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6137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屏蔽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屏蔽电缆连接的屏蔽接头。
已知的一种屏蔽接头公开于日本未审查专利的出版物(JapaneseUnexamined Patent Publication)No.7(HEI)-245153中。以下参照图24描述此接头。
在图24中用W标识的为一屏蔽电缆。屏蔽电线W的一端的包鞘被剥除,因而暴露出芯线束A1与屏蔽层A2,屏蔽层A2由编织的金属丝网形成。芯线A1与阳性末端配件A3连接。管状金属壳A4适于覆盖电缆端和末端配件A3,并且其后端(图24中的左端)被受迫固紧于屏蔽层A2上。这样屏蔽层A2和金属壳A4电连接,形成对阳性末端配件A3的屏蔽。尽管未示出,阳性末端配件A3和金属壳A4被容纳于外壳之中。
由于芯线束A1和屏蔽层A2之间的绝缘层A5是电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当受到由芯线束A1产生的热而导致的高温的作用时,绝缘层A5的刚性降低并易于变形。因此,在金属外壳受迫固紧于屏蔽层的以上结构中,由于绝缘层5的刚性降低,屏蔽层和金属壳之间的密封性可能随之降低,导致不稳定的电连接。
这种类型的一种进一步的已知屏蔽接头示于图25和26。
在图25中,以W标识的为屏蔽电统。在屏幕民线的一端包鞘被剥除,从而暴露出了芯线束B1和屏蔽层B2,层B2由编织的金属丝网形成。带有连接配件B3的持留件B4被安装在屏蔽电缆W的一端,并且管状金属壳B5(屏蔽管)被配合在持留件B4之外。此连接配件B3被用于与屏蔽层B2和金属壳B5电连接,并且其相对的两端作为压迫部分B3A与安装在持留件B4上的安装部件B3B相连。
当持留件B4安装在屏蔽电缆W的末端时,持留部件B3A打开如图26中的实线所示,当金属壳B5配合于持留件B4之外的,上端B3C被导入形成于金属外壳B5的开放边缘的固紧槽B5A之内。换言之,当安装B5时,持留部件B3A之间的距离逐渐缩窄。相应地,屏蔽层B2为压迫部件B3A所持留,从而使屏蔽层B2和金属外壳B5通过连接配件B3电连接。
然而,在以上的构造中,压迫部件的上端必须被配合到金属壳的固紧槽之内。因此,操作者必须在确认压迫部件的上端相对于固紧槽的位置后才能安装金属外壳。这导致操作上的不便。进而,由于压迫部件在与金属外壳配合之前处于打开状态,持留件很容易相对于屏蔽电缆转动,从而更难以将压迫部件配合进固紧槽中。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特别地能牢靠地使屏蔽管和屏蔽层保持电连接的改进的屏蔽接头。
根据本发明,这一目的通过屏蔽接头得到解决,它包含一外壳,用于牢靠地容纳屏蔽电缆的一端,其中芯线束为一屏蔽层所覆盖,一绝缘层被置于芯线束与屏蔽层之间;还包含一屏蔽管,其中芯线束通过屏蔽管和屏蔽层之间的电连接而被完全屏蔽,屏蔽管包括一连接件,用于把屏蔽层和屏蔽管电连接,其中此连接件包含至少一个接纳件,被至少部分地插入到芯线束的绝缘层和屏蔽层之间,和一个或更多的压迫件用于将屏蔽层压靠向接纳件。
这一目的不可能过这样的接头实现,它包含一外壳,用以牢靠地容纳屏幕电缆,其中屏蔽电缆的芯线束为屏蔽层所覆盖,一绝缘层被置于芯线束和屏蔽层之间;包含一屏蔽管,其中芯线束通过屏蔽管和屏蔽层之间的电连接而被完全屏蔽,屏蔽管包含一持留件,可被安装在屏蔽电缆的末端并在至少部分地转住屏蔽层的位置上持留住许多由导电元件制成的连接部件,每个连接部件形成具有至少一个屏蔽层接触部分,用以与屏蔽层接触,和至少一个屏蔽管接触部分,用以与屏蔽管接触。
根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屏蔽接头,其含有一外壳,用于牢靠地容纳屏蔽电缆的一端,外壳中的屏蔽电缆的芯线束由屏蔽层覆盖;一绝缘层,被夹插于或安置于芯线和屏蔽层之间;和一屏蔽管,在其中通过把屏蔽管和屏蔽层电连接而完全屏蔽芯线束,屏蔽管含有一连接件,用于电连接屏蔽层和屏蔽管,此处的连接件包含有至少一个接纳件,被至少部分地插入到芯线束的,或芯线束之上的,绝缘层和屏蔽层之间和,一个或更多的压迫件或压迫部分,用于压迫屏蔽层靠向接纳件。
由于屏蔽层被持留在接纳件和压迫件之间,即使绝缘层的刚性降低,屏蔽层和连接元件也保持接触,从而确保了屏蔽层与屏蔽管之间牢靠的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压迫件将屏蔽层压迫紧靠接纳件基本上是通过杠杆作用的,其中压迫件与接纳件相连的一点或一部分作为杠杆的支点,压迫件的另一端作为力的作用点。
优选地,一个或更多的压迫件每个都具有导电性能,并且其有一端和接纳件相连接。
根据一更为优选的实施例,提供了一屏蔽接头,含有一容纳屏蔽电缆一端的外壳,在其中屏蔽电缆的芯线束由屏蔽层覆盖,屏蔽层由一绝缘层覆盖。在外壳中安装了屏蔽管以便覆盖从屏蔽层中伸出的芯线束,其中芯线束是通过电连接屏蔽管与屏蔽层而被屏蔽;屏蔽管包含有一连接件,用于电连接屏蔽层与屏蔽管,在此连接件包含一接纳件,被插入到芯线束的绝缘层与屏蔽层之间,和两个压迫件,分别具有导电性,并且其上有一端与接纳件连接,用以通过杠杆作用将屏蔽层压迫紧靠接纳件,其中与接纳件相连的一点作为杠杆的支点而压迫件的另一端作为力的作用点。
因此,接纳件被插入,或可被插入,屏蔽层之下,以便把屏蔽层和屏蔽管电连接。再者,在杠杆的作用下压迫件弹性地变形。然后,在压迫件的基部屏蔽层被强有力地压靠接纳件。其结果是屏蔽层与连接件,并且因而与屏蔽管,电连接。
由于屏蔽层被持留在接纳件与压迫件之间,即使绝缘层的刚性降低,屏蔽层和连接件之间仍保持接触,这样就确保了屏蔽层与屏蔽管之间的牢靠的电接触。再者,由于屏蔽层是利用杠杆作用而被压靠接纳件的,很容易进行压迫操作。
优选地,在压迫件与接纳件的基部,优选地,在基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安置彼此可配合的至少一个配合突起和至少一个配合凹入。
因此,在压迫件的基部和接纳件的朝向压迫件的基部的位置上安置了彼此可配合的配合突起和配合凹入,这样在屏蔽层被压靠向接纳件时,即可被配合突起和配合凹入更牢靠地持留住,从而更牢靠地与连接件保持接触。
更为优选地,接纳件被做成具有基本上沿着屏蔽层的环形内表面延伸的基本上呈管状的结构,压迫件与接纳部分形成整体或单体,以便基本上面向接纳部分,并且优选地压迫件形成至少一个锁定部分和至少一个配合部分,它们在压迫屏蔽层时配合,以使压迫件保持于其压迫位置。
因而,当屏蔽层被两个压迫件(压迫件被做成彼此相对压靠在接纳件上时,安置在压迫件内的锁定部分和配合部分彼此配合,这样的结果是压迫件被保持在其压迫位置上。因此,在压迫屏蔽层之后,压迫件不会意外地恢复至其初始位置,从而确保了更为牢靠的接触。进而,由于压迫件与接纳件形成整体或单体,部件的数目减小了,这从经济的角度看,包括模具的费用,部件的安置等方面,是有利的。
最为优选地,接纳件被做成具有基本上沿屏蔽层的环形内层延伸的基本上管状的外形,并且压迫件是通过在接纳件上开切口,且将切口部分完全向外弯曲而形成的。
因此,由于压迫件是通过在管状接纳件上开切口并向外弯曲切口部分而形成的,它们易于形成。
根据更为优选的实施例,连接件含有一接触部分,其与屏蔽管接触。接纳部件,压迫部分,和接触部分优选地形成整体或单体。
根据一更为优选的实施例,屏蔽接头含有一外壳,用于容纳屏蔽电缆的一端,屏蔽电缆的芯线束为屏蔽层所覆盖,屏蔽层为绝缘层所覆盖;含有一安置于外壳这中的屏蔽管,以遮盖从屏蔽层中伸出的芯线束,其中芯线束通过电连接屏蔽管与屏蔽层而被屏蔽,屏蔽管包含一连接件,用于电连接屏蔽管和屏蔽层,在此连接件由电导的金属材料制成,并含有一可定位于芯束的绝缘层之外和可插入屏蔽层之下的接纳部分,和被安置覆盖屏蔽层并压迫屏蔽层紧靠接纳部分的压迫部分,以及用以接触屏蔽管的接触部分。接纳部分压迫部分,和接触部分优选地形成整体或单体。
因此,连接件被安装在屏蔽电缆的末端以便把屏蔽管和屏蔽层电连接。特别地,接纳部分被插入屏蔽层之下,且屏蔽层被屏蔽层之外的压迫部分压靠接纳部分。通过这种方法,屏蔽层与连接件电连接。如果屏蔽管被安装在屏蔽电缆的末端,促使连接件的接触部分与屏蔽管接触,从而把屏蔽层和屏蔽管电连接。
相应地,由于屏蔽层被严紧地持留在接纳部分和压迫部分之间,即使绝缘层的刚性降低,屏蔽层和连接件能依然保持接触。这样,屏蔽层和屏蔽管可被牢靠地保持电连接。再者,由于根据本发明,压迫部分,接触部分和接纳部分形成整体或单体,不必要安置众多的部件,这从经济的角度看,包括模具的费用,部件的安置等等,是有利的。
优选地,压迫部分是强迫屏蔽层固紧于接纳部分之上的固紧部分。
相应地,屏蔽层和连接件是通过在接纳部分被插入屏蔽层下之后将压迫部分固紧到屏蔽层百彼此接触的。这促使屏蔽层和连接件可以牢靠地彼此接触。
更为优选地,压迫部分含有压迫部件,优选地在其基本相对的两边,用以持留屏蔽层。
更进一步优选地,压迫部件被做成具有至少一个锁定部分和至少一个配合部分,当屏蔽层被压迫部件牢靠地压迫时,它们彼此配合或彼此可配合。
最为优选地,压迫部分在其相对的两边含有持留住屏蔽层的压迫部件,且压迫部件被做成具有一锁定部分和一配合部分,它们在屏蔽层受压迫部件压迫时彼此配合或彼此可配合。
相应地,屏蔽层被压迫部件压靠接纳部分。压迫屏蔽层的压迫部件通过锁定部分和配合部分的配合而保持其状态,这样就防止了压迫部件在压迫屏蔽层之后恢复至它们的初始位置。这样,屏蔽层和连接件可被更为牢靠地保持彼此接触。
根据本发明,还进一步提供了一种屏蔽接头,其含有外壳,用以完全容纳屏蔽电缆的一端,在其中芯线束为屏蔽层覆盖,一绝缘层被夹插于或安置于屏蔽层和芯线束之间;和屏蔽管,在其中芯线束是通过电连接屏蔽管和屏蔽层而被完全屏蔽的,屏蔽管含有一持留件,其可安装于屏蔽电缆的一端,且使众多的由导电元件制成的连接部件保持恰当的位置,从而至少部分地封闭住屏蔽层,每个连接部件被做成至少具有一个屏蔽层接触部分,用以和屏蔽层接触,和至少一个屏蔽管接触部分,用以和屏蔽管接触。
根据一优选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屏蔽接头,其含有一外壳,用以牢靠地容纳屏蔽电缆的一端,在外壳中芯线束为屏蔽层所覆盖,而屏蔽层为一绝缘层所覆盖;在外壳之内设置了一屏蔽管,以遮盖从屏蔽层中伸出的芯线束,其中芯线束是通过电连接屏蔽管和屏蔽层而被屏蔽的,屏蔽管含有一持留件,可安装于屏蔽电缆的一端并使许多由导电元件制成的连接部件保持在恰当的位置,从而封闭屏蔽层。每个连接部件被做成具有屏蔽层接触部分,用以与屏蔽层接触,和屏蔽管接触部分,用以与屏蔽管接触。
相应地,绝缘持留件配置了许多由导电元件制成的连接部件。当此绝缘持留件安装在屏蔽电缆的一端时,相应的连接部件的屏蔽层接触部分与暴露的屏蔽层接触。这样的结果是屏蔽层和连接部件电连接。此后,当屏蔽管被安装时,连接部件的屏蔽管接触部件与屏蔽管接触,这样屏蔽管和屏蔽层通过连接部件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由于连接部件和屏蔽层在屏蔽管安装之前即电连接,这样就不必象已有的工艺那样必须在金属壳中配置一固紧槽,并且对屏蔽管的插入位置也没有限制。这改善了操作的可行性。由于当持留件安装时,相应的连接部件的屏蔽层接触部分和屏蔽层接触,持留件不大可能相对于屏蔽电缆转动,这样的结果是屏蔽管更易于安装。
优选地,屏蔽层接触部分被做成具有引导斜面,以便把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引导到屏蔽层接触部分的与屏蔽层接触的接触表面上去。
因此,由于屏蔽层接触部分被做成具有引导斜面,用以持屏蔽层引向接触表面,它们可被平滑地引向与屏蔽层接触。这样,持留件可被容易地安装在屏蔽电缆的末端上。
更为优选地,用于将屏蔽管引导向屏蔽管接触部分的与屏蔽管接触的接触表面的引导斜面大体上被安置在屏蔽管接触部分与屏蔽管之间。
因此,屏蔽管接触部分可被平滑地引导至与屏蔽管接触,这样,屏蔽管可被容易地安装。
更为优选地,每个连接部件形成具有接触压力辅助或增强部分,当屏蔽管被安装时受屏蔽管的压迫而使屏蔽管接触部分朝向屏蔽层移位。
当屏蔽管被安装时,接触压力增强部分受屏蔽管的压迫而使屏蔽层接触部分朝向屏蔽层移位。相应地,屏蔽层接触部分对屏蔽层的接触压力增加,从而使屏蔽层与连接部件之间的电连接更为牢靠。
最为优选地,屏蔽管被设置于外壳之上或之内,以便完全遮盖住从屏蔽层中伸出的芯线束。
本发明的这些和另外的目标,特征及优点在阅读随后的详细描述和相伴的图解后会更为明显,其中

图1为第一实施例的屏蔽电缆,连接件和其它元件的透视图,
图2为第一实施例在安装上金属外壳之前的侧视截面图,图3为第一实施例在安装上金属外壳之后的侧视截面图,图4为第一实施例沿图3中的A-A的截面图,图5为完整地显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屏蔽接头的侧视截面图,图6为第二实施例的屏蔽电缆,连接件,和其它元件的透视图,图7为第二实施例在安装金属外壳之后的侧视截面图,图8为第二实施例沿图7中B-B的截面图,图9为第三实施例的屏蔽电缆,连接件,和其它元件的透视图,图10为第三实施例在金属外壳安装之前的侧视截面图,图11为第三实施例在金属外壳安装之后的侧视截面图,图12是第三实施例沿图11中的A-A的截面图,图13是完全显示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屏蔽接头侧视截面图,图14是第四实施例的屏蔽电缆,连接件,和其它元件的透视图,图15是第四实施例的金属外壳安装之后的侧视截面图,图16是第四实施例沿图15中B-B的截面图,图17是第五实施例的金属外壳和其它元件的侧视截面图,图18本发明第六实施例的持留件,末端元件,和其它元件的透视图,图19是持留件被安装在屏蔽电缆的一端的前视图,图20安装上金属壳之后的前视截面图,图21是装配着末端元件的持留件的侧视图,图22是一放大的前视图,未接触压力辅助部分的运动,图23是屏蔽接头的侧视截面图,图24是已有工艺的屏蔽接头的侧视截面图,其中金属外壳是被强行固紧的,图25是已有工艺的屏蔽接头的透视图,图26为已有工艺的屏蔽接头的前视截面图。
第一实施例如下此后,参照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屏蔽接头的第一实施例。
图5是一完全显示第一实施例的截面。如图所示,根据本实施例的屏蔽接头M是一阳性接头,屏蔽电缆W的一端与此屏蔽接头M相连接。
首先,描述屏蔽电缆W。如图1的右上部分所示,屏幕W被构建成可使由导电材料制成的芯线束11被绝缘层12覆盖,绝缘层12衩由如编织的导电细金属线,形成的屏蔽层覆盖,屏蔽层13被一电绝缘的外鞘14覆盖。在屏蔽电缆W的一个末端部分E1,外鞘14被剥除,以暴露出屏蔽层13。在此屏蔽电缆W的最末端部分E2,绝缘层12被剥除以暴露芯线束11。
其次,描述屏蔽接头M。如图5所示,屏蔽接头M由外壳20,阳性末端配件60,金属外壳30(与屏蔽管相应),用以电连接金属外壳30和屏蔽层13的连接件40等组成。外壳20由,如,具有电绝缘性能的合成树脂材料制成,其前半部分(图5中的左半部)是用于容纳未示出的阴性接头的容器21。可向内弹性变形的锁定臂27形成于第一表面,优选地形成于容器21的上表面。在锁定臂27上配置了可与阴性接头配合的锁定突起27。
外壳20的后半部(图5中的右半部)是一用于装配阳性末端配件60的空腔22。空腔22优选地为一圆洞。在空腔22之内通过四个支持臂28基本上同轴地配置了细管23,支持臂28优选地以规则的间隔,如大体上90°的间隔,从空腔22的内表面上突出。阳性末端配件60被安装在细管23之内,以使其前端基本上伸入容器21中。再者,金属壳30被配合于细管23之外。
空腔22有一敞开的后端,在此界定一装配开口22A,其用于装配阳性末端配件60,金属壳30及类似物。装配开口22A的一周边部分略向后突出,从而形成密封元件或橡胶塞容纳部分24。在橡胶塞24之内配合了一密封元件,如,一橡胶塞24和一密封元件或橡胶塞压盖26,其安装在屏蔽电缆W之上以便在屏蔽W被拉出屏蔽接头时密封空腔22。
阳性末端配件60是,如,条状的,其后部分是芯线束桶61,用于被固紧到容纳于其中的屏蔽电缆W的芯线束11。阳性末端配件60有前端部分作为被插入到未示出的阴性末端配件中的连接部分62。相对于阳性末端配件60的长度,一凸缘63大体上形成于其外表面的中部。凸缘63从后部(从图5中的右方)与细管23的前端的开口边缘(图5中的左开口边缘)相配合。在凸缘63上形成了环形凹槽(未给出标识号),在此一锁定部件或环64插入或与之配合。通过锁定环64与从细管23的下部的内壁表面突起的锁定部分29的配合防止了阳性末端配件露60出。
金属壳30是通过,如,将可导电金属板弯曲成管而形成的。该金属壳30通过形成于空腔22的后部的装配开口22A而装配。再者,金属壳30被做成具有与相应的支持臂28相对应的或一致的槽31(图5),以避免在装配时干扰支持臂28。槽31从金属壳30的前边缘沿其整个长度延伸。
如图1所示,连接件40是通过,如,弯曲一导电金属板而形成的,包括一接纳部分41,用以插入屏蔽层13之下,一屏蔽层固紧部分42,用以将屏蔽层和/或绝缘外鞘14固紧到接纳部分41上,和一接触部分43,用以与金属壳30压迫接触。部分41,42,43优选地形成整体或单体。
接纳部分41优选地具有管状外形,其外径大体上与屏蔽层13的内径相同。更为优选地接纳部分41的长度设置得大体上与暴露的屏蔽层13的长度相同。尽管如此,接纳部分41的长度可以(未示出)到达绝缘外鞘14之下,即,可以比暴露的屏蔽层13的长度长。
固紧部分42是这样形成的,以使其在接纳部分41之下的部分具有基本上呈方形的沿接纳部分41延伸的形状,并且其相对的边部A向上敞开。再者,固紧部分42通过一连接或偶联部分44与接纳部分41的前端的底部边缘偶联或连接,形成整体或单体,其结果是大致在固紧部分42和接纳部分41之间为屏蔽层13提供了一插入空间。固紧部分42的每一侧边部分42A的前端是锯齿状的以形成配合突起,如,大的齿状结构。通过向内弯曲两个侧边部分42A,插入到插入空间之中的屏蔽层13可被固紧到接纳部分41。
接触部分43是这样形成的,以使其与固紧部分42的后端连续,并具有比金属壳30的内径略大的直径。接触部分43的相对的大体上呈弓形的侧边部件43A被做成可向内弹性地或塑性地变形,以与金属壳30的内表面形成电接触,优选地是弹性接触。连接件40的一部分连续地从固紧部分42的后边缘向接触部分43延伸,它被做成呈斜向地向外延伸,以形成一个截短的圆锥的一部分(图1)。这部分作为倾斜的引导表面45,用以便利将金属壳30安装在接触部分43上,或作为插入引导表面45,用以支持或引导连接件40插入金属壳30。
接着,描述接头的安装。为了安装接头,阳性末端配件60,金属壳30等等被安装在屏蔽电缆W的末端。
首先,橡胶塞压盖26和橡胶塞25被依序控告地配合在屏蔽电缆W的末端。接着,连接件40被以如此安装在屏蔽W上,使得接纳部分41被插入到绝缘层12和屏蔽层13之间。然后,固紧部分42的相对的侧边部件42A被牢靠地固紧在屏蔽层13和/或绝缘鞘14上。这样的结果是,屏蔽层13被严紧地持留在接纳部件41和固紧部件42之间,使屏蔽层13和连接件40电连接(见图2)。
此后,从接纳部分41伸出的芯线束11被牢固地容纳进和固紧到阳性末端配件60的芯线束桶61之内,并且金属壳30被从阳性末端配件60的前端配合到连接件40之上。然后,通过引导斜面45的引导,金属壳30移向接触部分43的外表面,从而使接触部分43的相对的侧边部分43A向内变形,压靠金属壳30的内表面(见图3和图4)。这样的结果是,连接件40和金属壳30电连接,并且,由此,屏蔽层13和金属壳30通过连接件40电连接。
此后,阳性末端60等已与屏蔽电缆W的末端连接的元件被通过外壳20的安装开口22A牢固地插入或配合入空腔22。此时,阳性末端配件60被牢固地插入到细管23并被如此安装以龠其前缘伸入容器21中。再者,金属壳30被配合到细管23之上并被以如此向前推进,以使支持臂28与槽37相配合。已安装在屏蔽电缆W上的橡胶塞25和橡胶塞压盖26移入橡胶塞容器24,并且橡胶塞25受橡胶塞压盖26的压迫(见图5)。通过这种方法,完成了接头M的安装。
在如上所构建的本实施例中,由于屏蔽层13可被持留在接纳部分41和固紧部分42之间,即使绝缘层12可能由于刚性减小而变形,屏蔽层13和连接件40可以保持彼此接触。这样的结果是在屏蔽层13和金属壳30之间的电连接可被牢靠地保持。进而,由于接纳部分41,固紧部分42和接触部分43形成整体或单体,所以不必要配置很多部件,这从经济的角度看,包括模具的费用,部件的安置等等,是有利的。
第二实施例如下此后,参照图6至图8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屏蔽接头的第二实施例。
第二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连接件70的结构。在第一实施例中,屏蔽层13是通过固紧部分42被强行固紧到接纳件41上的。然而,在第二实施例中,屏蔽层13是通过压迫部分72被压靠向接纳部分71。由于其它构造与第一实施例相似,在此不作描述,而仅是以相同的标号标识相同的元件。
如在图6中所示,压迫部件72配置于接纳部分71之外,其优选地具有管状外形,如在第一实施例中,以便覆盖之。压迫部件72通过一连接或偶联部分74在接纳部分71的前端底部边缘与之相连或偶联,与之形成单体或整体,结果在压迫部分72和接纳部分71之间形成屏蔽层13的插入空间。进而,压迫部分72的相对的侧边部件是可向内弹性和/或塑性变形的,产作为压迫部分72,散以压迫插入到插入空间的屏蔽导13。
压迫部件72A的前端被这样形成的,以使一个前端可放在另一个前端的上表面上。比如,两个锁定突起75(与锁定部分相应)在另一个前端肩并肩形成,而锁定孔76(与配合部分相应)形成在一个前端上且与相应的锁定突起75相一致。压迫部件72A被如此持留,以通过锁定突起75和锁定孔76的配合而压迫屏蔽层13。
接触部分73如此形成,以与压迫部分72的后端实际上连续。此连接部分73是通过将压迫部分72的后边缘向外伸出而形成的,并且具有比金属壳30的内径稍大的直径。当金属壳30被插入时,接触部分73向内弹性和/或塑性变形,从而与金属壳30的内表面电接触,优选地弹性接触。从压迫部分72的后边缘向接触部分73连续延伸的连接件70的一部分如此成形,以斜向向外延伸。这部分作为便利金属壳30安装到接触部分73之上的引导斜面77。
为了把金属壳30和屏蔽层13电连接,连接件70被如此安装在屏蔽电缆W上,以使接纳部分71被插入屏蔽层13之下,如第一实施例。然后,相对的压迫部件72A被压迫向内弹性变形,并且锁定突起75被配合入锁定孔76中。其结果是屏蔽层13被严紧地持留在接纳部件71和压迫部件72之间。如果金属壳30在阳性末端配件60被连接之后才安装,如第一实施例,接触部分73被稍变形压靠金属壳30的内表面。用这种方法,屏蔽层13和金属壳30通过连接件70电连接(见图7和图8)。
据此,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屏蔽层13也能被持留在接纳部分71和压迫部分72之间,本实施例也有与第一实施例相似的效果,比如,屏蔽层13和金属壳30之间的电接触即使在绝缘层12的刚性减小的情况下也能牢靠保持。进而,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压迫部分72被如此地持留,以致它通过锁定突起75和锁定孔76的配合而压迫屏蔽层13,不同于第一实施例中,这不需要固紧操作,有利地方便了连接件70的安装。
第三实施例如下此后,参照图9至图13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屏蔽接头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与先前的实施例的区别特别在于连接件140。
与先前的实施例相似或相同的部件或元件用相同的标号标识。因此对它们的详细描述在此后省略。
如图9所示,连接件140是通过,如,弯曲一导电金属板而形成的,包括一接纳部分141(与接纳件相应),用于被牢靠地插入屏蔽层13之下,和一压迫部分142(与压迫件相应),用于将屏蔽层13牢靠地压向接纳部分141。
与电线W的外形相应,接纳件141优选地为管状外形,且其外径大体上与屏蔽层13的内径相同。再者,接纳部分141设置的长度基本上与暴露的屏蔽层13的长度相同。
压迫部件142如此形成以使之具有沿接纳部分141延伸的弓形外形,并沿垂直方向与接纳部分141相对。通过偶联部分143,压迫部分142的前端与接纳部分141的前边缘连成一整体。每个压迫部件142的后端部分稍向外弯曲以形成与金属壳30的连接的连接部分144。在它们的通常状态(图10中的状态),压迫部件142向后打开。当金属壳30被安装时,压迫部分142的后端被有力地向内(图10中的箭头方向)压迫,从而绕偶联部分143向内弹性变形。
压迫部件142的基部的内表面,如图10所示,优选地凸出形成配合突起145,并且朝向压迫部件142的接纳部分141被做成具有可与配合突起145配合的配合凸入146。在压迫部件142的变形状态,较低压迫部件142的左和右端被置于较高压迫部件142的左和右端。在每个较上的压迫部件142的左和右端形成两个锁定突起147(与锁定部分相应),在较低的压迫部件的左和右端形成锁定孔148(与配合部分相应)以便与锁定突起147相适合或相匹配。优选地,压迫部件142通过锁定突起147和锁定孔148和配合,可释放地保持相当的变形。
接着,描述接头的装配。为了装配接头,阳性末端配件60,金属壳30等等被安装在屏蔽电缆W的末端部分。
首先橡胶塞压盖26和橡胶塞25被依序配合到屏蔽电缆W的末端部分。接着,连接件140被如此牢靠地安装到屏蔽电缆W之上,以使接纳部分141牢靠地被插入到绝缘层12和屏蔽层13之间。然后,接纳部分141被配合入或插入金属壳30以牢靠地将伸出的芯线束11容纳入阳性末端配件60的芯线束桶,并且芯线束桶61被有力地固紧(见图10)。
当完成了对阳性末端配件60的固紧,金属壳30被从阳性末端60的前端(图10)配合安装在连接件140之上(图11)。当金属壳30被配合之后,相应的压迫部件142被向内压,从而绕偶联部分143被向内弹性变形。这样,屏蔽层13被相应的压迫部件142的基部有力地压靠接纳件141(见图12)。此时,配合突起145和与合凹入146配合,屏蔽层13被牢固地持留在其中。
换言之,通过以偶联部分143为支点,接触部分144为力的作用点的杠杆作用,屏蔽层13被压靠向接纳部分141。
此后,阳极末端配件60等与屏蔽电缆W的端部连接的部件被通过外壳20的装配开口22A插入到空腔22之中。此时,阳性末端60被插入到细管23并被如此装配,使其前端伸入容器21之中。再者,金属壳30被配合到细管23之上,并被如此推向前以使支持臂28与槽31配合。已安装在屏蔽电缆W上的橡胶塞25和橡胶塞压盖26被移入橡胶塞容器24中,并且橡胶塞25受橡胶塞压盖26的压迫(见图13)。用这种方法完成了接头M的安装。
这样构造的第三实施例具有以下效果①由于屏蔽层13可被持留在接纳部分141和压迫部件142之间,即使绝缘层12可能由于其刚性降低而易于变形,屏蔽层13和连接件140依然可以彼此保持接触。进而,由于屏蔽层13可利用杠杆作用被压靠接纳部分141,压迫操作易于执行。
②由于连接部件142的基部和接纳部分141朝向它们的部分形成具有可彼此配合的配合突起145和配合凹入146,当屏蔽层13被压靠接纳部分141时,屏蔽层13被持留在配合突起145和配合凹入146之间。其结果是,屏蔽层13和连接件140之间的接触更为牢靠。
③通过配置锁定突起147和锁定孔148,当受压时压迫部件142被持留。因此,压迫部件142压迫屏蔽层13之后不会意外地恢复其初始位置。这样的结果是屏蔽层13和压迫部件142彼此更牢靠地保持接触。
④由于压迫部件142和接纳部分141形成整体或单体,部件的数目减少了,这从经济的角度看,包括模具的费用,部件的安置等等,是有利的。
第四实施例如下此后,参照图14至图16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屏蔽接头的第四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件190是通过,例如,在接纳部分171上开切口形成压迫部件172,而然后将这些切口部分向外弯曲而形成的。
特别地,如图14所示,接纳部分171被做成大体上呈管状外形,如在第三实施例中。压迫部件172向外弯,并在接纳部分171的上部和下部斜向向后延伸。
金属壳173的后端部分变窄,并且该变窄部分174的直径稍比接纳部分171的直径大,而稍比压迫部件172的后端之间未受力的状态的距离小。由于其它构造与第三实施例中的相似,在此仅以相同的标号标识而不给出详细的描述。
为了电连接屏蔽层13和金属壳173,接纳部分171被插入到屏蔽层13之下,如在第三实施例中。此时,接纳部分171被插入,直到屏蔽层13的前端与压迫部件172的基部172A接触。当金属壳171配合后,当金属壳173称向电缆W时压迫部件172的后端被向内压迫,其结果是压迫部件172绕它们的基部172A变形。因此,压迫部件172被压入金属壳173的窄的部分174,并且,同时,屏蔽层13通过压迫部件172被压入开口171A(在压迫部件172向外弯后所留下的)之内,或被压迫部件172的基部压迫(见图15和图16)。这样,屏蔽层13如金属壳173通过连接件170电连接。
由于在本实施例中屏蔽层13也能被持留在接纳部分171和压迫部件172之间,尽管和第三实施例相似,绝缘层刚性降低,屏蔽层13和金属壳173仍能被牢靠地保持电连接。再者,在本发明中,由于连接件170是通过相对于管状接纳部分171向外弯曲压迫部件172而形成的,它可被容易地形成。
第五实施例如下
尽管在第三实施例中橡皮塞25被容纳入容纳部分24并受橡皮塞压盖26压迫,屏蔽接头也可以如图17所示的那样进行构建。
特别地,金属壳80的后部变窄以形成一窄部81,如在第四实施例,并且窄部81进一步向后延伸,以形成一密封件,或橡胶塞固紧部分82。由于其它构造与第四实施例中的相似,在此仅用相同的标号标识而不给出描述。
在本构造中,橡胶塞25被牢靠地固紧到位于金属壳80后端的橡胶塞固紧部分82之上。由于橡胶塞25被安装在橡胶塞容纳部分24(见图13),不象第三实施例,即使未配置橡胶塞压盖26,它也不会从容纳部分24露出来。相应地,由于不配置压盖26,部件的数目减少了。
第六实施例如下此后,参照图18至23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屏蔽接头的第六实施例。
图23是完全显示第六实施例的截面图。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屏蔽接头M是一阳性接头,且屏蔽电缆W的一端与屏蔽接头M连接。
与先前的实施例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件用相同的标号标识。相应地此后略去详细的描述。
如图22所示,屏蔽接头M由外壳20,金属壳3(与根据本发明的屏蔽管相对应),和配置了许多连接部件240的持留件250等组成。
再者,如图23所示,配置了许多连接部件240、用于电连接金属壳30和屏蔽电缆W的屏蔽层13的持留件250被容纳于空腔22之中。此后描述持留件250和相应的连接部件240。
持留件250是由,如,具有电绝缘特性的合成树脂材料制成的。此持留件250,如图18所示,被做成具有一用于引入屏蔽电缆W的插入孔251。插入孔251的尺寸被设置得大体上与屏蔽电缆W的外径相同。
在持留件250的前表面上(图18中的右表面)优选地以大体相同的间隔,形成了,如,四对支持突起252,253。在相应的一对支持突起之间是一界定了的窄的间隙,其作为压槽254,在此后描述的连接部件240的持留部分242将被压入其中。上突起部分,优选地为支持突起252,253的一半,被削薄。如图19中所示,支持突起253,比起支持突起252,被设置得在径向上更朝内一些,且其内侧表面略突入插入孔251。相应地,当屏蔽电缆W的端部插入到插入孔251是,支持突起253的突出部分的后缘(图19中的后表面侧的边缘)与外鞘14的前端接触,从而阻止外鞘14插入到插入孔251之中。
每个连接部件240是通过,如,弯曲导电板而形成的,并且其一端在被压入持留件250的压槽254后基本上沿着支持突起252向外折叠,如图19所示。这一折叠部分是金属壳接触部分241,其外表面是用于与金属壳30的内表面压迫接触的接触表面241A。连接部件240被压入压槽254的一部分是持留部分242。通过持留部分242和压槽254的配合,连接部件240被优选地持留在持留件250之中。
连接部件240的另一端延伸向相邻的支持突起253,稍越过插入孔251的一部分,并伸出支持突起253之外。这一越过插入孔251的部分是屏蔽层接触部分243,其内表面是接触表面面243A,用于与屏蔽层13压触。伸出相邻的支持突起253的部分是一接触压力辅助部分244。通过向内压迫接触压力辅助部分244,如图22所示,屏蔽层接触部分243可以被向内弹性变形。
在金属壳接触部分241和接触压力辅助部分244的前端(图19的前侧),形成了向内斜弯的引导部分241B,244A,以使在金属壳接触部分241和接触压力辅助部分244之外更为容易地配合金属壳30。引导部分的外表面是用于将金属壳30(屏蔽管)引行向接触表面241A的引导斜面241B。再者,如图21所示,斜向外弯的引导部分243B形成于屏蔽层接触部分243的后端(图21中的右端),以便利屏蔽层13插入到插入孔251之中。引导部分243B的内侧面是一用于将屏蔽层13引向接触表面243A的引导斜面。
接着,描述接头的安装,为了安装接头,阳性金属末端配件60,金属外壳30等在被连接到屏蔽电缆W的末端部分时被安装到空腔22。相应地,阳性末端60,金属壳30等要事先被安装到屏蔽电缆W的末端部分。
首先,橡胶塞压盖26和橡胶塞25被依序安装到屏蔽电缆W的末端。接着,持留件250(相应的连接部件240已被安装在其特定位置)被安装到屏蔽电缆W上。然后,暴露的芯线束11和绝缘层12被依序插入到插入孔251中。换言之,芯线束11和绝缘层12被插入到由连接部件240的屏蔽层接触部分243围成的空间内。再者,屏蔽层在引导部分243B的引导下压入到由屏蔽层接触部分243围成的空间之中,其结果是接触表面243A与屏蔽层13压触,并以电连接屏蔽层13和连接部件240。通过使接触表面243A和屏蔽层13压触,持留件250不大可能相对于屏蔽电缆W转动(见图19)。
当持留件250的支持突起253的后缘与外鞘14的边缘接触时阻止了屏蔽电缆W进一步插入到持留件250。以这种方法基本上完成了持留件250的安装。
接着,阳性末端配件60被强行固紧到芯线束11之上。这是通过将插入到持留件250的芯线束11容纳入阳性末端配件60的芯线束桶61并强行固紧芯线束桶61而完成的。
金属壳30被从阳性末端配件60的前端安装。当向后移动时金属壳30被配合到持留件250之上。此时,通过引导部分241B,244A,金属壳30被引导向金属壳接触部分241和接触压力辅助部分244之外的位置上。以这种方式,金属壳接触部分241的接触表面241A与金属壳30的内表面接触(见图20)。相应地,金属壳30与屏蔽层13通过连接部件240电连接。在金属壳30被安装之,后接触压力辅助部分244受金属壳30内表面的压迫,从而,如图22所示,向内变形以强有力地将屏蔽层接触部分压向屏蔽层13(如图22中虚线所示的部分)。这样的结果是屏蔽层接触部分243的接触表面243A与屏蔽层13之间的接触更为牢靠。
此后,阳性末端配件60等与屏蔽电缆W末端连接的部件被通过外壳20的安装开口22A插入到空腔22中。此时,阳性末端配件60被插入到细管23中,并被如此装配以使其前端伸入到容器21中。进而,金属壳30被配合到细管23上并被如此推进以使支持臂28与槽31配合。已安装在屏蔽电缆W之上的橡胶塞25和橡胶塞压盖26移入橡胶塞容器24并且橡胶塞25受橡胶塞压盖26的压迫(见图23)。以这样的方法,基本上完成了接头的安装。
如以上描述,在本发明中,相应的连接部件240和屏蔽层13在金属壳30安装之前即已电连接。因此,不象已有的工艺那样要在金属壳上配置固紧槽,并且对金属壳30的插入方向也无限制,这样的结果是可提高操作的可行性。进而,由于安装金属壳30时,持留件250不大可能相对于屏蔽电缆W而转动,这使金属壳30的安装更为简单。
由于屏蔽层接触部分243被做成具有用于将屏蔽层13引导向接触表面243A的引导部分243B,在持留件250安装时,屏蔽层接触部分可被光滑地引导向与屏蔽层13压触。进而,由于金属壳接触部分241和接触压力辅助部分244与做成具有引导部分241B,244A,用于将金属壳30引导向它们之外,当金属壳30安装时,金属壳接触部分241可被平滑地引导向与金属壳30接触。
由于连接部件240被做成具有接触压力辅助部分244,屏蔽层接触部分243能被压靠向屏蔽层13。因此,屏蔽层13和连接部件240能被更为牢靠地连接。
本发明不限于以上的实施例,而是可以,比如,依据以下而实施。这些实施例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领域中,如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
(1)尽管在先前的实施例中,本发明是应用于阳性屏蔽接头的,它也可用被应用于阴性屏蔽接头。
(2)尽管在先前的实施例中相应的接触部分43,73,143,173如此形成而分别与固紧部分42,142以及压迫部分72,172的后端连续,它们也可以从接纳部分41,71,141,171延伸,独立于固紧部分42,142和压迫部分72,172。
(3)尽管在先前的实施例中,压迫部件142,172与接纳部分141,171形成整体或单体,压迫部件和接纳部分可以分别形成,并可在独立形成的接纳件上可形成持留孔,以便压迫部分可被持留在此孔中。同样,在这种情况下压迫部件使其后端受金属壳的压迫并绕着其被接纳件持留的部分弹性变形。换言之,压迫部件可以利用杠杆作用压迫屏蔽层,从而保证了牢靠的电接触并方便了压迫操作。
(4)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成对的配合突起145和配合凹入146,成对的锁定突起147和锁定孔148形成于压迫部件142和接纳部分141之上,它们可被从结构上除去,或者也可在结构上配置前者或后者。
(5)尽管在第一实施例中压迫部分142的后端使压迫部件变形的力的作用点被作为与金属南30的接触部分144,接触部分可以形成于压迫部件的其它部分,或者接触部分可独立于压迫部件形成,从接纳部分从前端上的突起。
(6)尽管在先前的实施例中,接纳部分141/171形成整体或单体,它们可被分成或裂纹环形的两个或更多的接纳部分或元件,然后再装配成整体或单体。
(7)尽管在先前的实施例中,连接部件240形成具有接触压力辅助部分244以增加屏蔽层接触部分243的接触压力,它们也可不具有接触压力辅助部分244。
(8)尽管在先前的实施例中,持留件250与四个以大体相同的间隔安置的连接部件240一起安装,持留件有一个或更多的连接部件是充足的。
(9)尽管用于将金属壳30引导向连接部件240之外的位置的引导部分241B,244A分别形成于金属壳接触部分241和接触压力辅助部分244之上,它们可以形成于金属壳上。
除了这些随后的实施例,可以做许多变化而不离开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如在权利要求书中所限定的。
名称表如下11芯线束13屏蔽层20外壳30金属壳(屏蔽管)40;70连接件41,71接纳部分(接纳部分)42屏蔽层固紧部分(固紧部分)43,73接触部分72压迫部分72A压迫部分(压迫部件)75锁定突起(锁定部分)76锁定孔(配合部分)140,170连接件141,171接纳部分(接纳部分)142,172压迫部件(压迫部分)145配合突起146配合凹入147锁定突起(锁定部分)148锁定孔(配合部分)240连接部件241金属壳接触部分(屏蔽管接触部分)241A接触表面241B引导部分(引导斜面)243屏蔽层接触部分243A接触表面243B引导部分(引导斜面)244接触压力辅助部分(接触压力增强部分)250持留件(持留元件)M屏蔽接头W屏蔽电缆
权利要求
1.屏蔽接头(M),它包含一外壳(20),用于牢靠地容纳屏蔽电缆W的一端,其中芯线束(11)为一屏蔽层(13)所覆盖,一绝缘层(12)被置于芯线束(11)与屏蔽层(13)之间;还包含一屏蔽管(30,80),其中芯线束(11)通过屏蔽管(30)和屏蔽层(13)之间的电连接而被完全屏蔽,屏蔽管(30)包括一连接件(40;70;140; 170),用于把屏蔽层(13)和屏蔽管(30,80)电连接,其中此连接件(40,70,140,170)包含至少一个接纳件(41;71;141;171),被至少部分地插入到芯线束(11)的绝缘层(12)和屏蔽层(13)之间,和一个或更多的压迫件(42;72;141;172)用于将屏蔽层(13)压靠向接纳件(41;71;141;171)。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屏蔽层,在其中压迫件(42;72;142;172)实质上通过杠杆作用,其中与接纳件(41;71;141;171)连接的点或部分(172A)作为杠杆支点,而压迫件(42;72;142;172)的另一端作为力的作用点,而将屏蔽层(13)压靠向接纳件(41;71;141;171)。
3.根据前边的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的屏蔽接头,其中一个或更多个压迫件(42;72;142;172)每个都具有导电性,并有一端(44;74;143;172A)与接纳件(41;71;141;171)相连接。
4.根据前边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的屏蔽接头,其中在压迫件(42;72;142;172)和接纳件(41,71;141;171)的基部,优选地在基部彼此相对的位置上配置了彼此可配合的至少一个配合突起(145)和至少一个配合凹入(146)。
5.根据前边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的屏蔽接头,其中接纳件(41;71;141;171)形成具有基本上沿屏蔽层(13)的环形内表面延伸的基本上呈管状的外形,并且压迫件(42;72;142;172)与接纳部分(41,71,141,171)形成整体或单体,以便大体上面向接纳部分(41;71;141;171)。
6.根据前边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的屏蔽接头,其中压迫件(42;72;142;172)形成具有至少一个锁定部分(47;75)和至少一个配合部分(48;76),当压迫屏蔽层(13)时,它们彼此配合或彼此可配合,从而使压迫件(42;72;142;172)持留在其压迫位置上(图3;图7;图11)。
7.根据前边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的屏蔽接头,其中接纳件(171)形成具有基本上沿屏蔽层(13)的环形内表面延伸的基本上呈管状的外形,并且压迫件(172)通过在接纳件(171)上开切口并将切口部分向外弯曲而形成。
8.根据前边的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的屏蔽接头,其中连接件(40;70;140;170)含有一与屏蔽管(30)接触的接触部分(43;73,144);接纳部分(41;71;141;171),压迫部分(142;72;142;172)和接触部分(43;73;144)优选地形成单体或整体。
9.根据前边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的屏蔽接头,其中压迫件(42;72;142;172)是一将屏蔽层(13)强行固紧向接纳部分(41;71;141;171)的固紧部分(42)。
10.根据前边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的屏蔽接头,其中压迫件(42;72;142;172)包含持留部件(72A),优选地在其相对的侧边上,持留住屏蔽层(13)。
11.根据权利要求10的屏蔽接头,其中压迫部件(72A)形成具有至少一个锁定部分(75)和至少一个配合部分(76)。在屏蔽层(13)被压迫部分(72A)牢靠地压住时,它们彼此配合或彼此可配合。
12.一屏蔽接头(M),它包含一外壳(20),用以牢靠地容纳屏幕电缆(W),其中屏蔽电缆W的芯线束(11)为屏蔽层(13)所覆盖,一绝缘层(12)被置于芯线束(11)和屏蔽层(13)之间;包含一屏蔽管(30),其中芯线束(11)通过屏蔽管(30)和屏蔽层(13)之间的电连接而被完全屏蔽,屏蔽管(30)包含一持留件(250),可被安装在屏蔽电缆(W)的末端并在至少部分地转住屏蔽层(13)的位置上持留住许多由导电元件制成的连接部件(240),每个连接部件(240)形成具有至少一个屏蔽层接触部分(243),用以与屏蔽层(13)接触,和至少一个屏蔽管接触部分(241),用以与屏蔽管(30)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的屏蔽接头,其中屏蔽层接触部分(243)被做成具有一引导斜面(243B),用以将屏蔽电缆(W)的屏蔽层(13)引导向屏蔽层接触部分(24)的与屏蔽层(13)接触的表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的屏蔽接头,其中用于将屏蔽管(30)引导向屏蔽管接触部分(241)的与屏蔽管(30)接触的表面的引导斜面(241B)被大体上配置于屏蔽管接触部分(241)和屏蔽管(30)之间。
15.根据权利要求12到14的任一项的屏蔽接头,其中每个连接部件(240)形成具有一接触压力辅助部分,或增强部分(244),当屏蔽管(30)被安装以使屏蔽管接触部分(243)移位向屏蔽层(30)时,接触压力辅助或增强部分(244)受屏蔽管(30)的压迫。
16.根据前边一项或多项权利要求的屏蔽接头,其中屏蔽管(30;80)被配置在外壳(20)之内或之上,以便完全覆盖从屏蔽层(13)中伸出的芯线束(11)。
全文摘要
屏蔽电缆W的屏幕层13和金属壳30通过连接件40电连接。该连接件40具有管状外形,并由可插入到屏蔽层13之下的接纳部分41,用于将屏蔽层13固紧向接纳部分41的屏蔽层固紧部分42,和用于与金属壳30的环形内表面压触的接触部分43组成。部分41至43形成整体或单体。如果屏蔽层固紧部分42在接纳部分41被插入屏蔽层13之下后被固紧,屏蔽层13被牢靠地持留在接纳部分41和固紧部分42之间。既使绝缘层12的刚性降低,屏蔽层13和金属壳30依然保持电连接。
文档编号H01R9/05GK1183660SQ9712225
公开日1998年6月3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12日
发明者田中努, 井上典 申请人: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