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气压沿面闪络触发间隙型过电压保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772211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气压沿面闪络触发间隙型过电压保护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电压保护系统的防护器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过电压保护系统的采用高介陶瓷作为触发介质的低气压沿面闪络触发间隙型过电压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信息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对于系统中由于大气过电压及操作过电压造成的危害已引起了人们极大的重视。国外间隙型过电压保护器件的研宄起步较早,如德国PHOENIX、OBO,法国CITEL等。德国PHOENIX的间隙型过电压保护器件主要采用传统的带羊角的电极结构,具有空气击穿火花间隙的过电压保护器件和具有空气闪络火化间隙的过电压保护器件。其缺点是动作电压不稳定,分散性较大。ABB(中国)有限公司推出的产品带触发间隙型SPD(0VR Tl),主电极为羊角形,在主电极之间引入了触发电极,通过触发电极对主电极产生火花放电引发主电极击穿。目前现有开关型sro的触发技术主要有三种类型:电容网络触发、脉冲变压器触发和能量触发。电容网络触发采用逐级触发原理,该触发技术适用于由多个小间隙串联的开关型SPD。脉冲变压器触发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技术,特别适用于“单个火花隙”触发结构,通过触发电极对主电极产生火花放电,释放出带电粒子,进而引发主间隙击穿导通。能量触发能够连续地维持触发电弧的燃烧,直到电弧所释放的等离子引起主电极的击穿。国内在间隙型过电压保护器件的研宄方面起步较晚,研宄水平不高,没有形成具有特色的过电压保护器件。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气压沿面闪络触发间隙型过电压保护装置,该装置工作在低气压环境、结构简单、具有稳定的动作电压、采用高介陶瓷作为触发介质。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解决的:
[0005]一种低气压沿面闪络触发间隙型过电压保护装置,包括主电极和绝缘外壳,所述的主电极包括主电极A和主电极B,主电极A和主电极B分别设置在绝缘外壳的两端,在临近主电极A或主电极B设置有触发电极,在触发电极与其临近的主电极之间设置有触发介质,所述的主电极、触发电极、触发介质与绝缘外壳形成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内填充有介质;所述的触发电极与远离触发电极的主电极之间连接有电阻器。
[0006]所述的密闭空间内填充的介质选用气体介质,气体介质选用空气、氮气、二氧化碳,或其它类型的气体介质,密闭空间的气体介质的压力范围为l_5000Pa。
[0007]所述的电阻器一端与触发电极连接,另一端与远离触发电极的主电极连接,电阻器设置在密闭空间的外部。
[0008]所述的触发介质与临近触发电极的主电极形成接触面A,触发介质与触发电极之间形成接触面B,接触面A与接触面B为紧密接触面。
[0009]所述的电阻器的连接结构可以选用串联结构或并联结构。
[0010]所述的触发电极与绝缘外壳能够形成一体。
[0011]所述的触发介质的材质选用高介陶瓷材料。
[0012]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13]本实用新型能够工作在低气压环境,结构简单,具有稳定的动作电压。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触发结构原理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阻器串联结构原理主视图;
[0017]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阻器并联结构原理俯视图。
[0018]其中,I为主电极A ;2为主电极B ;3为触发电极;4为电阻器;5为触发介质;6为结缘外壳;7为密闭空间;8为接触面A ;9为接触面B。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0]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本实用新型包括两个主电极A I和主电极B 2,以及主电极A I与主电极B2之间在密闭空间7内所形成的放电间隙;一个触发电极3,触发电极3临近主电极B 2设置,电阻器4连接于主电极A I和触发电极3之间;主电极2和触发电极3之间设置有触发介质5,触发介质5选用高介陶瓷材料;6为绝缘外壳,主电极A 1、主电极B 2、触发电极3、触发介质5,以及绝缘外壳6形成密闭空间7,密闭空间7的介质选用气体介质,气体介质可以是空气、氮气、二氧化碳,或其它类型的气体介质,密闭空间7保持气体压力在l-5000Pa范围。电阻器4设置在上述密闭环境的外部,电阻器4将过电压引导至触发电极3,在触发电极3和主电极B 2之间的电压作用下产生沿面闪络,引导主电极A I和主电极B 2之间的放电间隙击穿。触发电极3将绝缘外壳6分割成两部分,绝缘外壳6上部保证主电极A I与触发电极3之间不会产生沿面闪络;绝缘外壳6下部保证主电极B 2与触发电极3之间不会产生沿面闪络。
[0021]参见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触发结构原理图,为主电极B 2、触发电极3、触发介质5组成的俯视图,触发介质5设置在主电极B 2和触发电极3之间,触发介质5与主电极2形成接触面A 8,触发介质5与触发电极3形成接触面B 9,接触面A 8与接触面B 9为紧密接触面。触发介质5的作用在于在外施电压作用下产生沿面闪络,触发介质5的宽度决定沿面闪络电压的大小,同时决定了引导放电间隙击穿的击穿电压。通过改变触发介质5的宽度,能够适应不同的过电压保护水平。
[0022]参见图3、和图4,分别为新型的电阻器4串联结构原理主视图和并联结构原理俯视图,电阻器4的连接结构设置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串联连接结构可以增大电阻器4本体的沿面闪络电压,并联连接结构可以增大电阻器4的本体承受功率。电阻器4的作用在于将出现在主电极A I上的过电压引导至触发电极3,触发电极3与主电极B 2之间出现电压使触发介质5产生沿面闪络,引导主电极A 1、主电极B 2之间的放电间隙击穿。
【主权项】
1.一种低气压沿面闪络触发间隙型过电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电极和绝缘外壳(6),所述的主电极包括主电极A (I)和主电极B (2),主电极A (I)和主电极B (2)分别设置在绝缘外壳出)的两端,在临近主电极A(I)或主电极B(2)设置有触发电极(3),在触发电极(3)与其临近的主电极之间设置有触发介质(5),所述的主电极、触发电极(3)、触发介质(5)与绝缘外壳(6)形成密闭空间(7),密闭空间(7)内填充有介质;所述的触发电极(3)与远离触发电极(3)的主电极之间连接有电阻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气压沿面闪络触发间隙型过电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闭空间(7)内填充的介质选用气体介质,气体介质选用空气、氮气、二氧化碳,密闭空间(7)的气体介质的压力范围为l_5000Pa。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低气压沿面闪络触发间隙型过电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阻器(4) 一端与触发电极(3)连接,另一端与远离触发电极(3)的主电极连接,电阻器(4)设置在密闭空间(7)的外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气压沿面闪络触发间隙型过电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发介质(5)与临近触发电极(3)的主电极形成接触面A(S),触发介质(5)与触发电极(3)之间形成接触面B(9),接触面A(8)与接触面B(9)为紧密接触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气压沿面闪络触发间隙型过电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阻器(4)的连接结构可以选用串联结构或并联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气压沿面闪络触发间隙型过电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发电极(3)与绝缘外壳(6)能够形成一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气压沿面闪络触发间隙型过电压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触发介质(5)的材质选用高介陶瓷材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电压保护系统的防护器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过电压保护系统的采用高介陶瓷作为触发介质的低气压沿面闪络触发间隙型过电压保护装置。主电极和绝缘外壳,所述的主电极包括主电极1和主电极2,主电极1和主电极2分别设置在绝缘外壳的两端,在临近主电极1或主电极2设置有触发电极,在触发电极与与其临近的主电极之间设置有触发介质,所述的主电极、触发电极、触发介质与绝缘外壳形成密闭空间,密闭空间内填充有介质;所述的触发电极与远离触发电极的主电极之间连接有电阻器。该装置能够工作在低气压环境,结构简单,具有稳定的动作电压。
【IPC分类】H01T1-16, H01T4-02
【公开号】CN204481325
【申请号】CN201520190505
【发明人】孙伟, 李元晶, 史鹏飞
【申请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15日
【申请日】2015年3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