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压配电变压器无载分接开关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752441阅读:来源:国知局
时,移动支持板是由与固定支持板及螺旋棒平衡设置的母线(busbar),和母线一部分延长而成的固定支持板结合而成,包含了支持旋转的螺旋棒的部分旋转的支持片520。
[0052]再说,母线510是沿图3(a)中两侧边缘位置中多个固定触点200突出设置而成的固定支持板100的长短方向而平衡设置而成,这时移动触点400对应多个固定触点200进行往返,并联动移动触点400沿着母线510的长短方向进行往返的驱动传达部300。
[0053]即,可形成这类变更机制:对比【背景技术】2,向驱动传达部300更加容易传达驱动力,根据移动触点400的移动更加准确决定位置。
[0054]并且,如图3(b)所示,母线510在固定支持板100和邻近固定支持板100中间平衡设置,这时固定触点200在固定支持板100及邻近固定支持板100的一侧的最边缘位置突出设置多个,移动触点400对应多个固定触点200进行往返。
[0055]并且,移动触点400沿母线510的长短方向进行往返的驱动传达部300,即与传动器320联动。
[0056]本发明可适用于以上实施例的话,也当然能适用于以下实施例:面对图4中固定触点200,根据旋转的移动触点400而形成触点。
[0057]g卩,固定支持板100就是具有固定厚度和长短和固定面积的固定板120,固定触点200在固定支持板100上以放射状隔离进行设置多个。
[0058]驱动传达部300传达接收驱动力,在固定支持板100上进行正、逆旋转。
[0059]移动触点400对应固定触点200设置后,在驱动传达部300上进行安装,联动驱动传达部300的正、逆旋转,与固定触点200接触或者解除接触。
[0060]移动向导部600对安装在固定支持板100上的驱动传达部300的旋转进行向导。
[0061]在此,驱动传达部300安装在固定支持板100的中心,与传达驱动力进行正、逆旋转的旋转轴330在旋转轴330的端部结合,包含以旋转轴330为中心旋转两个端部的旋转棍。
[0062]这时,旋转棍340的两端部在固定支持板100上以放射状进行隔离设置在多个固定触点200内侧。
[0063]还有,移动触点400在旋转棍340各个安装,移动向导部600可安装在固定支持板100和旋转棍340上。
[0064]另一方面,移动向导部600的结构是:按导轨610导向针620进行移动,导向针620由弹簧630支持弹性。
[0065]导轨610在固定支持板100上以闭合曲线形状形成,设置在多个固定触点200的内侧,闭合曲线的中心设置在固定支持板100中心处。
[0066]导向针620与驱动传达部300结合,按导轨610的形成方向进行移动,同时按驱动传达部300的形成方向可进行往返。
[0067]更详细来看,导向针620在沿着旋转棍340两侧的长短方向形成的导向槽341上各个往返结合,并按导轨610的形成方向移动。
[0068]弹簧630为结合在驱动传达部300的导向针620推向驱动传达部300的外侧的反弹力作用提供弹性支持。
[0069]更详细来看,弹簧630各个内置在导向槽341中,为将导向针620从旋转轴330推向旋转棍340的两端一侧而提供弹性支持。
[0070]前述的闭合曲线是由第一导轨部611和第二导轨部612按次序反复形成。
[0071]第一导轨部611在多个固定触点200的设置位置形成凸出的圆弧形状。
[0072]第二导轨部612对应多个固定触点200中的一个和邻近固定触点200的中间间隔部的位置平衡形成,在与第一导轨部611的两端部相互连接的固定支持板100的中心部形成凸出的圆弧形状。
[0073]从而,如上文所述,因为按以上导轨610的闭合曲线形状进行移动的导向针620被弹簧630弹性支持,从而使按旋转棍340的旋转进行移动的移动触点400和固定触点200相互之间的磨耗最小化,可预防移动触点400因移动中不需要的触点而导致的隐含安全事故等。
[0074]由此可知,如上文所述本发明中可了解以多样方法便利移动抽点的电气接点,提高移动时动作稳定性和触点性,防止旋转时触点部位磨耗的中低压配电变压器无载分接开关的基本技术思想。
[0075]还有,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的范畴内,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进行其他许多的变形和应用。
[0076]符号说明
[0077]100:固定支持板
[0078]110:固定绝缘分接板
[0079]120:固定板
[0080]200:固定触点
[0081]300:驱动传达部
[0082]310:螺旋棒
[0083]320:传动器
[0084]330:旋转轴
[0085]340:旋转棍
[0086]341:导向槽
[0087]400:移动触点
[0088]500:移动支持板
[0089]510:母线
[0090]520:支持片
[0091]600:移动向导部
[0092]610:导轨
[0093]611:第一导轨部
[0094]612:第二导轨部
[0095]62O:导向针
[0096]630:弹簧
【主权项】
1.一种中低压配电变压器无载分接开关,其特征在于,包含: 具有固定的面积和长短的绝缘体的固定支持板; 沿固定支持板的长短方向进行隔离设置的多个固定触点; 传达驱动力并与固定支持板平衡往返的驱动传达部; 与固定触点对应设置并安装在驱动传达部上、联动驱动传达部的往返、并与固定触点接触或者解除接触的移动触点;以及 与固定支持板平衡设置并支持驱动传达部的往返的移动支持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低压配电变压器无载分接开关,其特征在于: 驱动传达部与固定支持板平衡设置、传达驱动力进行正逆旋转、与支持移动支持板的螺旋棒通过螺丝结合、并联动螺旋棒的正逆旋转、按照螺旋棒的长短方向往返运动、以及包含了一个以上的传动器,且移动触点(400)分别按照在传动器(320)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低压配电变压器无载分接开关,其特征在于: 移动支持板是由与固定支持板及螺旋棒平衡设置的母线(busbar),和母线的一部分延长而成的固定支持板结合而成,并包含了支持旋转的螺旋棒的部分旋转的支持片。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低压配电变压器无载分接开关,其特征在于: 移动支持板包含了沿两侧边缘位置中的多个固定触点突出设置而成的固定支持板(100)的长短方向而平衡设置而形成的母线; 移动触点与多个固定触点对应往返;以及 移动触点与沿母线长短方向往返的驱动传达部联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低压配电变压器无载分接开关,其特征在于: 移动支持板包含在固定支持板和邻近固定支持板中间进行平衡设置的母线; 固定触点在固定支持板及邻近固定支持板的一侧的最边缘位置而突出设置多个; 移动触点与多个固定触点对应往返;以及 移动触点与沿母线的长短方向进行往返的驱动传达部联动。6.一种中低压配电变压器无载分接开关,其特征在于: 有固定面积和长短的绝缘体的固定支持板; 固定支持板上以放射状隔离设置而成的多个固定触点; 传达驱动力并在固定支持板上进行正、逆旋转的驱动传达部; 与固定触点对应设置并安装在驱动传达部上、并联动驱动传达部的往返、及与固定触点接触或者解除接触的移动触点;以及 在固定支持板上安装的驱动传达部的旋转的移动向导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低压配电变压器无载分接开关,其特征在于: 驱动传达部在固定支持板(100)的中心,与传达驱动力并进行正、逆旋转的旋转轴(330)在旋转轴(330)的端部结合,包含以旋转轴(330)为中心旋转两个端部的旋转棍;旋转棍(340)的两个端部在固定支持板(100)上以放射状进行隔离设置在多个固定触点(200)内侧;以及 移动触点(400)分别安装在旋转棍(340),移动向导部(600)可安装在固定支持板(100)和旋转棍(340)上。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中低压配电变压器无载分接开关,其特征在于: 移动向导部在固定支持板的上面形成闭合曲线形状,并设置在多个固定触点的内侧; 闭合曲线的中心是固定支持板和中心设置的导轨与驱动传达部结合而成; 并与按导轨的形成方向进行移动同时按驱动传达部的形成方向可往返运动的导向针在驱动传达部结合;以及 包含了的弹簧可为驱动传达部结合的导向针向驱动传达部的外侧通过反弹力作用提供弹性支持。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中低压配电变压器无载分接开关,其特征在于: 移动向导部在固定支持板的上面形成闭合曲线形状,并设置在多个固定触点的内侧;闭合曲线形状的中心在固定支持板、中心上设置的导轨和旋转棍两侧的长短方向形成的导向槽上各个往返结合后,在按导轨的形成方向移动的导向针和导向槽上各个内置;以及 弹簧可为导向针从旋转轴推向旋转棍的两端部方向支持弹性。10.如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中低压配电变压器无载分接开关,其特征在于: 闭合曲线形状,向多个固定触点设置的位置凸出的圆弧状的第一导向轨部分,和多个固定触点中的一个与邻近固定触点中间的间隔部对应的位置平衡形成; 第一导向轨部分的各个两端部相互连接,包含了向固定支持板的中心部凸出的圆弧状的第二导向轨部分;以及 第一导向轨部分和第二导向轨部分按照次序反复形成闭合曲线形状。
【专利摘要】本发明是关于一种中低压配电变压器无载分接开关的内容,中低压配电变压器无载分接开关包含了以下特征:固定面积和长短的绝缘体固定支持板;按固定支持板的长短方向隔离设置的多个固定触点;传达驱动力并与固定支持板平衡往返的驱动传达部;与固定触点对应设置并安装在驱动传达部上,联动驱动传达部的往返,与固定触点接触或者解除接触的移动触点;及与固定支持板平衡设置、支持驱动传达部的往返的移动支持板。并且,还可以用多样方法便利移动抽点的电气接点,提高移动时动作稳定性和触点性,防止旋转时触点部位磨耗。
【IPC分类】H01H1/56, H01F29/04, H01H3/32
【公开号】CN105513838
【申请号】CN201410499402
【发明人】白午贤
【申请人】莫诺产业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20日
【申请日】2014年9月2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