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插用铜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37536阅读:491来源:国知局
排插用铜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涉及一种排插用铜条。
【背景技术】
[0002]排插即是插排,学名接线板。排插是插座的一种,只不过是把多个插座集中放在一起,从而形成的多孔插座。这样的组合有很多好处,可以一座多用,既节省了空间又节省了线路,是一个非常简单而又实用的发明。通常插排指的是带电源线和插头且可以移动的多孔插座,而插座通常指的是固定的且大多指五孔插座。
[0003]目前,现有技术的排插用铜条包括N极铜条、L极铜条和E极铜条,且这三个铜条在排插中排列时,N极铜条和L极铜条为上下排列结构,且垂直投影重叠,这样虽然节省部分铜条的制备原料,但由于N极铜条和L极铜条被同一固定柱固定,则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遇到潮湿环境时,水汽容易在固定柱上凝结,进而使得N极与L极容易短路,而一旦线路出现短路则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甚至造成人员伤亡等,故使用安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对使用环境要求相对较低,且使用安全性较好的排插用铜条。
[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以上问题所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具有以下结构的排插用铜条,它包括N极铜条、L极铜条和E极铜条,所述的N极铜条上设有N极三孔插套和N极二孔插套,所述的L极铜条上设有L极三孔插套和L极二孔插套,所述的E极铜条上设有E极插套,所述的N极铜条、L极铜条和E极铜条分三排排列,所述的N极铜条或L极铜条位于中间位置,且位于中间位置的N极铜条或L极铜条在其余铜条的上方。
[0006]采用以上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于N极铜条、L极铜条和E极铜条分三排排列,且位于中间位置的N极铜条或L极铜条在其余铜条的上方,则各铜条之间的相互距离较远,各铜条在排查底面的投影不重叠,同时各铜条又是通过各自对应的固定柱固定,在使用过程中,在相对较潮湿的环境中,即使水汽在固定柱上凝结流下也不会出现短路的情况,使用安全性较好;而各自对应固定柱又使得铜条的安装较简便,可提高工人的组装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且安装后的铜条稳定性也较好。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对使用环境要求相对较低,且使用安全性较好的特点。
[0007]作为改进,所述的位于中间位置的N极铜条或L极铜条的二孔插套和三孔插套分别位于两侧,即如果位于中间位置的是N极铜条,则N极三孔插套和N极二孔插套分别位于N极铜条的两侧,如位于中间位置的是L极铜条,则L极三孔插套和L极二孔插套分别位于L极铜条的两侧;则这样设置后可节省铜条制备时原料的使用量,从而降低制备成本。
[0008]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的位于中间位置的是N极铜条,所述的L极铜条上的L极三孔插套和L极二孔插套位于同一侧,且L极三孔插套与L极二孔插套通过连接条连接;则这样便于进一步节省铜条制备时原料的使用量,使得制备成本进一步降低。
[0009]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连接条一端与L极铜条连接,连接条另一端依次与L极三孔插套和L极二孔插套连接,所述的连接条一端与L极铜条的连接处设有钝角的折角,且连接条在L极三孔插套与L极二孔插套之间的位置处也设有一个钝角的折角;则连接条这样设置后,连接条有一定的应力强度,强韧度较好,使得连接条在运输、仓储和安装过程中发生变形后,在外力消失后能快速回复,从而保证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稳定性和可靠性。
[0010]作为再进一步改进,所述的N极二孔插套和L极二孔插套均为“U”结构,且N极二孔插套和L极二孔插套的外壁上均设有加强筋;则加强筋设置后,使得插套的回复力增加,在插头的插片插入插套中时,插套可紧密的将插片抱紧,进而减小接触电阻,减少能耗,并延长插套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0011]作为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的E极插套中部的内壁上设有增强块;则增强块设置后,E极插套回复力增加,在插头的插片插入E极插套中时,E极插套可紧密的将插片抱紧,进而减小接触电阻,减少能耗,并延长E极插套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排插用铜条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插用铜条的侧视图。
[0014]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排插用铜条的仰视图。
[0016]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图。
[0017]如图所示:1、N极铜条,11、N极三孔插套,12、N极二孔插套,2、L极铜条,21、L极三孔插套,22、L极二孔插套,3、E极铜条,31、E极插套,4、连接条,5、加强筋,6、增强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0019]实施例一
[0020]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排插用铜条,它包括N极铜条1、L极铜条2和E极铜条3,所述的N极铜条I上设有N极三孔插套11和N极二孔插套12,所述的L极铜条2上设有L极三孔插套21和L极二孔插套22,所述的E极铜条3上设有E极插套31,所述的N极铜条1、L极铜条2和E极铜条3分三排排列,N极铜条1、L极铜条2和E极铜条3在排插底面的垂直投影不重叠,所述的N极铜条I或L极铜条2位于中间位置,且位于中间位置的N极铜条I或L极铜条2在其余铜条的上方,即位于中间位置的铜条与排插底面之间的间距大于位于两侧位置的铜条与排插底面之间的间距。
[0021]所述的位于中间位置的N极铜条I或L极铜条2的二孔插套和三孔插套分别位于两侧,即如果位于中间位置的是N极铜条1,则N极三孔插套11和N极二孔插套12分别位于N极铜条I的两侧,如位于中间位置的是L极铜条2,则L极三孔插套21和L极二孔插套22分别位于L极铜条2的两侧。
[0022]所述的位于中间位置的是N极铜条1,所述的L极铜条2上的L极三孔插套21和L极二孔插套22位于同一侧,且L极三孔插套21与L极二孔插套22通过连接条4连接山极三孔插套21位于L极铜条2近N极铜条I的一侧,而L极二孔插套22位于L极铜条2近E极铜条3的一侧。
[0023]所述的连接条4 一端与L极铜条2连接,连接条4另一端依次与L极三孔插套21和L极二孔插套22连接,所述的连接条4 一端与L极铜条2的连接处设有钝角的折角,且连接条4在L极三孔插套21与L极二孔插套22之间的位置处也设有钝角的折角,也可理解为是L极三孔插套21与L极二孔插套22之间的连接条4部分的中部设有钝角的折角。
[0024]所述的N极二孔插套12和L极二孔插套22均为“U”型结构,且N极二孔插套12和L极二孔插套22的外壁上均设有加强筋5,加强筋5也为“U”型结构。
[0025]所述的E极插套31中部的内壁上设有增强块6,一般增强块6位于E极插套31中部折弯的位置处。
[0026]实施例二
[0027]位于中间位置的是L极铜条2,N极铜条I上的N极三孔插套11和N极二孔插套12位于同一侧,且N极三孔插套11与N极二孔插套12通过连接条4连接。
[0028]连接条4 一端与N极铜条I连接,连接条4另一端依次与N极三孔插套11和N极二孔插套12连接,所述的连接条4 一端与N极铜条I的连接处设有钝角的折角,且连接条4在N极三孔插套11与N极二孔插套12之间的位置处也设有钝角的折角。
[0029]以上实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允许有其它结构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独立权要求范围内变化的,均属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排插用铜条,它包括N极铜条(1)、L极铜条(2)和E极铜条(3),所述的N极铜条(I)上设有N极三孔插套(11)和N极二孔插套(12),所述的L极铜条(2)上设有L极三孔插套(21)和L极二孔插套(22),所述的E极铜条(3)上设有E极插套(3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极铜条(1)、L极铜条(2)和E极铜条(3)分三排排列,所述的N极铜条(I)或L极铜条(2)位于中间位置,且位于中间位置的N极铜条⑴或L极铜条⑵在其余铜条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插用铜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于中间位置的N极铜条(1)或L极铜条(2)的二孔插套和三孔插套分别位于两侧,即如果位于中间位置的是N极铜条(I),则N极三孔插套(11)和N极二孔插套(12)分别位于N极铜条(I)的两侧,如位于中间位置的是L极铜条(2),则L极三孔插套(21)和L极二孔插套(22)分别位于L极铜条(2)的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插用铜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位于中间位置的是N极铜条(I),所述的L极铜条(2)上的L极三孔插套(21)和L极二孔插套(22)位于同一侧,且L极三孔插套(21)与L极二孔插套(22)通过连接条(4)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插用铜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条(4)一端与L极铜条(2)连接,连接条(4)另一端依次与L极三孔插套(21)和L极二孔插套(22)连接,所述的连接条(4) 一端与L极铜条(2)的连接处设有钝角的折角,且连接条(4)在L极三孔插套(21)与L极二孔插套(22)之间的位置处也设有钝角的折角。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插用铜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N极二孔插套(12)和L极二孔插套(22)均为“U”型结构,且N极二孔插套(12)和L极二孔插套(22)的外壁上均设有加强筋(5)。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插用铜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E极插套(31)中部的内壁上设有增强块(6)。
【专利摘要】一种排插用铜条,它包括N极铜条(1)、L极铜条(2)和E极铜条(3),所述的N极铜条(1)上设有N极三孔插套(11)和N极二孔插套(12),所述的L极铜条(2)上设有L极三孔插套(21)和L极二孔插套(22),所述的E极铜条(3)上设有E极插套(31),所述的N极铜条(1)、L极铜条(2)和E极铜条(3)分三排排列,所述的N极铜条(1)或L极铜条(2)位于中间位置,且位于中间位置的N极铜条(1)或L极铜条(2)在其余铜条的上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对使用环境要求相对较低,且使用安全性较好的特点。
【IPC分类】H01R13/10, H01R13/66
【公开号】CN204947262
【申请号】CN201520804294
【发明人】娄邵军
【申请人】得力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1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