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头致动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7772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光头致动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于在光盘的记录面上以物镜汇聚激光,读入记录于光盘内的信息、或将信息记录于光盘的光盘装置等的光头(光学读写头)致动器(optical pick-up actuator)。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光盘装置为了满足高密度记录、读取,光盘的旋转速度不断地高速化,记录点不断地缩小化。伴随于此,用于一边对旋转的光盘的微小偏移进行适当调整,一边使透过物镜的激光汇聚到光盘用的光头也还必须对应高频驱动。又,光盘装置被要求小型化和薄型化。为了能够对应此种要求,用于使光照射于光盘上的物镜驱动用的光头致动器也被要求小型化和薄型化。
以往的光头致动器中,在透镜架的配置物镜的部位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存放聚焦线圈和倾斜线圈的存放部。作为这样的光头致动器,例如,公开的有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致动器。
特开2002-279661号公报(图1~图3)发明内容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但是,专利文献1公开的光头致动器中,用于存放聚焦线圈和倾斜线圈的存放部通过梁呈一整体构成,该构成存放部梁的厚度薄。因此,在以高频驱动上述光头致动器的情况下,相对于上述线圈的驱动力存放部的刚性不足。因此,产生存放部发生弯曲、高频驱动的姿势调整变得困难的问题。又,为了提高存放部的刚性而增加梁的厚度的话,透镜架变得大型化,伴随于此光头致动器也大型化了。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对应高频驱动,同时能够小型化的光头致动器。
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光头致动器具有设有使激光聚光于光盘记录面上用的物镜的透镜架,空芯卷绕的线圈,以及连接上述线圈的终端的连接电路板;其中还具有在上述透镜架的光盘的循轨方向的两侧固定上述线圈,同时,在上述各线圈的侧方固定上述连接电路板的构造。
因为形成这样的构造,所以线圈的两侧面与透镜架的侧面及连接电路板的平面大面积地粘结固定。因此,由透镜架、线圈及连接电路板构成的可动部具有高刚性。因此,在高频驱动光头致动器的情况下,线圈相对于透镜架的位置偏移不再发生,能够正确地进行透镜架的姿势控制。又,通过粘结固定,用于相对于透镜架支持线圈的支持体不再需要。因此,可以将光头致动器减小及减薄该部分的尺寸。又,通过形成透镜架不采用梁构造的这一简单构造,可以使透镜架变得容易成形,能够谋求制造工序的简单化和成本的减低。
又,另一发明是在上述发明的基础上,用于决定固定上述线圈位置的定位部,从上述透镜架的光盘循轨方向的侧面向与该侧面垂直的方向延伸。因为形成这样的构造,所以通过使线圈及连接电路板固定于定位部,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进行线圈及连接电路板的高度方向上的定位。
进而,另一发明是在上述各发明的基础上,线圈由使上述透镜架向上述光盘记录面的方向动作的聚焦线圈、及使上述透镜架相对于上述光盘记录面倾斜的倾斜线圈构成;该构造是上述聚焦线圈和上述倾斜线圈中的任意一方配置于上方、余下的另一方配置于下方的构造,或者这些线圈中的任意一方配置于内侧、余下的另一方配置于其外侧的构造。因为形成这样的构造,所以能够使两种种类的线圈配置于一处,在使线圈配置的体积方面是有利的。又,通过使聚焦线圈和倾斜线圈的卷绕厚度变厚,无需改变各线圈的规定匝数就可以减少线圈的高度尺寸,同时因为线圈的卷绕厚度增加,所以能够得到高刚性。
采用本发明,可以谋求提高光头致动器的刚性,同时使其小型化。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光头致动器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图1的光头致动器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光头致动器的侧面图,(a)是其左侧面图,(b)是其右侧面图。
图4是图1的光头致动器的俯视图。
图5是图1的光头致动器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光头致动器所使用的空芯线圈的结构图,(a)表示在内侧设置倾斜线圈、在其外侧设置聚焦线圈的情况的立体图,(b)表示在内侧设置聚焦线圈、在其外侧设置倾斜线圈的情况的立体图,(c)表示在上方设置聚焦线圈、下方设置倾斜线圈的情况的立体图,(d)表示在上方设置倾斜线圈、在其下方设置聚焦线圈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光头致动器所使用的各线圈的动作的说明图,(a)是聚焦线圈的动作概略图,(b)是倾斜线圈的动作概略图,(c)是循轨线圈的动作概略图。
图8表示本发明一实施形态的光头致动器的可动部的变形例的图,(a)是在透镜架的上方设置定位部的情况的立体图,(b)是在透镜架的下方设置定位部的情况的立体图。
图9是将本发明的变形例的光头致动器配置于底座的情况的立体图。
符号说明10光头致动器12透镜架25空芯线圈(与空芯卷绕的线圈对应)26聚焦线圈27倾斜线圈28循轨线圈30连接电路板30c 平面50定位部发明的最佳实施形态以下,根据图1~图6对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的光头致动器10进行说明。图1是光头致动器10的结构分解立体图,图2是光头致动器10的结构立体图;图3是图1的光头致动器10的侧面视图,(a)是其左侧视图,(b)是其右侧视图;图4是图2的光头致动器10的俯视图,图5是图2的光头致动器10的主视图;图6是光头致动器10的空芯线圈25的结构图,(a)表示在内侧设置倾斜线圈27、在其外侧设置聚焦线圈26时的立体图,(b)表示在内侧设置聚焦线圈26、在其外侧设置倾斜线圈27时的立体图,(c)表示在上方设置聚焦线圈26、在其下方设置倾斜线圈27时的立体图,(d)表示在上方设置倾斜线圈27、在其下方设置聚焦线圈26时的立体图;图7是用于说明各线圈26、27、28的动作的图,(a)是聚焦线圈26的动作概略图,(b)是倾斜线圈27的动作概略图,(c)是循轨线圈28的动作概略图。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一端侧是指图1、图2及图9中的左上方,另一端侧是指右下方。另外,将图1、图2及图9的左下方称为左侧,右上方称为右侧。又,图4中,一端侧指的是左侧,另一端侧指的是右侧。而且,图2表示没有注入导电性熔接材料34、38的状况。另外,在以下的图中,省略了各线圈26、27、28的终端线的图示。
光头致动器10,如图1及图2所示,主要由透镜架12,对透镜架12的姿势进行控制的聚焦线圈26a、26b、倾斜线圈27a、27b及循轨线圈28a~28d,连接电路板30,支持透镜架12的支持电路板37,以及作为能够支持透镜架12相对于该支持电路板37移动的6根支持构件的支持金属线35构成的。另外,将由透镜架12、线圈26、27、28及连接电路板30构成的部分作为可动部11。光头致动器10是在光盘(未图示)的记录面上以下文所述的物镜19来聚光,对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或再生的装置。
透镜架12是光头致动器10中的由磁驱动的部分,其中央具有用于使光汇聚到光盘记录面上的物镜19。透镜架12的另一端侧的两侧部附近以及一端侧的中央部附近,分别设有螺入螺丝21用的螺丝孔23,共3个,形成在光盘与物镜接近时,避免直接接触的结构。
透镜架12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有卷绕成略呈长方形形状的空芯线圈25a、25b。如图1所示,透镜架12的左侧侧面与空芯线圈25a的右侧侧面、以及透镜架12的右侧侧面与空芯线圈25b的左侧侧面,通过粘结剂分别被固定。空芯线圈25a、25b(以下,在概括称呼空芯线圈25a、25b时,将其称为空芯线圈25),是由使透镜架12向聚焦方向(图5中箭头所示的X-X方向)移动的聚焦线圈26a、26b(以下,在概括称呼聚焦线圈26a、26b时,将其称为聚焦线圈26)、和使透镜架12向倾斜方向(图5中箭头所示的Z-Z方向)倾斜的倾斜线圈27a、27b(以下,在概括称呼倾斜线圈27a、27b时,将其称为倾斜线圈27)这两种线圈构成。
在本实施形态中,聚焦线圈26和倾斜线圈27形成为大致相同的形状,倾斜线圈27设置于聚焦线圈26的下方(参照图6(c))。又,倾斜线圈27在与聚焦线圈26比较的情况下,不需要高灵敏度,所以倾斜线圈27的匝数比聚焦线圈26的匝数少。本实施形态中,作为聚焦线圈26及倾斜线圈27,采用表面形成有覆盖膜的热熔接金属线。又,有关聚焦线圈26及倾斜线圈27的配置,如图6所示,也可以将聚焦线圈26设置于倾斜线圈27的下方。另外,也可以在内侧设置倾斜线圈27,在其外侧设置聚焦线圈26;也可以在内侧设置聚焦线圈26,在其外侧设置倾斜线圈27。
构成配置于透镜架12的左右的空芯线圈25a、25b的聚焦线圈26a、26b由1根导线构成。又,倾斜线圈27a、27b也由1根导线构成。即,在倾斜线圈27设置于聚焦线圈26的下方的状态下,配置于透镜架12的左右的聚焦线圈26a与聚焦线圈26b、以及倾斜线圈27a与倾斜线圈27b,分别处于连接状态。例如,如图7(a)、图7(b)所示,从物镜19的光轴上方观察时,将向顺时针方向(箭头所示的D1方向)的卷绕作为正向卷绕、向逆时针方向(箭头所示的D2方向)的卷绕作为逆向卷绕的话,左右的聚焦线圈26a、26b都为正向卷绕,相互间向同一方向卷绕。又,如图7(b)所示,左侧的倾斜线圈27a为正向卷绕、右侧的倾斜线圈27b为逆向卷绕,左右的倾斜线圈27a、27b相互间向相反的方向卷绕。又,空芯线圈25a、25b也一同地、被配置为其卷轴的方向与物镜19的光轴方向相同。
空芯线圈25a、25b的另一端侧的侧面,分别配置有卷绕成绕线状的使透镜架12向循轨方向(图5中箭头所示的Y-Y方向)移动的2个循轨线圈28a、28d,空芯线圈25a、25b的一端侧的侧面上也分别配置有卷绕成绕线状的2个循轨线圈28b、28c。4个循轨线圈28a、28b、28c、28d(以下,在概括称呼循轨线圈28a、28b、28c、28d时,将其称为循轨线圈28),由连续的1根导线构成。如图7(c)所示,分别从正面看(将光头致动器10从另一端侧向一端侧看)时,循轨线圈28a、28c为正向(箭头所示D1方向)卷绕,循轨线圈28b、28d,分别从正面看时为逆向(箭头所示D2方向)卷绕。
又,线圈的终端线从循轨线圈28a、28d引出时,循轨线圈28如上述那样,从循轨线圈28a开始、经过循轨线圈28b、28c再向循轨线圈28d,依次被卷绕。又,循轨线圈28a、28b、28c、28d的各个卷轴与图2中的A-A轴为同轴方向。而且,在满足上述卷轴的方向的规律性的情况下,循轨线圈28a、28b、28c、28d的卷绕顺序没有特别的限定。
空芯线圈25a的左侧及空芯线圈25b的右侧,分别安装有连接电路板30a、30b(以下,在统称连接电路板30a、30b时,将其称为连接电路板30)。连接电路板30的向空芯线圈25的安装,是通过以粘结剂将连接电路板30a、30b的内侧平面30c固定于空芯线圈25a、25b的左侧及右侧的侧面而进行的。连接电路板30a、30b,如图1~图3所示,是形成为长方形的平面形状的电路板。又,在与相当于电路板面的平面部30d垂直的端面中,位于图2及图3中的另一端侧的端面30e上,设有被切成半圆状的共计3个的侧面端子31。另外,配置于空芯线圈25a、25b的左侧面及右侧面的2个连接电路板30a、30b为相同的形状,且左右对称地配置。各侧面端子31通过在凹状的内周面整体上形成导电用的焊接点(pad)成为导电端子。
另外,如图1及图2所示,3个平面固定部32从上到下排列设置于连接电路板30的平面部30d的略中央处,分别通过焊盘(land)33与各侧面端子31能够导电地连接(可导电连接)。
分别从聚焦线圈26a、26b以及倾斜线圈27a、27b引出的终端线、及分别从循轨线圈28a、28d引出的终端线,通过导电性熔接材料34与分别安装于空芯线圈25a、25b的左侧面及右侧面的连接电路板30a、30b的各侧面端子31可导电连接。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导电性熔接材料34采用的是软钎料。为了使导电性熔接材料34不从各侧面端子31的凹部突出,各线圈的终端线被连接于各侧面端子31内,因此连接电路板30的平面部30d上没有软钎料残留。
6根支持金属线35是具有导电性的金属线,是弹性支持可动部11、以及将支持电路板37和连接电路板30之间电连接的部件。另外,支持电路板37为长方形形状的电路板,其左右两端部附近各竖排设置3个圆形的孔37a,而且,支持金属线35的一端分别插入设置于支持电路板37上的孔37a内,通过导电性熔接材料固定于支持电路板37。另一方面,支持金属线35的另一端,分别在连接电路板30a、30b的左侧及右侧的侧面上固定各3根。各支持金属线35被做成能够弯曲的状态,因此,可动部11相对于支持电路板30不是处于固定的位置,而是形成为能够移动的。
如上文所述,支持金属线35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连接电路板30a、30b的侧面。即、该支持金属线35的另一端,如图3(a)、图3(b)所示,分别通过导电性熔接材料38可导电连接于设置于连接电路板30a、30b的平面部30d的平面固定部32上。因为是这样构成的,所以各连接部的导电性熔接材料38向图1及图2中的左右方向突出。另外,在本实施形态中,作为导电性熔接材料38采用的是软钎料。
又,平面固定部32通过焊盘33能够分别与侧面端子31导电。又,聚焦线圈26、倾斜线圈27及循轨线圈28的终端线以分别与支持金属线35的长度方向垂直相交地(包括相对于金属线35的长度方向稍稍倾斜的情况)、可导电连接于侧面端子31上。如上述那样,支持金属线35分别与聚焦线圈26的终端线、倾斜线圈27的终端线及循轨线圈28的终端线电连接。
在本实施形态中,如图4所示,光头致动器10中配置有6个磁轭40a~40f,磁轭40a~40f中的磁轭40a、40b由金属板构成。该磁轭40a~40f设置为,从光头致动器10的底座60(参照图9)向相对于该底座60呈直角的方向突出。磁轭40a、40b配置为分别插通形成于空芯线圈25a、25b内侧的中空部。另外,磁轭40a、40b与空芯线圈25a、25b之间,横贯全周设有间隙。又,磁轭40c、40d与磁轭40e、40f以夹着透镜架12分别相对地配置,且磁轭40c、40d、40e、40f配置为形成分别与循轨线圈28a、28d、28b、28c相对的位置关系。
永久磁铁42通过粘结剂等分别固定于各磁轭40c、40d、40e、40f中,该永久磁铁42被固定为与循轨线圈28a、28d、28b、28c相对。又,各永久磁铁42被配置为与循轨线圈28a、28d、28b、28c相对的一侧为N极,固定于磁轭40c、40d、40e、40f的一侧为S极。
通过这样配置磁轭40a、40b和永久磁铁42,在图4的一端侧相对配置的2个永久磁铁42发出的磁力线集中于磁轭40a,而且,该磁力线在永久磁铁42与磁轭40a之间形成磁路。又,在另一端侧相对配置的2个永久磁铁42发出的磁力线也同样地集中于磁轭40b,而且该磁力线也在永久磁铁42与磁轭40b之间形成磁路。因此,这些磁路确实地通过聚焦线圈26、倾斜线圈27及循轨线圈28。这样,外加于各线圈26、27、28的驱动电流起作用,透镜架12被驱动至聚焦方向、倾斜方向及循轨方向。
接下来对光头致动器10的动作进行说明。
首先,在光盘装置中,在通过驱动马达旋转驱动光盘的状态下,通过移动机构使光头致动器10移动至希望的位置。而且,通过物镜19使光学系统中发生的激光汇聚于光盘的记录面上,对光盘进行信息的记录、再生等。控制光头致动器10的状态(物镜19的姿态)时,将由光检测器检测出的有关光盘记录面的倾斜情况的检测结果,通过转换部转换为电信号,作为电信号向控制部输出。在控制部中,根据由转换部输出的电信号,通过在各个聚焦线圈26、倾斜线圈27及循轨线圈28中流通被控制的电流来对物镜19的方向进行调整。
使物镜19向聚焦方向移动时,例如如图7(a)所示,控制部向聚焦线圈26a、26b供应正向(图7(a)的箭头所示D1方向)的控制电流。该控制电流通过支持金属线35及连接电路板30被供给至聚焦线圈26。这样,被供给至聚焦线圈26a、26b的正向电流与永久磁铁42的N极所发生的磁力线K进行作用,聚焦线圈26a、26b二者中,相互向作为同一方向的下方(图7(a)的箭头所示F1方向)的力起作用。因此,透镜架12相对于光盘向聚焦方向(图5的箭头所示的X-X方向)移动,物镜19的聚焦方向的位置被略微调整。
同样,使物镜19向倾斜方向移动时,例如,如图7(b)所示,控制部向倾斜线圈27a供应正向(图7(b)的箭头所示D1方向)的控制电流,向倾斜线圈27b供应逆向(图7(b)的箭头所示D2方向)的控制电流。该控制电流通过支持金属线35及连接电路板30被依次供给至倾斜线圈27a、27b。这样,被供给至倾斜线圈27a的正向电流与永久磁铁42N极所发生的磁力线K进行作用,在倾斜线圈27a中,向下方(图7(b)的箭头所示F1方向)的力起作用;另一方面,在倾斜线圈27b中,被供给至该倾斜线圈27b的逆向电流与永久磁铁42N极所发生的磁力线K进行作用,向上方(图7(b)的箭头所示F2方向)的力起作用。这样,在倾斜线圈27a、27b之间,相互反向的力发生作用。因此,产生图5的箭头所示的Z方向的力矩,通过该力矩,透镜架12相对于光盘向倾斜方向倾斜,物镜19的倾斜方向的位置被略微调整。
又,使物镜19向循轨方向移动时,例如,如图7(c)所示,控制部向循轨线圈28a、28c供应正向(图7(c)的箭头所示D1方向)的控制电流,向循轨线圈28b、28d供应逆向(图7(c)的箭头所示D2方向)的控制电流。该控制电流通过支持金属线35及连接电路板30被依次供给至循轨线圈28a、28b、28c、28d。这样,被供给至循轨线圈28a、28c的正向电流与永久磁铁42N极所发生的磁力线K进行作用,在循轨线圈28a、28c中,向右方(图7(c)的箭头所示F3方向)的力起作用;又,在循轨线圈28b、28d中,被供给至该循轨线圈28b、28d的逆向电流与永久磁铁42N极所发生的磁力线K进行作用,向右方(图7(c)的箭头所示F3方向)的力起作用。这样,在循轨线圈28a、28b、28c、28d之间,相互间同方向的力发生作用。因此,透镜架12相对于光盘向循轨方向(图5的Y-Y方向)移动,物镜19的循轨方向的位置被略微调整。这样,光头致动器10使透镜架12相对于光盘向聚焦方向、倾斜方向及循轨方向的3个轴方向移动,能够对物镜19的位置进行微调。因此,能够高精度地控制光头致动器10相对于光盘的状态。
如上构成的光头致动器10中,在透镜架12的左右两侧分别配置空芯线圈25a、25b,进而在空芯线圈25a、25b的侧方配置连接电路板30,透镜架12的左右两侧的侧面通过粘结剂与空芯线圈25a、25b的侧面粘结。又,空芯线圈25a的左侧侧面及空芯线圈25b的右侧侧面通过粘结剂与连接电路板30的平面30c固定。因此,由于空芯线圈25的左右两侧的侧面与透镜架12c的侧面、及连接电路板30的平面30c大面积地粘结固定,所以光头致动器10的刚性高。由此,即使光头致动器10被高频驱动的情况下,也不会发生空芯线圈25相对于透镜架12的位置偏移,从而能够正确地进行透镜架12的姿势控制。又,通过将空芯线圈25直接粘结固定于透镜架12上,用于相对于透镜架12支持空芯线圈25的支持体不再需要,因此能够使光头致动器10减小或减薄该部分的尺寸。另外,伴随着光头致动器10的小型化,光头致动器10则会轻量化,其灵敏度提高。又,通过使透镜架12形成不采用梁构造的简单构造,能够使透镜架12容易成形,可以谋求制造工序的简单化及成本的降低。
又,光头致动器10中,空芯线圈25由聚焦线圈26和倾斜线圈27构成,该构成是,将倾斜线圈27配置于聚焦线圈26的下方或上方,或在内侧配置倾斜线圈27,在其外侧卷绕聚焦线圈26,又或在内侧配置聚焦线圈26,在其外侧卷绕倾斜线圈27的构成。因此,因为在一处配置了两种种类的线圈26、27,所以在使该线圈26、27配置的体积方面是有利的。另外,通过使聚焦线圈26和倾斜线圈27的卷绕厚度较厚,无需改变各线圈的规定匝数,就能够减小空芯线圈25的高度尺寸,同时,因为空芯线圈25的卷绕厚度增加,所以能够获得高刚性。
又,光头致动器10的可动部11由作为透镜架12、线圈26、27、28和连接电路板30的单一构件构成,同时通过粘结这种容易的手段被固定。因此,能够容易地组装可动部,并且其固定作业也简单化。因此,光头致动器10的制造工序得到削减,制造成本被降低。
另外,在光头致动器10中,因为能够将聚焦线圈26、倾斜线圈27及循轨线圈28的终端线(未图示)连接于设置在连接电路板30的作为侧面端子31的端面30e处,所以用于该连接的导电性熔接材料34不会从连接电路板30突出。因此,支持金属线35与各线圈26、27、28的终端线用的导电性熔接材料34接触的危险减少,可以将支持金属线35靠近连接电路板30。因此,可以减小光头致动器10的横向尺寸。另外,在设置为与以往相同的横向尺寸时,支持金属线35与连接电路板30之间的空间能够变大,通过该空间的产生提高了光头致动器10在设计上的自由度。又,与大量使用导电性熔接材料38获得空间的现有技术的构造相比,导电性熔接材料38减少,光头致动器10被轻量化,其灵敏度也提高。进而,由于线圈26、27、28的终端线被连接于连接电路板30的端面30e处,所以大的弯曲部分不存在了,不容易断线。
又,由于线圈26、27、28的终端线被连接于连接电路板30的端面30e处,所以连接电路板30的平面部30d上不存在用于线圈26、27、28的终端线连接用的导电性熔接材料34。因此,该导电性熔接材料34与支持金属线35接触的危险性大幅度减少。由此,由于接触导致发生动作不良的情况减少,同时各线圈26、27、28的终端线与支持金属线35发生短路的危险性减小。又,因为侧面端子31中设有凹部,所以能够防止导电性熔接材料34流入其他部位,同时使线圈26、27、28的终端线的位置保持变得容易,固定作业简单化。
以上,对本发明的一实施形态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各种变形。以下对此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是将空芯线圈25粘结固定于不具有用于支持空芯线圈25的支持部的透镜架12的侧面,但是并不限于这种构成,如图8所示,也可以从透镜架12的左右侧面的上方或下方,向与该侧面呈垂直的方向,形成框状的定位部50。形成这种构成时,使空芯线圈25的上端面或下端面与定位部进行接触固定,同时,通过使连接电路板30固定于定位部50的侧面50a上,使空芯线圈25及连接电路板30在高度方向的定位能够容易且高精度地进行。
图9是将具有形成了定位部50的透镜架12的光头致动器10配置于底座60的立体图。如图9所示,磁轭40a~40f是通过将作为底座60底面部的平板62进行弯折而形成的。磁轭40a~40f与底座60形成为一整体,磁轭40c~40f由金属板构成。另外,为了将光头致动器10固定于底座60上,在磁轭40e、40f与支持电路板37之间设置固定部64。而且,在设置于固定部64的两侧部附近的插通孔64a中,插通有支持金属线35。通过这样地在插通孔64a中插通支持金属线35,防止了光头致动器10从底座偏移。又,如图9所示,用于将光头致动器10与电路板可导电连接的挠性电路板66,从支持电路板37的略中央处向一端侧延伸。如上述那样,光头致动器10被固定于底座60。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是将从物镜19的光轴上方进行观察的向顺时针方向的卷绕作为正向卷绕,将向逆时针方向的卷绕作为逆向卷绕,但是与此相反、将向顺时针方向的卷绕作为逆向卷绕,将向逆时针方向的卷绕作为正向卷绕,将各线圈26a、26b、27a、27b的各卷绕方向与上述各实施形态的情况相反也可以。同样的,各线圈28a、28b、28c、28d的卷绕方法也可以相反。又,在满足上述位置控制规定的范围内,也可以适当改变永久磁铁42的N极与S极的方向和线圈26、27、28的卷绕方向。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透镜架12中配置了聚焦线圈26a、26b,倾斜线圈27a、27b及循轨线圈28a、28b、28c、28d共8个的线圈,但是也可以省略倾斜用的线圈,或将聚焦用的线圈设置为1个。即,无需将线圈限定于8个,7个及7个以下、9个及9个以上也可以。另外,聚焦线圈、倾斜线圈、循轨线圈也可以通过绕线形成,也可以通过将线圈图形形成薄膜的薄膜线圈形成。
又,上述实施形态涉及的光头致动器10,主要采用于内磁轭(inneryoke)类型,但是不限于该情况,例如,也可以使用于仅利用了永久磁铁42的打开磁通的力的打开磁体类型的致动器,或以将磁轭相对的2个磁体进行夹持配置的相对磁体类型的致动器中。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通过共计6根支持金属线35支持可动部11,但是不限于该情况,也可以与配置于可动部11的线圈的数量相对应,将支持金属线设置为左右各2根的共4根,或左右各4根的共8根。另外,也可以在导电用的支持金属线之外追加1根或多根仅用于支持的支持金属线。这样,支持金属线的根数也可以为5根及5根以下,或7根及7根以上。又,各支持金属线35是沿A-A轴方向水平设置的,但是也可以相对于A-A轴方向倾斜地设置。这时,必须与适当的金属线35相适应地设置孔37a。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各侧面端子31为截面为半圆形的形状,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为斜面型的形状、L字型形状及コ字状的其他形状、V字型、半椭圆形形状。又,将连接电路板30的侧面端子31设置为1个或2个等,使其一部分作为侧面端子31的构造也适用。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是将永久磁铁42相对着A-A轴的方向进行配置的,但是也可以在与A-A轴垂直的方向上配置永久磁铁42。这时,必须与形成永久磁铁42的磁路对应卷绕绕线。
又,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侧面端子31只在连接电路板30的端面30e上形成3个,但是不限于此种情况,例如也可以将侧面端子31在端面30e上设置2个,在与端面30e相对的端面上设置1个,也可以在连接电路板30的相对的2个端面上分散设置。
工业应用性本发明的光头致动器可以适应于使透镜等光学系统动作的所有装置,特别适合利用于CD播放机、DVD播放机等各种音响再生装置或影像再生装置。
权利要求
1.一种光头致动器,具有设有使激光聚光于光盘记录面上用的物镜的透镜架,空芯卷绕的线圈,以及连接上述线圈的终端的连接电路板;其特征在于,还具有在上述透镜架的光盘的循轨方向的两侧固定上述线圈,同时,在上述各线圈的侧方固定上述连接电路板的构造。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头致动器,其特征在于,用于决定固定上述线圈位置的定位部,从上述透镜架的光盘循轨方向的侧面向与该侧面垂直的方向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头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由使上述透镜架向上述光盘记录面的方向动作的聚焦线圈、及使上述透镜架相对于上述光盘记录面倾斜的倾斜线圈构成;该构造是上述聚焦线圈和上述倾斜线圈中的任意一方配置于上方、余下的另一方配置于下方的构造,或者这些线圈中的任意一方配置于内侧、余下的另一方配置于其外侧的构造。
全文摘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谋求提高光头致动器的刚性,同时使其小型化。本发明的光头致动器(10),具有设有使激光聚光于光盘记录面用的物镜(19)的透镜架(12)、空芯线圈(25)及连接空芯线圈(25)终端的连接电路板(30);其中,在透镜架(12)的光盘的循轨方向的两侧固定空芯线圈(25),同时在各空芯线圈(25)的侧方固定连接电路板(30)。
文档编号H02K33/18GK1835098SQ20061005916
公开日2006年9月20日 申请日期2006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18日
发明者目黑文仁, 松山孝一 申请人:胜美达集团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