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22930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微动开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动开关。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微动开关在接线时需要将电线焊接在微动开关的接线片上或通过接线端子将电线固定在微动开关的接线片上,然后再将绝缘套套在接线片上,以达到绝缘的目的;其接线复杂,加工麻烦,生产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微动开关,能用插接的方式将导线插接在微动开关的开关壳体中并电连接,接线简单,加工方便,生产效率高,降低生产成本。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其是一种微动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触杆、开关壳体、触动开关、弹性座、动触片结构、第一静触片及第二静触片、第一卡线片结构及第二卡线片结构;其中
[0005]在所述开关壳体内设有第一插槽、第二插槽、工作空间、第一插孔及第二插孔,所述第一插槽与第一插孔连通,所述第二插槽与第二插孔连通;
[0006]所述第一静触片设在第一插槽内,第一静触片的左端位于工作空间内;
[0007]所述第二静触片设在第二插槽内,第二静触片的上端位于工作空间内,在第二静触片的上端设有“U”形槽,在所述“U”形槽的两臂的两面分别设有第一 “V”形槽及第二 “V”形槽;
[0008]所述第一卡线片结构安装在第一插槽内,第一卡线片结构的一端抵靠在第一静触片上从而将插入第一插孔的电线卡住并电连接;
[0009]所述第二卡线片结构安装在第二插槽内,第二卡线片结构的一端抵靠在第二静触片上从而将插入第二插孔的电线卡住并电连接;
[0010]所述动触片结构包括翘板、第一“U”形弹性片及第二 “U”形弹性片;所述翘板的两端分别与第一 “U”形弹性片及第二 “U”形弹性片的闭合端连接,所述第一 “U”形弹性片的开口两端分别抵靠在第一 “V”形槽中,所述第二 “U”形弹性片的闭合端位于第一静触片左端的上方并可互相触碰电连接,第二 “U”形弹性片的开口两端分别抵靠在第二 “V”形槽中;
[0011]所述触杆一端转动的安装在开关壳体上,所述触动开关上下移动的安装在开关壳体上,所述触杆抵靠在触动开关上控制触动开关上下移动,所述触动开关的底端抵靠在第一“U”形弹性片的闭合端上;
[0012]所述弹性座设在工作空间中,弹性座的上端支撑第一“U”形弹性片的闭合端。
[0013]所述第一卡线片结构呈倒“F”形,第一卡线片结构的两第一纵向卡线片的端部均抵靠在第一静触片上,第一卡线片结构的第一横臂卡设在第一插槽内;或所述第一卡线片结构呈倒“L”形,所述第一卡线片结构的第一横臂卡设在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一卡线片结构的第一纵向卡线片的端部抵靠在第一静触片上。
[0014]在所述第一插槽内还设有第一定位柱,所述第一定位柱抵靠在横臂与第一纵向卡线片连接的弯折位上。
[0015]所述第二卡线片结构呈倒“F”形,所述第二卡线片结构的两第二纵向卡线片的端部均抵靠在第二静触片上,第二卡线片结构的第二横臂定位在第二插槽内;或所述第二卡线片结构呈倒“L”形,所述第二卡线片结构的第二横臂卡设在第二插槽内,所述第二卡线片结构的第二纵向卡线片的端部抵靠在第二静触片上。
[0016]在所述第二插槽内设有第二定位柱,所述第二定位柱抵靠在第二横臂与第二纵向卡线片连接的弯折位上。
[0017]在所述触杆的上端部设有限位块。
[0018]在所述第一插槽内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横臂的端部卡设在第一卡槽内。
[0019]在所述第二插槽内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横臂的端部卡设在第二卡槽内。
[0020]在两所述第一纵向卡线片的端部均设有方便插线的第一倒钩槽。
[0021]在所述第二纵向卡线片的端部设有方便插线的第二下倒钩槽。
[002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为:能用插接的方式将导线插接在微动开关的开关壳体内并电连接,接线简单,加工方便,生产效率高,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23]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4]图2是图1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夕卜,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互相结合。
[00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及“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7]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纵”及“横”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8]如图1及图2所示,其是一种微动开关,包括在限位块1、触杆2、开关壳体3、触动开关4、弹性座5、动触片结构6、第一静触片7及第二静触片8、第一卡线片结构9及第二卡线片结构10;其中
[0029]在所述开关壳体3内设有第一插槽33、第二插槽34、工作空间35、第一插孔31及第二插孔32,所述第一插槽33与第一插孔31连通,第一插孔31的开口小于第一插槽33的开口,所述第二插槽34与第二插孔32连通,第二插孔32的开口小于第二插槽34的开口 ;
[0030]所述第一静触片7设在第一插槽33内并定位,第一静触片7的左端位于工作空间35内;
[0031]所述第二静触片8设在第二插槽34内并定位,第二静触片8的上端位于工作空间35内,在第二静触片8的上端设有“U”形槽81,在所述“U”形槽81的两臂的两面分别设有第一“V”形槽811及第二 “V”形槽812 ;
[0032]所述第一卡线片结构9安装在第一插槽33内,第一卡线片结构9的一端抵靠在第一静触片7上从而将插入第一插孔31的电线卡住并电连接,由于第一插孔31的开口小于第一插槽33的开口,这样可以防止第 ^线片结构9脱出;
[0033]所述第二卡线片结构10安装在第二插槽34内,第二卡线片结构10的一端抵靠在第二静触片8上从而将插入第二插孔32的电线卡住并电连接,由于第二插孔32的开口小于第二插槽34的开口,这样可以防止第二卡线片结构10脱出;
[0034]所述动触片结构6包括翘板61、第一“U”形弹性片62及第二 “U”形弹性片63;所述翘板6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 “U”形弹性片62及第二 “U”形弹性片63的闭合端连接,所述第一 “U”形弹性片62的开口两端分别抵靠在第一“V”形槽811中,所述第二“U”形弹性片63的闭合端位于第一静触片7左端的上方并可互相触碰电连接,第二 “U”形弹性片63的开口两端分别抵靠在第二 “V”形槽812中;
[0035]所述触杆2的一端转动的安装在开关壳体3上,所述触动开关4上下移动的安装在开关壳体3上,触杆2抵靠在触动开关4上控制触动开关4上下移动,所述触动开关4的底端抵靠在第一 “U”形弹性片62的闭合端上;限位块I设在触杆2的另一端,限位块I限$1」触杆2的下压行程;
[0036]所述弹性座5设在工作空间35中,弹性座5的上端支撑第一“U”形弹性片62的闭合端;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座5为复位弹簧,该弹性座5也可由弹性片制成。
[0037]工作时,按下触杆2,触杆2将触动开关4向下压,触动开关4又向下压第一“U”形弹性片62的闭合端,第一 “U”形弹性片62的开口两端在第一 “V”形槽811向上移动,第二 “U”形弹性片63的开口两端在第二 “V”形槽812向下移动,第二 “U”形弹性片63弹性形变向上拱形弯曲,第二“U”形弹性片63的闭合端触点向下移动并与第一静触片7的左端部上的触点接触,第一静触片7与第二静触片8电连接;当触杆2没有受到外力时,触动开关4在弹性座5的支撑下复位,第一 “U”形弹性片62的闭合端向上翅起,第一 “U”形弹性片62的开口两端在第一 “V”形槽811向下移动,第二 “U”形弹性片63的开口两端在第二 “V”形槽812向上移动,第二“U”形弹性片63弹性形变向下拱形弯曲,第二“U”形弹性片63的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