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17320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蓄电池盖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盖,特别是一种可以防止漏液而腐蚀周围环境的蓄电池盖。
现有流行的铅酸蓄电池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富液式,一种是贫液式,前者易漏液而腐蚀周围环境,且易损失水分,需经常补液维护操作繁琐;后者易干涸,影响使用寿命,而且其性能均不能充分发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蓄电池的储液量,实现超富液式,不需补水、不排酸雾、在较大的倾斜度下不溢酸、不会污染周围环境的蓄电池盖。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蓄电池盖,包括有盖体1和盖体2,其中盖体2呈多格状,各格状区域设有电解液注液管21,其主要是盖体2还包括一“迷宫式”电解液溢流阻挡体22,“迷宫”外有一中空的腔体23,腔体23与外界相通处设有总出气口27。
所述的“迷宫式”阻挡体22之间的缝隙宽度小于2mm。
所述的“迷宫式”阻挡体22与注液管21相连处有一内出气口25,与腔体23相连处有一外出气口26。
所述的总出气口27与腔体23相连处有憎水性气体过滤片28。
所述的“迷宫式”阻挡体22有一上盖24。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1、水及电解液由于粘度、表面张力和毛细现象之原理,在“迷宫式”阻挡体内受到多元阻尼而不溢流,同时不影响气体在“迷宫式”阻挡体中的流通,实现蓄电池在超富液状态下长期使用,电气性能达到最佳值。
2、酸雾气体经过在“迷宫体”内与缝隙壁的多次接触,形成粒状的液体而回流,故经过憎水性过滤片排出的气体只是氢氧气体,不带酸雾。
3、结构简单、加工容易。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详细地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A-A截面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局部剖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的B-B截面图。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盖体1和盖体2,如图3所示,盖体2呈多格状,各格状区域设有电解液注液管21,如图2所示,盖体2还包括“迷宫式”的电解液溢流阻挡体22,阻挡体22之间的缝隙宽度为1.5mm,阻挡体22与注液管21相连处有内出气口25,与腔体23相连处有外出气口26,如图1所示,“迷宫式”阻挡体22外有一中空的腔体23,腔体23与外界相连处设有总出气口27,总出气口27与腔体23相连处有憎水性的气体过滤片28,“迷宫式”阻挡体22有一上盖24。
本实用新型的盖体与电池槽体3配合使用。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车、船用的铅酸蓄电池,使用时,由于车、船的摇晃,容易使电解液从注液管21溢出,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迷宫式”阻挡体22,利用液体的粘度、表面张力和毛细现象,液体在窄缝隙内受到多元阻尼而不溢流,同时不影响电解产生的气体在缝隙中流通,另外,气体从内出气口25-阻挡体22缝隙-外出气口26-腔体23-憎水性气体过滤片28-总出气口27,排出外界,而酸雾气体经过在“迷宫体”内与缝隙多次的接触,形成粒状的液体而回流,故经过憎水性气体过滤片28,排出的只是氢氧气体,不带酸雾。
权利要求1.一种蓄电池盖,包括有盖体[1]和盖体[2],盖体[2]呈多格状,各格状区域中设有电解液注液管[21],其特征在于盖体[2]还包括一“迷宫式”的电解液溢流阻挡体[22],“迷宫”外有一中空的腔体[23],腔体[23]与外界相通处设有总出气孔[2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式”阻挡体[22]之间的缝隙宽度小于2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式”阻挡体[22]与注液管[21]相连处有一内出气口[25],与腔体[23]相连处有一外出气口[2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总出气口[27]与腔体[22]相连处有憎水性气体过滤片[2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迷宫式”阻挡体有一上盖[24]。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蓄电池盖,包括盖体1和盖2,其中盖体2设有一“迷宫式”电解液阻挡体,“迷宫体”外有一中空的腔体,腔体与外界相通处有一总出气孔。本实用新型是利用液体的粘度、表面张力和毛细象之原理,使液体在“迷宫体”的窄缝隙内受到多元阻尼而不溢流,同时不影响电解产生的气体在窄缝隙中流通。可实现蓄电池在超富液状态下长期使用,而不漏液、不污染环境,可免维护。
文档编号H01M2/04GK2293900SQ97208519
公开日1998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1997年1月7日 优先权日1997年1月7日
发明者袁春贤, 谢锦文 申请人:袁春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