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动感应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28555阅读:5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微动感应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传感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施予压力而触发开关的微动感应开关。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微动感应开关在很多领域中均普遍使用,尤其是在很多控制系统中,其作为传感器,又作为执行元件,因此其灵敏性、稳定性以及安全性均非常重要。
[0003]目前,依靠施予较小压力而触发的微动感应开关具有以下不足:
[0004]—、带动微动感应开关的部件较多时,在装配时各部件之间需要较高的装配公差,导致装配困难且稳定性较差;
[0005]二、感应虽然灵敏,但是感应信号和开或关信号常常不能准确识别,因此难以接入控制系统中。
[0006]二、现有的微动感应开关在触发件的附件一般都有弹簧来实现开关,弹簧是随压力波动线性伸长或压缩的,不仅在振动时会不稳定,而且还容易疲劳而改变,因此稳定性差,容易发生误触动或接触不良等情况,使用效果差。
[0007]三、现有微动感应开关不仅缺少过热保护,自身的安全性不高,而且内部结构复杂,布局过于紧凑,即使设置过热保护电路,也造成其整体结构太过复杂,成本高。
[0008]四、外加的过热保护电路通常利用保险丝,一次电流过大就熔断,造成一次破坏就要维修,使用寿命短。
[0009]因此现有的微动感应开关还有待于改进。

【发明内容】

[0010]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新颖且合理、稳定性好,不易出现误触发,且安全性较高;同时,触发和感应灵敏并且每次开和关均可以通过感应信号输出的微动感应开关。
[0011]为实现解决上述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12]—种微动感应开关,包括壳体、安装在壳体内的触动开关以及触动压块;触动压块一侧设有两块翼板,两个翼板对称间隔设置;所述翼板的远端内侧设有T形的卡连端,壳体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卡连端铰接的缺槽;触动压块通过其远端的卡连端活动铰接在壳体外侦牝并连接触动开关;所述触动开关包括:第一插脚、第二插脚、活动触片、弹性复位组件和连杆;第一插脚和第二插脚均纵向设置,其上部均位于壳体内,下部伸出壳体下方;第二插脚上端设有指向第一插脚的横向折弯部;活动触片横向设置且位于第一插脚上部和第二插脚上部之间;活动触片的固定端卡接在第一插脚的上部,活动触片的自由端设于横向折弯部的下方;连杆外端铰接在所述触动压块上,连杆中部铰接在所述壳体内,连杆内端伸入活动触片下方并连接活动触片;所述连杆中部铰接处的水平位置高于所述活动触片的水平位置;弹性复位组件上端连接在壳体顶侧内壁上,下端固定在活动触片的中部;弹性复位组件内设有一可随弹性复位组件形变而改变位置的磁块;弹性复位组件的下部是推压柱部,上部是一环绕并固定连接在推压柱部顶部外周壁的环形形变膜,磁块固定在推压柱部内;所述推压柱部底部固定在活动触片的中部,所述环形形变膜顶部边缘抵压在壳体顶侧内壁上。
[0013]壳体顶侧外壁上还固定有一与所述磁块的位置对应的感应线路板,感应线路板和磁块之间留有随弹性复位组件形变状态而改变的感应间距。
[0014]作为优选,所述触动开关还包括第三插脚,位于活动触片的自由端下方的壳体上设有螺纹通孔,第三插脚上部螺纹连接在所述螺纹通孔内,第三插脚的上端与所述活动触片的自由端之间留有绝缘间隙或设有一可被穿破的绝缘层;第三插脚沿所述螺纹通孔旋转向上后,第三插脚的上端能够与所述活动触片的自由端导电接触。第三插脚作为备用插脚,必要时,可以将该一种微动感应开关的常开或常关状态进行反向切换。
[0015]作为优选,第三插脚中部可折叠,第三插脚下部位于壳体外侧并可折叠在所述壳体底部。
[001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脚上部设有可供连杆穿过的活动槽口 ;所述活动触片固定端设有可供连杆穿过的活动间隙;
[0017]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插脚上部是呈Y形结构的第一分叉部,活动槽口位于第一分叉部中间;所述活动触片固定端设有呈Y形结构的第二分叉部,活动间隙位于第二分叉部中间。
[0018]作为优选,第一插脚上部设有弧形缺槽,所述活动触片固定端的端面呈弧形,并卡入所述弧形缺槽内;活动触片上设有一隆起的折弯收缩段,所述活动触片是热敏记忆金属片。
[0019]作为优选,所述活动触片自由端上下两面均设有动触点,横向折弯部底面上设有与所述活动触片自由端上面的动触点配合的静触点;活动触片自由端下面的动触点与第三插脚的上端位置相对应;环形形变膜形变状态而改变的间距大于所述动触点和静触点之间的最大间距。
[0020]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形变膜和推压柱部均是软质的硅胶材料制成,且推压柱部的顶部外周壁与环形形变膜内端连为一体;所述推压柱部外周部还固定套设有一硬质连接套,推压柱部通过硬质连接套固定连接在活动触片的中部。
[0021]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形变膜由内凹口指向斜上方的弧形凹面围成。
[0022]作为优选,所述环形形变膜上设有至少两个平衡通孔,其中至少两个平衡通孔的位置相对称设置。
[0023]与现有的微动感应开关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4]首先,本发明的微动感应开关的部件较少,结构新颖且合理,在装配时配合比较容易,通用性强,又保证稳定性。
[0025]其次,本发明的微动感应开关在触发件利用了连杆的杠杆原理,放弃使用弹簧,再利用弹性复位组件保证每次松开后会即使回弹复位,确保断开,降低误触发的可能性,使得触发开关中的开和关状态更加明晰,不再具有弹簧弹性疲劳、振动以及配合不良带来的误触动或接触不良等情况,使得本发明的微动感应开关结构更加稳定,使用寿命更长。
[0026]第三,本发明的微动感应开关触发和感应灵敏并且每次开和关均可以通过感应信号输出,便于直接和控制器信号连接,同时可作为控制系统的传感器和执行机构。
[0027]最后,本发明的微动感应开关在上述进一步优选方案中,活动触片利用热敏记忆金属,不仅没有增加结构的基础上实现了过载过热保护,提高了微动感应开关自身的安全性,而且,利用热敏记忆金属,即使出现过载,也不是破坏性保护,降温后该微动感应开关可以继续使用。
【附图说明】
[0028]图1:本发明实施例微动感应开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本发明实施例微动感应开关断开时且第三插脚未启用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本发明实施例微动感应开关触发闭合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本发明实施例微动感应开关断开时且第三插脚启用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本发明实施例中活动触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3]图6: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插脚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4]图7:本发明实施例中弹性复位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5]图8:本发明实施例中弹性复位组件未压缩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6]图9:本发明实施例中弹性复位组件压缩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7]图中:壳体I ;感应件10 ;感应线路板100 ;铰接支柱11 ;第一插脚2 ;弧形缺槽21 ;活动槽口 22 ;分叉板23 ;第二插脚3 ;横向折弯部31 ;静触点32 ;活动触片4 ;折弯收缩段41 ;动触点42 ;活动间隙44 ;分叉端子45 ;触动压块5 ;第三插脚6、第三插脚下部60、第三插脚上部61、绝缘层62、螺纹通孔610、连杆7 ;上盖8 ;弹性复位组件9 ;硬质连接套90 ;环形形变膜92 ;平衡通孔920 ;推压柱部93。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举例描述,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0039]实施例:
[0040]如图1-9所示的一种微动感应开关,由壳体1、触动开关以及触动压块5组成。壳体I的顶部是上盖8,触动压块5 —侧设有两块翼板51,两个翼板51对称间隔设置。
[0041]所述翼板51的远端内侧设有T形的卡连端52,与卡连端52相对应的壳体I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卡连端铰接的缺槽13。触动压块5通过其远端的卡连端52活动铰接在壳体I外侧,并连接触动开关。触动压块5随压力作用可上下活动,从而带动触动开关完成开和关的动作。上述触动开关主体安装在壳体I内,上盖8盖在壳体上将触动开关封在壳体内侧,完成组装。
[0042]上述触动开关包括:第一插脚2、第二插脚3、第三插脚6、活动触片4、弹性复位组件9和连杆7,第一插脚2和第二插脚3均纵向设置,其上部均位于壳体I内,下部伸出壳体I下方。开关断开时,第一插脚2和第二插脚3之间不连通,开关闭合时,第一插脚2和第二插脚3通过活动触片4电连通。具体地,第一插脚2如图4所示,第一插脚2上部是呈Y形结构的第一分叉部,第一分叉部包括左右一对对称的分叉板23,左分叉板23和右分叉板23之间留有可供连杆7穿过的活动槽口 22,即活动槽口 22位于第一分叉部中间。第二插脚3上端设有指向第一插脚2的横向折弯部31。上述活动触片4横向设置且位于第一插脚2上部和第二插脚3上部之间,活动触片4的固定端卡接在第一插脚2的上部,活动触片4的自由端设于横向折弯部31的下方。具体地,活动触片4固定端设有呈Y形结构的第二分叉部,第二分叉部也包括左右一对对称的分叉端子45,左右分叉端子45之间也留有可供连杆7穿过的活动间隙44,即活动间隙44位于第二分叉部中间。
[0043]第一插脚2的上部即左右分叉板23上均设有弧形缺槽21,活动触片4固定端即左右分叉端子45的端部均呈弧形,且左右分叉端子45分别对应卡入左右分叉板23的弧形缺槽21内。活动触片4自由端上设有动触点42,横向折弯部31底面上设有与动触点42配合的静触点32。
[0044]上述连杆7外端铰接在触动压块5上,壳体I内侧设有铰接支柱11,连杆7中部铰接在壳体I内的铰接支柱11,连杆7内端伸入活动触片4下方并与活动触片4接触连接,而连杆7中部铰接处的水平位置高于活动触片4的水平位置,连杆7中部铰接处作为支点,采用杠杆原则,下压触动压块5时,动触点42连接静触点32,开关闭合。
[0045]上述弹性复位组件9上端连接在壳体I顶侧内壁上,下端固定在活动触片4的中部。弹性复位组件9内设有一可随弹性复位组件9形变而改变位置的磁块94。具体地,弹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