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避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9607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马达避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避振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可以阻隔及缓冲马达转子旋转 的振动量,以保护系统并维持其正常功效与使用寿命的马达避振结构。
技术背景如图1所示,为一种轴向绕线径向气隙的马达,其包含由导磁材质所制成的上壳11与下壳12,上壳11与下壳12分别设置有轴座13,轴座13中设置有轴承 14。上、下壳ll、 12内部设有轴向绕线的线圈座15,线圈座15由绝缘材质所制 成,再以金属线呈轴向绕线,金属线具有端头可作为电源输入,且线圈座15具有 一中心孔,可供上硅钢片16与下硅钢片17的磁极161、 171分别由二侧伸入,且 上、下硅钢片16、 17的磁极161、 171形成相互交错。上、下壳ll、 12内部另设 有电路板18与绝缘层19,绝缘层19可隔绝电路板18与上壳11或下壳12。马达转子20结合有转轴21,转轴21呈可旋转的枢设于两轴座13的轴承14 之间,转子20位于线圈座15的中心孔内,对应上、下硅钢片16、 17的磁极161、 171位置。但上述马达实际运作时,因为马达转子旋转的振动量会通过转轴、轴承向外 传递,导致整个马达甚至于周边的电子系统产生严重共振,使其存在以下缺点1、 共振情况严重马达运作时,其转子20旋转所产生的振动以及转轴21与 轴承14摩擦所产生的振动,会经由轴座13直接传递至整个马达,进而影响其周 边电子系统的正常功效,使电子系统产生严重共振。2、 共振效应造成马达与系统的寿命缩短共振效应不仅影响整个电子系统的 功效,当系统长期处于振动的环境下,会加速其内部电子组件接点的提早疲乏及 老化,縮短系统寿命。3、 噪音严重共振效应同时也伴随产生巨大噪音,对系统整体的噪音值评估影响甚大。因此,若要彻底解决上述马达与电子系统的共振效应问题,维持系统的正常 功效与使用寿命,必须采用更积极的缓冲及避振措施,因此,积极开发一种马达 的避振结构为刻不容缓。 发明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马达避振结构,其可保护马 达整体及其周边的电子系统不受共振效应影响,并维持电子系统的正常功效与使 用寿侖。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马达避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 上壳、 一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分别设置有轴座,所述两轴座中各自装设有轴承; 一转子,结合有转轴,所述转轴为可旋转的枢设于所述两轴座的轴承之间; 所述轴座与所述轴承之间均各自设有防振组件,且所述防振组件必须选用兼具吸 收与缓冲振动的弹性材质制成。上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防振组件的材质是橡胶、泡绵、海绵或优力 胶中的一种。以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分别装设于一主体的顶、 底部,所述主体由多片硅钢片堆栈形成,并设有一中心孔,所述中心孔周边设有 回路线圈,所述转子安置于所述中心孔内,对应所述主体的回路线圈位置。以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内部设有线圈座,所述 线圈座由绝缘材质制成,再以金属线轴向绕线,且所述线圈座具有一中心孔,供 所述主体的上硅钢片与下硅钢片的磁极分别由二侧伸入,使所述上、下硅钢片的 磁极相互交错,所述转子安置于所述中心孔内,对应所述上、下硅钢片的磁极位 置。以上所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内部另设有电路板与绝 缘层,所述绝缘层隔绝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上壳或所述下壳。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由于轴座与轴承之间均各自设有防振组件,且防 振组件必须选用兼具吸收与缓冲振动的弹性材质制成,所以,当马达运作时,其 转子旋转的振动量以及转轴与轴承摩擦所产生的振动量,便可由防振组件吸收、 隔绝、缓冲,不会向外传递,可保护马达整体及其周边的电子系统不受共振效应 影响,并维持其正常功效与使用寿命。


图l是习用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形态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形态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关于一种马达避振结构,其在马达上、下壳的轴座与轴承之间设置具有吸振及缓冲作用的防振组件,使转子旋转的振动量以及转轴与轴承摩擦所产生的振动量不会向外传递,以阻隔振动量对系统的影响。以下即列举几种本发明实际运用于马达的实施形态并配合附图,对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及优点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本发明包含有一上壳11与一下壳12,其中,上壳11与下壳12 均由导磁材质所制成,且上壳11与下壳12分别设置有轴座13,两轴座13中又各 自装设有轴承14。上、下壳ll、 12内部设有轴向绕线的线圈座15,线圈座15由绝缘材质所制 成,再以金属线呈轴向绕线,其中,线圈座15具有一中心孔,可供上硅钢片16 与下硅钢片17的磁极161、 171分别由二侧伸入,且上、下硅钢片16、 17的磁极 161、 171相互交错。另外,上、下壳ll、 12内部又设有电路板18与绝缘层19,绝缘层19可隔绝 电路板18与上壳11或下壳12。马达包含有一转子20,转子20结合有转轴21,其中,转轴21为可旋转的枢 设于两轴座13的轴承14之间,转子20位于线圈座15的中心孔内,并对应上、 下硅钢片16、 17的磁极161、 171的位置。本发明的特征在于上、下壳ll、 12的轴座13与轴承14之间均各自设置有 防振组件30,防振组件30必须选用兼具吸收与缓冲振动的弹性材质制成,例如 橡胶、泡绵、海绵、优力胶……等等。因此,当马达运作时,转子20旋转的振动 量以及转轴21与轴承14摩擦所产生的振动量即可由防振组件30吸收、隔绝、缓 冲,而不会再向外传递,可保护马达整体及其周边电子系统不受共振效应影响, 并维持其正常功效与使用寿命。如图3、图4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形态,此形态的马达包含有一主体40,主体40由多片硅钢片堆栈形成,主体40具有一中心孔41,中心 孔41周边设置有回路线圈。主体40的中心孔41上、下分别固设有一上壳42与一下壳43,且上壳42与 下壳43分别设置有轴座44,两轴座44中又各自装设有轴承45。一转子50,转子50结合有转轴51,其中,转轴51为可旋转的枢设于两轴座 44的轴承45之间,转子50位于主体40的中心孔41内,对应回路线圈的位置。其中,上、下壳42、 43的轴座44与轴承45之间均各自设置有防振组件30,
防振组件30必须选用兼具吸收与缓冲振动的弹性材质制成,例如橡胶、泡绵、 海绵、优力胶……等等。因此当转子50旋转时,其振动量以及转轴51与轴承45 摩擦所产生的振动量,即可由防振组件30吸收、隔绝、缓冲,避免向外传递,进 而保护马达整体及其周边系统不受共振效应影响,并维持其正常功效与使用寿命。综合以上说明,本发明的马达避振结构可以隔绝、缓冲转子旋转所产生的振 动量以及转轴与轴承摩擦所产生的振动量,避免该振动量向外传递,进而避免马 达整体甚至其周边的电子系统产生共振效应,维持系统的正常功效与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形态,凡应用本发明说明书、权利要求书 或附图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马达避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一上壳、 一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分别设置有轴座,所述两轴座中各自 装设有轴承;一转子,结合有转轴,所述转轴为可旋转的枢设于所述两轴座的轴承之间; 所述轴座与所述轴承之间均各自设有防振组件,且所述防振组件必须选用兼 具吸收与缓冲振动的弹性材质制成。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避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振组件的材质是 橡胶、泡绵、海绵或优力胶中的一种。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马达避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分 别装设于一主体的顶、底部,所述主体由多片硅钢片堆栈形成,并设有一中心孔, 所述中心孔周边设有回路线圈,所述转子安置于所述中心孔内,对应所述主体的 回路线圈位置。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马达避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内 部设有线圈座,所述线圈座由绝缘材质制成,再以金属线轴向绕线,且所述线圈 座具有一中心孔,供所述主体的上硅钢片与下硅钢片的磁极分别由二侧伸入,使所述上、下硅钢片的磁极相互交错,所述转子安置于所述中心孔内,对应所述上、 下硅钢片的磁极位置。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马达避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内 部另设有电路板与绝缘层,所述绝缘层隔绝所述电路板与所述上壳或所述下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马达避振结构。该马达避振结构包含一上壳、一下壳,上壳与下壳分别设置有轴座,两轴座中各自装设有轴承;一转子,结合有转轴,转轴为可旋转的枢设于两轴座的轴承之间;轴座与轴承之间均各自设有防振组件,且防振组件必须选用兼具吸收与缓冲振动的弹性材质制成。本发明的防振组件可吸收、隔绝、缓冲转子旋转的振动量以及转轴与轴承摩擦所产生的振动量,以阻隔振动量对电子系统的影响,维持其正常功效与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2K5/24GK101145709SQ20061015214
公开日2008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9月14日
发明者洪银树, 黄世昌 申请人:建凖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