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灯散热结构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8924074阅读:来源:国知局
份?35份,碳纤维:25份?30份,聚酰胺:45份?50份,水溶性娃酸盐:15份?20份,六方氮化硼:4份?6份,双马来酰亚胺:3份?4份,娃烧偶联剂:1份?1.5份,抗氧化剂:0.5份?I份。
[0062]优选的,所述散热片包括如下质量份的各组分:石墨烯35份,碳纤维28份,聚酰胺45份,水溶性硅酸盐18份,六方氮化硼5份,双马来酰亚胺3.5份,硅烷偶联剂1.8份,抗氧化剂0.7份。
[0063]例如,石墨烯的粒径为10-50 μ m,碳纤维的粒径为20-30 μ m,六方氮化硼的粒径为 1-10 μπι。
[0064]上述散热片通过添加抗氧化剂能够延缓或抑制聚合物氧化过程的进行,从而阻止聚酰胺工程塑料的老化并延长其使用寿命,通过添加硅烷偶联剂及双马来酸亚胺,可以提高其他组分与聚酰胺的相容性,使其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和流动性,使聚酰胺进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及机械、热和电性能,通过添加六方氮化硼可以提高散热片的导热系数,使散热片具有较高辐射散热能力。
[0065]上述散热片,通过在聚酰胺中加入石墨烯片及碳纤维,利用石墨烯片及碳纤维具有密度小,导热性和散热性优良,及聚酰胺材料具有成本低、质量小且加工成型性能佳等优点,与传统铝合金散热片相比,其质量可大大减小,成本低、加工成型容易,同时其还具有散热性能好、韧性较大、耐高温及耐腐蚀等性能。
[0066]在本实施例中,散热片以辐射状均匀地设置于所述散热壳体的外周,即,散热片之间的间隔相等。由于相邻散热片之间的散热间距的较大时,会导致散热片的数量不够,影响散热效果,而相邻散热片之间的间距较小时,一方面,会增加材料的使用,增加制作成本,且增加整个散热器的重量,另一方面,较小的间距使形成供空气流动的通道太小,容易导致热量囤积,散热效果不理想,为了解决如何更好的达到散热效果的技术问题,例如,相邻所述散热片之间的间距为2?10毫米,又如,相邻所述散热片之间的间距为4?8毫米,又如,相邻所述散热片之间的间距为5?6毫米,又如,所述散热片的厚度为5?20毫米,又如,所述散热片的厚度为10?15毫米,这样,可以使散热器达到较佳的散热性能。优选的,散热片的宽度由顶部至底部的逐渐减小,又如,所述散热片的形成呈倒梯形,这样,可以进一步加快散热片的散热速度。
[0067]进一步的,所述散热片的两侧表面均设有波浪形的散热齿,又如,所述散热齿沿所述散热片的宽度方向延伸,又如,散热齿的厚度小于所述散热片的厚度,通过设置散热齿,可以增加散热面积,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0068]又如,所述散热片上间隔设有多个翅片和窗孔,具体的,所述窗孔是在散热片上间隔刻开口型刻痕,保留一边不制作刻痕,通过冲压在所述散热片上形成;所述翅片是在所述散热片上所述窗孔内保留的材料形成的;在垂直方向所述翅片与所述散热片之间形状锐角或者直角。通过在散热片片表面上开设窗孔,并保留窗孔的面积,在散热片表面上形成翅片,翅片在垂直方向上与散热片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翅片向空气流动方向延伸增加散热面积;翅片的存在加强了空气在垂直方向、横向和纵向的流动的紊乱程度,破坏空气层流流动的层流底层,减少了传热热阻,提高了换热系数,获得更好的换热效果。
[0069]为了进一步增加散热壳体与散热片的接触面积,以提高LED灯散热结构的散热效率,例如,所述散热片为弧形结构,即,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散热体的接触面为弧形,又如,所述散热片为S型结构,即,所述散热片与所述散热体的接触面为S型,这样,可以增加散热片与散热壳体的接触面积,提高LED灯散热结构的散热性能。
[0070]优选的,所述散热片的外周还设有散热罩,散热罩与所述散热片远离所述散热壳体的一端连接,即,所述散热片的一端与散热壳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散热罩连接。通过设置散热罩,可以保护散热片,防止散热片因外力撞击发生变形折断,另外,可以防止灰尘等杂物落入散热片中而影响散热效果。
[0071]进一步地,散热罩与散热片为一体成型结构,例如,所述散热罩与所述散热片通过浇铸工艺形成一体成型结构,又如,所述散热罩与所述散热片通过铝挤形成一体成型结构,加工简单,生产成本较低。
[0072]上述LED灯散热结构,通过在散热壳体上设置多个盲孔,盲孔内填充有散热液体,LED灯产生的热量均匀的被散热液体吸收,避免因热容小的原因导致大量热量无法在短时间内散出而对LED灯造成损坏。而且利用液体的流动性,可以使热量快速均匀分散在散热壳体上,并通过散热片散失至空气中,由于散热壳体设有通孔,在散热壳体内部形成气流通道,使热量快速散失至外界空气中,实现了气液双重散热,散热效果较好,避免了 LED灯长期受高温的影响,保障LED正常工作,降低了光衰,延长LED工作寿命,从而提高LED灯的使用寿命。
[0073]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7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LED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散热壳体,其包括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散热壳体设置通孔以及环绕所述通孔周边的多个盲孔,所述通孔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散热壳体的第一表面的中间位置,第二端位于所述散热壳体的第二表面,所述盲孔内填充有散热液体; 盖体,其固定连接于所述散热壳体,且与所述盲孔形成封闭区域; 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以辐射状均匀地设置于所述散热壳体的外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盲孔沿所述通孔均匀分布O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盲孔为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LED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盲孔的深度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盲孔的半径均相同。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LED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盲孔的圆心连线形成圆。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LED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盲孔之间相互贯通形成环形通道。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壳体的所述第一表面凹陷形成凹槽,所述盖体容置于所述凹槽内。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LED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通过螺合固定设置于所述散热壳体。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灯散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与所述散热壳体之间还设有密封胶层。
【专利摘要】一种LED灯散热结构,其包括:散热壳体,盖体及散热片散热壳体,其包括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设置的第二表面,所述散热壳体设置通孔以及环绕所述通孔周边的多个盲孔,所述通孔的第一端位于所述散热壳体的第一表面的中间位置,第二端位于所述散热壳体的第二表面,所述盲孔内填充有散热液体;所述盖体固定连接于所述散热壳体,且与所述盲孔形成封闭区域;所述散热片以辐射状均匀地设置于所述散热壳体的外周。上述LED灯散热结构,通过在环周壁设置多个盲孔,盲孔内填充有散热液体,LED灯产生的热量均匀地被散热液体吸收,避免因热容小的原因导致大量热量无法在短时间内散出而对LED灯造成损坏。
【IPC分类】H01L33/64, F21V29/56, F21Y101/02
【公开号】CN104900794
【申请号】CN201510342720
【发明人】叶伟炳
【申请人】东莞市闻誉实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8日
当前第4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