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灯装置及其绝缘插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0822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放电灯装置及其绝缘插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放电灯装置的绝缘插头,该放电灯具有这样的结构用于与输送电源的连接器连接和断开的灯侧连接器整体地设置在绝缘插头的主体的后端,电弧管紧固和固定在该绝缘插头的前端。


图15所示,常规放电灯装置具有这样的结构电弧管3通过金属引线支架2a和陶瓷圆盘2b整体地固定到由合成树脂制成的绝缘插头(绝缘灯座)1的前端。
可以注意到,在绝缘插头主体1的前表面中形成孔,通过该孔插入电弧管的后端。
电弧管3具有这样的结构紫外线屏蔽玻璃壳5通过焊接与具有密闭玻璃泡4a的电弧管主体4形成整体,密闭玻璃泡4a是光发射部分,电极4b彼此相对地配置在其中。这样,密闭玻璃泡4a被紫外线屏蔽玻璃壳5包围并气密密封。电极4b通过结合在压紧密封部分4c的钼箔部件4d与从电弧管3伸出的引线4e连接。
另一方面,向后延伸的圆筒部分1a形成在绝缘插头主体1的后端。通过引线支架2a电连接到电弧管3的前端引线的带状负侧端子6暴露在圆筒部分1a的外表面。在圆筒部分1a的中心部分,暴露有电连接到电弧管3的后端引线的正侧端子7。前述元件(圆筒部分1a,端子6和端子7)构成灯侧连接器C2,用于输送电源的连接器C1与之连接和断开。
陶瓷绝缘套2c装配在引线支架2a上,其从绝缘插头主体1上凸出。这样,可以保持作为电源的负侧通路的引线支架2a和位于电弧管3的后端的引线之间绝缘,后端引线是电源的正侧通路。
如图16所示,绝缘插头主体1是通过注模形成的,从而绝缘插头主体1的具有相对较大厚度的前端表面面对模具8a和8b的浇口9。提供有滑动模具8c,以形成用于接收负侧端子6的凹槽,其中负侧端子6在底切部分内形成。
但是,传统绝缘插头1的问题是,在后端圆筒部分1a的基座部分形成可引起绝缘介质击穿的空心部分B(以下称之为“空穴”)。
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做了实验,结果检测到下面的事实。通过浇口注入的树脂从前端圆筒部分引入到后端圆筒部分1a中,从而使圆筒部分1a由树脂填满。在与浇口9远离且具有大厚度的后端圆筒部分1a中,不能充足地提供树脂。而且,造成在前述部分中的模制压力低于浇口9的附近部分中的压力。因此,有时不能充分除去气体。注入到腔体中的树脂被固化,而与模具接触的周边部分会首先固化。在进行模制处理时,在厚壁部分中与在薄壁部分中相比,收缩和固化进行的很慢。因此,树脂被首先收缩和固化的周边部分拉动,由此产生变形。这样,估计会形成空穴B。
因此,本发明人设计出内圆筒部分和用于包围内圆筒部分的圆筒部分,其中内圆筒部分是为绝缘插头的前端部分提供的。这样,从绝缘插头主体的前端部分到灯座部分的整个部分的厚度与常规结构的相比减少了,从而实现了均匀的厚度。另外,使在绝缘插头主体1中具有最大厚度的后端圆筒部分的延伸端面面对浇口9。结果,绝缘插头主体1的整个部分中,在包括后端圆筒部分1a和前端圆筒部分(内圆筒部分和外圆筒部分)的内部部分没有出现空穴。
为解决上述常规技术中的问题并基于本发明人检测的事实而提出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用于放电灯装置的绝缘插头,可以降低重量和成本同时可以保持绝缘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用于放电灯装置的绝缘插头包括具有外圆筒部分和内圆筒部分的前部,内圆筒部分具有均匀的厚度和开口,以接收放电灯的电弧管;从前部的外圆筒部分延伸的聚焦环;和具有后端圆筒部分和中心部分的后部,其中后部的后端圆筒部分的厚度t1和前部的内圆筒部分的厚度t2满足下面的条件t1>t2。
较优选的是,后部的后端圆筒部分的厚度t1,前部的内圆筒部分厚度t2和前部的外圆筒部分的厚度t3满足下面的条件t1>t2>t3。
绝缘插头的厚度在向着浇口的方向被放大。也就是,供树脂流入的腔内通路朝向浇口变宽。因此,树脂可以平稳地被注入整个腔体中。而且,在整个腔体中注模压力可以是均匀的。
后端圆筒部分具有绝缘插头的整体中的最大厚度t1。这样,可以保持暴露在后端圆筒部分的外表面上的带状负端子和暴露在圆筒部分中的中心部分中的正端子之间的绝缘。而且,可以实现与用于输送电源的连接器的连接和断开的机械强度。
前端圆筒部分具有绝缘插头的整体中的仅次于后端圆筒部分的最大厚度t2。因此,可以保持设置在内圆筒部分的里面的电源的正侧通路(电弧管的后端引线)和设置在内圆筒部分的外面的负侧通路(带电部件,例如,引线支架,其电连接到电弧管的前端引线)之间的绝缘。而且,实现了用以牢固地紧固和固定电弧管的后端部分的机械强度。
由于前部的外圆筒部分是不显著地影响绝缘的部分,所以前述部分具有具有绝缘插头中的最小厚度t3。因此,在前部的外圆筒部分和内圆筒部分之间形成大的空间。而且,实现了用以整体支撑被接收在车辆头灯反射器的阀接收孔中的聚焦环的机械强度。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上述绝缘插头,其中前部、聚焦环和后部是通过从模具的浇口向模具中注入合成树脂而整体形成的,该浇口面对绝缘插头的后部。
较优选的是,在绝缘插头中,浇口面对绝缘插头的后部的后端圆筒部分。
该圆筒部分是靠近后部形成的,同时内圆筒部分和外圆筒部分是靠近前部形成的。绝缘插头主体整体上具有基本相同的厚度。因此,绝缘插头主体不会象在传统绝缘插头中那样形成过厚的壁部分。因此,绝缘插头的整体基本上均匀地收缩和固化。这样就不必担心在绝缘插头主体中形成空穴。
进行模制时,使具有绝缘插头主体中的最大厚度的后端圆筒部分面对模具的浇口。因此,通过浇口注入到腔内的树脂可以平稳地从具有大厚度的后端圆筒部分被引入到内圆筒部分和外圆筒部分中。结果,在任何区域中都可以得到足够高的模制压力。
构成绝缘插头主体前部的内圆筒部分和外圆筒部分之间有前开口的空间。这样,对应于该空间区域的合成树脂材料被节省下来,并由此整个重量减少了。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在绝缘插头中,其中树脂从多个浇口被注入,这些浇口面对绝缘插头的后部,并以均匀间隔形成。
通过模具的每个浇口注入空腔的树脂在后端圆筒部分中的圆周方向中均匀地流向前部。而在前部中,即,内圆筒部分和外圆筒部分中,树脂在圆周方向均匀地流向前端。因此,树脂的装填可以平稳地进行。而且,在插头的整体中模制压力可以是均匀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有上述绝缘插头,还包括暴露在后部的后端圆筒部分周围的第一电端子,其中,第一电端子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和暴露在后部的中心部分周围的第二电端子,其中第二电端子是由导电材料制成的,并且,至少第一电端子是在向模具中注入合成树脂时与绝缘插头成一体形成的。
较优选的是,在上述绝缘插头中,第二电端子也是在向模具中注入合成树脂时与绝缘插头成一体形成的。
图1是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放电灯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放电灯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放电灯装置的正视图;图4是放电灯装置的后视图;图5是放电灯装置的垂直截面图(沿着图3中所示的V-V线截取的截面图);图6是用于固定电弧管的垂直固定件的分解透视图;图7是垂直固定件已经固定和集成在电弧管上时的侧视图;图8是基板已经固定和集成在绝缘插头上时的绝缘插头前表面的垂直截面图;图9是基板的后侧透视图;图10是套管插孔附近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11是后端朝上时的绝缘插头的垂直截面图;图12是帽型端子的后侧透视图;图13是表示装配了帽型端子的圆台的插头;图14是用于注模绝缘插头主体的模具截面图;图15是传统放电灯装置的垂直截面图;图16是用于注模放电灯装置的传统绝缘插头的模具的截面图。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图1到图14表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使用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绝缘插头的放电灯装置的透视图。图2是放电灯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放电灯装置的正视图。图4是放电灯装置的后视图。图5是放电灯装置的垂直截面图(沿着图3中所示的线V-V截取的截面图)。图6是用于固定电弧管的垂直固定件的分解透视图。图7是垂直固定件已经固定和集成在电弧管上时的侧视图。图8是基板已经成一体地固定在绝缘插头上时的绝缘插头前端部分的垂直截面图。图9是基板的后部透视图。图10是在套管插孔附近部分的放大截面图。图11是后端朝上的绝缘插头的垂直截面图。图12是带型端子的后部透视图。图13是装配了帽型端子的圆台的透视图。图14是用于注模绝缘插头的模具的截面图。
参见附图,绝缘插头30是由合成树脂制成。位于绝缘插头30后端的灯侧连接器C2一体化地形成(见图2),电源侧的连接器C1可与之连接和断开。而且,绝缘插头30具有位于其外表面的聚焦环34,该聚焦环34确定接触基准面f1(见图2和5),其中接触基准面f1与用于车辆的头灯的反射器100的阀门插孔102(见图2)啮合。在绝缘插头30的前面,从插头30和固定于插头30的前表面的金属支撑件50向前延伸的引线支架36固定和支撑电弧管10。这样,就构成了放电灯装置。
也就是说,有基板51向前暴露在其上的前表面的内圆筒部分31和聚焦环34设置在插头30的前端周边部分中,并且内圆筒部分是朝前开口的。而且,在插头30的前端部分设有环绕内圆筒部分31且向前开口的外圆筒部分33。从电弧管10的前端延伸的引线18a通过点焊固定于在插头30上向前伸出的引线支架36的折弯引线端37上。而且,电弧管10的后端通过金属垂直固定件60固定,金属垂直固定件60包括滑板61和电弧管固定带71,并被焊接和固定到暴露在内圆筒部分31的前表面的基板51上。
电弧管10的结构如下圆柱形紫外线屏蔽玻璃壳20焊接(气密连接)到电弧管主体11上,电弧管主体结合一密闭玻璃泡12,在玻璃泡12中彼此相对地设置钨电极15a和15b。这样,密闭玻璃泡12被紫外线屏蔽玻璃壳20环绕并气密密封。在图1,2,5和7中表示了将钨电极15a和15b彼此连接的放电轴L。
电弧管主体11具有由圆柱形石英玻璃管制造的密闭玻璃泡12,并在长度方向在预定位置被固定在压紧密封部分13a和13b之间,且形成为旋转椭圆形,其中每个压紧密封部分13a和13b具有矩形横向截面形状。在玻璃泡12中密封有启动稀有气体,汞和金属卤化物,例如钠-钪光发射材料。每个形成为矩形的钼箔部件16a和16b密封粘接在压紧密封部分13a和13b上。在密闭玻璃泡12中彼此相对设置的钨电极15a和15b分别连接到钼箔部件16a和16b之一端上,同时从电弧管主体11向外延伸的引线18a和18b连接到钼箔部件16a和16b的另一端上。
用于屏蔽紫外线且内径大于密闭玻璃泡12的直径的圆柱形玻璃壳20通过焊接与电弧管主体11形成一体。从压紧密封部分13a和13b到密闭玻璃泡12的电弧管主体11的区域被玻璃壳20包围并气密密封。而且,制成圆管形状且是非压紧密封的电弧管主体11的向后延伸部分14b(见图5)从玻璃壳20向后延伸。
玻璃壳20由掺杂TiO2和CeO2且具有紫外线屏蔽效应的石英玻璃制成。因此,由作为放电部分的密闭玻璃泡12发射的一定波长范围内的对人有害的紫外线光可以有效地被除去。玻璃壳20的内部制成真空或处于密闭有不活泼气体的状态。这样,玻璃壳20具有绝热作用,可对密闭玻璃泡12所辐射的热量绝热。结果,灯的特性不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
因此,金属件,例如引线支架36和滑板61,以紫外线屏蔽膜容许通过的光照射,该光线即是预定波长区域的紫外线已被截去的光线。因此能够减少受激并减少由此而释放到电弧管金属部件外部的自由电子量。结果,可防止密闭玻璃泡12中的光发射材料的流压(stream pressure)减小的问题。
绝缘插头30是通过注模合成树脂制造的。在插头30的前端内圆筒部分31中形成开口32,通过该开口32,可将电弧管10的向后延伸部分14b插入并容纳在其中。在除了其中形成有套管插孔35a的桥部分35(见图3和6)以外的内圆筒部分31的周围形成外圆筒部分33,其上具有设置在圆周边上的聚焦环34。这样,可以节省用于形成插头30的合成树脂。即,具有C形横截面的圆柱形空间33a在内圆筒部分31和外圆筒部分33之间形成。结果,可以节省空间33a所对应的树脂材料,因此插头30的重量可以减少。
确定基准平面的金属基板51密封固定到内圆筒部分31的前端。如放大6,8和9所示,基板51具有这样的结构在环形基座部分52的内侧提供圆筒部分54。如图14所示,采用插入模制,即在基板51被插入模具80的状态下进行注模。在本实施例中,模具80包括定模80A和动模80B,动模80B可固定于定模80A上并可从定模80A上拆卸下来。这样,实现了一体形式,其中环形基座部分52在绝缘插头30上暴露出来。在圆周方向以相同的间隔在圆筒部分54的引导端部具有向外弯折的四个弯折部分56。弯折部分56嵌入绝缘插头的内圆筒部分31中,以作为分离止动件。这样,基板51牢固地与内圆筒部分31形成一体并固定于其上。因此没有分离的危险,即没有例如基板51从绝缘插头30上脱落的危险。
与绝缘插头30制成一体的基板51的环形基座部分52的前表面形成基准面f2(见图2和8),其与用于反射器100的定位基准件的聚焦环34的基准面f1(见图2和5)平行。包括金属滑板61和金属电弧管固定带71且可垂直固定电弧管10的玻璃壳20的金属垂直固定件60被焊接并固定到基板51的基座部分52的上表面。结果,电弧管10的放电轴L位于聚焦环34的中心轴L2(见图2和11)的预定位置上。
即如图6所示,构成垂直固定件60的电弧管固定带71具有矩形箍形件74,其形成在伸长带体72的两邻接部分的每个上,其中每个矩形箍形件74在截面中折成L形。当缠绕在电弧管10的玻璃壳20周围的带体72的箍形件74彼此邻接以便在点焊部分75处被点焊时,电弧管固定带71便缠绕在玻璃壳20周围以便固定到玻璃壳20上。弯折部分73形成在带体72的长度方向上。当弯折部分73弹性变形时,带体72在长度方向收缩。这样,带体72可以缠绕在玻璃壳20周围以便固定到玻璃壳20上。
如图6和7所示,构成垂直固定件60的金属滑板61形成具有基座部分62的环形,基座部分62与基板51的基座52匹配。通过切削直立设置的簧片形式的四个箍形固定件64以相同的间隔形成在基座部分62的内端圆周方向中。缠绕在电弧管10的玻璃壳20周围并因此固定到玻璃壳20上的电弧管固定带71的外表面固定在箍形固定件64之间。而且,箍形固定件64在激光焊接部分65激光焊接到电弧管固定件71上。这样,电弧管10与滑板61以下面方式形成一体电弧管10的放电轴L垂直于滑板61与基板51的连接表面f3,即滑板61的基座部分62的底表面,并且放电轴与基座部分62的底表面f3隔开预定距离H1。
与电弧管10成一体的垂直固定件60的滑板61沿着基板51的基座部分52滑行移动。当放电轴L与聚焦环34的中心轴(放电灯装置的中心轴)L2重合时,滑板61的基座部分62激光焊接到基板51的基座部分52上。这样,电弧管10通过垂直固定件60与绝缘插头30形成一体。并且,电弧管10的放电轴L也被置于相对于聚焦环34的要求位置。
其中插有引线支架36、并呈圆管形状的由陶瓷制成的绝缘套管38,插入到在绝缘插头30的前表面开口的套管插孔35a中。穿过绝缘套管38的引线支架36的插入端插入并激光焊接到带型端子44的引线支架啮合孔45a中,其中引线支架36的插入端从引线支架插孔35b向后伸出,而插孔形成在套管插孔35a底部并穿透绝缘插头30的后部(见图5),带型端子44设置在绝缘插头30的后端。
绝缘套管38设置成可覆盖引线支架36的直部的整个表面,引线支架构成电源的第一电通路,例如本实施例中的正侧通路。这样,可以保持与构成电源的正侧通路的位于电弧管10的后端的引线18b的绝缘。
如放大视10所示,在套管插孔35a的底部形成延伸到引线支架插孔35b的锥形孔35c。已经穿过绝缘套管38的引线支架的插入端被锥形孔35c引导,以便被引入引线支架插孔35b。因此,可以很容易地进行将引线支架36插入引线支架插孔35b的操作。
引线支架36在其于绝缘套管38的前端上暴露出来的位置基本上呈直角弯向绝缘插头30的中心轴。电弧管10的前端部分由折弯部分37支撑。在临近前端的绝缘套管38中为引线支架的直部有波形弯曲部分36a。在引线支架36插入绝缘套管38中的状态下,弯曲部分36a与绝缘套管38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因此,引线支架36和绝缘套管38彼此成一体。这样,可以防止绝缘套管38和引线支架36之间的相对运动,而该相对运动可能产生震动。
在绝缘插头30的后端形成向后延伸的圆筒部分42和于圆筒部分42中向后延伸的圆台43。灯侧连接器C2的圆柱带型端子44,其用作第二电端子,例如本例中的负侧端子,与圆筒部分42的基座部分的外表面固定形成整体。而且,用作第一电端子的灯侧连接器的帽型端子47,例如本例中的正侧端子,与圆台43装配形成一体。
如图12所示,圆桶形的带型端子44具有外侧凸缘45。如图14所示,与绝缘插头30制成一体的带型端子44放置在模具80A内。然后,进行注模以形成插头30。结果,得到与带型端子44制成一体的插头30。外侧凸缘45具有啮合孔45a,穿过绝缘插头30的引线支架36的后端通过激光焊接固定到啮合孔45a上。而且,于圆周方向在外侧凸缘45上以相同的间隔形成有用于将带型端子44引导进入相对于绝缘插头30的预定圆周方向位置的三个切口部分45b。
在圆周方向在圆台43的外表面上以相同的间隔形成有轴向延伸的四个垂直拱棱43a。因此,装配到圆台43上的帽型端子47的附着力可以加大。结果,可以防止帽型端子47的脱落。在帽型端子47的上表面中形成有引线啮合孔48。这样,从电弧管10的后端延伸并穿过绝缘插头30的开口32以及引线插孔43b的引线18b与啮合孔啮合并激光焊接到啮合孔48上。
如图11所示,在邻近插头30的前端的位置为插头30设有内圆筒部分31和外圆筒部分33。而且,在邻近插头30后端的位置形成圆筒部分42。这样,任何部分都基本上具有相同的厚度,同时没有象传统插头(见图15和图16)那样形成过大的厚度。因此,被注入到模具的腔内的树脂在插头30的任何部位都在基本上预定的时间周期内收缩和固化。于是,可以防止在收缩和固化时引起的可能形成空穴的树脂局部牵拉现象。
后端圆筒部分42,前端内圆筒部分31和前端外圆筒部分33的厚度t1,t2和t3满足关系t1>t2>t3。由于圆筒部分42具有向后端减少的厚度,圆筒部分42的平均厚度设置为t1。
也即,后端圆筒部分42的厚度被制成绝缘插头30中的最大厚度t1,以保持与圆筒部分42成一体模制并暴露在外面的带型端子44和暴露在圆筒部分42的中心部位的帽型端子47之间的绝缘。而且,可以实现输送电源的连接器C1的连接和断开所需的机械强度。
前端内圆筒部分31的厚度制成t2,t2仅次于后端圆筒部分42的厚度。这样,可以保持设置在内圆筒部分31的内部的作为正电通路的电弧管10的后端引线18b和设置在内圆筒部分31的外面的作为负电通路的引线支架36之间的绝缘。而且,可以实现用于紧固和固定电弧管10后端的机械强度。
由于前端外圆筒部分33是不显著影响绝缘的部分,所以外圆柱部分33的厚度制成为绝缘插头30中的最小厚度,以与前端内圆柱部分31产生间隔。为保持机械强度以整体支撑插入车辆头灯反射器的阀门插孔的聚焦环34,该厚度可以制定为t3。
如图14所示,模制绝缘插头30时,使具有最大厚度的圆筒部分42的延伸端面面对模具80A的浇口82。在提供多个浇口时,例如三个浇口,图14中示出了浇口82中的一个浇口。由于邻近浇口82的后端圆筒部分42的结构是;腔中的树脂通路具有大截面面积,所以树脂可以平稳地被注入。由于后端圆筒部分42位置接近于浇口,所以可以提供高的注模压力。因此,不必担心在后端圆筒部分42中会形成空穴。
另一方面,构成前端圆筒部分的内圆筒部分31和外圆筒部分33形成得远离浇口82。但是,由浇口82注入的树脂是通过具有大截面面积的液体通道的后端圆筒部分42被注入的。而且,前述部分的厚度与后端圆筒部分42的厚度相比较小。因此,可以防止注模压力的减小。结果,树脂可以平稳地注入到内圆筒部分31和外圆筒部分33的后端。因此,不必担心在内圆筒部分31和外圆筒部分33中会产生空穴。
在圆周方向以相同的间隔,在后端圆筒部分42的延伸端面上的位置上为固定侧模具80A设置三个浇口82。因此,通过每个浇口注入到腔内的树脂从后端圆筒部分42均匀地引入前端圆筒部分(内圆筒部分31和外圆筒部分33)中,以便进行注入。由于有足够高的模制压力作用,所以不必担心在内圆筒部分31和外圆筒部分33中会形成空穴。
从上述说明可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放电灯装置的绝缘插头具有这样的结构该绝缘插头的各个部分具有基本上均匀的厚度,从而可以防止具有过大的厚度。因此,可以防止空穴,并可以实现正端子和负端子之间的良好绝缘。
绝缘插头主体被模制时,具有绝缘插头主体中最大厚度的后端圆筒部分的延伸端面面对模具的浇口。因此,可以平稳地向模具的整个腔体注入树脂。因此,可以防止在绝缘插头主体中产生任何空穴。由此,可以得到用于放电灯装置的具有优异的绝缘特性的绝缘插头。
而且,就数量而言,可以节省与绝缘插头主体的前端内圆筒部分和外圆筒部分之间产生的空间相对应的合成树脂。而且,重量减少了。结果,可以制成用于放电灯装置的轻重量和低成本的绝缘插头。
另外,可以平稳地进行向模具中空腔的端部注入树脂。由于不用担心在绝缘插头主体中产生空穴,所以可提供具有优异绝缘特性的用于放电灯装置的绝缘插头。
此外,必须具有理想的绝缘特性和足够强的机械强度的后端圆筒部分和前端内圆筒部分的厚度加大了。而且,减小了不显著影响绝缘的前端外圆筒部分的厚度。这样,可以非常平稳地进行树脂的注入。结果,可靠地防止了任何空穴的产生,并可以显著节省合成树脂材料,绝缘插头的重量,即放电灯装置的重量减小了。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放电灯装置的绝缘插头,包括包括内圆筒部分和外圆筒部分的前部,所述内圆筒部分具有基本上均匀的厚度并具有开口,用以接收放电灯的电弧管;从所述前部的所述外圆筒部分延伸的聚焦环;具有后端圆筒部分和中心部分的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的所述后端圆筒部分的厚度t1,和所述前部的所述内圆筒部分的厚度t2满足下面的条件t1>t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的所述后端圆筒部分的所述厚度t1,所述前部的所述内圆筒部分的所述厚度t2和所述前部的所述外圆筒部分的厚度t3满足下面的条件t1>t2>t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所述聚焦环和所述后部通过将合成树脂从模具的浇口注入到模具中而成一体模制,该浇口面对所述绝缘插头的所述后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面对所述绝缘插头的所述后部的所述后端圆筒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绝缘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从多个浇口注入,其中这些浇口面对所述绝缘插头的所述后部,并以均匀的间隔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插头,还包括暴露在所述后部的所述后端圆筒部分周围的第一电端子,其中所述第一电端子由导电材料制成;和暴露在所述后部的所述中心部分周围的第二电端子,其中所述第二电端子由导电材料制成,并且至少所述第一电端子是在将合成6树脂注入到模具中时与所述绝缘插头成一体地形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绝缘插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端子也是在将合成树脂注入到模具中时与所述绝缘插头成一体地形成。
8.一种放电灯装置,包括电弧管;具有外圆筒部分和内圆筒部分的前部,所述内圆筒部分具有基本上均匀的厚度,并具有开口以接收所述电弧管;从所述前部的所述外圆筒部分延伸的聚焦环;具有后端圆筒部分和中心部分的后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的所述后端圆筒部分的厚度t1,和所述前部的所述内圆筒部分的厚度t2满足下面的条件t1>t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放电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部的所述后端圆筒部分的所述厚度t1,所述前部的所述内圆筒部分的所述厚度t2和所述前部的所述外圆筒部分的厚度t3满足下面的条件t1>t2>t3。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放电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部,所述聚焦环和所述后部是通过将合成树脂从模具的浇口注入到模具中而成一体地模制的,该浇口面对所述绝缘插头的所述后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放电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浇口面对所述绝缘插头的所述后部的所述后端圆筒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放电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树脂是从多个浇口注入的,其中这些浇口面对所述绝缘插头的所述后部,并是以均匀的间隔形成的。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放电灯装置,还包括暴露在所述后部的所述后端圆筒部分周围的第一电端子,其中所述第一电端子由导电材料制成;和暴露在所述后部的所述中心部分周围的第二电端子,其中所述第二电端子由导电材料制成,并且至少所述第一电端子是在将合成树脂注入到模具中时与所述绝缘插头成一体地形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放电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端子也是在将合成树脂注入到模具中时与所述绝缘插头成一体地形成。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放电灯装置的绝缘插头,包括:包括外圆筒部分和内圆筒部分的前部,内圆筒部分具有基本上均匀的厚度并具有开口,该开口用以接收放电灯的电弧管;从前部的外圆筒部分延伸的聚焦环;以及具有后端圆筒部分和中心部分的后部。前部,聚焦环和后部是通过将合成树脂从模具的浇口注入到模具中而成一体地模制的,浇口面对绝缘插头的后部的后端圆筒部分。另外,将电弧管插入到上述绝缘插头的开口中而形成放电灯装置。
文档编号H01R33/05GK1230009SQ9812714
公开日1999年9月29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11日 优先权日1997年12月11日
发明者望月邦正, 原崎正人, 沼尻恭芳, 福代毅史, 大岛由隆, 入泽伸一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