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247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开关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开关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可同时控制二接触器内导通片间原先常态断开或闭合之状态,进而更可同时控制二物品作配合性动作之开关装置。属于电磁开关器件。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各种儿童玩具,皆系作单独性设计制造;亦即,各种玩具系被制造成可作眨眼、伸手、踢腿或发出音响等各种动作(其动作不胜枚举),但皆系单独一个玩具完成动作或作出表达,皆无在二个玩具间可作互动性沟通或接触之配合性动作;进一步而言,即无在二玩具间会作出对话、对唱,甚至情感等沟通或接触表达形式存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关装置,其可同时控制二接触器内之导通片间改变断开或闭合之状态,控制使二物品(玩具)相互间产生配合性动作,以增加二物品(玩具)间互动之趣味性。
本实用新型一种开关装置,系由二接触器共同所组成,该二接触器各包含有二片以上的导通片,导通片与电源或已通电之电子电路装置连接,且因电路设计可为常态断开或常态闭合的状态;磁性体,与导通片间作直接或间接的连接;及弹性体,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设于导通片与磁性体间;藉上述组成,二接触器间的磁性体会因二接触器靠近至可以产生磁性作用的距离而产生相互间的磁性作用,致使导通片间同时改变原来常态断开或闭合的状态而成为闭合或断开作用,而当二接触器被移动离开原先因靠近而会产生磁性作用的距离后,藉该弹性体之力量,促使导通片间同时恢复成原来断开或闭合的状态。
其中,该接触器可设有一轴向移动体,该移动体的前端即固设磁性体,后端则固设导通板,该导通板即邻接导通片,而且移动体受到弹性体作用,恒常处于一定位置,使该导通板与导通片间存在着常态断开或闭合的状态,当二接触器间的磁性体因相互靠近而产生磁性作用时,因磁性体的移动而带动该移动体与导通板同步移动,即改变导通板与导通片间原本常态断开或闭合的状态使成为闭合或断开作用,而当二接触器相互间离开致磁性体停止磁性作用时,藉该弹性体的力量,使移动体与导通板回位,而使导通板与导通片间恢复成原来断开或闭合之状态。
其中,该接触器可系在外壳体之壁体上夹持固定导通片,其中一导通片位于外壳体内的端头即固设磁性体,且导通片本身即为弹性体,导通片间存在着常态断开或闭合的状态,当二接触器作非轴向靠近至磁性体间产生磁性作用时,即带动其所固设之导通片弯折,而改变与其余导通片间原本常态断开或导通的状态使成为闭合或断开作用,而当二接触器相互间离开致磁性体停止磁性作用时,藉导通片本身为弹性体之弹力作用而回位,使导通片间恢复成原来断开或闭合之状态。
其中,个别接触器可系被装设于一外壳体内。
其中,个别接触器可系部分被装设于一外壳体内。
其中,外壳体本身亦可成为一片导通片,其余之导通片与外壳体间即有由常态断开或闭合状态,经由磁性体间之磁性作用而改变成闭合或断开之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可靠、可广泛使用在儿童玩具中并增加其玩具的趣味性。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附图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应用于物品上之外观侧视图。
图2为图1中之部分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立体分解图。
图4a、b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构造组合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之构造作用图。
图6a、b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构造组合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之构造作用图。
图8a、b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之构造组合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之构造作用图。
图10a、b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之构造组合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之构造作用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应用于物品上之作用参考图。
图13a、b为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之构造示意图。
图中标号如下A.拳击手套 10.接触器11.外壳体13.前空间 14.中空间15.后空间16.移动体 161.端头板 162.轴心163.端头板 164.轴 17.弹性体18.导通板 19.磁性体20.接触器21.外壳体 23.前空间25.后空间26.移动体 261.端头板 262.轴心27.弹性体 28.导通板29.磁性体
30.接触器31.外壳体33.前空间35.后空间39.磁性体40.接触器49.磁性体51.外壳体59.磁性体1A.导通片2A.导通片3A.导通片4A.导通片5A.导通片1B.导通片2B.导通片3B.导通片4B.导通片5B.导通片5C.绝缘体5D.道路板5E.喇叭5F.集成电路5G.电源兹举实施例并配合
如下请参阅图1所示,系表达二拳击手玩偶(即为一种物品)在对打前先以手套A相抵接触为礼的外观侧视图,而在二拳击手的手套A相抵接触到之时,二拳击手间会发出对话,其对话或系相互恫吓,或系相互称赞皆有可能,惟此不在本实用新型之范围内,故不必赘述。而其之所以会发出对话,系如图2所示,在两拳击手之手套A的内部接近前端处埋设有一接触器10,当二接触器10靠近至一距离内时,即产生各自导通各拳击手体内所设语音装置之作用,所以即可发出对话。当然,其对话方式及内容长短亦系经过事先设计,而可以产生你一句、我一句的对话效果出来。当然此时更可以配合肢体的其他动作,则其效果更佳,惟其不在本实用新型之范围内,故不多加赘述。
二个接触器10即共同组成本实用新型所称之开关装置,而个别接触器10的内部构造请参阅图3、图4a、b所示,系由二半壳体共同组成外壳体11,其内部自前至后可区隔成前、中、后三个空间13、14、15,前空间13与中空间14间,以及中空间14与后空间15间虽区隔但开设有一穿孔可相通;一移动体16,系由一端头板161、一轴心162、一端头板163与一轴心164所组成,该端头板161系被置于前空间13内,其轴心162则穿过前、中空间13、14间的穿孔,而进入中空间14内,该轴心162外并套设一弹性体17,使其一端向前抵住外壳体11上区隔前、中空间13、14之隔板上;该轴心162的后端则接设另一端头板163,且该弹性体17的后端亦抵在该端头板163上,轴心164穿过中、后空间14、15间的穿孔,而进入后空间15内,其尾端则固接一导通板18(以金属质为宜),然后在该端头板161的前面固设一磁性体19;有二导通片1A、1B,被夹持固定在外壳体11之壁体间,并位在导通板18的后面,其一端头伸出外壳体11外,另一端头向内伸入后空间15内则作一弯折而延伸于该导通板18的前方位置。在平常时,因受该弹性体17的弹力作用推动,且二接触器10间并未进入一适当接触距离,所以每一接触器10皆保持如图4所示之未导通(断开)状态,亦即此时该导通板18未能与二导通片1A、1B接触。
接着,如图5所示,当二接触器10靠近至一适当接触距离时(此一距离即使二接触器10内的磁性体19产生相互磁吸作用之距离),因二磁性体19之相互异极磁吸,而皆带动各自的移动体16抗拒弹性体17之弹力而向前作轴向移动,此时该导通板18即会与二导通片1A、1B作实质接触,而形成导通(闭合)作用。因为各个接触器10系其物品内的一个预设导通点,所以当其导通时,即可依其设计程度令其物品(玩具)产生声响及肢体动作,直至一次行程完毕。而因二接触器10靠近时系同时分别导通二个物品的导通点,所以二个物品可同时动作,因此倘事先经过设计,而分别埋设对话式的语音装置,则即可产生对话之效果出来。再者,因为后续动作系设有延迟作用,所以只要受导通一次,即可完整表达完毕,不受二物品若被移开的影响。当然,二接触器10倘经移开至二磁性体19间无法相互磁吸的距离时,则受其弹性体17作用,即恢复如图4所示之状态,惟此时其对话式动作尚会持续进行,直至行程结束。
藉着二接触器10靠近而同时控制二物品作配合性动作之开关装置当然不局限如图3至图5所示之构造。请续阅图6a、b所示,系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其接触器20系由二半壳体共同并组成的外壳体21、移动体26、弹性体27、导通板28、磁性体29,导通片2A、2B所组成。惟外壳体21内仅区分成前、后空间23、25,移动体26则由端头板261与轴心262所组成,端头板261前端固接该磁性体29,其轴心262外则套接该弹性体27,该弹性体27的一端抵住该端头板261,另一端则抵住该前、后空间23、25间的隔板,移动体26的轴心262穿出该隔板上的穿孔后尾端固接该导通板28;导通片2A、2B被夹持固定于外壳体21上,并位在该导通板28的后面,其一端头伸出外壳体21外,另一端头则向内伸入后空间25内尾端并作一弯折而位于该导通板28外围。在图6a、b中表示该导通板28未与导通片2A、2B接触导通。
其作用如图7所示,当二接触器20靠近至一适当距离时,因二磁性体29间之同极排斥作用,可推动使移动体26抗拒弹性体27的弹力而向后移动,故其导通板28即接触及导通片2A、2B,形成导通作用。
上述二实施例的接触器10、20系藉着轴向靠近接触而产生同时导通二物品之作用。但实际上并不局限必须轴向移动靠近。其亦可如图8a、b、图9所示,系第三实施例接触器30的组合图及作用图。其外壳体31已非圆筒状,而系作成一大、小空间33、35;有一组导通片3A、3B即被夹持固定在小空间35的尾端外壳体31的壁体上,其一端伸出外壳体31外,而另端则伸进外壳体31内;其中,导通片3A的尾端位在该空间35内并弯折向另一导通片3B靠近,而导通片3B则伸进大空间33内,且固接一磁性体39。
使用时,如图9所示,令二接触器30的大空间33凸出部位作靠近性接触,则藉着二接触器30间的磁性体39相互间的磁吸作用,带动导通片3B作弯折而与导通片3A接触导通;而该导通片3B本身亦为具弹性之弹性体(即如簧片般),因此当二接触器30分开后,藉导通片3B本身之弹力回位,即可令导通片3B、3A间恢复断开状态。
接着,可如图10a、b、图11所示之第四实施例作用,其与第三实施例之差异在于接触器40的导通片4A、4B之位置与第三实施例相较已易位,故使用时,藉着二磁性体49间之相互排斥作用,可令导通片4B弯折而与导通片4A接触导通;而该导通片4B亦为具弹性之弹性体,作用与前同。
第一、第二实施例所采用之轴向靠近接触而导通之作用构造应用在如图1所示之拳击手玩偶在赛前握拳接触为礼之物品上系极恰当。除此,亦可应用在如图12所示之男女接吻玩偶上使用,此可将接触器装设在嘴唇部位,所以二嘴唇贴近时,其内的接触器即皆导通而可对话。至于第三、第四实施例之应用因为非轴向靠近,所以可采用于如图9、图11所示之握手性玩偶物品上使用,当其手掌靠近时,其内所设之接触器即会产生导通作用。
以上诸实施例皆系采接触器为个别元件而被埋设于物品内之构造说明,但实际上接触器之装设并不必然如此。譬如图13a、b所示第五实施例般,在外壳体51内一侧空间内即设有二导通片5A、5B,其间且介以一绝缘体5C,在导通片5B端头处设一磁性体59,且导通片5B亦为具弹性之弹性体;而在外壳体51内的另侧空间内则设有电路板5D,其上设有喇叭5E、集成电路(IC)5F及电源5G等构件,该二导通片5A、5B乃与电路板5D有电路上之联接关系,如此所有构件皆容纳于同一外壳体51内;惟由导通片5A、导通片5B(亦为弹性体)与磁性体59所共同组成之构件即为“接触器”部位,其余电路板5D、喇叭5E、集成电路5F、电源5G等则构成此种物品的必要构件,而此等组件可共同容置于壳体51内,而当二物品靠近时亦有因磁性体59相互磁吸而分别导通,以产生作用之效果出来。因此可知,接触器确不必然是埋设在物品内,且接触器也不必然要有外壳体,甚至于若设计使外壳体成为导通片之一亦可。再者,以上所述诸实施例皆系采导通片间常开,而因磁性体受磁吸或排斥之作用,使导通片发生导通作用;然而实际应用时,若采使导通片间设计为常闭,而因磁性体受磁吸或排斥作用而改变成断开状态,如此使该导通片间产生一脉冲变化,则亦可因其该变化而产生控制物品动作之作用,当然其尚须配合物品中之电路设计使用,惟因其系可以完成之应用,所以不排除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含括;另导通片之数目亦不局限一定为二片,若因电路设计需要,采用二片以上亦可,此皆为本实用新型之等功效变化,理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所含括。
进一步言之,本实用新型主要乃可使二接触器(即共同组成开关装置)间以单一接近至适当磁性作用距离的动作而同时启动该二物品作出配合性动作。而此所指之配合性动作系指二物品会因该启动而皆会有进一步的动作出来,至于二物品的动作间系有关联性或无关联性皆有可能,而不管有无关联性皆系独立完成;当然二物品的动作分别有快慢及时间长短的不同,亦皆是有可能,必须视需要而设计。至于所指之动作系真的有动态动作出来,或仅系静态的动作(譬如启动二独立电源或启动已通电源的电子电路装置)皆有可能,且不受限。至于所指之物品不仅不限何物,甚至简化至即由接触器构成物品的大部分亦有可能。所以本实用新型的主要动作及功效就是以使二接触器(共同组成开关装置)间接近至适当磁性作用距离的单一动作而同时启动两个独立的电源或已通电源的电子电路装置,使之同时产生动作的开关装置。
由以上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主要藉由二接触器相互间的接近而启动,进而可使二物品作出配合性动作,因此二接触器共同即组成一开关装置,要共同作用才会产生预期之效果。
权利要求1.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系由二接触器共同所组成,该二接触器各包含有二片以上的导通片,导通片与电源或已通电之电子电路装置连接,且因电路设计可为常态断开或常态闭合的状态;磁性体,与导通片间作直接或间接的连接;及弹性体,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设于导通片与磁性体间;藉上述组成,二接触器间的磁性体会因二接触器靠近至可以产生磁性作用的距离而产生相互间的磁性作用,致使导通片间同时改变原来常态断开或闭合的状态而成为闭合或断开作用,而当二接触器被移动离开原先因靠近而会产生磁性作用的距离后,藉该弹性体之力量,促使导通片间同时恢复成原来断开或闭合的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接触器可设有一轴向移动体,该移动体的前端即固设磁性体,后端则固设导通板,该导通板即邻接导通片,而且移动体受到弹性体作用,恒常处于一定位置,使该导通板与导通片间存在着常态断开或闭合的状态,当二接触器间的磁性体因相互靠近而产生磁性作用时,因磁性体的移动而带动该移动体与导通板同步移动,即改变导通板与导通片间原本常态断开或闭合的状态使成为闭合或断开作用,而当二接触器相互间离开致磁性体停止磁性作用时,藉该弹性体的力量,使移动体与导通板回位,而使导通板与导通片间恢复成原来断开或闭合之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接触器可系在外壳体之壁体上夹持固定导通片,其中一导通片位于外壳体内的端头即固设磁性体,且导通片本身即为弹性体,导通片间存在着常态断开或闭合的状态,当二接触器作非轴向靠近至磁性体间产生磁性作用时,即带动其所固设之导通片弯折,而改变与其余导通片间原本常态断开或导通的状态使成为闭合或断开作用,而当二接触器相互间离开致磁性体停止磁性作用时,藉导通片本身为弹性体之弹力作用而回位,使导通片间恢复成原来断开或闭合之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个别接触器可系被装设于一外壳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之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个别接触器可系部分被装设于一外壳体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之一种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外壳体本身亦可成为一片导通片,其余之导通片与外壳体间即有由常态断开或闭合状态,经由磁性体间之磁性作用而改变成闭合或断开之作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开关装置,系由二个接触器组成,该接触器包含有导通片,与电源或电路装置连接;磁性体,与导通片间作直接或间接的连接;及弹性体,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设于导通片与磁性体间;当接触器靠近至磁性体检间产生磁性作用时,使导通片间同时改变原来常态断开或闭合的状态,而成为闭合或断开作用;而当二接触器被移动离开一定距离后,因弹性体之力量,促使导通片间同时恢复原来断开或闭合的状态。
文档编号H01H36/00GK2354233SQ9825028
公开日1999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21日
发明者林国荣 申请人:林国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