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连接器组合的应变消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826426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缆连接器组合的应变消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电连接器组合的应变消除装置,涉及能有效将抵抗施加于电连接器的线缆上的拔出力,以防止线缆前端与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分离的线缆电连接器组合的应变消除装置。
线缆电连接器组合通常包括有电连接器及一借塑胶材质的应变消除装置以插入式被覆成型方式连接于该电连接器上的线缆。电连接器具有绝缘本体及数个以紧配合方式固定于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而线缆具有数条导线且其导线前端是借特定装置延伸进入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内,其中施加于线缆上的拔出拉力可经由塑胶材质的应变消除装置传送至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上而非直接传导至其各导线上。因此,拔出线缆的力量将不致于使线前端与电连接器的端子相分离。美国专利第4,383,810、5,100,341、5,609,499号揭示了一些线缆电连接器组合。
然而,由于结构及材料的限制,传统塑胶材质的应变消除装置通常在较大的拔出力施加于线缆上时无法有效地抵抗该施力,而无法达成与电连接器绝缘本体稳固地连接。当较大的拔出力施加于线缆上时,塑胶材质的应变消除装置通常会与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相分离,以致拔出力完全而直接地施加于导线前端上,而造成导线前端与导电端子分离。此时,借由该线缆电连接器组的传送的电讯号将被中断。
因此,设计一种改良式应变消除装置以减少目前线缆电连接器组合前述的缺点影响是有必要的,而该设计是能抵抗施加在相对于电连接器的线缆上的较大拔出力,以防止拔出力影响连接于端子的线缆末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线缆电连接器组合的应变消除装置,能有效抵抗施加于线缆电连接器组合的线缆上的较大施力及拔出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线缆电连接器组合包括有线缆及电连接器,其中电连接器包括有具上绝缘件及下绝缘件的绝缘本体,相互连接且设于绝缘本体中央部位上、下遮蔽件,以及固定于上、下遮蔽件间且装设有数个具接触部及端部的长、短端子。线缆包括有数个电性连接于导电端子端部的导线,其特征在于,在线缆上设有应变消除装置,其包括塑胶材质的第一应变消除元件与金属材质的第二应变消除元件,该第一应变消除元件设有两扣块以干涉固定在电连接器绝缘本体安装块上所设置的收容槽内,第二应变消除元件由金属板冲制而成,且具有大致呈中空状的本体部及两自本体相对侧边上延伸而出的配合侧部,本体部夹接固定在线缆上,而两配合侧部则收容在介于定止墙及下绝缘件上所设连接柱或套接部两者的一间的两支持部上。通过金属及塑胶应变消除元件的设置,可在相对于电连接器的较大拔出力施加在线缆上时使该施力传送至绝缘本体,以防止拔出力对线缆的导线前端的影响。
比较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能有效抵抗相对于电连接器而施加于线缆电连接器组合之线缆上的较大施力及拔出力,可有效防止拔出力对线缆的导线前端的影响,并且结构简单。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包括金属应变消除装置元件在内的各组成构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部分元件放大的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金属制应变消除装置的放大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绝缘体的放大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绝缘体装设有端子的放大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下定位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电连接件的放大立体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移去上定位件、上遮蔽件、上绝缘件及二螺锁件后部分构件组合的放大立体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移去上绝缘件的部分组合放大立体图。
请参阅图1及图2,线缆电连接器组合10包括有电连接器12及线缆14。线缆14包括数条由前端44延伸而出的导线46,每一条导线46具有一可导电的线前端(未图示)。再者,塑胶材质的应变消除元件102是以插入式被覆成型方式固接于线缆14上,应变消除元件102的前端两侧边上分别设有定位块1022。
请再参阅图3,金属制的应变消除元件103由金属片冲制而成,其具有呈中空椭圆状的本体部104,且该本体部104设有两彼此相对且在其间形成有接口1046的边缘1042、1044。该应变消除元件103还包括有长形且自本体部104的两相对侧壁处反向延伸,同时大致上呈直线对齐的配合侧部105。由于两配合侧部105是于冲压成型过程中与本体部104一体成型,因此于本体部104上冲设有与之相对应的开孔1052。
请参阅图1,电连接器12包括有经由塑胶射出成型制出的上、下绝缘件90、91,用金属板制成的上、下遮蔽件82、84,由塑胶射出成型制出的上、下定位件48、50,由塑胶射出成型制出的绝缘体16,由塑胶射出成型制出的连接件70,数个长、短端子22、24(图中仅揭示一个端子),借金属板片制成的电连接件60,由金属板片制成的外壳76以及两个螺锁件110。
再请参阅图4所示,绝缘体16上设有沿其前后方向延伸且呈交错分布的长通道18及短通道20,于绝缘体16的前侧设有凸出部26,该凸出部26包括有数个平行间隔设置且与连接件70对应设置的凹槽72(图2示)相抵接的连接凸起32。绝缘体16进一步包括有设于凸出部26旁侧以收容连接件的凹陷34,用以收容两螺锁件110的两对安装部36,以及垂直成型于安装部36间的两对安装柱38,该两安装柱38并可借伸入定位件48、50上所设置的孔洞64而将两定位件48、50组接于绝缘体16上。
续请参阅图5所示,各导电端子22、24的前侧部分均设有接触部30,且在其后侧部分设有端部40,其中接触部30是用以连接对接电连接器(未图示)的对应端子,而端部40则用以连接线缆14的对应导线46。每一端子22、24进一步包括有倒钩状的固持部(未图示)以使端子22、24得以借固持部与绝缘体16间的干涉配合而固接于绝缘体16对应的长、短通道18、20中。
又请参阅图6所示的下定位件50的详细结构,上定位件48也具有相类似的结构。下定位件50上设有数个收容凹槽52,且该等凹槽52在下定位件50组接于绝缘体16上时是与其上对应设置的通道18、20于同一直线上相对齐。于下定位件50的后侧部分上设有横向设置的第一狭缝54,其前侧部分上横向设置有第二狭缝56,而且于其中央部分设有横向设置的凹入区51。于下定位件50的中央部分向上凸出有六个延伸于凹入区51内的干涉块66。
请参照图7所示,电连接件60包括具六个干涉孔65的基板62,且于基板62的两侧边缘上向上延伸有数个剌破端68。
本实用新型组合时,端子22、24是依图5所示方式固定在绝缘体16上,电连接件60则通过干涉块66穿置固定于干涉孔65内而固接于下定位件50中央部分的凹入区中。部分电连接件60的刺破端68是根据特定的需要而选择性地由基板62上移除或弯折成非垂直走向。
金属应变消除元件103借本体部104的夹持而固定于线缆14的线前端44处。线缆14的部分导线46根据预定的方式抵置于端子22、24的端部40上。上定位件48借安装柱38通过干涉于安装孔64的方式组装于绝缘体16的顶侧。同时,端子22、24的端部40刺破导线(图8所示)的线末端(未图示)而与之电性连接,而且导线46可容置于收容凹槽52内且端部40将容置于狭缝54、56内。为了更清楚描述,在图8内仅有两条导线46连接于两个端子22、24上,其他导线46则抵接于绝缘体16底侧所对应设置的端子22、24的端部40。上定位件48借安装柱38通过干涉于安装孔64的方式而组装于绝缘体16的底侧,同时端子22、24的端部40将刺破导线46的线末端而与的电性连接。另外,电连接件60基板62上所剩下垂直延伸的刺破端68将依特定需求而选择性地刺破导线46,并使该等导线46连接短路。
连接件70借凹槽72抵于连接凸起32上并沿其走向移入直至连接件70的两横向侧部702、704(如图2所示)收容于凸出部26两侧所设置的凹陷34后而装设于凸出部26上,而且凹槽72的侧壁面紧抵于凸出部26的连接凸起32加以固定。然后,具有四个向后延伸的固定片78的外壳76将借各固定片78之后弯折部782扣固于绝缘体16前侧安装部36所对应设置的凹口17(如图2及图8所示)而组固于连接件70及绝缘体16上。外壳76可电磁遮蔽端子22、24的接触部30。最后将上、下遮蔽件82、84相互连接以罩盖在上、下定位件48、50外,而且绝缘体16后侧安装部36将固持在两遮蔽件82、84侧壁88上所对应设置的缺口89(如图2及图9所示)上。如此,线缆组合14、金属应变消除装置元件103、端子22、24、绝缘体16、连接件70、外壳76、两定位件48、50、电连接件60及两遮蔽件82、84将组成线缆电连接器组合的次组合体。
次组合体可进一步通过四个设在下绝缘件91内表面911上的凸块100穿接在下遮蔽件91对应设置的四个对正孔87(如图2所示),并通过绝缘体16后侧安装部36套接于下绝缘件91内表面911所设定位块94上所设的具开口而组接于下绝缘件91上。金属应变消除元件103之两侧部105分别容置下绝缘件91所设的两支持部109上,且该两配合侧部105之后侧边缘(未标号)将抵止于下绝缘件91后端两个通常呈“U”型的安装块92上所设的定止墙99上。塑胶材质的应变消除元件102的两扣块1022将分别扣入安装块92上所分别设置的收容槽98内(如图2及图8所示)。两螺锁件110则收容在于绝缘体16的安装部36中,其中螺锁件110的线状部112由外壳两侧耳762上所设的孔107延伸通过(如图2及图9所示)以将线缆电连接器组合线状连接至对接连接器上。最后,上绝缘件90由分别自上、下绝缘件90、91延伸设置的连接柱96穿接于分别对应设置在上、下绝缘件90、91的套接部97上而组接在下绝缘件91上,同时上绝缘件90内侧表面上也凸伸有四个凸块(未图示)以扣固于上遮蔽件82上所设的四个对正孔822。
经由金属及塑胶应变消除元件102、103的配合,相对于电连接器12而施加于线缆14上的较大的拔出力将能有效地被传送至电连接器12的绝缘本体上,以防止该拔出力直接施于线缆14及电连接器12端子22、24的连接部位上。另外,若塑胶应变消除元件102在本实施例中被去除,金属的应变消除元件102仍能靠本身的刚性有效抵抗拔出力。
权利要求1.一种线缆电连接器组合的应变消除装置,设于线缆与电连接器绝缘本体的接合处,以抵抗施加于电连接器的线缆上的拔出力,其特征在于该应变消除装置包括塑胶材质的第一应变消除元件与金属材质的第二应变消除元件,该第一应变消除元件设有两扣块以干涉方式固定在电连接器绝缘本体安装块上所设置的收容槽内,第二应变消除元件由金属板冲制而成,其具有大致呈中空状的本体部及两自本体相对侧边上延伸而出的配合侧部,本体部夹接固定在线缆上,而两配合侧部则收容在介于定止墙与下绝缘件上所设的连接柱或套接部之间的两支持部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线缆电连接器组合的应变消除装置,其特征是第二应变消除元件的本体部大致呈椭圆形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线缆电连接器组合的应变消除装置,其特征是第二应变消除元件的本体部设有两个彼此相对的边缘,且该两边缘之间形成有对接口。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线缆电连接器组合的应变消除装置,其特征是第二应变消除元件的配合侧部以冲压成型方式与本体部一体成型而得。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线缆电连接器组合的应变消除装置,其特征是第二应变消除元件的本体部上设有两开孔,且每一开孔均具有大致与配合侧部的构形呈互补形态的轮廓。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线缆电连接器组合的应变消除装置,其特征是第二应变消除元件的配合侧部大致呈长方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线缆电连接器组合的应变消除装置,其特征是第二应变消除元件的配合侧部相互对齐于同一直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电连接器组合的应变消除装置,其包括:塑胶材质的第一应变消除元件与金属材质的第二应变消除元件,其中第二应变消除元件由金属板片冲压形成中空状的本体部及两自本体部两相对侧边延伸而出的配合侧部,本体部夹接固定于接近第一应变消除元件的线缆部位上,而配合侧部则固定收容在连接器绝缘本体下绝缘件的定止墙与连接柱或套接部之间。
文档编号H01R13/58GK2358581SQ9922539
公开日2000年1月12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13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13日
发明者赖金德, 骆志强, 田浩川 申请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