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转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613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转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转接装置、其组装方法及一种电连接器总成。
大部分使用于连接线缆的电转接装置,都包括一对公、母连接器,且在该对连接器中设有电路板,而该电路板覆盖着一层环氧树脂,用以绝缘并保护电路板。另外,在环氧树脂层外围设有防止电磁干扰(EMI)的金属屏蔽层,且使用披覆铸模的方法制造一外壳,覆盖于该金属屏蔽层,而该对连接器则从外壳外露,用以连接对接的线缆连接器。此外,另一部分现有的设计则使用印模铸压的外壳或绝缘塑料外壳,而该外壳设有金属板可防止电磁波和静电的干扰。然而,不管使用前述何种技术,都有制造成本高昂的缺点。并且,从制造及组装的角度来看,大部分电转接装置是使用螺装或栓锁的方法完成整体的组装,这类组装方法容易产生松动,且无法承受太大的震动。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易松动且易于组装的电转接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转接装置,其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其设于电路板的两端,并具有金属本体;一对金属壳体,其设于电路板的周围,且自该对金属壳体的侧边延伸出接地片,该接地片连接至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的金属本体;一对塑料壳体,其设于该对金属壳体、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的外围。
根据本发明的再一方面,提供一种组装电转接装置的方法,其步骤包括将一对连接器定位于电路板的两端,该对连接器分别具有接触部;提供一对金属壳体,而该对金属壳体形成一空间,用以容设该电路板,金属壳体的侧边延伸出接地片,该接地片连接至该连接器;提供一对塑料壳体,用以覆盖该对金属壳体及该对连接器的外围,且连接器的接触部露出塑料壳体,藉此与对接的连接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电连接器总成,其包括至少一连接器,其设有金属本体及塑料本体,而该塑料本体具有多个端子,用以与对接连接器连结;一对金属壳体,其形成一容室,而该金属壳体设有接地片,且该接地片连结至该连接器的金属本体;一对塑料壳体,设于该对金属壳体外围,且该塑料壳体以超声波方法互相结合。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一种使用于电气转接装置的母连接器,其包括一金属本体,设有第一开口及一对凹槽,而该凹槽延伸出固定凸块;一金属罩体,设有基板、外壳及一对嵌板,其中,自该基板的垂直方向延伸出外壳,且该外壳具有第二开口,而第二开口则与第一开口对齐,该对嵌板自基板的两端延伸出,并具有固定弹片;一塑料本体,设有基座及一对平台,其中,该基座具有端子;而该平台自主体的两端延伸出,且平台具有第一固定闩及第二固定闩,该第一固定闩紧靠于该金属罩体的嵌板,而第二固定闩则紧靠于该金属本体的固定凸块,使塑料本体与金属罩体固定于金属本体。
本发明的电转接装置的优点在于连接牢固可靠,易于制造。


图1是本发明的电转接装置的分解图;图2是本发明的电转接装置的部分组合图,其包括电路板及连接器;图3是本发明的电转接装置的部分组合图,是图2再装设金属屏蔽装置;图4是本发明的塑料壳体与栓锁装置的组合立体图;图4A是本发明的栓锁装置的分解图;图5是本发明的电转接装置的立体图;图6是本发明的电转接装置的部分分解图,其为图2的公连接器的分解图;图7是本发明的电转接装置的部分分解图,其为图2的母连接器的分解图;图8是本发明的母连接器的分解图。
请参阅图1,其为本发明的电转接装置的分解图,该电转接装置10包括一公连接器12及一母电连接器14,其分别安装在印刷电路板16的两端,而该电路板16则设有多个电子元件15。再请参阅图2,连接器12、14设有多个端子19,且每一端子19具有一尾端连接至电路板16,即电路板16装设于公与母连接器12、14的中间。此外,电路板16的两侧设有缺口18。
请参阅图1和3,两个相同的金属壳体20互相结合,并形成一空间用以容设电路板16。该金属壳体20包括基体21、第一边壁22及第二边壁27,其中,该第一边壁22具有第一高部24、第二高部26及第三高部28;第二边壁27则设有第一矮部30、第二矮部32及第三矮部34,而该第二高部26及第二矮部32分别容置于电路板16的缺口18内,且第一高部24及第三高部28分别具有裂缝36,这些裂缝36可分别卡接第一矮部30及第三矮部34,藉此将相同的两个金属壳体20相互结合。另外,金属壳体20的两端设有接地片38,且这些接地片38分别电连接至公连接器12的金属本体60及母连接器14的金属本体80,因而该金属壳体20可与该电路板16及公、母连接器12、14组合成一整体。
请参阅图1和4,第一、二壳体40分别设有一基部41、第一端壁43、第二端壁51、第一侧壁42及第二侧壁44。其中,该对壳体40为塑料壳体;而该对侧壁42、44分别设有开口46,而基部41则延伸出两个内部壁48,该内部壁48分别紧邻着边壁42、44,并形成两个栓锁容室45。此外,一对固定柱52、54分别自内部壁48及其对角线的侧壁44延伸出,而一对固定孔56、58则开设于内部壁48及其对角线的侧壁42上,藉此该对壳体40可利用固定柱52、54及其相对的固定孔56、58互相卡接。并且,自基部41的对角线处延伸出两个轴接柱59(因为图示角度的关系,只显示出一个),且金属壳体20的基部21在相同的方向上设有一对轴接孔23,而该轴接孔23可容接轴接柱59,使得金属壳体20可定位并固定于相对应的塑料壳体40。一对凸块57自基部41的一侧延伸出来,并与公连接器12的定位孔62卡接,而在基部41的同一端则设有一对限制柱55(因为图示角度的关系,只显示出一个)。当公连接器12装设至壳体40的基部41时,该限制柱55与第一端壁43把公连接器12固定于一既定的位置。同理,在基部41的另一侧设有另一对限制柱53,且该限制柱53连接至边壁42、44,该限制柱53与第二端壁51把母连接器14固定于另一既定的位置。
请参阅图1和4A,一对栓锁装置100分别容设于壳体40的栓锁容室45内,且该栓锁装置100设有主体102、固定杆104及按压部108。其中,该主体102定位于栓锁容室45内,而固定杆104固定于主体102上并可旋动,且其一端延伸出钩状部106,该钩状部106紧邻公连接器12的接触部64与壳体40。按压部108设于固定杆104的另一端,并从侧壁42、44间的开口46中露出。
请参阅图5至7,其表示本发明的电转接装置的立体图及部分分解图,该电转接装置组装后,电路板16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公、母连接器12、14,且其外围由壳体40覆盖,而公、母连接器12、14的接触部64、82则露出壳体40。按压部108从电转接装置10的两侧露出,用以控制卡固或脱离对接连接器(未图示)。而且,当电转接装置10中的元件装设至既定的位置后,可利用超声波将第一、二壳体40的边缘47熔接固定,使得电转接装置10的壳体40能紧密地固定。
请参阅图6,该公连接器12设有金属罩体60,其包围着塑料本体63,而该塑料本体63则具有多个端子19,此外,金属罩体60的两侧设有定位孔62,用以卡接壳体40的凸块57。
请参阅图7和8,该母连接器14设有金属本体80、塑料本体82及金属罩体84。其中,金属罩体84具有基板85,且从基板85垂直方向上延伸出外壳86,并形成一收容空间87,而金属罩体84的两端设有一对长形的嵌板88,该嵌板88具有卡扣弹片89。
金属本体80的中间设有收容槽81,该收容槽81与收容空间87对齐,用以收容塑料本体82的基座90,而收容槽81的两侧设有一对凹槽91(因为图示角度的关系,只显示出一个),使该凹槽91可收容相对应的嵌板88,凹槽91具有卡槽92,可与金属罩体84的固定弹片89啮合,用以固定金属本体80。
塑料本体82设有可收容多个端子18的基座90,在该基座90的两侧延伸出一对平台93,而该平台93装设于金属本体80相对应的凹口96内。该平台93设有第一固定闩94及第二固定闩95,该第一固定闩94紧靠于金属罩体84的嵌板88,使嵌板88的固定弹片89能与金属本体80的卡槽92紧密结合;而第二固定闩95则可被金属本体80延伸出的固定凸块98卡住,藉此金属本体80可固定塑料本体82及金属罩体84。
权利要求
1.一种电转接装置,其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其设于电路板的两端,并具有金属本体;一对金属壳体,其设于电路板的周围,且自该对金属壳体的侧边延伸出接地片,该接地片连接至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的金属本体;一对塑料壳体,其设于该对金属壳体、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的外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转接装置,其中该对金属壳体设有第一装置,而该对塑料壳体设有第二装置,该第一装置连接至第二装置,使金属壳体连结至塑料壳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转接装置,其中该第一装置为轴接孔,而该第二装置为轴接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转接装置,其中该塑料壳体设有互相连结的连结机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转接装置,其中该连结机构为固定孔及固定柱。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转接装置,其中该塑料壳体设有第三装置,而第一连接器设有第四装置,该第三装置与第四装置连结,使第一连接器连结至塑料壳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转接装置,其中该第三装置为凸块,而该第四装置为定位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转接装置,其中该电转接装置利用超声波将该对塑料壳体的边缘熔接固定,使得电转接装置的塑料壳体紧密固定。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转接装置,其中该对金属壳体设有基体,且该基体的两侧延伸出第一边壁及第二边壁。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转接装置,其中该电转接装置的两侧设有一对栓锁装置。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转接装置,其中该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分别设有多个端子,而该端子连接至电路板的两端,使电路板装设于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的中间。
12.一种组装电转接装置的方法,其步骤包括将一对连接器定位于电路板的两端,该对连接器分别具有接触部;提供一对金属壳体,而该对金属壳体形成一空间,用以容设该电路板,金属壳体的侧边延伸出接地片,该接地片连接至该连接器;提供一对塑料壳体,用以覆盖该对金属壳体及该对连接器的外围,且连接器的接触部露出塑料壳体,藉此与对接的连接器连接。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电路板设于该对连接器之间,而该对金属壳体为相同的金属壳体。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该对塑料壳体为相同的塑料壳体。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提供一种使该对塑料壳体互相连结的连结机构的步骤。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提供一种使该塑料壳体与金属壳体对正的机构的步骤。
17.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提供一种使该塑料壳体与该连接器固定的机构的步骤。
18.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中还包括用超声波将该对塑料壳体互相连结的步骤。
19.一种电连接器总成,其包括至少一连接器,其设有金属本体及塑料本体,而该塑料本体具有多个端子,用以与对接连接器连结;一对金属壳体,其形成一容室,而该金属壳体设有接地片,且该接地片连结至该连接器的金属本体;一对塑料壳体,设于该对金属壳体外围,且该塑料壳体以超声波方法互相结合。
20.一种使用于电气转接装置的母连接器,其包括一金属本体,设有第一开口及一对凹槽,而该凹槽延伸出固定凸块;一金属罩体,设有基板、外壳及一对嵌板,其中,自该基板的垂直方向延伸出外壳,且该外壳具有第二开口,而第二开口则与第一开口对齐,该对嵌板自基板的两端延伸出,并具有固定弹片;一塑料本体,设有基座及一对平台,其中,该基座具有端子;而该平台自主体的两端延伸出,且平台具有第一固定闩及第二固定闩,该第一固定闩紧靠于该金属罩体的嵌板,而第二固定闩则紧靠于该金属本体的固定凸块,使塑料本体与金属罩体固定于金属本体。
全文摘要
一种电转接装置,其包括: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其设于电路板的两端,并具有金属本体;一对金属壳体,其设于电路板的周围,且自该对金属壳体的侧边延伸出接地片,该接地片连接至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的金属本体;一对塑料壳体,其设于该对金属壳体、第一连接器及第二连接器的外围。本发明还涉及其组装方法。
文档编号H01R31/06GK1182292SQ9712225
公开日1998年5月20日 申请日期1997年11月12日 优先权日1996年11月12日
发明者叶智豪, 许松留, 田浩川, 骆志强 申请人: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