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片补锂系统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352932阅读:来源:国知局
基材32之间,在进行复合辊压时,由于第一锂带30两侧的第一基材31以及第二基材32的保护阻隔,可以避免第一锂带30与第一复合辊组103直接接触而被夹断。在复合完成后,第二基材32已经完成保护作用,因此将第二基材收卷辊104设置在第一复合辊组103的下游,剥离并收卷第一复合带中的第二基材32,使得剩余的第一锂带30与第一基材31形成第一复合锂带33。
[0042]同样的,第二复合锂带输送装置10’用于复合形成包含第二锂带30’以及第三基材31’的第二复合锂带33’,并向极片补锂辊压装置12进行输送。第二复合锂带输送装置10’具体包括第二锂带放卷辊100’、第三基材放卷辊101’、第四基材放卷辊102’、第二复合辊组103’以及第四基材收卷辊104’。第二锂带放卷辊100’用于放卷第二锂带30’,第三基材放卷辊101’用于放卷第三基材31’,而第四基材放卷辊102’则用于放卷第四基材32’。第二锂带放卷辊100’、第三基材放卷辊101’以及第四基材放卷辊102’均位于第二复合辊组103’的上游,从而使第二锂带30’、第三基材31’以及第四基材32’能够在放卷后进入第一复合辊组103内进行复合,形成第二复合带。在进入第二复合辊组103’之前,第三基材31’、第二锂带30’以及第四基材32’依次层叠设置,从而使第二锂带30’位于第三基材31’与第四基材32’之间,在进行复合辊压时,由于第二锂带30’两侧的第三基材31’以及第四基材32’的保护阻隔,可以避免第二锂带30 ’与第一复合辊组103直接接触而被夹断。在复合完成后,第四基材32’也已经完成保护作用,因此将第四基材收卷辊104’设置在第二复合辊组103’的下游,剥离并收卷第四复合带中的第四基材32’,使得剩余的第二锂带30’与第三基材31’形成第二复合锂带33’。
[0043]第一复合辊组103以及第二复合辊组103’上均可设置控温装置对辊组的温度进行调节,以便调整第一锂带30以及第二锂带30’在复合时的温度。控温装置可以采用风冷、油冷及水冷等方式。
[0044]极片补锂辊压装置1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压辊,两个压辊之间能够固定间距。所生成的第一复合锂带33以及第二复合锂带33’会输送至极片补锂辊压装置12的两个压辊之间。与此同时,极片放卷装置11用于放卷待补锂极片20,而放卷后的待补锂极片20也需会输送至极片补锂辊压装置12的两个压辊之间。在极片补锂辊压装置12内第一复合锂带33、第二复合锂带33’以及待补锂极片20会被棍压复合在一起,从而形成补锂复合极片21。复合过程中,第一复合锂带33中的第一锂片30以及第二复合锂带33’中的第二锂片30’均朝向补锂极片20,而第一基材31以及第二复合锂带33,则分别位于待补锂极片20的两侧最外层中的第三基材31’分别位于待补锂极片20两侧的最外层,并在待补锂极片20与极片补锂辊压装置12之间形成阻隔,以防止补锂复合过程中发生扯断或夹断等情况。同样的,极片补锂辊压装置12上也可设置控温装置对辊组的温度进行调节。
[0045]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复合锂带输送装置10以及第二复合锂带输送装置10’便能够同时对待补锂极片20的两侧进行补锂。如果只需要对待补锂极片20的一侧进行补锂,则仅需要单独设置一个第一复合锂带输送装置10便可实现。
[0046]在某些情况下,例如在两卷待补锂极片20的衔接处,待补锂极片20的厚度可能突然增大,又或者待补锂极片20的某一部分不需要进行补锂,因此,这种特殊部分在通过极片补锂辊压装置12时便不需要,或者要求不进行辊压复合。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极片补锂辊压装置12还包括间距调节结构,同时两个压辊分别为固定压辊121以及调节压辊122。其中,固定压辊121的位置固定不变,仅能够沿周向进行转动,而调节压辊122除了能够沿周向转动之外,其位置还可以进行调整,而间距调节结构便设置在调节压辊122背离固定压辊121的一侧,用于调节调节压辊122的位置,以使固定压辊121与调节压辊122之间的间距增大或缩小,以满足不同的工况需要。
[0047]如图2所示,间距调节结构包括转动电机123、丝杆124以及螺纹套筒125,螺纹套筒125与调节压辊122的辊座固定连接,且螺纹套筒125的轴线与固定压辊121以及调节压辊122的中心连线平行,丝杆124与螺纹套筒125螺纹连接,转动电机123的输出端与丝杆124共轴连接,且能够带动丝杆124旋转。这样,当丝杆124旋转时,便可通过与螺纹套筒125的螺纹配合将转动转化为沿轴线的直线运动,从而带动螺纹套筒125以及与螺纹套筒125相连接的调节压辊122—起移动,以此来改变固定压辊121与调节压辊122之间的间距。
[0048]此外,为了使调节压辊122的移动更为平稳和有方向性,还可以在间距调节结构上设置压辊导柱126以及压辊滑块127。其中,压辊导柱126的轴线平行于固定压辊121以及调节压辊122的中心连线,压辊滑块127则与压辊导柱126配合连接,且能够沿压辊导柱126的轴向滑动,与此同时,调节压辊122也与压辊滑块127固定连接。这样,调节压辊122便只能够沿着压辊导柱126的轴向进行移动,而其它方向的作用力均会被压辊滑块127传递至压辊导柱126上,并被压辊导柱126所吸收。压辊导柱126最好同时设置多个,并且相对于调节压辊122对称分布,这样能够提高受力的均衡性。压辊滑块127可以采用高精密轴承座,不但能够滑动,同时也能够减小摩擦力。
[0049]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极片补锂辊压装置12可能要对不同型号规格的待补锂极片20进行补锂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固定压辊121与调节压辊122之间的间距不能够进行精确定位,则会对补锂过程造成很大不利影响。而为了能够使调节压辊122能够在遇到情况时能够快速移动,间距调节结构所采用的传动部件的尺寸便需要相对较大。而在这种情况下,同时要求间距调节结构保证固定压辊121与调节压辊122之间的间距会变得异常困难,即使能够实现也会面临高昂的成本。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极片补锂辊压装置12还包括压辊间隙限位机构。压辊间隙限位机构包括调节丝杆128以及限位斜块129,限位斜块129设置在固定压辊121以及调节压辊122的辊座之间,且调节压辊122的辊座与限位斜块129的斜面相抵,调节丝杆128与限位斜块129螺纹连接,调节丝杆128的轴线与固定压辊121以及调节压辊122的中心连线相垂直,且与限位斜块129的斜面(图中未示出)呈锐角夹角。当转动调节丝杆128时,限位斜块129能够沿着调节丝杆128的轴线方向移动,而由于限位斜块129的斜面与调节丝杆128的轴线之间呈锐角,因此在限位斜块129的移动过程中,该斜面上与调节压辊122相抵的部位相对于固定压辊121的距离也在发生变化,因而能够以此来对调节压辊122与固定压辊121之间的间距进行较为精确的限制。
[0050]在开始作业之前,首先通过间距调节结构使调节压辊122远离固定压辊121,之后根据待补锂极片20的尺寸型号调节限位斜块129的位置,待限位斜块129的位置调整好后,再次启动间距调节机构,使调节压辊122朝固定压辊121靠近,并最终抵紧限位斜块129的斜面。此时调节压辊122的位置便被精确限制。而在作业开始后,间距调节结构只要每次都将调节压辊122抵紧限位斜块129的斜面,便可保证固定压辊121与调节压辊122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定位精度高。
[0051]在补锂复合完成后,锂带已经全部与极片复合在一起,无需再担心其被夹断,因此第一基材31以及第三基材31’的使命也已经完成,需要除去。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极片剥离装置13以及第二极片剥离装置13’依次设置在极片补锂辊压装置12的下游,第一基材收卷装置14设置在第一极片剥离装置13的下游,第三基材收卷装置14’以及补锂极片收卷装置18则分别设置在第二极片剥离装置13’的下游。补锂复合极片21由极片补锂辊压装置12复合完成后会先穿入第一极片剥离装置13内,并将第一基材31由补锂复合极片21上剥离,之后第一基材31被输送至第一基材收卷装置14进行收卷,而补锂复合极片21的剩余部分则会继续被穿入第二极片剥离装置13’之中。在通过第二极片剥离装置13’时,第三基材31’也将从补锂复合极片21上被剥离,剩余部分即为补锂极片22。之后第三基材31’以及补锂极片22则分别被第三基材收卷装置14’以及补锂极片收卷装置18所收卷。当然,如果仅设置了第一复合锂带输送装置10,则便不需要在第一极片剥离装置13的下游再设置第二极片剥离装置13’以及第三基材收卷装置14’,而可以直接将剥离完第一基材后形成的补锂极片22输送至补锂极片收卷装置18进行收卷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