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电池放电保护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4025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充电电池放电保护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充电电池放电保护机构,属于对充电电池放电回路结构的改进。
一般的镉镍、氢镍充电电池在正常情况下均能循环充电1000次。但是使用的要求较严格;在放电时,电池电压不能放尽(电压不能放至零伏),否则将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严重的还将损坏电池。但是如果在使用中不将镉镍电池的电放完(一般认为将电池电压放至1伏称将电池的电放完),由于电池的记忆作用,电池的容量将减少。在一般的使用中,将电池的电放完容易做到,而将电池的电不放尽(指将电池的两端电压为零伏)较难做到。特别是作为照明用的普及性产品(手电筒),两种电池放电都较平稳即在电放完之前,电流基本不变,当电放完后,若再继续放电,必定在两分钟左右将电放尽。从电筒灯泡的亮度来看,在放电完之前亮度基本不变,在电放完时,灯泡则从正常亮度经两分钟左右就完全熄灭。由干从电放完到电放尽的时间较短,所以一般用户要保持电池的电不放尽(电压不放至零伏)较难做到。还有的用户在手电筒灯泡不亮时,忘记了将开关置于关的位置,使电池长期处于零伏状态,电池很容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使充电电池放电剩余电压大于零伏、使用寿命长的充电电池放电保护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达到在充电电池的放电回路中、在电池与发光元件之间串联有二极管。


;图1为二极管伏安特性曲线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电路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电路图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在二极管两端加正向电压,当高于死区电压(硅二极管死区电压为0.6伏)时二极管处于导通状态,由于二极管是非线性元件,两端正向电压越高,内阻越小,电压越低内阻越大,二极管导通后,两端电压为0.7伏左右。
如图2所示利用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将二极管D串联在充电电池E的放电电路中,当开关K接通回路,电池E处于正常放电时,二极管D导通,两端电压最高,二极管的内阻很小,灯LD发亮。当正常放电要结束时,电池E两端电压逐渐减小,从电池放电完(电池电压放至1伏)到灯灭约为10分钟左右。当灯灭时,由于二极管的作用,电池E两端电压(指每一节电池两端的电压)仍在0.8伏左右,即使开关长时间处于开的状态,也不会使每一节电池两端的电压降至零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以上实施例的结构,当使用充电电池为四节或四节以上时,可在放电回路中串接二个二极管如图3所示,可保证放电回路中的每一节充电电池剩余的的电压大于零伏。
本实用新型相比已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采用将二极管串联在充电电池的放电回路中的结构,利用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使每一节电池放电后的剩余电压大于零伏,大大拉长了电池从电放完到灯灭的时间(接近于普通电池的后期放电现象),故用户容易掌握不使灯泡完全熄灭就开始充电。即使灯泡完全熄灭,电池的剩余电压仍大于零伏,这样就不会由于使用出现的问题,造成电池的使用寿命缩短,完全避免了损坏电池。
权利要求1.一种充电电池放电保护机构,其特征在于在充电电池的放电回路中,在电池E与发光元件LD之间串联有二极管D。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充电电池放电保护机构,属于对充电电池放电回路结构的改进。其特征是在充电电池的放电回路中,在电池E与发光元件LD之间串联有二极管D,利用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使每一节电池放电后的剩余电压大于零伏,大大拉长了电池从电放完到灯灭的时间,故用户容易掌握不使灯泡完全熄灭就开始充电。即使灯泡完全熄灭,电池的剩余电压仍大于零伏,避免造成电池的损坏后减少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1M10/44GK2253873SQ96232949
公开日1997年5月7日 申请日期1996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1996年4月10日
发明者唐念 申请人:唐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