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dc转换器及其斜率补偿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61032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Dc/dc转换器及其斜率补偿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DC/DC转换器及其补偿电路,且特别是有关于一 种用于电流模式(current-mode)的DC/DC转换器及其斜率补偿电路。
背景技术
在一般电流模式(current-mode)的直流对直流(DC/DC)转换器中,通常会 存在一斜率补偿电路,用以改变参考电压与电流感应信号在交会之后其信号 的斜率。此时,斜率补偿电路可输出一斜率补偿信号,并叠加于上述用来作 为控制参数的电流感应信号,用以避免DC/DC转换器中会有开回路不稳定 性(open loop instability)或是次谐波振荡(sub-harmonic oscillation)的问题。
以过去的作法而言,斜率补偿信号是通过将振荡器产生的振荡信号作转 换,并将其叠加于电流感应信号而得。然而,上述的振荡信号在产生时,通 常是以一接地信号为参考点;因此, 一旦接地信号不稳定或是具有脉冲噪声 (glitch)的话,以上述方式获得的斜率补偿信号也将遭受影响,而具有偏移以 及失真的问题。如此一来,则更无法有效地防止上述开回路不稳定性或是次 谐波振荡的问题,甚至连整体DC/DC转换器也可能无法正常地运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斜率补偿电路,用以解决斜率 补偿信号因不稳定的接地信号或是脉冲噪声所导致的偏移以及失真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在提供一种DC/DC转换器,用以改善其中开回路 不稳定性或是次谐波振荡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提出一种斜率补偿电路,包含一 第一差动对电路、 一电流镜单元、 一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以及一跨导补偿 电路。第一差动对电路与一第一电流源连接,并用以接收一对差动振荡信号 而产生相对应于差动振荡信号的一对差动电流。电流镜单元与第一差动对电
9路连接,并用以镜像处理上述差动电流。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与电流镜单 元连接,并用以产生一第一操作电流,其中第一操作电流包括上述差动电流。 跨导补偿电路是用以稳定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中的一静态操作点,并接收 上述差动振荡信号而产生一输出电流,其中输出电流的值是数倍于第一操作 电流的值。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另一实施例中提出一种DC/DC转换器,包 含一控制电路、 一切换开关以及一斜率补偿电路。控制电路是用以输出一脉 冲驱动信号。切换开关是通过脉冲驱动信号启动,使得一电感经由一输入电 压充电后产生一 电感电流。斜率补偿电路是用以接收一对差动振荡信号而产 生一输出电流,该输出电流叠加于接收电感电流的一电流感应电路所输出的 一电流感应信号上,且叠加后的输出电流和电流感应信号转换为一反馈信号 以控制上述控制电路。斜率补偿电路包含一第一差动对电路、 一电流镜单元、 一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以及一跨导补偿电路。第一差动对电路连接一第一 电流源,并用以接收差动振荡信号而产生相对应于差动振荡信号的一对差动 电流。电流镜单元连接第一差动对电路,并用以镜像处理上述差动电流。第 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连接电流镜单元,并用以产生一第一操作电流,其中第 一操作电流包括上述差动电流。跨导补偿电路是用以稳定第一操作电流产生 电路中的一静态操作点,并接收上述差动振荡信号而产生输出电流,其中输 出电流的值是数倍于第一操作电流的值。
根据本发明的技术内容,应用前述的斜率补偿电路,可不受接地信号的 影响,并较先前作法提供更稳定的斜率补偿信号。如此一来,便可有效地避
免DC/DC转换器中开回路不稳定性或是次谐波振荡的问题,且DC/DC转换 器也可因此而完善地运作。


图1是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流模式的直流对直流转换器的主要电 路方块图2是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斜率补偿电路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DC/DC转换器102:控制电路
104:切换开关106:电流感应电路
108、200:斜率补偿电路202:第一电流源
204:第二电流源210:第一差动对电路
220:电流镜单元222、224、 250:电流镜
240:第二差动对电路280:跨导补偿电路
230: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 260:第二操作电流产生电路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示出了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电流模式(current-mode)的直流对直 流(DC/DC)转换器的主要电路方块图。DC/DC转换器100基本上包括电感LI 、 二极管D1、控制电路102、切换开关104、电流感应电路106以及斜率补偿 电路108。电感L1具有一第一端以及一第二端,其第一端电性耦接于输入电 压Vin,其第二端则电性耦接于切换开关104及二极管D1的阳极。当切换开
关104启动时,电感Ll会由输入电压Vin进行充电,然后产生一电感电流iL,
接着输出电压V。ut再于二极管Dl的阴极产生。此外,电流感应电路106则 是接收电感电流iL,并且输出一电流感应信号CS。
斜率补偿电路108接收一对差动振荡信号VP和VN(在图2中示出),而 产生一斜率补偿信号SS叠加于电流感应信号CS上,且叠加后的斜率补偿信 号SS和电流感应信号CS再转换为一反馈信号FS,用以对控制电路102进 行控制。在一实施例中,斜率补偿信号SS和电流感应信号CS均是以电流的 形式呈现,且两电流叠加之后再转换为一电压(即反馈信号FS),对控制电路 102进行控制。控制电路102则可因此输出以脉冲宽度调制(PWM)方式呈现 的脉冲驱动信号,用以启动切换开关104。
图2示出了依照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斜率补偿电路的示意图。斜率补偿 电路200包括一第一电流源202、 一第一差动对电路210、 一电流镜单元220、 一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230以及一跨导补偿电路(transconductance compensation circuit)280。第一差动对电路210是电性连接于第一电流源202, 并接收差动振荡信号VP和VN,用以分别产生相对应于差动振荡信号VP和VN的差动电流il和i2。由于在此是使用差动振荡信号VP和VN来作为输 入信号,因此当振荡信号具有脉冲噪声(glitdi)或偏移(offset)时,斜率补偿电 路200的输入仍然可具有稳定的状态而较为准确。
电流镜单元220是电性连接于第一差动对电路210,并且对差动电流il 和i2作镜像处理(mirroring)。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230则是电性连接于电 流镜单元220,并且根据电流镜单元220作镜像处理之后的差动电流il和i2, 产生一第一操作电流B,使得第一操作电流i3基本上包括差动电流il和i2。 换言之,电流镜单元220是电性连接于第一差动对电路210以及第一操作电 流产生电路230之间,并且对自第一差动对电路210流出的差动电流il和i2 作镜像处理,使差动电流il和i2镜像转移至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230。
跨导补偿电路280是用以稳定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230中的一静态操 作点,或称偏压点,或简称Q-point(使装置以特定方式进行操作的直流电压 及/或电流),并且也接收差动振荡信号VP和VN而产生输出信号(例如其 值是数倍于第一操作电流i3的输出电流i6),以供与电流感应信号CS叠加。
在本实施例中,跨导补偿电路280还包括一第二电流源204、 一第二差 动对电路240、 一电流镜250以及一第二操作电流产生电路260。第二电流源 204是与第一电流源202电性并联相接,并可用以提供与第一电流源202相 同或不同的电流,或甚至是提供与第一电流源202有倍数关系的电流。在一 实施例中,由第一电流源202所提供的电流,其值是数倍于第二电流源204 所提供的电流。
第二差动对电路240是与第二电流源204电性连接,并接收差动振荡信 号VP和VN,用以产生相对应于差动振荡信号VP和VN的差动电流i4。电 流镜250则是电性连接于第二差动对电路240以及第二操作电流产生电路 260之间,并且对自第二差动对电路240流出的差动电流i4作镜像处理,使 差动电流i4镜像转移至第二操作电流产生电路260。此外,第二操作电流产 生电路260还与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230电性连接于节点QE,用以与第 二差动对电路240和电流镜250相互作用之后,稳定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 230中的静态操作点,并产生输出电流i6。之后,输出电流i6再与电流感应 信号CS叠加,并传送至一假性(dummy)负载206。
简单地来说,上述实施例是利用差动振荡信号VP和VN输入至斜率补偿电路200中,所以当差动振荡信号VP和VN其中一个有任何不稳定或是 脉冲噪声的情形时,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230中的静态操作点也可能因此 不稳定;亦即,节点QE的电压可能会变动,使得第一操作电流i3不稳定。 因此,第二差动对电路240、电流镜250以及第二操作电流产生电路260便 是用来稳定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230中的静态操作点,并且让节点QE具 有稳定的电压,使得第一操作电流i3可处于稳定的状态,且输出电流i6也 可因此处于稳定的状态。
在一实施例(如第2图所示)中,第一差动对电路210可还包括PMOS晶 体管MP1和MP2。晶体管MP1的栅极接收振荡信号VN,其源极与第一电 流源202电性连接,其漏极则是与电流镜单元220电性连接。晶体管MP1 和MP2在受到差动振荡信号VP和VN控制后,可因而开启或关闭,并分别 据以产生差动电流il和i2。
第一电流源202可还包括PMOS晶体管MP6,其中晶体管MP6的栅极 和源极是与一高电压源AVDD电性连接,而其漏极则是与晶体管MP1和MP2 的源极电性连接于节点MP6D。
再者,电流镜单元220可还包括两电流镜222和224,其中电流镜222 是与晶体管MP1电性连接,并对差动电流il作镜像处理,而电流镜224则 是与晶体管MP2电性连接,并对差动电流i2作镜像处理。在本实施例中, 电流镜222可包括NMOS晶体管MN1和MN3,其中晶体管MN1的栅极和 漏极是与晶体管MP1的漏极电性连接,其源极是与一低电压源AVSS电性连 接;此外,晶体管固3的栅极是与晶体管画1的栅极电性连接,其漏极是 与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230电性连接,其源极则是与低电压源AVSS电性 连接。
另一方面,与晶体管MP2电性连接的电流镜224则是相似于与晶体管 MP1电性连接的电流镜222。在本实施例中,电流镜224可包括NMOS晶体 管MN2和MN4,其中晶体管MN2的栅极和漏极是与晶体管MP2的漏极电 性连接,其源极则是与低电压源AVSS电性连接;此外,晶体管MN4的栅 极是与晶体管MN2的栅极电性连接,其漏极是与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230 电性连接,其源极则是与低电压源AVSS电性连接。
另外,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230可还包括PMOS晶体管MP3和MP4,其中晶体管MP3的栅极和漏极是与晶体管MN3的漏极电性连接,其源极则 是与高电压源AVDD电性连接;而晶体管MP4的栅极是与晶体管MP3的栅 极电性连接,其漏极是与晶体管MN4的漏极电性连接于节点QE,其源极则 是与高电压源AVDD电性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 230可以另一电流镜的形式呈现。
如此一来,差动电流il便会自晶体管MPl,经由晶体管MN1和MN3, 镜像转移至晶体管MP3,而后再进一步自晶体管MP3镜像转移至晶体管 MP4;而差动电流i2则是会自晶体管MP2,经由晶体管MN2和MN4,镜像 转移至晶体管MP4。因此,包括差动电流il和i2的第一操作电流i3便由此 产生。
在跨导补偿电路280中,第二差动对电路240可还包括PMOS晶体管 MP9和MP10,其中晶体管MP9的栅极接收振荡信号VP,其源极是与第二 电流源204电性连接,其漏极则是与电流镜250电性连接;而晶体管MPIO 的栅极接收振荡信号VN,其源极是与第二电流源204电性连接,其漏极则 是与电流镜250电性连接。同样地,晶体管MP9和MP10在受到差动振荡信 号VP和VN控制之后,可因而开启或关闭,并据以产生差动电流i4。
在一般模拟集成电路的设计中,晶体管是以多指状(multi-fmger)的方式来 呈现;换言之,较大尺寸的晶体管是由数个较小尺寸的晶体管并联相接制成。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差动对电路240中的晶体管MP9和MP10各具有宽度/ 长度(W/L)为8微米/2微米(u m)的比例,且第一差动对电路210中的晶体管 MP1和MP2各是以8个指状结构(fmger)0^8)来呈现,其中每一指状结构均 具有W/L为8微米/2微米的比例。换句话说,晶体管MP1和MP2的尺寸大 小均是晶体管MP9和MP10的8倍。因此,在第一差动对电路210的电路布 局中,实际上会存在8个PMOS晶体管并联相接而形成单一晶体管MP1或 MP2,且每一个PMOS晶体管均具有宽度为8微米而长度为2微米的尺寸。
第二电流源204可还包括PMOS晶体管MPll,其中晶体管MP11的栅 极是与晶体管MP6的栅极电性连接,其源极是与高电压源AVDD电性连接, 其漏极则是与晶体管MP9和MP10的源极电性连接。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电 流源204中的晶体管MP11是以5个指状结构(M-5)来呈现,其中每一指状 结构均具有W/L为20微米/1微米的比例;而第一电流源202中的晶体管MP6则是以40个指状结构(M二40)来呈现,其中每一指状结构也均具有W/L为20 微米/l微米的比例。亦即,晶体管MP6的尺寸大小是晶体管MP11的8倍。
电流镜250可还包括NMOS晶体管MN7和MN8,其中晶体管MN8的 栅极和漏极是相互连接,并与晶体管MP9和MP10的漏极电性连接,其源极 则是与低电源电压AVSS电性连接。而晶体管MN7的栅极是与晶体管MN8 的栅极电性连接,其源极是与低电源电压AVSS电性连接,其漏极则是与第 二操作电流产生电路260电性连接。
除此之外,第二操作电流产生电路260可包括晶体管MP7和MP8,其 中晶体管MP7的栅极和漏极相互连接,并与晶体管MP4的漏极电性连接于 节点QE,且与晶体管MN7的漏极电性连接于节点PE,其源极则是与高电 源电压AVDD电性连接。晶体管MP8的栅极是与晶体管MP7的漏极电性连 接,其源极是与高电源电压AVDD电性连接,其漏极则是与假性负载206 电性连接。其中,假性负载206可以一PMOS晶体管MPCSR的形式呈现, 且晶体管MPCSR的栅极和漏极是与低电源电压AVSS电性连接,其源极则 是与晶体管MP8的漏极电性连接。
如此一来,与差动电流i2相似的电流i4便可自晶体管MP9和MPIO, 经由晶体管MN7和MN8,镜像转移至晶体管MP7,用以作为电流i5,且无 论何时差动振荡信号VP和VN处于不稳定或具有脉冲噪声,节点QE和PE 均可操作于相同电压而呈稳定状态。此外,输出电流i6也可由电流i5镜像 而得,且稳定地输出而叠加于电流感应信号CS。
由上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可知,应用本发明的斜率补偿电路可不受接地信 号的影响,并较先前作法提供更稳定的输出信号。如此一来,便可有效地避 免DC/DC转换器中开回路不稳定性或是次谐波振荡的问题,且DC/DC转换 器也可因此而完善地运作。
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 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 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斜率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包含一第一差动对电路,与一第一电流源连接,并用以接收一对差动振荡信号而产生相对应于该对差动振荡信号的一对差动电流;一电流镜单元,与该第一差动对电路连接,并用以镜像处理该对差动电流;一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与该电流镜单元连接,并用以产生一第一操作电流,其中该第一操作电流包括该对差动电流;以及一跨导补偿电路,用以稳定该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中的一静态操作点,并接收该对差动振荡信号而产生一输出电流,其中该输出电流的值是数倍于该第一操作电流的值。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斜率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该跨导补偿电路还包含一第二操作电流产生电路,与该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连接,以稳定该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中的该静态操作点并产生该输出电流。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斜率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该跨导补偿电路还包含一第二差动对电路,连接一第二电流源,并用以接收该对差动振荡信号而产生相对应于该对差动振荡信号的一第二差动电流,其中该第二电流源是与该第一电流源并联;以及一第一电流镜,连接于该第二差动对电路以及该第二操作电流产生电路之间,并将自该第二差动对电路流出的该第二差动电流作镜像处理至该第二操作电流产生电路。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率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流源所提供的电流是数倍于该第二电流源所提供的电流。
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斜率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还包含一第一晶体管,具有一第一控制端点、 一第一端点以及一第二端点,其中该第一端点是连接一第一电压源,该第二端点是连接该电流镜单元,该第一控制端点是连接该第二端点;以及一第二晶体管,由该第二操作电流产生电路进行偏压,并具有一第二控制端点、 一第三端点以及一第四端点,其中该第二控制端点是连接该第一控制端点,该第三端点是连接该第一电压源,该第四端点是连接该电流镜单元。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斜率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操作电流产生电路还包含一第三晶体管,具有一第三控制端点、 一第五端点以及一第六端点,其中该第三控制端点是连接该第二晶体管的该第四端点,该第五端点是连接该第一电压源,该第六端点是连接该第三控制端点以及该第一电流镜;以及一第四晶体管,具有一第四控制端点、 一第七端点以及一第八端点,其中该第四控制端点是连接该第六端点,该第七端点是连接该第一电压源,该第八端点是连接一假性负载。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斜率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流镜还包含一第五晶体管,具有一第五控制端点、 一第九端点以及一第十端点,其中该第九端点是连接该第二差动对电路,该第十端点是连接一第二电压源,该第五控制端点是连接该第九端点;以及一第六晶体管,具有一第六控制端点、 一第十一端点以及一第十二端点,其中该第六控制端点是连接该第五控制端点,该第十一端点是连接该第三晶体管的该第六端点,该第十二端点是连接该第二电压源。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斜率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差动对电路还包含一第七晶体管,具有一第七控制端点、 一第十三端点以及一第十四端点,其中该第七控制端点是用以接收该对差动振荡信号的一个,该第十三端点是连接该第二电流源,该第十四端点是连接该第五晶体管的该第九端点;以及一第八晶体管,具有一第八控制端点、 一第十五端点以及一第十六端点,其中该第八控制端点是用以接收该对差动振荡信号的另一个,该第十五端点是连接该第二电流源,该第十六端点是连接该第五晶体管的该第九端点。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斜率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差动对电路还包含一第九晶体管,具有一第九控制端点、 一第十七端点以及一第十八端点, 其中该第九控制端点是用以接收该对差动振荡信号的一个,该第十七端点是 连接该第一电流源,该第十八端点是连接该电流镜单元;以及一第十晶体管,具有一第十控制端点、 一第十九端点以及一第二十端点, 其中该第十控制端点是用以接收该对差动振荡信号的另一个,该第十九端点 是连接该第一电流源,该第二十端点是连接该电流镜单元。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斜率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九晶体管以及该第十晶体管的尺寸大小均数倍于该第七晶体管及该第八晶体管的尺寸 大小。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斜率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九晶体管以及该第十晶体管均是由数个该第七晶体管或该第八晶体管并联相接制成。
12、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斜率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电流镜单元 还包含一第四电流镜,连接该第九晶体管,并用以镜像处理该对差动电流中的一个;以及一第五电流镜,连接该第十晶体管,并用以镜像处理该对差动电流中的 另一个。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斜率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四电流镜 还包含一第十一晶体管,具有一第十一控制端点、 一第二十一端点以及一第二 十二端点,其中该第十一控制端点连接该第九晶体管的该第十八端点,该第 二十一端点连接该第一晶体管的该第二端点,该第二十二端点连接该第二电压源;以及一第十二晶体管,具有一第十二控制端点、 一第二十三端点以及一第二 十四端点,其中该第十二控制端点以及该第二十三端点连接该第九晶体管的 该第十八端点,该第二十四端点连接该第二电压源。
14、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斜率补偿电路,其特征在于,该第五电流镜还包含一第十三晶体管,具有一第十三控制端点、 一第二十五端点以及一第二 十六端点,其中该第十三控制端点以及该第二十五端点连接该第十晶体管的该第二十端点,该第二十六端点连接该第二电压源;以及一第十四晶体管,具有一第十四控制端点、 一第二十七端点以及一第二十八端点,其中该第十四控制端点连接该第十晶体管的该第二十端点,该第二十七端点连接该第二晶体管的该第四端点,该第二十八端点连接该第二电压源。
15、 一种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控制电路,用以输出一脉冲驱动信号;一切换开关,通过该脉冲驱动信号启动,使得一电感经由一输入电压充电后产生一电感电流;以及一斜率补偿电路,用以接收一对差动振荡信号而产生一输出电流,该输出电流叠加于接收该电感电流的一电流感应电路所输出的一电流感应信号上,且叠加后的该输出电流和该电流感应信号是转换为一反馈信号以控制该控制电路,该斜率补偿电路包含一第一差动对电路,连接一第一电流源,并用以接收该对差动振荡信号而产生相对应于该对差动振荡信号的一对差动电流;一电流镜单元,连接该第一差动对电路,并用以镜像处理该对差动电流;一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连接该电流镜单元,并用以产生一第一操作电流,其中该第一操作电流包括该对差动电流;以及一跨导补偿电路,用以稳定该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中的一静态操作点,并接收该对差动振荡信号而产生该输出电流,其中该输出电流的值是数倍于该第一操作电流的值。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跨导补偿电路还包含一第二操作电流产生电路,连接该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以稳定该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中的该静态操作点并产生该输出电流。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跨导补偿电路还包含一第二差动对电路,连接一第二电流源,并用以接收该对差动振荡信号而产生相对应于该对差动振荡信号的一第二差动电流,其中该第二电流源是与该第一电流源并联;以及一第一电流镜,连接于该第二差动对电路以及该第二操作电流产生电路之间,并将自该第二差动对电路流出的该第二差动电流作镜像处理至该第二操作电流产生电路。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流源所提供的电流是数倍于该第二电流源所提供的电流。
19、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还包含一第一晶体管,具有一第一控制端点、 一第一端点以及一第二端点,其中该第一端点是连接一第一电压源,该第二端点是连接该电流镜单元,该第一控制端点是连接该第二端点;以及一第二晶体管,由该第二操作电流产生电路进行偏压,并具有一第二控制端点、 一第三端点以及一第四端点,其中该第二控制端点是连接该第一控制端点,该第三端点是连接该第一电压源,该第四端点是连接该电流镜单元。
20、 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操作电流产生电路还包含一第三晶体管,具有一第三控制端点、 一第五端点以及一第六端点,其中该第三控制端点是连接该第二晶体管的该第四端点,该第五端点是连接该第一电压源,该第六端点是连接该第三控制端点以及该第一电流镜;以及一第四晶体管,具有一第四控制端点、 一第七端点以及一第八端点,其中该第四控制端点是连接该第六端点,该第七端点是连接该第一电压源,该第八端点是连接一假性负载。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电流镜还包含一第五晶体管,具有一第五控制端点、 一第九端点以及一第十端点,其中该第九端点是连接该第二差动对电路,该第十端点是连接一第二电压源,该第五控制端点是连接该第九端点;以及一第六晶体管,具有一第六控制端点、 一第十一端点以及一第十二端点,其中该第六控制端点是连接该第五控制端点,该第十一端点是连接该第三晶体管的该第六端点,该第十二端点是连接该第二电压源。
22、 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差动对电路还包含一第七晶体管,具有一第七控制端点、 一第十三端点以及一第十四端点, 其中该第七控制端点是用以接收该对差动振荡信号的一个,该第十三端点是 连接该第二电流源,该第十四端点是连接该第五晶体管的该第九端点;以及一第八晶体管,具有一第八控制端点、 一第十五端点以及一第十六端点, 其中该第八控制端点是用以接收该对差动振荡信号的另一个,该第十五端点 是连接该第二电流源,该第十六端点是连接该第五晶体管的该第九端点。
23、 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差动 对电路还包含-一第九晶体管,具有一第九控制端点、 一第十七端点以及一第十八端点, 其中该第九控制端点是用以接收该对差动振荡信号的一个,该第十七端点是 连接该第一电流源,该第十八端点是连接该电流镜单元;以及一第十晶体管,具有一第十控制端点、 一第十九端点以及一第二十端点, 其中该第十控制端点是用以接收该对差动振荡信号的另一个,该第十九端点 是连接该第一电流源,该第二十端点是连接该电流镜单元。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九晶体 管以及该第十晶体管的尺寸大小均数倍于该第七晶体管及该第八晶体管的尺 寸大小。
25、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九晶体 管以及该第十晶体管均是由数个该第七晶体管或该第八晶体管并联相接制 成。
26、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电流镜单 元还包含一第四电流镜,连接该第九晶体管,并用以镜像处理该对差动电流中的 一个;以及一第五电流镜,连接该第十晶体管,并用以镜像处理该对差动电流中的 另一个。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第四电流 镜还包含一第十一晶体管,具有一第十一控制端点、 一第二十一端点以及一第二十二端点,其中该第十一控制端点连接该第九晶体管的该第十八端点,该第二十一端点连接该第一晶体管的该第二端点,该第二十二端点连接该第二电压源;以及一第十二晶体管,具有一第十二控制端点、 一第二十三端点以及一第二十四端点,其中该第十二控制端点以及该第二十三端点连接该第九晶体管的该第十八端点,该第二十四端点连接该第二电压源。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DC/DC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五电流镜还包含一第十三晶体管,具有一第十三控制端点、 一第二十五端点以及一第二十六端点,其中该第十三控制端点以及该第二十五端点连接该第十晶体管的该第二十端点,该第二十六端点连接该第二电压源;以及一第十四晶体管,具有一第十四控制端点、 一第二十七端点以及一第二十八端点,其中该第十四控制端点连接该第十晶体管的该第二十端点,该第二十七端点连接该第二晶体管的该第四端点,该第二十八端点连接该第二电压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DC/DC转换器及其斜率补偿电路,包含第一差动对电路、电流镜单元、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及跨导补偿电路。第一差动对电路连接第一电流源,并接收差动振荡信号而产生相对应差动振荡信号的差动电流。电流镜单元连接第一差动对电路,并镜像处理上述差动电流。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连接电流镜单元,并产生第一操作电流,其中第一操作电流包括上述差动电流。跨导补偿电路用以稳定第一操作电流产生电路中的静态操作点,并接收上述差动振荡信号而产生输出电流,其中输出电流的值是数倍于第一操作电流的值。
文档编号H02M3/155GK101677208SQ20081021152
公开日2010年3月24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17日
发明者吴国宏 申请人:原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