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多能源互补系统的交互备份辅助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55097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应用于多能源互补系统的交互备份辅助电源电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源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应用于多能源互补系统的交互备份辅助电源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发展和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太阳能、风能、生物能源等多能源的混合作用是新能源行业的研究发展方向,针对新能源的高效、绿色应用成为新能源应用领域的重要技术突破目标。对单一的能源主电路、主拓扑的提高效率设计开展也比较广泛和相对成熟,但针对多种能源混合应用的电路少有涉及。如何在一个系统或装置中实现多能源的无缝衔接和应用,现有的是通过不同的设备比如太阳能逆变器 、风能逆变器、UPS或其他独立实现各自能源变换后并网或带载。在实用新型申请号为201020139623.4,申请日期为2010年3月24日,公开号为201656573U,专利名称为“多能源供电装置”中公开一种多能源供电装置,参见图I所示,图I是多能源供电装置的原理框图,该装置由太阳能或风能转化电能装置I'、控制电路2'、正向导通二极管3'、电池4'和储能装置5'组成,该太阳能或风能转化电能装置I'包括至少一种能源输入单元,每种能源输入单元分别连接有一个控制单元2',控制单元2'通过正向导通二极管3'连接至储能单元5',电路通过能源转化电能,并通过控制电路2'使其产生电能并存储在储能单元5'中,并由该储能单元5'向负载电路提供辅助电能,然而该电路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电路的协调一致性不好及效率比较低下,且独立的每支路都自带一个独立的控制辅助电源也造成直接的损耗,多能源的控制单元、电源变换等单元无法共用,多种能源不实现统筹管理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应用于多能源互补系统的交互备份辅助电源电路,把多种电能集合起来,构成一套多元化、可多种能源无扰切换的辅助电源电路,实现各种能源的直接输入在同样的装置内,共用一套辅助电源系统实现不同的控制需求,实现能源的高效应用,具备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的特点。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用于多能源互补系统的交互备份辅助电源电路,包括多能源输入单元、隔直单元、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控制单元和DC/DC电源变换单元;所述的多能源输入单元的输出分别接至隔直单元和控制单元的输入,隔直单元的输出接至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的输入,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的输出接至DC/DC电源变换单元的输入,控制单元的输出接至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DC/DC电源变换单元的输出接至控制单元。还包括一防反灌二极管,所述的防反灌二极管的正极接至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的输出,所述的防反灌二极管的负极接至DC/DC电源变换单元的输入。所述的多能源输入单元包括至少两种电能。[0008]所述的隔直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二极管,所述的电能的输出接至所述的二极管的正极。[0009]所述的每种电能的输出至少串接一个二极管。所述的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包括至少一级开关切换单元。所述的开关切换单元包括一个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所述的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为单刀双掷继电器或者双刀双掷继电器。所述的隔直单元包括N个二极管,所述的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包括N-I级开关切换单元;所述的第一级开关切换单元的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常闭端接至所述的隔直单元其中对应的一个二极管;每一级开关切换单元的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常开端接至所述的隔直单元其中对应的一个二极管;前一级开关切换单元的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公共端接至后一级开关切换单元的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常闭端;最后一级开关切换单元的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公共端接至所述的防反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的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的开关切换单元还包括两个电容,其中一个电容的一端接至所述的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常闭端,所述的其中一个电容的另一端接至所述的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公共端;另一电容接至所述的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常开端,所述的另一电容的另一端接至所述的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公共端。所述的DC/CD电源变换单元为单端反激电路或单端正激电路或半桥变换电路或推挽变换电路或全桥变换电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第一,采用多种电能集合起来,构成一套多元化、可多种能源无扰切换的辅助电源电路,实现各种能源的直接输入在同样的装置内,共用一套辅助电源系统实现不同的控制需求;第二,该电路的输入范围比较宽,从低压20V到高压600V均可正常工作,从而满足多能源系统的一体化应用;第三,该电路采用二极管实现防止不同电压间的反灌,提高输入的可靠性;第四,该电路采用电容对可控型电子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器件切换瞬间存在的压差导致的浪涌电压进行吸收,提高切换电路的稳定性;第五,该电路结构简单,所需成本低且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具备性能可靠、稳定的特点。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多能源互补系统的交互备份辅助电源电路不局限于实施例。

图I是现有技术的多能源供电装置的原理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I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施新型的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施新型的实施例3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多能源互补系统的交互备份辅助电源电路,它包括多能源输入单元I、隔直单元2、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3、控制单元4和DC/DC电源变换单元5 ;所述的多能源输入单元I的输出分别接至隔直单元2和控制单元4的输入,隔直单元2的输出接至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3的输入,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3的输出接至DC/DC电源变换单元5的输入,控制单元4的输出接至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3,DC/DC电源变换单元5的输出接至控制单元4。所述的DC/DC电源变换单元5将接收到的电能作为辅助电能输送给多能源互补系统的主控制电路、下级或者输送给负载。所述的DC/DC电源变换单元5同时也为控制单元4供电。还包括一防反灌二极管D0,所述的防反灌二极管DO的正极接至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3的输出,所述的防反灌二极管DO的负极接至DC/DC电源变换单元5的输入。参见图3所示,所述的多能源输入单元I包括至少两种电能。多能源输入单元I包括的电能可为风能转化电能、太阳能转化电能、生物能转化电能、电池储能设备或者核能等其它电能。所述的隔直单元2包括N个二极管,所述的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3包括N-I级开关切换单元;所述的隔直单元2的第一二极管Dl接至第一级开关切换单元Gl的第一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常闭端,所述的隔直单元2的第二二极管D2接至第一级开关切换单元Gl的第一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常开端,第一级开关切换单元Gl的第一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公共端接至第二级开关切换单元G2的第二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常闭端,所述的隔直单元2的第三二极管D3接至第二级开关切换单元G2的第二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常开端,依次类推,所述的隔直单元2的第四二极管D4接至第三级开关切换单元G3的第三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常开端,第三级开关切换单元G3的第三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公共端接至第四级开关切换单元的第四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常闭端,直至第N-I级开关切换单元的第N-I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常闭端与第N-2级开关切换单元的第N-2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公共端连接;所述的隔直单元2的第N个二极管DN的负极与第N-I级开关切换单元的第N-I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常开端连接;第N-I级开关切换单元的第N-I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公共端接至防反灌二极管DO的正极。所述的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所述的开关切换单元还包括两个电容,其中一个电容的一端接至所述的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常闭端,所述的其中一个电容的另一端接至所述的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公共端;另一电容接至所述的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常开端,所述的另一电容的另一端接至所述的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公共端。在本实施例I中所述的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为单刀双掷继电器或者双刀双掷继电器。所述的两个电容用于吸收每级所述的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切换过程中引起的浪涌电压。所述的DC/CD电源变换单元5为单端反激电路或单端正激电路或半桥变换电路或推挽变换电路或全桥变换电路。实施例2,参见图2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多能源互补系统的交互备份辅助电源电路,它包括多能源输入单元I、隔直单元2、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3、控制单元4和DC/DC电源变换单元5 ;所述的多能源输入单元I的输出分别接至隔直单元2和控制单元4的输入,隔直单元2的输出接至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3的输入,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3的输出接至DC/DC电源变换单元5的输入,控制单元4的输出接至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3,DC/DC电源变换单元5的输出接至控制单元4。所述的DC/DC电源变换单元5将接收到的电能作为辅助电能输送给多能源互补系统的主控制电路、下级或者输送给负载。所述的DC/DC电源变换单元5同时也为控制单元4供电。还包括一防反灌二极管D0,所述的防反灌二极管DO的正极接至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3的输出,所述的防反灌二极管DO的负极接至DC/DC电源变换单元5的输入。参见图4所示,所述的多能源输入单元I包括风能转换电能11、太阳能转化电能12、生物能转换电能13和电池储能设备14。所述的隔直单元2包括四个二极管,即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所述的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3包括三级开关切换单元,即第一开关切换单元、第二开关切换单元和第三切换单元。第一开关切换单元包括第一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1、第一电容Cl和第二电容C2,第二开关切换单元包括第二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2、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第三开关切换单元包括第三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3、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在本实施例2中,第一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1、第二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2和第三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3均为单刀双掷继电器。风能转换电能11的输出分别接至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和控制单元4的输入,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接至第一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l的常闭端Ml ;太阳能转化电能12的输出分别接至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控制单元4的输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接至第一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l的常开端NI,第一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l的公共端LI接至第二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2的常闭端M2 ;生物能转化电能13的输出分别接至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和控制单元4的输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接至第二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2的常开端N2,第二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2的公共端L2接至第三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3的常闭端M3 ;电池储备设备14的输出分别接至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和控制单元4的输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接至第三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3的常开端N3,第三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3的公共端L3接至防反灌二极管DO的正极。第一电容Cl的一端接至第一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l的常闭端M1,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接至第一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l的公共端LI,第二电容C2的一端接至第一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l的常开端NI,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至第一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l的公共端LI ;第三电容C3的一端接至第二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2的常闭端M2,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至第二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2的公共端L2,第四电容C4的一端接至第二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2的常开端N2,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至第二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2的公共端L2 ;第五电容C6的一端接至第三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3的常闭端M3,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至第三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3的公共端L3,第六电容C6的一端接至第三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3的常开端N3,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接至第三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3的 公共端L3。[0043]第一电容Cl和第二电容C2用于第一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l切换过程中引起的浪涌电压;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用于第二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2切换过程中弓丨起的浪涌电压;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分别用于第三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3切换过程中弓丨起的浪涌电压。所述的DC/CD电源变换单元5为单端反激电路或单端正激电路或半桥变换电路或推挽变换电路或全桥变换电路。在本实施例2中,所述的DC/DC电源变换单元5包括第七电解电容C7、变压器Tl、第八电解电容CS和第一开关器件Ql ;所述的变压器Tl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所述的防反灌二极管DO的负极分别接至第七电解电容C7的正极和初级绕组的同名端,第七电解电容C7的负极接地,初级绕组的异名端接至第一开关器件Ql的漏极,第一开关器件Ql的源极接地,次级绕组的同名端接至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接至第八电解电容C8的正极,次级绕组的异名端接至第八电解电容的负极。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风能转换电能11、太阳能转化电能12、生物能转换电能13和电池储能设备14输出电能强度接至控制单元4,控制单元4采集电能强度后进行判断,并发送控制信号至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3,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3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进行切换,选择最佳的能源作为辅助电源的输入并送入DC/DC电源变换单元5进行信号电压调理。现列举其中一种判断情况控制单元4将风能转化电能11与太阳能转化电能12进行比较,若风能转化电能11的电能强度高于太阳能转化电能12的电能强度,那么第一级开关切换单元的第一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l切换至常闭端;控制单元4继续将风能转化电能11的电能强度与生物能转化电能13的电能强度进行比较,若风能转化电能11的电能强度还是高于生物能转化电能13的电能强度,那么第二级开关切换单元的第二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2切换至常闭端;控制单元4继续将生物能转化电能3与电池储能设备14的电能进行比较,若风能转化电能11的电能强度还是高于电池储能设备14的电能强度,那么第三级开关切换单元的第三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切换至常闭端。由此,最终判断风能转化电能11为最佳的能源并将此最佳能源送入DC/DC电源变换单元5进行信号电压调理。若风能转化电能11、太阳能转化电能12和生物能转化电能13均都不足时,电池储能设备14的电能直接被送入DC/DC电源变换单元5进行信号电压调理作为最佳辅助电源,由此便形成一套多元化、可多种能源无扰切换的辅助电源电路,故称为“交互备份辅助电源电路”。实施例3,参见图2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多能源互补系统的交互备份辅助电源电路,它包括多能源输入单元I、隔直单元2、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3、控制单元4和DC/DC电源变换单元5 ;所述的多能源输入单元I的输出分别接至隔直单元2和控制单元4的输入,隔直单元2的输出接至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3的输入,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3的输出接至DC/DC电源变换单元5的输入,控制单元4的输出接至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3,DC/DC电源变换单元5的输出接至控制单元4。所述的DC/DC电源变换单元5将接收到的电能作为辅助电能输送给多能源互补系 统的主控制电路、下级或者输送给负载。所述的DC/DC电源变换单元5同时也为控制单元4供电。还包括一防反灌二极管D0,所述的防反灌二极管DO的正极接至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3的输出,所述的防反灌二极管DO的负极接至DC/DC电源变换单元5的输入。参见图5所示,所述的多能源输入单元I包括风能转换电能11、太阳能转化电能12、生物能转换电能13和电池储能设备14。所述的隔直单元2包括四个二极管,即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四二极管D4。所述的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3包括三级开关切换单元,即第一开关切换单元、第二开关切换单元和第三切换单元。第一开关切换单元包括第一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l、第一电容Cl和第二电容C2,第二开关切换单元包括第二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2、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第三开关切换单元包括第三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3、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在本实施例3中,第一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1、第二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2和第三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3均为双刀双掷继电器。风能转换电能11的输出分别接至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和控制单元4的输入,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接至第一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l的第一常闭端Al和第二常闭端A2,第 一常闭端Al与第二常闭端A2相连接;太阳能转化电能12的输出分别接至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控制单元4的输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接至第一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l的第一常开端BI和第二常开端B2,第一常开端BI和第二常开端B2相连接,第一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l的第一公共端El与第二公共端E2相连接并接至第二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2的第三常闭端A3和第四常闭端A4,第三常闭端A3与第四常闭端A4相连接;生物能转化电能13的输出分别接至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和控制单元4的输入,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接至第二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2的第三常开端B3和第四常开端B4,第三常开端B3和第四常开端B4相连接,第二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2的第三公共端E3和第四公共端E4相连接并接至第三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3的第五常闭端A5和第六常闭端A6,第五常闭端A5和第六常闭端A6相连接;电池储备设备14的输出分别接至第四二极管D4的正极和控制单元4的输入,第四二极管D4的负极接至第三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3的第五常开端B5和第六常开端B6,第五常开端B5和第六常开端B6相连接,第三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3的第五公共端E5和第六公共端E6相连接并接至防反灌二极管DO的正极。第一电容Cl的一端接至第一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l的第一常闭端Al,第一电容Cl的另一端接至第一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l的第一公共端E1,第二电容C2的一端接至第一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l的第二常开端B2,第二电容C2的另一端接至第一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l的第二公共端E2 ;第三电容C3的一端接至第二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2的第三常闭端B3,第三电容C3的另一端接至第二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2的第三公共端E3,第四电容C4的一端接至第二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2的第四常开端B4,第四电容C4的另一端接至第二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2的第四公共端E4 ;第五电容C6的一端接至第三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3的第五常闭端A5,第五电容C5的另一端接至第三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3的第五公共端E5,第六电容C6的一端接至第三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3的第六常开端B6,第六电容C6的另一端接至第三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3的第六公共端E6。第一电容Cl和第二电容C2用于第一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l切换过程中引起的浪涌电压;第三电容C3和第四电容C4用于第二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2切换过程中弓丨起的浪涌电压;第五电容C5和第六电容C6分别用于第三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3切换过程中弓丨起的浪涌电压。[0056]所述的DC/CD电源变换单元5为单端反激电路或单端正激电路或半桥变换电路或推挽变换电路或全桥变换电路。在本实施例3中,所述的DC/DC电源变换单元5包括第七电解电容C7、变压器Tl、第八电解电容CS和第一开关器件Ql ;所述的变压器Tl包括初级绕组和次级绕组;所述的防反灌二极管DO的负极分别接至第七电解电容C7的正极和初级绕组的同名端,第七电解电容C7的负极接地,初级绕组的异名端接至第一开关器件Ql的漏极,第一开关器件Ql的源极接地,次级绕组的同名端接至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接至第八电解电容C8的正极,次级绕组的异名端接至第八电解电容的负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风能转换电能11、太阳能转化电能12、生物能转换电能13和电池储能设备14输出电能强度接至控制单元4,控制单元4采集电能强度后进行判断,并发送控制信号至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3,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3根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进行切换,选择最佳的能源作为辅助电源的输入并送入DC/DC电源变换单元5进行信号电压调理。现列举其中一种判断情况控制单元4将风能转化电能11与太阳能转化电能12进行比较,若风能转化电能11的电能强度高于太阳能转化电能12的电能强度,那么第一级开关切换单元的第一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l切换至第一常闭端Al和第二常闭端A2 ;控制单元4继续将风能转化电能11的电能强度与生物能转化电能13的电能强度进行比较,若风能转化电能11的电能强度还是高于生物能转化电能13的电能强度,那么第二级开关切换单元的第二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K2切换至第三常闭端A3和第四常闭端A4 ;控制单元4继续将生物能转化电能3与电池储能设备14的电能进行比较,若风能转化电能11的电能强度还是高于电池储能设备14的电能强度,那么第三级开关切换单元的第三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切换至第五常闭端A5和第六常闭端A6。由此,最终判断风能转化电能11为最佳的能源并将此最佳能源送入DC/DC电源变换单元5进行信号电压调理。若风能转化电能
11、太阳能转化电能12和生物能转化电能13均都不足时,电池储能设备14的电能直接被送入DC/DC电源变换单元5进行信号电压调理作为最佳辅助电源,由此便形成一套多元化、可多种能源无扰切换的辅助电源电路,故称为“交互备份辅助电源电路”。在实施例2和实施例3中,所述的多能源输入单元I包括风能转换电能11、太阳能转化电能12、生物能转换电能13和电池储能设备14四个支路的电能。但是,所述的多能源输入单元I包括电能支路的个数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支路的个数并不局限于实施例2和实施例3所列举。多能源输入单元I包括的电能可为风能转化电能、太阳能转化电能、生物能转化电能、电池储能设备或者核能等其它电能,所述的电能并不局限于实施例I和实施例2所列举。在实施例2和实施例3,所述的隔直单元2包括四个二极管。风能转换电能11、太阳能转化电能12、生物能转换电能13和电池储能设备14四个支路的电能均串接一个二极管。但是,每个支路的电能串接二极管的个数可根据电路的需要设置。上述实施例仅用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应用于多能源互补系统的交互备份辅助电源电路,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实施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落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应用于多能源互补系统的交互备份辅助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多能源输入单元、隔直单元、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控制单元和DC/DC电源变换单元;所述的多能源输入单元的输出分别接至隔直单元和控制单元的输入,隔直单元的输出接至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的输入,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的输出接至DC/DC电源变换单元的输入,控制单元的输出接至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DC/DC电源变换单元的输出接至控制单元。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应用于多能源互补系统的交互备份辅助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防反灌二极管,所述的防反灌二极管的正极接至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的输出,所述的防反灌二极管的负极接至DC/DC电源变换单元的输入。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应用于多能源互补系统的交互备份辅助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能源输入单元包括至少两种电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用于多能源互补系统的交互备份辅助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直单元包括至少两个二极管,所述的电能的输出接至所述的二极管的正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用于多能源互补系统的交互备份辅助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种电能的输出至少串接一个二极管。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于多能源互补系统的交互备份辅助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包括至少一级开关切换单元。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于多能源互补系统的交互备份辅助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切换单元包括一个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所述的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为单刀双掷继电器或者双刀双掷继电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于多能源互补系统的交互备份辅助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直单元包括N个二极管,所述的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包括N-I级开关切换单元;所述的第一级开关切换单元的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常闭端接至所述的隔直单元其中对应的一个二极管;每一级开关切换单元的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常开端接至所述的隔直单元其中对应的一个二极管;前一级开关切换单元的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公共端接至后一级开关切换单元的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常闭端;最后一级开关切换单元的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公共端接至所述的防反灌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的N为大于等于2的正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应用于多能源互补系统的交互备份辅助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开关切换单元还包括两个电容,其中一个电容的一端接至所述的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常闭端,所述的其中一个电容的另一端接至所述的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公共端;另一电容接至所述的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常开端,所述的另一电容的另一端接至所述的可控型电子开关器件的公共端。
10.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应用于多能源互补系统的交互备份辅助电源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DC/CD电源变换单元为单端反激电路或单端正激电路或半桥变换电路或推挽变换电路或全桥变换电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多能源互补系统的交互备份辅助电源电路,包括多能源输入单元、隔直单元、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控制单元和DC/DC电源变换单元;所述的多能源输入单元的输出分别接至隔直单元和控制单元的输入,隔直单元的输出接至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的输入,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的输出接至DC/DC电源变换单元的输入,控制单元的输出接至多能源冗余切换单元,DC/DC电源变换单元的输出接至控制单元。采用本实用新型后,能把多种电能集合起来,构成一套多元化、可多种能源无扰切换的辅助电源电路,实现各种能源共用一套辅助电源系统实现不同的控制需求,实现能源的高效应用,具备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可靠的特点。
文档编号H02J9/04GK202395515SQ20112054676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2日
发明者崔福军, 曾奕彰, 林建全, 江立佳 申请人:厦门科华恒盛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