)的外侧,将(3)从(5)的头部分离开,同时也将(12)与(13)同步吸靠于自己一侧,使两个头部重叠而密贴通电。这时,(6)与(15)触头从常闭状态改为开路截止的暂态,而(10)与(14)触头从常开状态改为闭路通电的暂态,同步完成对两只干簧管或两组触头的状态转换,而形式是无接触式的。这里只有常闭干簧管静态触片(5),由于和(4)是整个紧靠的位置关系,使(4)对(5)的吸力仍大于(18)对(5)的吸力,加上(4)与(18)极性相同的抗衡之力及其(5)本身的弹力,始终保持静态不动;而动态触片(3)则处于(18)对(3)是整个吸力大于(4)对(3)的头部局部吸力,形成动态,被迫与(5)分离,改变了位置。副体塑盒(16)一般固定于运动的物体上,主体塑盒(1)固定在运动物体的极限或指定处等待,从而完成无接触式的自动控制。
当(16)带着(18)离开(1)的相应作用距离后,(12)与(13)同时失去磁力吸引,在触片本身材料的弹力作用自动复位到常开分离状态。(3)则由于失去(18)的大吸力,又被(4)作用于头部的吸力所吸,复位到与(5)密贴通电的常闭自锁原态。而完成这一自动复位和锁住的转换程序,形式也是无接触式的。
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常闭常开双路触头输出、并能转换、特别是无接触式的磁力转换的微动开关,该开关在主体塑盒(1)内封装有一只常闭干簧管(2)和一只常开干簧管(11),并在常闭干簧管(2)的下部或内侧的二分之一长度部位里紧靠一块不动永磁片(4),动态副体盒(16)内固定有一块动态永磁片(18),其特征是常闭干簧管(2)的二分之一长度部位是竖向重叠紧靠于不动永磁片(4),常开干簧管(11)是横向、水平、整齐排列在常闭干簧管(2)的一侧,两者间隔一段大于不动永磁片(4)的磁场半径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是不动永磁片(4)的尺寸,是其磁场吸力在静态、动态时都能足够吸住常闭干簧管静态触片(5)不动,静态时能将常闭干簧管动态触片(3)的头部与(5)的头部重叠密贴通电,但又不大于等于动态永磁片(18)的磁场吸力的相应尺寸范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是不动永磁片(4)与常闭干簧管(2)的重叠部位尺寸范围;在常闭干簧管(2)的长度两半部份各自重叠于(4)的面积是不相等的条件范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其特征是动态永磁片(18)的尺寸范围,在其能产生的磁场吸力在副体塑盒(16)的有形物不接触到主体塑盒(1)的外侧3mm~15mm内,即能使常闭干簧管动态触片(3)与静态触片(5)分离,常开干簧管B触片(13)与常开干簧管A触片(12)密贴重叠的磁场吸力所相应尺寸条件范围。
专利摘要一种常闭常开双路输出,并可转换的无接触式微动开关。由内部封装有两组干簧触片及永磁片的主体盒与动态永磁片的副体组成,接近作用距离3-15mm。是利用磁铁同性相斥,异性相吸及磁力大小调节的原理,在无接触的磁力作用下,达到常闭常开状态转换和自锁的目的。该开关简单、可靠、体积小又价廉,可广泛用于自动控制电路,替代有磨损的微动开关及其它价格昂贵的接近开关。
文档编号H01H36/02GK2067032SQ9020523
公开日1990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1990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1990年4月23日
发明者何新法 申请人:何新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