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触电全向磁性供电插座及可识别磁性插头转接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9028333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防触电全向磁性供电插座及可识别磁性插头转接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座,尤其涉及一种防触电全向磁性供电插座及可识别磁性插头转接器。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插座包括插座盒,插座盒具有插接面,插头于插接面插入插座盒内。插头的插脚被夹持于插座的插孔内,从而将插头保持于插座上,保证电导通。然而,受外部因素影响,插头容易从插座上松脱或掉落,影响正常使用。传统插座暴露常通火线,易产生触电隐患。同时传统插座插入时需将插脚精确对准接口,插拔不够快捷方便,特别不方便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及残障人士等无法精确对准插座与插头的人士使用。另外,传统插座插脚被夹持于插孔内,当与之连接的电器电线被勾动时,电线产生绊倒使用者的隐患。传统接线板、插头转换器或采用固定不可更换的插口,无法供旅行者在不同国家间使用,或同一转接器上配备多个插口,增加体积与重量,既不便携带,也不美观。现有磁性电源连接器技术,抑或只能以固定角度连接,与传统插座共有需要对准连接的缺点,或缺少地线、无连接时断电等安全结构,产生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防触电全向磁性供电插座及可识别磁性插头转接器,可独立安装,也可结合现有插座使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防触电全向磁性供电插座及可识别磁性插头转接器,包括插座端及插头端,所述的插座端与所述的插头端适配插接,所述的插头端包括塑料绝缘外壳、移动部件、火线导电柱、火线导电柱绝缘管、塑料顶盖、地线导电柱、地线导电柱绝缘顶盖、地线顶针、火线接触导片、零线导电柱、零线导电柱绝缘管、零线接触导片、底部塑料盖、多片第一磁铁圆片及多片第二磁铁圆片;所述的火线导电柱绝缘管固定套置在所述的火线导电柱上,所述的零线导电柱绝缘管固定套置在所述的零线导电柱上;所述的塑料绝缘外壳的底部中心设有中心孔,所述的中心孔的两侧分别设有左边孔及右边孔,所述的火线导电柱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塑料绝缘外壳的左边孔内,所述的零线导电柱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塑料绝缘外壳的右边孔内,所述的地线顶针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塑料绝缘外壳的中心孔内;所述的火线导电柱、地线顶针及零线导电柱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的塑料顶盖固定连接,形成固定结构件;所述的移动部件的中心设有凸起圆环,所述的地线导电柱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移动部件的凸起圆环上,且所述的地线导电柱的内侧与所述的地线顶针的外侧接触连接,所述的地线导电柱绝缘顶盖设置在所述的地线导电柱上端并与所述的地线顶针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移动部件的底部设有内圈圆环、外圈圆环及中圈圆环组成的三圈圆环,所述的多片第一磁铁圆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移动部件的内圈圆环及外圈圆环内,所述的多片第二磁铁圆片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移动部件的中圈圆环内;所述的火线接触导片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移动部件的内圈凹陷处,所述的零线接触导片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移动部件的外圈凹陷处,形成移动结构件;所述的移动结构件设置在所述的固定结构件内,并穿过所述的火线导电柱、地线顶针及零线导电柱;所述的移动部件的顶部与所述的塑料绝缘外壳的顶部平行,所述的底部塑料盖与所述的塑料绝缘外壳的底部接触连接;所述的插座端包括底部、塑料外壳、零线接触环、火线接触环、外环磁铁环、内环磁铁环及顶盖;所述的零线接触环同轴设置在所述的塑料外壳的顶部外环内壁上,所述的火线接触环同轴设置在所述的塑料外壳的顶部内环内壁上,所述的外环磁铁环及内环磁铁环分别同轴设置在所述的塑料外壳的内环顶部,所述的塑料外壳的中心固定设有地线接触环,所述的塑料外壳设置在所述的底部上,所述的塑料外壳上设有三线接口,所述的三线接口与所述的零线接触环、火线接触环及地线接触环通过金属片或电线连接。
[0006]上述的防触电全向磁性供电插座及可识别磁性插头转接器,其中,所述的火线导电柱、地线顶针及零线导电柱的底部设有圆顶形凸出结构,所述的圆顶形凸出结构分别与所述的塑料绝缘外壳的中心孔、左边孔及右边孔适配连接。
[0007]上述的防触电全向磁性供电插座及可识别磁性插头转接器,其中,所述的内圈圆环设有四片所述的第一磁铁圆片,所述的外圈圆环设有六片所述的第一磁铁圆片,所述的中圈圆环设有十片所述的第二磁铁圆片,且所述的第一磁铁圆片的磁极设置方向与所述的第二磁铁圆片的磁极设置方向相反。
[0008]上述的防触电全向磁性供电插座及可识别磁性插头转接器,其中,所述的底部塑料盖上对称设有一对底部金属限位片,所述的一对底部金属限位片与所述的底部塑料盖连接成整体结构,所述的底部塑料盖的底部设有火线、零线及地线三个金属插脚,所述的底部塑料盖的顶部设有三个金属触点,所述的火线、零线及地线三个金属插脚分别通过所述的底部金属限位片与所述的三个金属触点对应连接。
[0009]上述的防触电全向磁性供电插座及可识别磁性插头转接器,其中,还包括限位弹簧,所述的限位弹簧同轴套置在所述的地线导电柱上。
[0010]上述的防触电全向磁性供电插座及可识别磁性插头转接器,其中,所述的外环磁铁环的磁极与所述的内环磁铁环的磁极相反,且所述的外环磁铁环的向上磁极面与所述的中圈圆环内的第二磁铁圆片向上的磁极相反。
[0011]本实用新型通过磁性全向连接,无需对准插座接口位置、角度与方向,只需将插口转接器置于插座附近,两个设备即可接触并锁定,利于黑暗中、老人及不便角度的连接并加速频繁插拔电器连接电源;插座供电机构无法通过触摸、按压、普通磁铁或贴片出发,减少触电的危险;当使用者不慎被电线绊到时,磁性连接的设备会自行断开,减少绊倒的危险;方便旅行不同国家时使用不同标准的插座。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触电全向磁性供电插座及可识别磁性插头转接器的插头端的爆炸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触电全向磁性供电插座及可识别磁性插头转接器的插头端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防触电全向磁性供电插座及可识别磁性插头转接器的插头端的剖视图。
[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防触电全向磁性供电插座及可识别磁性插头转接器的插座端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0017]请参见附图1至附图4所示,一种防触电全向磁性供电插座及可识别磁性插头转接器,包括插座端及插头端,所述的插座端与所述的插头端适配插接,所述的插头端包括塑料绝缘外壳1、移动部件2、火线导电柱5、火线导电柱绝缘管6、塑料顶盖7、地线导电柱8、地线导电柱绝缘顶盖9、地线顶针10、火线接触导片11、零线导电柱13、零线导电柱绝缘管
14、零线接触导片15、底部塑料盖16、多片第一磁铁圆片19及多片第二磁铁圆片21 ;所述的火线导电柱绝缘管6固定套置在所述的火线导电柱5上,所述的零线导电柱绝缘管14固定套置在所述的零线导电柱13上;所述的塑料绝缘外壳I的底部中心设有中心孔,所述的中心孔的两侧分别设有左边孔及右边孔,所述的火线导电柱5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塑料绝缘外壳I的左边孔内,所述的零线导电柱13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塑料绝缘外壳I的右边孔内,所述的地线顶针10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塑料绝缘外壳I的中心孔内;所述的火线导电柱5、地线顶针10及零线导电柱13的顶部分别与所述的塑料顶盖7固定连接,形成固定结构件;所述的移动部件2的中心设有凸起圆环,所述的地线导电柱8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移动部件2的凸起圆环上,且所述的地线导电柱8的内侧与所述的地线顶针10的外侧接触连接,所述的地线导电柱绝缘顶盖9设置在所述的地线导电柱8上端并与所述的地线顶针10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的移动部件2的底部设有内圈圆环、外圈圆环及中圈圆环组成的三圈圆环,所述的多片第一磁铁圆片19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移动部件2的内圈圆环及外圈圆环内,所述的多片第二磁铁圆片21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移动部件2的中圈圆环内;所述的火线接触导片11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移动部件2的内圈凹陷处,所述的零线接触导片15固定设置在所述的移动部件2的外圈凹陷处,形成移动结构件;所述的移动结构件设置在所述的固定结构件内,并穿过所述的火线导电柱5、地线顶针10及零线导电柱13 ;所述的移动部件2的顶部与所述的塑料绝缘外壳I的顶部平行,所述的底部塑料盖16与所述的塑料绝缘外壳I的底部接触连接;所述的插座端包括底部22、塑料外壳23、零线接触环24、火线接触环25、夕卜环磁铁环26、内环磁铁环27及顶盖28 ;所述的零线接触环24同轴设置在所述的塑料外壳23的顶部外环内壁上,所述的火线接触环25同轴设置在所述的塑料外壳23的顶部内环内壁上,所述的外环磁铁环26及内环磁铁环27分别同轴设置在所述的塑料外壳23的内环顶部,所述的塑料外壳23的中心固定设有地线接触环29,所述的塑料外壳23设置在所述的底部22上,所述的塑料外壳23上设有三线接口,所述的三线接口与所述的零线接触环24、火线接触环25及地线接触环29通过金属片或电线连接。
[0018]所述的火线导电柱5、地线顶针10及零线导电柱13的底部设有圆顶形凸出结构,所述的圆顶形凸出结构分别与所述的塑料绝缘外壳I的中心孔、左边孔及右边孔适配连接。
[0019]所述的内圈圆环设有四片所述的第一磁铁圆片19,所述的外圈圆环设有六片所述的第一磁铁圆片19,所述的中圈圆环设有十片所述的第二磁铁圆片21,且所述的第一磁铁圆片19的磁极设置方向与所述的第二磁铁圆片21的磁极设置方向相反。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