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备进出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1706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设备进出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设备进出线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电器设备在使用中,都需要从该设备引出多个与其他设备相联接的线缆等, 为了固定和维护这些进出线,通常需要使用设备进出线装置。目前业界的主要解决方案有两种,一种为使用圆形连接器,另一种为采用维护腔 进出线的方案。图1示出了目前所采用的圆形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设备11需要进 出两对缆线,在设备11内部安装有两条跳线12和13,跳线12上带有安装在设备11上的 圆形连接器16,跳线13上带有安装在设备11上的连接器14。设备11在实际使用中,跳线 12的圆形连接器16上外接带有连接器的缆线17,跳线13在不需要外接缆线时,使用一个 专用堵头15安装到跳线13的连接器14上。这种使用圆形连接器进行设备进出线的设计方案,目前使用比较广泛。图2a和图2b示出了目前采用的维护腔进出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a和图2b所 示,设备21需要进出多条缆线,在设备21上有一个维护腔盖22,维护腔盖22用螺钉23固 定到设备21上,维护腔盖22通过挂链24连接到设备21上,维护腔盖22和设备21上有与 设备21需要进出线数量一致的进出线槽,外部线缆经过进出线槽直接连接到设备21内部 模块上对应的连接器25上,在出线槽内侧用压线夹26将缆线固定到设备21上,在维护盖 22上有密封件27,在设备21上有密封件29,密封件27和29将进出设备21的缆线夹住,保 证维护腔盖22与设备21间的密封性,在进出线槽内不安装缆线时,使用防水棒28将进出 线槽堵住。现有的这两种进出线装置,方案一需要在设备内部设置转接跳线,方案二的进出 线装置与设备之间密封性和安装可靠性低,且这两种进出线装置的零件多、成本高、安装复
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备进出线装置,其结构简单,便于安装,能够为设备进出 线提供高可靠性的机械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设备进出线装置,包括用于容纳线缆的管状本体,所述管状本体包括连接端 和出线端;所述连接端通过外螺纹与设备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出线端包括与所述管状本体分离的第一侧壁,该第一侧壁的背离出线端的一 侧通过转轴与所述管状本体连接,第一侧壁可绕该转轴转动以与所述管状本体分离或贴
I=I O[0013]优选地,进一步包括一螺母,所述出线端具有与该螺母配合的外螺纹,所述螺母的拧紧方向为自连接端至出线 端的方向;所述出线端具有用于限制螺母拧紧位置的止位部。优选地,所述螺母的螺纹和所述出线端的外螺纹为梯形管螺纹。优选地,所述出线端的外螺纹旋转方向与所述连接段的外螺纹旋转方向相反。优选地,所述转轴与第一侧壁的背离出线端的一侧为间隙配合安装,所述转轴与 所述管状本体为过盈配合安装。优选地,所述连接端具有用于密封所述管状本体和所述设备的第一密封件。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的临近出线端一侧的内壁具有第一压线槽,所述管状本体 的临近出线端一侧的内壁具有第二压线槽;第一压线槽和第二压线槽可在所述第一侧壁与管状本体贴合时相互配合、以压紧 所述线缆。优选地,所述第一侧壁的背离出线端的一侧具有定位部,该定位部用于将所述第 一侧壁限定在与管状本体成预设角度的位置。优选地,所述预设角度为120°。优选地,所述管状本体的临近出线端一侧的内壁具有定位销,所述第一侧壁的临 近出线端一侧的内壁具有与该定位销对应的定位孔。优选地,所述管状本体的临近出线端一侧的内壁和所述第一侧壁的临近出线端一 侧的内壁均具有用于密封所述出线端的第二密封件。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进出线装置结构简单、零件少、成本低廉;且设备内部不 需要额外的跳线,从而降低设备成本。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进出线装置安装简单,能够大大减 少现场安装时间,为设备进出线缆提供高可靠性的机械结构连接。

图1是目前所采用的圆形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a和图2b是目前采用的维护腔进出线的结构示意图;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进出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进出线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c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进出线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进出线装置与设备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优点更加清楚,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 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进出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a所示,本实用新型 的设备进出线装置,包括用于容纳线缆的管状本体34,管状本体34包括连接端34a和出线 端34b。连接端34a通过外螺纹与设备31的螺纹孔32螺纹连接。自设备31中伸出的线缆 自连接端34a伸入至管状本体34中,自出线端34b伸出。[0035]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进出线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3b所示,出线端 34b包括可与管状本体34分离的第一侧壁37,第一侧壁37的背离出线端34b的一侧通过 转轴315与管状本体34连接,第一侧壁37可绕该转轴315转动以与管状本体34分离或贴
I=I ο优选地,转轴315与第一侧壁37的背离出线端34b的一侧为间隙配合安装,转轴 315与管状本体34之间为过盈配合安装。优选地,第一侧壁37与转轴315配合的安装孔可为腰形孔。如图3a和图3b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进出线装置还包括一螺母35,出线端34b 具有与该螺母35配合的外螺纹。螺母35的拧紧方向为自连接端34a至出线端34b的方向。 当螺母35拧紧时,可使第一侧壁37与管状本体34之间贴合、压紧。由于第一侧壁37临近出线端34b的一侧可与管状本体34分离,因此,第一侧壁37 临近出线端34b的一侧的外壁具有半螺纹36,管状本体34临近出线端34b的一侧的外壁具 有半螺纹313,当第一侧壁37与管状本体34贴合、压紧时,第一侧壁37的半螺纹36与管状 本体34的半螺纹313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螺纹。当螺母35松开时,其可如图3b所示,朝向连接段34a —侧移动,从而不影响第一 侧壁37的开启。当螺母35拧紧时,其可如图3a所示,朝向出线端34b —侧移动,从而使第 一侧壁37与管状本体34贴合、压紧。优选地,出线端34b具有用于限制螺母35拧紧位置的止位部316,其可设置在第一 侧壁37临近出线端34b的一侧的端部。当螺母35拧紧至接触止位部316时,即表示第一 侧壁37与管状本体34已经贴合、压紧,不需要再拧紧螺母35 了。同时,止位部316可以保 证在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进出线装置在正常使用时,螺母35不会脱离管状本体34。优选地,螺母35的螺纹和出线端34b的外螺纹为梯形管螺纹,则螺母35拧得越 紧,第一侧壁37与管状本体34贴合得越紧,则第一侧壁37与管状本体34对线缆的夹紧力 越大。优选地,为了避免误操作,出线端34b的外螺纹旋转方向与连接端34a的外螺纹旋 转方向相反。这样,当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进出线装置拧紧至设备31以后,在拧紧螺母35时, 连接端34a与设备31之间的连接螺纹不会松开。图3c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进出线装置的剖视图。如图3c所示,优选地,连接端34a 具有用于密封管状本体34和设备31的第一密封件318,其可以安装在管状本体34的安装 法兰与设备31之间,当连接端34a与设备31拧紧后,其可以进一步保证管状本体34和设 备31之间的密封性。如图3c所示,第一侧壁37的背离出线端34b的一侧具有定位部317,该定位部317 用于将第一侧壁37限定在与管状本体34成预设角度的位置(例如,如图3b所示),则当第 一侧壁37打开并转动至预设角度时,操作者即使放手,第一侧壁37也不会自动减小角度。 优选地,该预设角度为120°。优选地,如图3b所示,第一侧壁37的临近出线端34b —侧的内壁具有第一压线槽 39,管状本体34的临近出线端34b —侧的内壁具有第二压线槽311。第一压线槽39和第二 压线槽311可在第一侧壁37与管状本体34贴合时相互配合、能够将线缆紧紧夹住,从而使 线缆能够承受足够的拉力。
5[0047]优选地,管状本体34的临近出线端34b —侧的内壁具有定位销314,第一侧壁37 的临近出线端34b —侧的内壁具有与该定位销314对应的定位孔310。定位销314和定位 孔310的端部均具有用于安装导向的斜角,则在第一侧壁37与管状本体34贴合时,可对第 一侧壁37起到定位导向的作用。优选地,管状本体34的临近出线端34b —侧的内壁具有密封件312,第一侧壁37 的临近出线端34b —侧的内壁具有密封件38,当第一侧壁37与管状本体34通过定位销314 定位合紧后,可保证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进出线装置的密封性。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进出线装置与设备的连接示意图。在设备41的内部安 装有模块42,模块42上有光纤进线连接器43,在设备41需要连接光纤缆线时,将光纤缆线 的光纤连接器44穿过本实用新型的进出线装置45直接连接到设备41内部的光纤进线连 接器43上,再将本实用新型进出线装置45拧到设备41,最后将光纤放入本实用新型的进出 线装置45尾端的出线槽内,拧紧螺母46即完成安装。当设备41不需要外接缆线时,使用防水堵头47替代本实用新型的进出线装置45 而安装到设备41上,即可保证设备41的密封性。从上述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进出线装置,结构简单,零件少,产品 成本低廉。使用此进出线装置的设备,其内部不需要额外的跳线,从而降低设备成本。本实 用新型的设备进出线装置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可以给线缆提供高可靠性的机械结构连接, 安装后,线缆能够满足10Kg,保持10分钟的拉力测试,整体满足IP65的防护等级,能够满足 振动、冲击、弯曲、扭转、压扁、机械耐久性等相关测试。另外,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进出线装置,没有安装方向性,可以极大方便现场的安 装。安装简单,减少现场安装时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设备进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容纳线缆的管状本体,所述管状本体包括连接端和出线端;所述连接端通过外螺纹与设备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出线端包括与所述管状本体分离的第一侧壁,该第一侧壁的背离出线端的一侧通过转轴与所述管状本体连接,第一侧壁可绕该转轴转动以与所述管状本体分离或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进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螺母,所述出线端具有与该螺母配合的外螺纹,所述螺母的拧紧方向为自连接端至出线端的 方向;所述出线端具有用于限制螺母拧紧位置的止位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进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的螺纹和所述出线 端的外螺纹为梯形管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设备进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 端的外螺纹旋转方向与所述连接段的外螺纹旋转方向相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进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与第一侧壁的背离 出线端的一侧为间隙配合安装,所述转轴与所述管状本体为过盈配合安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进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端具有用于密封所 述管状本体和所述设备的第一密封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进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临近出线端 一侧的内壁具有第一压线槽,所述管状本体的临近出线端一侧的内壁具有第二压线槽;第一压线槽和第二压线槽可在所述第一侧壁与管状本体贴合时相互配合、以压紧所述 线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进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壁的背离出线端 的一侧具有定位部,该定位部用于将所述第一侧壁限定在与管状本体成预设角度的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进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角度为12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进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本体的临近出线端 一侧的内壁具有定位销,所述第一侧壁的临近出线端一侧的内壁具有与该定位销对应的定 位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进出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本体的临近出线端 一侧的内壁和所述第一侧壁的临近出线端一侧的内壁均具有用于密封所述出线端的第二 密封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设备进出线装置,包括用于容纳线缆的管状本体,所述管状本体包括连接端和出线端;所述连接端通过外螺纹与设备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出线端包括与所述管状本体分离的第一侧壁,该第一侧壁的背离出线端的一侧通过转轴与所述管状本体连接,第一侧壁可绕该转轴转动以打开或闭合所述出线端。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进出线装置结构简单、零件少、成本低廉;且设备内部不需要额外的跳线,从而降低设备成本。本实用新型的设备进出线装置安装简单,能够大大减少现场安装时间,为设备进出线缆提供高可靠性的机械结构连接。
文档编号H02G3/18GK201674183SQ20102022465
公开日2010年12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6月8日
发明者余彭木, 崔明波, 王新 申请人: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