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点式电子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0342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触点式电子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元器件的继电器类,具体地说是一种触点式电子继电器。
众所周知,现有触点式继电器,其工作原理是电感线圈通电产生电磁力,吸引触点闭合或断开,从而达到控制用电设备的目的,这种继电器由于通过触点的电流较大,易引起烧蚀,另外在负载或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继电器本身不能自动切断电源,引起线路烧毁、触点烧粘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触点电流小、触点不易烧蚀,在发生短路故障时能自动断电的触点式电子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是常开触点J1-1并联在三极管T1的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继电器J1依次与三极管T2集电极、发射极、电阻R1串联,电阻R1、继电器J1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发射极连接,三极管T1基极经电阻R2与三极管T2发射极相连,三极管T1的集电极、发射极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输出端和电源输入端,三极管T2发射极为接“地”端。
本实用新型流经触点的电流较小,能有效地减少触点烧蚀现象的发生,提高触点的使用寿命,另外当负载出现短路故障时,本实用新型能自动断开触点,切断电源。


图1,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也是一种实施例电路原理图。
图中标记电阻R1、R2、R3、R4、三极管T1、T2、开关K、继电器J1、常开触点J1-1、电池E、二极管D。
实施例继电器J1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基极以及电阻R1依次串联后,继电器J1、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T1的发射极、集电极连接,二极管D与继电器J1并联,继电器J1的常开触点J1-1两端分别与三极管T1的发射极、集电极相连,电阻R2跨接在三极管T1的基极与三极管T2的基极之间,电阻R1两端分别与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三极管T2的发射极相连,三极管T1的发射极经电阻R4与电池E正极连接,三极管T1集电极作为输出端与负载电阻R3一端相连,三极管T2发射极连有开关K,电阻R3、开关K、电池E的另一端共同连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闭合开关K,则电池E输出电流首先经三极管T1流向负载电阻R3,此时若负载电阻R3短路,三极管T2基极电势为零,则三极管T2处绝止状态,继电器J1以及常开触点J1-1不能动作,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若负载电阻R3及线路处于良好状态,则电阻R3上的电压反馈到三极管T2的基极上,三极管T2导通,继电器J1工作,使常开触点J1-1闭合。
权利要求1.一种触点式电子继电器,设有继电器、常开触点,其特征在于常开触点J1-1并联在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继电器J1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基极以及电阻R1串联后,继电器J1、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T1的发射极、集电极连接,三极管T1基极经电阻R2与三极管T2的发射极相连,二极管D与继电器J1并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元器件的继电器类,具体地说,是一种触点式电子继电器。其特征是常开触点J1-1并联在三极管T1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继电器J1与三极管T2的集电极、基极以及电阻R1串联后,继电器J1、电阻R1分别与三极管T2的发射极、集电极相连。三极管T1基极经电阻R2与三极管T2发射极相连。三极管T1集电极、发射极分别作为输出端及电源输入端。本实用新型在负载发生短路故障时能自动停止工作,同时能提高触点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1H47/00GK2133932SQ9221938
公开日1993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1992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1992年7月18日
发明者刘剑波, 褚振德 申请人:山东省荣成市供销储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