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型自动识别极性的充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23804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进型自动识别极性的充电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对多种型号手机电池充电的充电电路,特别是一种改进型 自动识别极性的充电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自动识别极性的充电电路有两种,一种是专利号ZL200420044160. 8代表 的形式,它能自动识别极性,但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当电池已充满后不能自动停止充 电。一种是专利号200620017493.0在实施方式中给出的,前面用一个充电电路,后面用四 个三极管进行换相,这样做可以自动识别极性,但充电电流不能增大,充满电池的时间很长。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上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改进型自动识别极性的 充电电路,其上用了两个运放来自动识别极性和控制输出电路,实现大电流充电,缩短充电 时间。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改进型自动识别极性的充电电路有一个电源,有两个 输出端K1、K2。电阻R1、R2、R3、发光二极管Dl组成一个信号输出电路,接点a Kl接电阻 Rl,b Kl接电阻R3,b K2接电阻R2,接点a K2接D1,D1正极接a点,电阻R4、R5、R6、发光 二极管D2组成另一信号输出电路,接点c K2接电阻R5,d K2接电阻R6,d Kl接电阻R4, 接点c Kl接D2,D2正极接c点,a、b和c、d分别为两个信号的输出。三极管Q3、Q4发射极 接电源正极,Q3的集电极接K2,Q4的集电极接Kl,Q3的基极串联电阻R8接Kl,Q4基极串 联电阻R7接K2。a点输出接运放UA的负输入,b点输出接运放UA的正输入,运放UA的输 出接电阻R10,RlO另一端接三极管Ql基极,Ql的发射极接K2,Ql的集电极接e点,c点输 出接运放UB的负输入,d点输出接运放UB的正输入,运放UB的输出接电阻R12,R12另一 端接三极管Q2基极,Q2的发射极接Kl,Q2的集电极接e点。电阻R14接三极管Q5基极, Q5发射极和R14的另一端接地,Q5集电极串联电阻R15、发光二极管D6接电源正极,D6的 正极接电源正极。电阻R16两端分别接e点和三极管Q5的基极,电阻R17两端分别接电源 正极和三极管Ql的基极,电阻R18两端分别接电源正极和三极管Q2基极,电阻R20两端分 别接电源正极和三极管Q5的集电极,发光二极管D7的正极接三极管Q5集电极,负极串联 电阻R19接电源负极。给电池充电时,只要电池的电极接K1、K2,不论正负极性都可充电。两个信号输出 电路及运放构成比较和放大输出信号,驱动三极管Ql或Q2,输出电流。充电电流可以做得 非常大。当电池被充满后,充电电路就会自动停止充电,充电指示灯D6不再指示为充电状 态,D7指示为充满状态。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如上电路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设计新颖,使用方便。不 需要检查电池的极性。没有调换电池极性的机械开关,使用寿命大大地延长。[0007]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电路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改进型自动识别极性的充电电路的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的实施例中,有一个电源VCC,K1、K2为两个输出端。Kl接电阻Rl,Rl的 另一端和发光二极管Dl正极接a点,Dl负极接K2,电阻R3接K1,R3另一端和电阻R2接b 点,R2另一端接K2,KU K2为输入,a、b为输出。K2接电阻R5,R5的另一端和发光二极管 D2正极接c点,D2负极接Kl,电阻R6接K2,R6另一端和电阻R4接d点,R4另一端接Kl, K1、K2为输入,c、d为输出。三极管Q3、Q4的发射极接电源正极VCC,Q3基极串联电阻R8 接Kl,Q3的集电极接K2,Q4的基极串联电阻R7接K2,Q4的集电极接Kl。a点接运放UA的 负输入,b点接运放UA的正输入,运放UA的输出串联电阻RlO接三极管Ql的基极,Ql集 电极接e点,Ql的发射极接K2,Ql基极接电阻R17,R17的另一端接电源正极VCC。c点接 运放UB的负输入,d点接运放UB的正输入,运放UB的输出串联电阻R12接三极管Q2的基 极,Q2集电极接e点,Q2的发射极接K1,Q2基极接电阻R18,R18的另一端接电源正极VCC。 e点接电阻R16,R16的另一端接三极管Q5基极和电阻R14,R14的另一端和Q5的发射极接 地,Q5的集电极串联电阻R15和发光二极管D6接电源正极VCC,D6正极接电源正极VCC。 电阻R20接Q5集电极和电源正极VCC,发光二极管D7正极接Q5的集电极,D7负极串联电 阻R19接地。它的工作过程如下锂电池的电量在用完后,还有一点电量,当电池正极接K2,负 极接Kl,K2电压高于Kl,Dl反相不发光,b点电压高于a点电压,运放UA输出由电阻R17 上拉为高电压,Ql不工作,没有电流输出。Kl上的电压通过R8加到Q3基极,Q3导通,导致 Q4发射结低电压,Q4不导通。发光二极管D2通过正相电流而发光,c点电压稳定在一定值 上,d点电压经R6、R4分压得到,处于充电状态时,c点电压高于d点电压,运放UB输出低 电压,Q2基极获得电流而导通,向电池充电。由于Q2通电,R16、Q5导通,D6通电发光,指示 为充电状态,D7不发光。电池充满后,d点电压上升,高于c点电压,运放UB输出为高电压, Q2不导通没有充电电流,电池不再充电。Q5不导通,D6没有电流不发光,D7发光指示电池 为充满状态。当电池正极接Kl,负极接K2,Kl电压高于K2,D2反相不发光,d点电压高于c点 电压,运放UB输出由电阻R18上拉为高电压,Q2不工作,没有电流输出。K2上的电压通过 R7加到Q4基极,Q4导通,导致Q3发射结低电压,Q3不导通。发光二极管Dl通过正相电流 而发光,a点电压稳定在一定值上,b点电压经R3、R2分压得到,处于充电状态时,a点电压 高于b点电压,运放UA输出低电压,Ql基极获得电流而导通,向电池充电。由于Ql通电, R16、Q5导通,D6通电发光,指示为充电状态,D7不发光。电池充满后,b点电压上升,高于a 点电压,运放UA输出为高电压,Ql不导通没有充电电流,电池不再充电。Q5不导通,D6没 有电流不发光,D7发光二极管指示电池为充满状态。发光二极管D6、D7为普通发光二极管,也可以为七彩发光二极管。
权利要求1.改进型自动识别极性的充电电路有一个电源,有两个输出端K1、K2,电阻R1、R2、R3、 发光二极管Dl组成一个信号输出电路,接点a Kl接电阻Rl,b Kl接电阻R3,b K2接电阻 R2,接点a K2接Dl,Dl正极接a点,电阻R4、R5、R6、发光二极管D2组成另一信号输出电 路,接点c K2接电阻R5,d K2接电阻R6,d Kl接电阻R4,接点c Kl接D2,D2正极接c点, a、b和c、d分别为两个信号的输出,三极管Q3、Q4发射极接电源正极,Q3的集电极接K2, Q4的集电极接K1,Q3的基极串联电阻R8接K1,Q4基极串联电阻R7接K2,a点输出接运放 UA的负输入,b点输出接运放UA的正输入,运放UA的输出接电阻R10,RlO另一端接三极 管Ql基极,Ql的发射极接K2,Ql的集电极接e点,c点输出接运放UB的负输入,d点输出 接运放UB的正输入,运放UB的输出接电阻R12,R12另一端接三极管Q2基极,Q2的发射极 接Kl,Q2的集电极接e点,电阻R14接三极管Q5基极,Q5发射极和R14的另一端接地,Q5 集电极串联电阻R15、发光二极管D6接电源正极,D6的正极接电源正极,其特征是电阻R16 两端分别接e点和三极管Q5的基极,电阻R17两端分别接电源正极和三极管Ql的基极,电 阻R18两端分别接电源正极和三极管Q2基极,电阻R20两端分别接电源正极和三极管Q5 的集电极,发光二极管D7的正极接三极管Q5集电极,负极串联电阻R19接电源负极。
专利摘要改进型自动识别极性的充电电路,它有一个电源,两个输出端,两个稳压电路,两个分压电路,两个运放,四只三极管组成的输出电路。给手机电池充电时,只要把电池与输出连接,不论正负极性都可充电,稳压电路和分压电路及运放构成比较和放大输出信号,驱动三极管输出充电电流,充电电流可以做得非常大,电池充满后充电电路就自动停止充电。
文档编号H02J7/00GK201839046SQ20102059975
公开日2011年5月18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2日
发明者李少华 申请人:李少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