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扭簧接触件及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25241阅读:391来源:国知局
双扭簧接触件及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扭簧接触件,双扭簧接触件为两端开口的筒状体,双扭簧接触件包括多条簧片和两个固持圆环,两个固持圆环位于双扭簧接触件的两端,两个固持圆环通过多条簧片连接,双扭簧接触件还包括搭桥,搭桥圆周均匀的分布于双扭簧接触件的筒面中部,搭桥的两端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至少两片簧片,每一搭桥两端所设的簧片数量相同,搭桥平行于双扭簧接触件的轴线布置,簧片相对双扭簧接触件的轴线倾斜布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本实用新型的双扭簧接触件及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将至少两个簧片通过搭桥并接,并且簧片倾斜的均匀分布于两个固持圆环之间,其结构紧凑、导电性能优良、成本低廉。
【专利说明】
双扭簧接触件及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接触件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扭簧接触件及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
【背景技术】
[0002]电信号的传输中常用插针和插孔,为使插针和插孔的可靠连接,现有的电连接器接触件的插孔主要采用弹片或簧片结构。
[0003]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采用簧片收腰的扭簧插孔,以及采用冲压簧片扭曲,两头压装成型的插孔。但是现有的扭簧的单簧片结构抗拉能力差,扭簧容易变形,寿命较短,且扭簧的接触大多为点接触或线接触,导电性能也较差。
[0004]因此为解决现有扭簧抗拉能力、导电性能差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导电性能优良、成本低廉的双扭簧接触件及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成本低廉的双扭簧接触件及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其制造工艺简单、导电性能优良。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双扭簧接触件,所述双扭簧接触件为两端开口的筒状体,所述双扭簧接触件包括多条簧片和两个固持圆环,所述两个固持圆环位于所述双扭簧接触件的两端,所述两个固持圆环通过所述多条簧片连接,
[0007]所述双扭簧接触件还包括搭桥,所述搭桥圆周均匀的分布于所述双扭簧接触件的筒面中部,所述搭桥的两端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至少两片所述簧片,每一所述搭桥两端所设的所述簧片数量相同,所述搭桥平行于所述双扭簧接触件的轴线布置,所述簧片相对所述双扭簧接触件的轴线倾斜布置。
[0008]进一步,所述双扭簧接触件为一体式板状成型的筒状体。一体式成型工艺简单,直接采用小型板材冲压成型,然后卷成筒状即可,且一体件的强度较好,材料的受力均衡,不存在受力集中部位。
[0009]进一步,所述搭桥两端的簧片沿筒状体轴向同向倾斜。将冲压成型的板材卷成筒状后,同时夹紧筒状体两端反向扭转,一次装夹即可成型,工艺简单,扭转后的簧片分布更加紧凑,与插件的接触面积更大,电性特征即导电性能更好。
[0010]进一步,所述搭桥两端的簧片沿筒状体轴向反向倾斜。将冲压成型的板材卷成筒状后,分别夹紧筒状体两端同向扭转,需要两次装夹,扭转后簧片分布更加紧凑且双扭簧接触件两端受力对称,反复使用的时候形变变形小,与插件的接触面积更大,电性特征即导电性能更好。
[0011]进一步,所述簧片圆周向内均匀收敛。筒状体扭转成型后,进行双扭簧接触件的收腰成型,使簧片均匀向内收敛。由于双扭簧接触件的材料为金属导电材质,且具有弹性,双扭簧接触件与插件形成过盈配合,加上弹性材料的特性,使双扭簧接触件具有较好的插拔特性。
[001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第二个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包括套筒,
[0013]所述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还包括双扭簧接触件,所述双扭簧接触件位于所述套筒的内孔,所述套筒两端内扣于所述双扭簧接触件的两端;
[0014]所述双扭簧接触件包括多条簧片和两个固持圆环,所述两个固持圆环位于所述双扭簧接触件的两端,所述两个固持圆环通过所述多条簧片连接;
[0015]所述双扭簧接触件还包括搭桥,所述搭桥圆周均匀的分布于所述双扭簧接触件的筒面中部,所述搭桥的两端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至少两片所述簧片,每一所述搭桥两端所设的所述簧片数量相同,所述搭桥平行于所述双扭簧接触件的轴线布置,所述簧片相对所述双扭簧接触件的轴线倾斜布置。
[0016]进一步,所述双扭簧接触件为一体式板状成型的筒状体。一体式成型工艺简单,直接采用小型板材冲压成型,然后卷成筒状即可,且一体件的强度较好,材料的受力均衡,不存在受力集中部位。
[0017]进一步,所述搭桥两端的簧片沿筒状体轴向同向倾斜。将冲压成型的板材卷成筒状后,同时夹紧筒状体两端反向扭转,一次装夹即可成型,工艺简单,扭转后的簧片分布更加紧凑,与插件的接触面积更大,电性特征即导电性能更好。
[0018]进一步,所述搭桥两端的簧片沿筒状体轴向反向倾斜。将冲压成型的板材卷成筒状后,分别夹紧筒状体两端同向扭转,需要两次装夹,扭转后簧片分布更加紧凑且双扭簧接触件两端受力对称,反复使用的时候形变变形小,与插件的接触面积更大,电性特征即导电性能更好。
[0019]进一步,所述簧片圆周向内均匀收敛。筒状体扭转成型后,进行双扭簧接触件的收腰成型,使簧片均匀向内收敛。由于双扭簧接触件的材料为金属导电材质,且具有弹性,双扭簧接触件与插件形成过盈配合,加上弹性材料的特性,使双扭簧接触件具有较好的插拔特性。
[0020]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本实用新型的双扭簧接触件及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将至少两个簧片通过搭桥并接,并且簧片倾斜的均匀分布于两个固持圆环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双扭簧接触件及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工艺简单,直接通过将方形薄板冲压成型后卷成圆筒,然后夹紧两端扭转即可,倾斜并且中部并接的簧片结构使双扭簧接触件的结构更加紧凑,使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的使用寿命更高,是一种结构紧凑、导电性能优良、成本低廉的双扭簧接触件及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
[00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23]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双扭簧接触件的轴侧图;
[0024]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双扭簧接触件的正视图;
[0025]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双扭簧接触件成型前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0026]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的剖视图;
[0027]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双扭簧接触件的正视图;
[0028]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的剖视图。
[0029]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30]100、300-双扭簧接触件;200、400-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11-第一簧片;12、13-第二簧片;21-第三簧片;22、23_第四簧片;30-栅条;40-搭桥;50-固持圆环;60-套筒;61-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双扭簧接触件及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双扭簧接触件及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双扭簧接触件及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双扭簧接触件及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3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相反,当元件被称作“直接在”另一元件“上”时,不存在中间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3]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双扭簧接触件及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35]实施例1
[0036]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双扭簧接触件100为两端开口的筒状体。双扭簧接触件100的内孔为接触孔。双扭簧接触件100包括簧片、搭桥40和固持圆环50。簧片为细长的板状体,簧片由可导电的弹性材料制成,如固态金属。固持圆环50呈圆环状,固持圆环50由条形可导电的弹性片圈成。两个固持圆环50分别位于双扭簧接触件100的两端,两个固持圆环50通过若干条簧片连接,簧片圆周均匀的分布两个固持圆环50之间。
[0037]簧片的数量为搭桥40数量的所并簧片数量的倍数的两倍,本实施例采用两条簧片并接,也就是簧片的数量是搭桥40数量的4倍。
[0038]搭桥40圆周均匀的分布于所述双扭簧接触件100的筒面中部,搭桥40的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两片簧片,每一搭桥40两端所设的簧片数量相同,搭桥40平行于双扭簧接触件100的轴线布置,簧片相对双扭簧接触件100的轴线倾斜布置。
[0039]本实施例的簧片包括第一簧片11、第二簧片12、第三簧片21和第四簧片22。搭桥40的一端设有第一簧片11和第三簧片21,搭桥40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簧片12和第四簧片22。第一簧片11和第三簧片21的端部连接固持圆环50,第二簧片12和第四簧片22的端部连接另一固持圆环50。
[0040]搭桥40两端的簧片沿双扭簧接触件100轴向同向倾斜。搭桥40两端的第一簧片11、第二簧片12、第三簧片21和第四簧片22相互平行。因搭桥40平行于双扭簧接触件100轴向,所以第一簧片11和第三簧片21之间有一个错位,第二簧片12和第四簧片22之间亦有一个错位,即第一簧片11的尾端和第二簧片12的首端的连线与双扭簧接触件100轴向平行,第三簧片21的尾端和第四簧片22的首端的连线亦与双扭簧接触件100轴向平行。
[0041]双扭簧接触件100由多组第一簧片11、第二簧片12、第三簧片21、第四簧片22和搭桥40圆周均匀构成。倾斜布置的簧片使同一直线上的接触点更多,增大了双扭簧接触件100与插件的接触面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簧片11、第二簧片12、第三簧片21和第四簧片22均向右倾斜,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簧片11、第二簧片12、第三簧片21和第四簧片22均向左倾斜。
[0042]簧片圆周向内收敛,扭转后又向内收敛的簧片呈螺旋的板状。为了便于成型,搭桥40可连通簧片一起变形为螺旋状薄板。本实施例中的搭桥40呈平直的板状,使搭桥40呈平直的板状相比于螺旋状搭桥40或是现有的无搭桥的簧片接触,变线接触或点接触为面接触,使双扭簧接触件100的导电性能更好。由于其材料的弹性特质,收敛形的双扭簧接触件100与插件形成过盈配合,采用向内收敛的簧片也使得双扭簧接触件100的插拔特性更好。
[0043]双扭簧接触件100为一体式板状成型的筒状体,图3为本实施例第一实施方式的双扭簧接触件100成型前的展开结构示意图,即双扭簧接触件100展开的板状体示意图。板状体为导电材料制成,如固态金属。在一块厚度均匀的方形薄板上直接冲压成型,通过冲出不同的条形通槽形成多组垂直均匀分布的第一簧片11、第二簧片12、第三簧片21、第四簧片22和搭桥40,并在薄板的两端形成条形栅条30。沿着两端的栅条30将薄板卷成筒状,栅条30成为固持圆环50,第一簧片11、第二簧片12、第三簧片21、第四簧片22和搭桥40垂直均匀的分布于两个固持圆环50之间。一体式成型工艺简单,直接采用小型板材冲压成型,使双扭簧接触件100的强度较好,材料的受力均衡,不存在受力集中部位。
[0044]—体式板状体卷成筒状体后,同时反向扭转两端的固持圆环50。一次装夹即可成型,工艺简单,扭转后的簧片分布更加紧凑,当插件插入时与插件的接触面积更大。筒状体扭转成型后,进行双扭簧接触件100的收腰成型,使簧片均匀向内收敛。由于双扭簧接触件100的材料为金属导电材质,且具有弹性,双扭簧接触件100与插件形成过盈配合,加上弹性材料的特性,使双扭簧接触件100具有较好的插拔特性。簧片的扭转和簧片的收敛可同时成型,也可以先扭转后再进行收敛处理。
[0045]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的剖视图。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200包括套筒60和双扭簧接触件100。套筒60的内孔61上设有双扭簧接触件100,套筒60两端内扣于双扭簧接触件100的两端。套筒60两端的内扣部分对固持圆环50起限位作用,将双扭簧接触件100固定在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200中。内孔61直径稍大于固持圆环50的直径。由于双扭簧接触件100的收腰结构,内孔61与各个簧片和搭桥40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当插件插入时,插件将各个簧片和搭桥40顶起,使各个簧片和搭桥40与内孔61的距离缩小。各个簧片和搭桥40的弹性形变产生一个弹性回复力将插件夹紧,使插件固定在内孔61中。
[0046]实施例2
[0047]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双扭簧接触件300的结构示意图。
[0048]双扭簧接触件300为两端开口的筒状体。双扭簧接触件300的内孔为接触孔。双扭簧接触件300包括簧片、搭桥40和固持圆环50。簧片为细长的板状体,簧片由可导电的弹性材料制成,如固态金属。固持圆环50呈圆环状,固持圆环50由条形可导电的弹性片圈成。两个固持圆环50分别位于双扭簧接触件200的两端,两个固持圆环50通过若干条簧片连接,簧片圆周均勾的分布两个固持圆环50之间。
[0049]簧片的数量为搭桥40数量的所并簧片数量的倍数的两倍,本实施例采用两条簧片并接,也就是簧片的数量是搭桥40数量的4倍。
[0050]搭桥40圆周均匀的分布于所述双扭簧接触件300的筒面中部,搭桥40的两端分别设有至少两片簧片,每一搭桥40两端所设的簧片数量相同,搭桥40平行于双扭簧接触件300的轴线布置,簧片相对双扭簧接触件300的轴线倾斜布置。
[0051]本实施例的簧片包括第一簧片11、第二簧片13、第三簧片21和第四簧片23。搭桥40的一端设有第一簧片11和第三簧片21,搭桥40的另一端设有第二簧片13和第四簧片23。第一簧片11和第三簧片21的端部连接固持圆环50,第二簧片13和第四簧片23的端部连接另一固持圆环50。
[0052]搭桥40两端的簧片沿双扭簧接触件300轴向反向倾斜。搭桥40两端的第一簧片11、第二簧片13、第三簧片21和第四簧片23相互平行。因搭桥40平行于双扭簧接触件100轴向,所以第一簧片11和第三簧片21之间有一个错位,第二簧片13和第四簧片23之间亦有一个错位,即第一簧片11的尾端和第二簧片13的首端的连线与双扭簧接触件100轴向平行,第三簧片21的尾端和第四簧片23的首端的连线亦与双扭簧接触件100轴向平行。
[0053]搭桥40两端的簧片沿双扭簧接触件300轴向反向倾斜。第一簧片11和第三簧片21相互平行,第二簧片13和第四簧片23相互平行,第一簧片11和第三簧片21与第二簧片13和第四簧片23倾斜方向相反。因搭桥40平行于双扭簧接触件300轴向,所以第一簧片11和第三簧片21与第二簧片13和第四簧片23之间有一个错位,即第一簧片11的尾端和第二簧片13的首端的连线与双扭簧接触件的轴线平行,第三簧片21的尾端和第四簧片23的首端的连线与双扭簧接触件的轴线平行。双扭簧接触件300由多组第一簧片11、第二簧片13、第三簧片21、第四簧片23和搭桥40圆周均匀构成。倾斜布置的簧片使同一直线上的接触点更多,增大了双扭簧接触件300与插件的接触面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簧片11和第三簧片21向右倾斜,第二簧片13和第四簧片23向左倾斜,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簧片11和第三簧片21向左倾斜,第二簧片13和第四簧片23向右倾斜。
[0054]簧片圆周向内收敛,扭转后又向内收敛的簧片呈螺旋的板状。为了便于成型,搭桥40可连通簧片一起变形为螺旋状薄板。本实施例中的搭桥40呈平直的板状,使搭桥40呈平直的板状相比于螺旋状搭桥40或是现有的无搭桥的簧片接触,变线接触或点接触为面接触,使双扭簧接触件300的导电性能更好。由于其材料的弹性特质,收敛形的双扭簧接触件300与插件形成过盈配合,采用向内收敛的簧片也使得双扭簧接触件300的插拔特性更好。
[0055]双扭簧接触件300成型前展开的板状体与双扭簧接触件100成型前展开的板状体结构相同。一体式成型工艺简单,直接采用小型板材冲压成型,使双扭簧接触件300的强度较好,材料的受力均衡,不存在受力集中部位。
[0056]一体式板状体卷成筒状体后,扭转两端的固持圆环50,分别夹紧固持圆环50做同向扭转。扭转后的簧片分布更加紧凑,当插件插入时,双扭簧接触件300与插件的接触面积更大。筒状体扭转成型后,进行双扭簧接触件300的收腰成型,使簧片均匀向内收敛。由于双扭簧接触件300的材料为金属导电材质,且具有弹性,双扭簧接触件300与插件形成过盈配合,加上弹性材料的特性,使双扭簧接触件300具有较好的插拔特性。簧片的扭转和簧片的收敛可同时成型,也可以先扭转后再进行收敛处理。
[0057]图6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第二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的剖视图。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400包括套筒60,套筒60的内孔61上设有双扭簧接触件300,套筒60两端内扣于双扭簧接触件300的两端。套筒60两端的内扣部分对固持圆环50起限位作用,将双扭簧接触300固定在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400中。内孔61直径稍大于固持圆环50的直径。由于双扭簧接触件300的收腰结构,内孔61与各个簧片和搭桥40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当插件插入时,插件将各个簧片和搭桥40顶起,使各个簧片和搭桥40与内孔61的距离缩小。各个簧片和搭桥40的弹性形变产生一个弹性回复力将插件夹紧,使插件固定在内孔61中。
[0058]本实用新型的双扭簧接触件及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将至少两个簧片通过搭桥并接,并且簧片倾斜的均匀分布于两个固持圆环之间。本实用新型的双扭簧接触件及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工艺简单,直接通过将方形薄板冲压成型后卷成圆筒,然后夹紧两端扭转即可,倾斜并且中部并接的簧片结构使双扭簧接触件的结构更加紧凑,使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的使用寿命更高,是一种结构紧凑、导电性能优良、成本低廉的双扭簧接触件及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
[0059]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0060]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0061]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双扭簧接触件,所述双扭簧接触件为两端开口的筒状体,所述双扭簧接触件包括多条簧片和两个固持圆环,所述两个固持圆环位于所述双扭簧接触件的两端,所述两个固持圆环通过所述多条簧片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扭簧接触件还包括搭桥,所述搭桥圆周均匀的分布于所述双扭簧接触件的筒面中部,所述搭桥的两端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至少两片所述簧片,每一所述搭桥两端所设的所述簧片数量相同,所述搭桥平行于所述双扭簧接触件的轴线布置,所述簧片相对所述双扭簧接触件的轴线倾斜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扭簧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扭簧接触件为一体式板状成型的筒状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扭簧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桥两端的簧片沿筒状体轴向同向倾斜。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扭簧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桥两端的簧片沿筒状体轴向反向倾斜。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扭簧接触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簧片圆周向内均匀收敛。6.一种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包括套筒,其特征在于, 所述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还包括双扭簧接触件,所述双扭簧接触件位于所述套筒的内孔,所述套筒两端内扣于所述双扭簧接触件的两端; 所述双扭簧接触件包括多条簧片和两个固持圆环,所述两个固持圆环位于所述双扭簧接触件的两端,所述两个固持圆环通过所述多条簧片连接; 所述双扭簧接触件还包括搭桥,所述搭桥圆周均匀的分布于所述双扭簧接触件的筒面中部,所述搭桥的两端分别设有相互平行的至少两片所述簧片,每一所述搭桥两端所设的所述簧片数量相同,所述搭桥平行于所述双扭簧接触件的轴线布置,所述簧片相对所述双扭簧接触件的轴线倾斜布置。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扭簧接触件为一体式板状成型的筒状体。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桥两端的簧片沿筒状体轴向同向倾斜。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桥两端的簧片沿筒状体轴向反向倾斜。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带有双扭簧接触件的插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簧片圆周向内均匀收敛。
【文档编号】H01R13/11GK205509077SQ201620328796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4月18日
【发明人】张南山
【申请人】张南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