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电机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9867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电机组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关于一种双电^li且结构,尤指一种两回转电机转部呈并列共构的双 电才几《且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双电机驱动载具通常为各自独立的马达,经单独的减速装置以驱动车
轮,或直接以单独的轮圏马达驱动两侧的车轮,由于马达相对较重:,其重心分 布如橫置的哑铃向两侧较重,在车轮单侧受力时存在冲击振动较大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电机组结构,将两回转电机转部呈并列 共构设置,而各电机转部通过共构结构侧面的传动装置呈同轴线输出,且将该 双电机并列共构的结构安排设置于两轮的中间,能减少单侧受力时的冲击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双电机组结构,至少包括有第一、第二电机组; 第一、第二电机组分别包括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第一、第二电机磁场结 构及第一、第二机壳;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呈并列共构结构,第一、第二机 壳设在共构结构的轴向两侧,其中
第 一机壳供设置第 一传动装置,以接受第 一 电机组电机转部结构第 一输出 端的驱动,经第一传动装置的第一输出轴输出;
第二机壳供设置第二传动装置,以接受第二电机组的电机转部结构第二输 出端的驱动,经第二传动装置的第二输出轴输出;
所述双电机并列共构结构设置于两轮的中间,可减少单侧受力时的冲击力;
上述第一传动装置的第一输出轴及第二传动装置的第二输出轴呈同轴线关 系,以分别驱动两侧的负载。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效果是显著的本发明提供的双电机組结构,使 两回转电机转部结构呈并列共构结构,而各电机转部通过共构结构侧面的传动 装置呈同轴线输出,且将双电机并列共构的结构安排设置于两轮的中间,从而, 可减少单侧受力时的沖击力。


图l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两电机分别具有独立电机转部结构及具有共享的串联磁路实 施例示意图。
图3为图2实施例应用于直流整流子式电机,具单独永磁式磁极及串联式共 构/磁路结构实施示意图。
图4为图2实施例应用于直流整流子式电机,具共构永》兹式》兹极及串联式共 构石兹路结构及单独-兹极的构成方式实施示意图。
图5为图2实施例应用于直流整流子式电机,具单独绕组激磁式磁极及串联 式共构;兹路结构实施示意图。
图6为图2实施例应用于直流整流子式电机,具共构绕组激磁式磁极及 串联式共构磁路结构实施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特征及优点
本发明为一种双电机组结构,特征之处是使两回转电机转部呈并列共构 结构,而各电机转部通过共构结构侧面的传动装置呈同轴线输出,将双电机并 列共构的结构安排设置于两轮的中间,可减少单侧受力时的冲击力。
如图1所示,为本发明的双电机组结构,包括第一、第二电机组101、 201,第一、第二电才几组101、 201分别包4舌至少一个第一电4几转部结构102、至少一个 第二电机转部结构202,至少一个第一电机磁场结构103、至少一个第二电机磁 场结构203及第一机壳401、第二机壳402及多个轴承500等;其中
第一机壳401供设置第一传动装置111,以接受第一电机组101的第一电机转 部结构102第一输出端701的驱动,经第一传动装置111的第一输出轴301输出;
第二机壳402供设置第二传动装置112,以接受第二电机组201的第二电机转 部结构202第二输出端702的驱动,经第二传动装置112的第二输出轴302输出;
所述双电机并列共构结构设置于两轮的中间,可减少单侧受力时的冲击力;
上述第一传动装置111的第一输出轴301及第二传动装置112的第二输出轴 3 0 2呈同轴线结构关系,以分别驱动两侧的负载。
本发明更具体的结构是
所述第一、第二电机组101、 201:由具有激-兹绕组的》兹极、或7Jc磁式磁极以 及整流子式电枢的直流有刷式电机结构所构成;或由具有永磁式或磁滞式转子的 直流无刷式电机结构所构成,或由具有交流激/磁绕组式^f兹场结构及交流感应式鼠 笼转子、或永磁转子、或磁滞式转子的电机结构所构成,电机组常态具有马达功 能供作同步或异步的回转运转,必要时可作发电机功能运转的回转电机;
所述第一、第二传动装置lll、 112:为由齿轮组、摩擦轮组、皮带式轮组、 链带式轮組或钢带式轮组等所构成的有段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或由流体耦合变 速传动装置、或磁性涡流耦合变速传动装置、或皮带式无段变速装置(CVT)等所构成;
第一、第二输出轴301、 302:由轴状或轮状回转式传动装置所构成,而由 第一、第二电机组IOI、 201的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102、 202第一、第二输 出端701、 702输出回转动能,经第一、第二传动装置lll、 112驱动第一、第二 输出轴301、 302;第一、第二输出轴301、 302可直接驱动负载,或经中继传动 装置如万向定速联结器(CV JOINT)、或离合器、或其它动力联结装置或变速传 动装置再驱动负载;
所述第一、第二机壳401、 432:由金属材料或塑料所构成,结合于共构电 机组的轴向两侧,供设置第一、第二传动装置lll、 112及设置第一、第二输出 轴301、 302的轴承,其中第一机壳401与供承载第一电机转部结构1()2转轴的第 一电才几端壳104及第二电^/L转部结构2 02转轴的第二电^L端壳106可呈一体结构, 或为独立结构作组合,第二机壳402与供承载第一电机转部结构102转轴另端的 第三电机端壳105及第二电机转部结构202转轴另端的第四电机端壳107,可呈一 体结构,或为单独结构作组合;
所述多个轴承500:可为各种套筒式轴承、或滚珠式轴承、或滚柱式轴承或其
它供承载转轴的结构装置。
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另一双电机组结构,由至少一个第一电机转部结构 102、至少一个第二电机转部结构202,与至少一个第一电机磁场结构103、至少 一个第二电积v磁场结构203、至少一个串联式共构磁路结构100及第一、第二机壳 401、 402及轴承5 00等构成共构电机组600;其中
第一机壳401供设置第一传动装置111,以接受第一电机转部结构102第一输 出端701的驱动,经第一传动装置111的第一输出轴301输出;
第二机壳402供设置第二传动装置112,以接受第二电机转部结构202第二输 出端702的驱动,经第二传动装置112的第二输出轴302输出;
上述第一传动装置111的第一输出轴301及第二传动装置112的第二输出轴 3 0 2呈同轴线结构关系,以分别驱动两侧的负载;
具体结构是
所述共构电机组600:由具有共同激磁绕组的磁极、或永磁式磁极以及整流 子式电枢的直流有刷式电机结构所构成,共构电机组600常态具有马达功能、以 及必要时可作发电机功能运转的回转电机;
所述第一、第二传动装置lll、 112:含由齿轮组、摩擦轮组、皮带式轮组、 链带式轮组或钢带式轮组等所构成的有段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流体耦合变速传 动装置、或磁性涡流耦合变速传动装置、皮带式无段变速装置(CVT)等依需要选择设置;
所述第一、第二输出轴301及302:由轴状或轮状回转式传动装置所构成,而 由共构电机组600的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102、 202第一、第二输出端701、 702 输出回转动能,经第一、第二传动装置lll、 112驱动第一、第二驱动输出轴301 及302;第一、第二输出轴301及302可直接驱动负载,或经中继传动装置如万向 定速联结器(CV JOINT)、或离合器、或其它动力联结装置或变速传动装置再驱动 负栽;
所述第一电机端壳104及第二电机端壳106为一体结构构成第一共用电机端 壳108,由该第一共用电机端壳108承载第一电机转部结构102转轴及第二电机转 部结构202转轴的一端,该第一机壳401与该第一共用电机端壳108呈一体结构, 或为独立结构作组合;第三电机端壳105及第四电机端壳107为一体结构构成第 二共用电机端壳109,由该第二共用电机端壳109承载第一电机转部结构102转轴 及第二电机转部结构202转轴的另端,该第二机壳402与该第二共用电机端壳109 呈一体结构,或为独立结构作組合。
所述轴承500:由各种套筒式承轴、或滚珠式、或滚柱式或其它供承载转轴 的结构装置所构成。
如图l、图2所示的两个实施例,共同特征是其机壳两侧的第一、第二输出 轴呈同轴线输出,其第一、第二机壳,第一、第二传动装置的布设,以及第一、 第二电机转部结构102、 202的相对位置可选定如下四种方式之一
(1) 至少两个电机转部结构102、 202的两转轴呈平行,而两转轴的轴心位置 呈水平或接近水平状态设置;
(2) 至少两个电机转部结构102、 202的两转轴呈平行,而两转轴的轴心位置呈垂直或接近垂直状态设置;
(3) 至少两个电机转部结构102、 202的两转轴呈平行,而两转轴的轴心位置呈不同高度状态设置;
(4) 至少两个电机转部结构102、 202为各自独立的回转电机,而通过两侧的第一、第二^/L壳401、 402及第一、第二传动装置lll、 1U的端壳连结而作锁合 或焊合等方式的共构结合(如图l所示)。
此外,本发明提供的呈同轴线输出入的双电机并列共构结构,进一步改进
是,两电机分别具有独立的电机转部结构102、 202,以及具有共享的串联式共 构磁路结构IOO,而与第一、第二机壳401、 402及第一、第二传动装置lll、 112 的端壳连结而作锁合或焊合共构结合为共构电机组600。
图2所示的共构电机组600针对由具有激磁绕组、或永磁式的磁极及整流子 式电枢的直流有刷式电机,其串联式共构磁路含以下四种其中之一
(1) 共构电机組6G0具有个别永/磁式》兹极及串联式共构磁路结构;
(2) 共构电机组600具有共构永磁式》兹极及串联式共构磁路结构及个别磁
极;
(3) 共构电机组600具有个别激7磁绕组的磁极及串联式共构》兹路结构;
(4) 共构电机组600具有共同激磁绕组的磁极及串联式共构磁路结构。
图3所示为图2实施例应用于直流整流子式电机,具单独永磁式》兹极及串联 式共构磁路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别耦合于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102、 202,而串联式共构磁路结构100结合于 分别耦合于二不同的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102、 202的永磁式磁极1001的背 面,以由串联式共构磁路结构100及永》兹式磁极1001及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 102、 202形成串联环状磁路。
图4所示为图2实施例应用于直流整流子式电机,具共构永磁式磁极及串联 式共构/磁路结构及个别-兹极的构成方式实施例示意图。
图4中,其串联式共构磁路结构100具有相对不同极性的永磁式i兹极1001,分 别耦合于串联式共构磁路结构IOO,而各串联式共构磁路结构100的一端构成磁 极,分别耦合于二不同的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102、 202,以由永/磁式磁极 lOOl及串Jf关式共构石兹i 各结构lOO及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102、 202形成串联环状磁路。
图5所示为图2实施例应用于直流整流子式电机,具单独激磁绕组的磁极及
串联式共构磁路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图5中,其串联式共构磁路结构100两端所构成的磁极,接受设置各磁极的 各激磁绕組1002所激磁,并分别耦合于二不同的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102、 202,以由串耳关式共构f兹路结构100及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102、 202形成串 联环状》兹路。
图6所示为图2实施例应用于直流整流子式电机,具共同激磁绕组的磁极及
串联式共构磁路结构实施例示意图。
图6中,其串联式共构磁路结构100接受共同激磁绕组1003的激磁,而各串 联式共构》兹路结构100两端所构成的磁极,供分别耦合于二不同的第一、第二电 机转部结构102、 202,以由串联式共构f兹路结构100及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 102、 202形成串联环状磁路。
本发明提供的呈同轴线输出入的双电机并列共构结构,其实际应用中,也如 传统驱动装置,可依需要在动力链中选择性配置离合器,以操控电机与负载间作 动力传输或切断动力传输,或依需要选择性配置制动煞车装置,以提供制动煞车 功能。
综合上述,本发明提供的呈同轴线输出入的双电机并列共构结构的特征及效 果是可配置于载具,使其重心集中于两轮之间,以减少单边上下振动的沖击。
权利要求
1、一种双电机组结构,至少包括有第一、第二电机组(101、201);第一、第二电机组分别包括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102、202),第一、第二电机磁场结构(103、203)及第一、第二机壳(401、402);其特征是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呈并列共构结构,第一、第二机壳设在共构结构的轴向两侧,其中第一机壳(401)供设置第一传动装置(111),以接受第一电机组(101)电机转部结构(102)第一输出端(701)的驱动,经第一传动装置(111)的第一输出轴(301)输出;第二机壳(402)供设置第二传动装置(112),以接受第二电机组(201)的电机转部结构(202)第二输出端(702)的驱动,经第二传动装置(112)的第二输出轴(302)输出;所述双电机并列共构结构设置于两轮的中间,可减少单侧受力时的冲击力;上述第一传动装置(111)的第一输出轴(301)及第二传动装置(112)的第二输出轴(302)呈同轴线关系,以分别驱动两侧的负载。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双电机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第二电机组由具有激磁绕组的磁极、或永磁式磁极以及整 流子式电枢的直流有刷式电机结构所构成;或者,由具有永磁式或磁滞式转 子的直流无刷式电机结构所构成;或者,由具有交流激磁绕组式磁场结构及 交流感应式鼠笼转子、或永磁转子、或磁滞式转子的电机结构所构成;第 一、第二电机组常态具有马达功能供作同步或异步的回转运转,有必要时可 作发电机功能运转的回转电机;所述第一、第二传动装置为由齿轮组、摩擦轮组、皮带式轮组、链带 式轮组或钢带式轮组所构成的有段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或者,由流体耦合变 速传动装置、或磁性涡流耦合变速传动装置、或皮带式无段变速装置所构成;所述第一、第二输出轴由轴状或轮状的回转式传动装置所构成,由第一、第二电机组的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的第一、第二输出端(701、 702)输出回转动能,经第一、第二传动装置驱动第一、第二输出轴;第-一、第二 输出轴直接驱动负载,或者经由选自万向定速联结器、离合器、联结装置与 变速传动装置之一的中继传动装置再驱动负载;第一、第二机壳由金属材料或塑料所构成,供设置第一、第二传动装 置及第一、第二输出轴的轴承(500 ),其中第一机壳与供承载第一电机转 部结构(102)转轴的第一电机端壳(104)及第二电机转部结构(202)转轴的第 二电机端壳(106)呈一体结构,或为独立结构作组合;第二机壳(402)与供承 载第一电机转部结构(102)转轴另端的第三电机端壳(105)及第二电机转部结 构(202)转轴另端的第四电机端壳(107)为一体结构,或为独立结构作组合;所述多个轴承(500):为套筒式轴承、滚珠式轴承或滚柱式轴承。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电机組结构,其特征是包括至少一个 串联式共构磁路结构(100)而结合为共构电机组(600 );第一电机端壳(104) 及第二电机端壳(106)为一体结构构成第一共用电机端壳(108),由该第一 共用电机端壳(108 )承载第一电机转部结构(102)转轴及第二电机转部结构 (202)转轴的一端,该第一机壳(401)与该第一共用电机端壳(108)呈一体结 构,或为独立结构作组合;第三电机端壳(105)及第四电机端壳(107)为一体 结构构成第二共用电机端壳(109),由该第二共用电机端壳(109)承载第 一电机转部结构(102)转轴及第二电机转部结构(202)转轴的另端,该第二机 壳(402)与该第二共用电机端壳(109)呈一体结构,或为独立结构作组合。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电机组结构,其特征是第一、第二机壳, 第一、第二传动装置的布设,以及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102)、 (202)的 相对位置选定如下四种方式之一(l)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102)、 (202)的两转轴呈平行设置,而两 转轴的轴心位置呈水平或接近水平状态设置;(2) 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102)、 (202)的两转轴呈平行设置,而两 转轴的轴心位置呈垂直或接近垂直状态设置;(3) 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102)、 (202)的两转轴呈平行设置,而两 转轴的轴心位置呈不同高度状态设置;(4) 第二、第二电机转部结构(102)、 (202)为各自独立的回转电机,而 通过与轴向两侧的第一、第二机壳(401)、 (402)及第一、第二传动装置(lll)、 (112)的端壳连结而作锁合或焊合方式的共构结合。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电机组结构,其特征是第一、第二电机组 为相互独立的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102)、 (202),与共用的串联式共构 磁路结构(IOO),第一、第二机壳及第一、第二传动装置的端壳连结而作锁 合或焊合构成具有串联磁路的所述共构电机组(600),其中串联磁路的构成 选自以下四种之一(1) 第一、第二电积J兹场结构的单独的永磁式磁极及串联式共构磁路结 构(100);(2) 第一、第二电枳J兹场结构的共构永》兹式f兹极及串联式共构磁路结构 (IOO)及个别磁极;(3) 第一、第二电机磁场结构的单独的激磁绕组的磁极及串联式共构磁 路结构(100);(4) 第一、第二电机磁场结构的共同激磁绕组的磁极及串联式共构磁路 结构(IOO)。
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电机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串联式共构磁 路具有相对不同极性的永磁式磁极(1001),分别耦合于第一、第二电机转部 结构,而二串联式共构磁路结构(100)分别耦合于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 的永磁式磁极(1001)的背面,由二串联式共构磁路结构(100)、永磁式磁极 及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102)、 (202)形成串联环状磁路。
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电机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串联式共构磁路具有相对不同极性的永磁式磁极(iooi),分别耦合于四个串联式共构磁路 结构(100),而各串联式共构磁路结构(100)的一端构成磁极,分别耦合于第 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由永磁式万兹极(1001)、四个串联式共构磁路结构 (100)及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102)、 (202)形成串联环状磁路。
8、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电机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串联式共构磁路具有该串联式共构磁路结构(100)两端构成的磁极,接受第一、第二电机 磁场结构(103、 203 )各个磁极的单独激磁绕组(1002)所激磁,并分别耦合 于二不同的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以由串联式共构磁路结构(IOO)、第 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形成串联环状磁路。
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电机组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串联式共构磁 路结构(100)接受共同激磁绕组(1003)的激磁,而各串联式共构磁路结构 (IOO)两端构成磁极,分别耦合于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以由串联式共 构磁路结构(IOO)及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形成串联环状磁路。
10、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电机组结构,其特征是在动力链中配置 离合器,以操控电机与负载间作动力传输或切断动力传输;或配置制动煞车 装置,以提供制动煞车功能。
全文摘要
一种双电机组结构,至少包括有第一、第二电机组;第一、第二电机组分别包括第一、第二电机转部结构,第一、第二电机磁场结构及第一、第二机壳;第一、第二电机转部呈并列共构结构,第一、第二机壳设在共构结构的轴向两侧,其中第一机壳供设置第一传动装置,以接受第一电机组电机转部结构第一输出端的驱动,经第一传动装置的第一输出轴输出;第二机壳供设置第二传动装置,以接受第二电机组的电机转部结构第二输出端的驱动,经第二传动装置的第二输出轴输出;所述双电机并列共构结构设置于两轮的中间,可减少单侧受力时的冲击力;上述第一传动装置的第一输出轴及第二传动装置的第二输出轴呈同轴线关系,以分别驱动两侧的负载。
文档编号H02K7/00GK101202480SQ20061016703
公开日2008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06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6年12月13日
发明者杨泰和 申请人:杨泰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