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接触供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63023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非接触供电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从电源装置对电力供给对象非接触地进行供电的非接触供电设备。
背景技术
公知的非接触供电设备,例如日本专利第4100168号公报所示,构成为能够将同步电流相位而供给电流的多个电源装置串联连接到供电线,在供电中,根据电力供给对象的输送台车的台数向供电线接入电源装置,供应与输送台车的台数相应的电力。此外,该非接触供电设备构成为能够不使供电设备整体停止,而是利用短路单元使电流装置与供电线之间短路,从而在供电中仅使某些电源装置停止(断开),并能进行运转中的电源装置的维护。但是,在上述公知的非接触供电设备的结构中会产生如下那样的技术问题。(1).在输送台车的台数超过允许台数时,由于新接入电源装置,输送台车的负载(行驶用电机的转速等)的变化,输送台车的消耗电力实时地变化,所以仅通过输送台车的台数的管理,将过多的电源装置接入供电线,有时将发生电力的浪费。⑵.在输送台车侧,与电源装置的状态无关地消耗着电力,所以在电源装置有故障的情况下,即时就会产生输送台车陷入电力不足的危险。(3).在从其它电源装置向供电线进行电力的供给的期间,停止着的电源装置,通过电源装置与供电线之间通过短路单元而短路,并电气性地断开,但停止中的电源装置与供电线的连接仍机械性地地维持着,因此很难对停止中的电源装置进行令人安心的维护
坐寸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旨在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非接触供电设备能够解决这些技术问题,并降低对供电线停止供电的风险,根据变动的消耗电力,通过供给最佳的电力实现节能,并能对停止中的电源装置安全地处置。为了解决这个技术性问题,本发明的非接触供电设备,具备供电线和同步地向所述供电线供给预定频率的定电流的多个电源装置,从所述供电线向消耗电力变动的负载非接触地供电,其特征在于,与所述各电源装置对应地,具备由与所述供电线串联地连接的受电耦合器以及与所述电源装置连接的送电耦合器构成的送受电耦合器,在所述各送受电耦合器中分别具备将与各送受电耦合器对应的电源装置从所述供电线电气性地断开的断开开关,将由所述多个受电耦合器以及所述供电线构成的电路在所述预定频率下设定为串联谐振电路,将由所述送电耦合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电源装置和送电耦合器之间的电源线构成的电路的阻抗,在所述预定频率下设定为容性电抗,所述电源装置如下构成通过一边反馈流向所述供电线的电流一边控制向由所述电源线构成的电路输出的输出电压,从而将所述预定频率的定电流向供电线输出,对所述各电源装置设定与所述负载的消耗电力的减少对应而停止的位次,如果所述负载的消耗电力减少,则根据所述位次决定停止对象的电源装置,使与该停止对象的电源装置对应的所述断开开关短路。根据这样的结构,本发明的非接触供电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面的有益技术效果。(I).各电源装置分别经由送受电耦合器串联地连接到供电线,通过多个电源装置能向供电线供电,从而即使将发生异常的电源装置从供电 线断开,也能从其它电源装置继续供给电流,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2).根据发生变动的消耗电力,能够断开电源装置(睡眠(sle印)),能够在供给最佳电力的同时实现节能,能够在维持此时的定电流,能够抑制对供电线侧的影响。(3).通过将送受电耦合器的送电耦合器从受电耦合器机械性地断开,能够将电源装置从供电线电气性地以及机械性地断开,能够安全地进行电源装置的维护。(4).通过将电源线侧的电路设定为容性电抗,能够使控制降压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反馈控制而使供电线的电流变为恒定时,增加的输出电压,与由容性电抗设定的输出电压相比变小,使电压控制变容易。


图I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I的非接触供电设备的结构图。图2是该非接触供电设备的电路结构图。图3是该非接触供电设备的电源装置的电源控制装置的定电流控制框图。图4A、4B是示出该非接触供电设备的电源装置的起动/停止顺序的流程图。图5A、5B、5C是示出该非接触供电设备的其它电路结构的图。图6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供电设备的电路结构图。图7是说明非接触供电设备的电源装置停止时的电流的流动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实施方式I]图I是实施方式I的非接触供电设备的结构图,其是对多个输送台车(电力供给对象的一例)11进行非接触供电的设备,沿着输送台车11行驶的路径,铺设供给预定频率f(例如IOkHz)的定电流的供电线12。“输送台车”输送台车11,如图2所示,设有由于供电线12感生电动势的受电线圈21,并向该受电线圈21连接受电单元22,经由逆变器23向该受电单元22连接用于使输送台车11行驶的行驶用电机(消耗电力发生变动的负载的一例)24,通过在受电线圈21中感应的电动势向行驶用电机24供电。此外,在输送台车11中设有控制输送台车11的行驶的控制器(台车控制器)25,通过来自该台车控制器25的指令驱动逆变器23,控制输送台车11的行驶。此外,台车控制器25具备通信装置26,与后述的地上控制装置28的通信装置29之间进行通信,从而从地上控制装置28接收输送台车11的移动目的地(例如,站点(station))或电力降低指令(如后所述),作为输送台车11的状态的一例,向地上控制装置28发送从逆变器23反馈的消耗电力。此外,如果输入上述电力降低指令,则台车控制器25执行使行驶用电机24的转速降低或停止而使消耗电力降低的控制。“供电线12等”如图I所示,构成为经由送受电耦合器32,向上述供电线12串联地连接多个(实施方式I中为3台)同一的电源装置31,从这些电源装置31向供电线12供给预定频率f的定电流。以下,详细说明。上述送受电耦合器32由机械性连接的受电耦合器32A和送电耦合器32B构成,该受电耦合器32A与送电耦合器32B的匝数比为I比I。此外,向供电线12串联地连接用于调整阻抗的电抗器33和电容器34,串联地连接3台受电耦合器32A和供电线12和电抗器33和电容器34而成的电路,在预定频率f下形成串联谐振电路。 此外,向连接在各送电耦合器32B与电源装置31之间的电源线35串联地连接用于调整阻抗的电容器36以及电抗器37,并将串联地连接这些送电耦合器32B与电容器36与电抗器37而成的电路在预定频率f下的阻抗,调整(设定)为预定的容性电抗。此外,在送电耦合器32B的两端,连接用于使两端短路的短路开关38。此外,从短路开关38向电源装置31侧,设有通过作业者的手动操作使送电耦合器32B以及短路开关38断开的手动开关(断路器)39。该手动开关39,在平时置为闭的状态。利用上述短路开关38,构成将向各送受电耦合器32分别设置并与各送受电耦合器32对应的电源装置31从供电线12电气性地断开的断开开关。此外,与上述地上控制装置28 —起设置同步信号发生装置40,该同步信号发生装置40向各电源装置31输出预定频率f的同步信号。“地上控制装置28”地上控制装置28具备通信装置29,并具有下面的功能。另外,对地上控制装置28,预先设定使各电源装置31睡眠的位次(进行停止的顺序),此外,设定由所有电源装置31能供给的电力。此外,从各输送台车11经由通信装置29输入消耗电力,对这些消耗电力进行加法运算求解所有输送台车11消耗的电力。此外,从各电源装置31输入计测的降压电路45的输出电压(如后所述)、和装置内温度变为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上时的温度异常信号(如后所述)。(I).在正在输入的电源装置31的降压电路45的输出电压下降到预先设定的电压时(当由供给定电流的供电线12消耗的电力降低时,各电源装置31的输出电压降低),判断为能使电源装置31睡眠,并按照睡眠的位次来决定停止的电源装置31,并向决定的电源装置31输出断开指令。(2).在I台或2台电源装置31睡眠的状态下,在输入的降压电路45的输出电压上升到预先设定的电压时(当由供给定电流的供电线12消耗的电力增加时,各电源装置31的输出电压上升),或者从供电中(运用中)的电源装置31输入后述的温度异常信号时,判断为电源装置31的台数不足,需要接入睡眠中的电源装置31,向睡眠的电源装置31输出接入指令。(3).判断所有输送台车11消耗的电力,是不是接近与所有电源装置31能供给的电力接近的电力(预定的比例的电力;阈值电力),在超越阈值电力时,经由通信装置29对各输送台车11输出使消耗电力下降的“电力降低指令”。如果经由通信装置26输入该“电力降低指令”,则输送台车11的台车控制器25,例如使行驶速度降低或者停止,使消耗电力降低。“电源装置”对电源装置31,如图2所示,连接向电源装置31供电的交流电源41,电源装置31由如下部分构成由进行交流电源41的连接 断开的电磁遮断器构成的接入开关42、将经由接入开关42输入的交流电源41的交流电流变换为直流电流的整流器(全波整流器)43、起动·停止电路44、使从整流器(全波整流器)43经由起动·停止电路44施加的直流电压(例如297V)降压的降压电路45 (额定电压例如为240V)、从同步信号发生装置40输入预定频率f的同步信号的逆变器46、和电源控制装置47。由于这样的结构,通过根据反馈的供电线12的电流,控制从降压电路45向逆变器46输出的直流电压(母线电压),从而进行反馈控制以使供电线12的电流变为恒定,通过逆变器46进行同步并向预定频率f的电流(交流电流)变换,而向供电线12输出(详细后述)。此外,在电源装置31内设置温度传感器48,并将检测到的温度的数据向电源控制装置47输入。 上述起动 停止电路44由如下部分构成在整流器43与降压电路45之间串联地连接的合闸电阻51以及线圈(电抗器)52、短路上述合闸电阻51的起动导体(conductor)53、向合闸电阻51以及线圈52的连接点与整流器43之间串联地连接的放电电阻54以及停止导体55。此外,上述降压电路45由如下部分构成向起动 停止电路44的输出并联地连接的输入电容器61、在起动 停止电路44与逆变器46之间串联地连接的降压用开关元件62以及线圈63、在降压用开关元件62与线圈63的连接点连接阴极的二极管65、在线圈63与逆变器46的连接点连接一端并向逆变器46并联地连接的输出电容器67、对上述降压用开关元件62进行脉冲控制的降压控制器68。降压控制器68,根据来自电源控制装置47的指令,对降压用开关元件62进行脉冲控制,使施加的直流电压例如297V,在280V 200V的范围(额定电压为例如240V)内降压而向逆变器46输出。由此,进行反馈控制以使供电线12的电流变为恒定(详细后述)。在来自电源控制装置47的指令为“电压上升指令”时,缓缓地增加向降压用开关元件62输出的脉冲的接通时间,使输出电压上升,反之为“电压降低指令”时,缓缓地减少向降压用开关元件62输出的脉冲的接通时间,使输出电压下降,在没有输入任何指令时,将脉冲的接通时间维持为恒定,将输出电压维持为恒定。此外,如果降压用开关元件62发生异常,不能进行降压控制,则向电源控制装置47输出异常信号。上述逆变器46由如下部分构成由组成全桥的IGBT构成的开关元件71、连接在各开关元件71两端使电流向着流过各开关元件71的电流的反方向流动的二极管72、和逆变器控制器73。如果从电源控制装置47输入起动指令,则逆变器控制器73与从同步信号发生装置40输入的预定频率f的同步信号同步地输出矩形波的门信号,使向直流电流的负侧连接的下级侧的两个开关元件71按每180度进行导通,将向直流电流的正侧连接的上级侧的两个开关元件71控制为大致120度的导通状态。通过该控制,直流电流,同步地变换为预定频率f的交流电流并向供电线12供电。这样,逆变器46,脉冲宽度(duty,占空比)被控制为恒定,实现将直流电流变换为预定频率f的电流的功能。此外,在从电源控制装置47输入停止指令时,使开关元件71的驱动停止,使电流的输出停止。此外,在开关元件71发生异常、不能进行频率控制时,向电源控制装置47输出异常信号。电源控制装置47中设有与地上控制装置28的通信装置29进行数据通信的通信装置75,电源控制装置47计测降压电路45的输出电压和流向供电线12的电流,通过从温度传感器48输入的温度数据,监视装置内温度是否变为预先设定的温度(由于开关元件62,71为过负载、或者接近过负载所以发热而上升的温度)以上。然后,向地上控制装置28发送计测着的降压电路45的输出电压,并在装置内温度变为预先设定的温度以上时发送温度异常信号,相反地从地上控制装置28接收对供电线12的接入指令、以及从供电线12的断开指令。电源控制装置47具有将输出电流控制为定电流的定电流控制功能、和将电源装置31向供电线12接入并从供电线12断开的接入·断开功能。定电流控制功能,如图3所示,根据供电线12的电流,控制电源装置31的输出电 压。即,从目标的定电流(例如80A)中减去反馈来的流向供电线12的电流而求解偏差e,在该偏差e为正α (正的接近零的常数)、且降压电路45的输出电压为下限电压(例如200V)以上时,将上述“电压降低指令”向降压电路45输出,此外,在偏差e为负α以下、且降压电路45的输出电压为上限电压(例如280V)以下时,将上述“电压上升指令”向降压电路45输出。由此,如上所述,通过对降压电路45的输出电压进行控制,而进行反馈控制以使供电线12的电流变为恒定。此外,按照图4Α、图4Β所示的流程图说明接入·断开功能。“接入时”接入以前,降压电路45和逆变器46的开关元件62、71不进行驱动而处于OFF状态,接入开关42为开状态,起动·停止电路44的起动导体53为开状态,停止导体55为开状态,进而短路开关38为闭状态(短路状态)。另外,手动开关39平时为闭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在从地上控制装置28输入上述接入指令时(步骤一 Al),电源控制装置47,首先使接入开关42置为闭,连接交流电源41 (步骤一 Α2)。这时,起动导体53为开状态,所以通过合闸电阻51来抑制冲击电流。然后,在接入开关42的驱动的预定时间后,使起动导体53为闭,短路合闸电阻51 (步骤一 A3)。接下来,向降压控制器68输出起动指令(步骤一 Α4),接下来,通过上述定电流控制功能,输出上述电压上升指令、电压降低指令,驱动降压电路45的降压用开关元件62(步骤一 Α5)。由此控制降压电路45的输出电压(母线电压)从而得到流向供电线12的电流。接下来,向逆变器46的逆变器控制器73输出起动指令,驱动开关元件71 (步骤一Α6)。通过逆变器控制器73,如上所述地,向电源线35输出预定频率f的电流。接下来,使短路开关38为开状态,经由送受电耦合器32向供电线12接入电源装置31 (步骤一A7)。“断开停止时”在从地上控制装置28输入上述断开指令时(步骤一 BI),电源控制装置47首先将短路开关38置为闭状态(短路状态),将电源装置31从供电线12电气性地断开(步骤一B2)。接下来,向逆变器46的逆变器控制器73输出停止指令而停止开关元件71的驱动(步骤一 B3),向降压控制器68输出停止指令,使降压用开关元件62停止(步骤一 B4)。接下来,将接入开关42置为开,从交流电源41断开(步骤一 B5),接下来,将停止导体55置为闭,利用放电电阻54消耗在电源装置31中蓄积的电荷(步骤一 B6),接下来使起动导体53置为开状态(步骤一 B7),结束。此外,如果从降压控制器68或逆变器控制器73输入异常信号,则向地上控制装置28输出异常停止信号。说明上述结构的作用。现在,通过串联的3台电源装置31,向供电线12供电预定频率f的定电流(例如80A)。这时,各电源装置31的输出电流(定电流)进行同步,从而各电源装置31的输出电流不互相抵消,能从各电源装置31向输送台车(负载)11供给电流。 此夕卜,电源装置31的输出电压,在供电线12无负载时(输送台车11未受电时),包含受电耦合器32A的阻抗为零(谐振电路),所以电源装置31的输出电压,通过对向供电线12供给的定电流乘以对电源线35侧的电路设定的容性电抗而进行求解,设定为高的电压(例如240V)。并且,在向供电线12附加负载时(输送台车11开始受电时),负载在电源装置31中作为电阻的增加被识别,将对该电阻乘以定电流而求出的电压,由各电源装置31分担,而使输出电压增加,从而维持定电流。即,通过上述定电流控制功能来控制降压电路45的输出电压,从而进行反馈控制以使供电线12的电流变为恒定。这时,增加的输出电压,与由容性电抗设定的电压比较,变小,电压控制变容易。此外,运转中的电源装置31,进行分担而供给相同电力,所以降压电路45的输出电压相同。另外,在电源线35侧的阻抗为零时(形成串联谐振电路时),输出电压为无负载的大致OV的状态,所以,需要急剧增加到将电阻乘以定电流而求得的输出电压,控制变困难。此外,对应于负载的消耗电力、即根据降压电路45的输出电压,决定3台电源装置31中运转的台数,在降压电路45的输出电压变低时(负载的消耗电力减少时),按照睡眠的位次,决定停止对象的电源装置31,向停止对象的电源装置31输出断开指令。由此,停止对象的电源装置31的短路开关38被短路,停止对象的电源装置31从供电线12断开,电源装置31进行睡眠。于是,对供电线12的施加电压减少该睡眠的电源装置31的量,供电线12的电流值下降,所以剩余的电源装置31的降压电路45的输出电压(母线电压)在反馈控制中上升,维持定电流。另外,在电源装置31发生异常时,短路开关38短路,从供电线12断开,电源装置31异常停止。这时,同样地,对供电线12的施加电压减少、供电线12的电流值下降停止的电源装置31的大小,所以剩余的电源装置31的降压电路45的输出电压(母线电压)在反馈控制中上升,执行由剩余的电源装置31向供电线12供给的电力的支援,此外,如果剩余的电源装置31的输出电力不足,则向输送台车11输出“电力降低指令”,使供电线12的负载下降,从而消除剩余的电源装置31成为过负载、不能供给电力的危险。另外,如果不进行短路而是停止停止对象的电源装置31的输出电流,则包含送电耦合器32B的电源线35侧的容性电抗变为供电线12的负载,其它的电源装置31的输出电力增加与其对应的量,失去使电源装置31睡眠的意义。此外,相反地,在降压电路45的输出电压变高时(负载的消耗电力增加时),向睡眠的电源装置31输出接入指令。由此,睡眠着的电源装置31,产生同步后的预定频率f的定电流之后,开放短路开关38,将电源装置31接入供电线12。于是,对供电线12的施加电压增加、供电线12的电流值上升新接入的电源装置31的量,所以剩余的电源装置31的降压电路45的输出电压(母线电压)在反馈控制中下降,维持定电流。此外,通过电源装置31内的温度,监视是否变为了过负载,如果判断为过负载,则在有睡眠着的电源装置31的情况下,向睡眠着的电源装置31输出接入指令。而在没有睡眠着的电源装置31的情况下,向输送台车11输出“电力降低指令”,供电线12的负载下降。此外,如果所以输送台车11的消耗电力超过上述阈值电力,则向输送台车11输出电力降低指令,供电线12的负载下降。此外,送受电耦合器32的送电耦合器32B和受电耦合器32A能够机械性地断开,从而作业者能够将电源装置31与供电线12任意地机械性地完全地断开。此外,在电源装置31维护时,将电源装置31设为睡眠状态(短路开关38为短路状 态),作业者对手动开关39进行开操作,从而电源装置31与供电线12电气性地以及机械性地断开,能安全地进行维护。根据以上那样的本实施方式1,通过由3台电源装置31向供电线12供电,即使I台电源装置31发生异常,也能以其它两台进行支援(电力不足时,由输送台车11输出电力降低指令),能够降低供电线12停电的风险。此外,与发生变动的消耗电力对应地,使电源装置31睡眠,从而能在供给最佳电力的同时实现节能,并能够通过这时剩余的电源装置31来维持定电流,能够防止供电线12的电流变动。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通过将电源线35侧的电路设定为容性电抗,控制降压电路45的输出电压,从而进行反馈控制以使供电线12的电流变为恒定时增加的输出电压,与通过容性电抗设定的电压比变小,能使电压控制变容易。此外,利用本实施方式1,根据通过电源装置31内的温度,监视是否变为了过负载,在有睡眠的电源装置31的情况下,向睡眠着的电源装置31输出接入指令,在没有睡眠着的电源装置31的情况下,向输送台车11输出电力降低指令,从而能够降低供电线12的负载,由此消除电源装置31的过负载。此外,利用本实施方式1,如果所有输送台车11的消耗电力超过上述阈值电力,则向输送台车11输出“电力降低指令”,从而能使供电线12的负载下降,由此能够消除电源装置31变为过负载、不能供给电力的危险。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I,将送受电稱合器32的送电稱合器32B从受电稱合器32A机械性地断开,从而能将电源装置31从供电线12机械性地紧急地完全地断开,由此,在电源装置31或者供电线12发生任何异常、或者有发生的危险时,能够彼此保护,并能够安全地进行电源装置31的维护。此外,根据本实施方式1,作业者对睡眠的电源装置31 (短路开关38为短路状态)的手动开关39进行开操作,从而能将电源装置31电气性地以及机械性地断开,能够安全地进行电源装置31的维护。另外,在本实施方式I中,作为将电源装置31从供电线12电气性地断开的断开开关,如图5A所示,在送电耦合器32B的两端设有使两端短路的短路开关38,但也可以代替这样的短路开关38,如图5B所示,对受电耦合器32A卷绕相当于3次绕组的线圈77,并设置将其两端短路的短路开关38’。
该短路开关38’,在从电源装置31向供电线12供电时,被置为开状态(开放状态),如果从地上控制装置28输入上述断开指令,则电源控制装置47将该短路开关38’置为闭状态(短路状态),使上述线圈77的两端短路。由此,遮断在送电耦合器32B与受电耦合器32A之间形成的磁路,由此能将电源装置31与供电线12电气性地断开。此外,在短路开关38’开放时,在送电稱合器32B与受电稱合器32A之间产生磁力,将送电稱合器32B与受电耦合器32A移开需要较强的力,但如果短路开关38’短路,则受电耦合器32A中磁力消失,所以能够轻松地移开送电耦合器32B。此外,也可以如图5C所示,一起设置上述短路开关38与短路开关38’。[实施方式2]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非接触供电设备,如图6所示,不需要上述实施方式I中的、短路开关38以及手动开关39,进而使送电耦合器32B和电容器36和电抗器37串联地连接而成的电路在预定频率f下成为串联谐振电路(使阻抗为零)。而且,将电源装置31从供电线12断开时,代替使短路开关38短路,不使逆变器46的各开关元件71中通过逆变器控制器73连接到直流电流的正侧的上级的两个开关元件71导通,而是将连接到直流电流的负侧的下级的两个开关元件71,与同步信号一致地控制为180°的导通状态。这样,在驱动开关元件71时,如图7所示,没有来自降压电路45的电流的流入,送电耦合器32B与电容器36与电抗器37串联地连接而成的电路,基于连接到直流电流的负侧的两个开关元件71以及连接到这些开关元件71的两端的二极管72,形成闭回路,从供电线12流出预定频率f的定电流。这时,该电路阻抗在预定频率f下为零,所以能够不形成供电线12的负载而断开电源装置31。其它的结构、作用与实施方式I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如上所述,根据实施方式2,能够不需要设置短路开关38。此外,将送受电耦合器32的送电耦合器32B从受电耦合器32A机械性地断开时,电源线35侧的电路的阻抗在预定频率f下为零,所以供电线12侧的负载的上升被抑制为最小限度,能够不从其它电源装置31补充电力地,断开电源装置31。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I、2中,由降压电路45执行定电流控制,但也能够由逆变器46执行定电流控制。这时,以对逆变器控制器46反馈流向供电线12的电流,并成为定电流的方式,求解各开关元件71的脉冲宽度(duty),与同步信号同步地驱动各开关元件71。于是,向构成电源线35的电路输出的输出电压,与输送台车(负载)11对应地进行控制,并向供电线12输出预定频率f的定电流。而且,根据脉冲宽度(duty),如下所述地执行电源装置31的断开 接入。即,在3台电源装置31中,通常负载下,脉冲宽度(duty)变为120度时、供电线12的负载轻的情况下,脉冲宽度(duty)变为100度。这时,断开任意一个电源装置31 (睡眠)。于是,对供电线12的施加电压减少睡眠的电源装置31的量、供电线12的电流值降低,所以剩余的电源装置31的脉冲宽度(duty)上升。此外,在供电线12的负载变重的情况下,脉冲宽度(duty)变为140度,接入此时睡眠的电源装置31。于是,对供电线12的施加电压增加、供电线12的电流值上升接入了的电源装置31的大小,所以剩余的电源装置31的脉冲宽度(duty)减少。
这样,以一边反馈流向供电线12的电流,一边变为定电流的方式,改变逆变器46的各开关元件71的脉冲宽度(duty),从而控制向由电源线35构成的电路输出的输出电压,能够通过逆变器46执行预定频率f的定电流控制,此外,通过监视脉冲宽度(duty),识别负载的增减,能够在负载减少时使电源装置31睡眠,此外,如果负载增加,则能够接入电源装置31。此外,这时,可以没有降压电路45。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2中,将负载设为多个输送台车11,但是是消耗电力变动的负载即可,此外,将输送台车11的台数设为3台,但也可以是更多台数。此外,电源装置31设为了 3台,但不限于3台,也可以设置更多电源装置31而串联地连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2中,降压电路45中设有降压控制器68,逆变器46中设有逆变器控制器73,但也可以整合为I台控制器而控制降压电路45和逆变器46。
权利要求
1.一种非接触供电设备,具备供电线和同步地向所述供电线供给预定频率的定电流的多个电源装置,从所述供电线向消耗电力变动的负载非接触地供电,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各电源装置对应地,具备由与所述供电线串联地连接的受电耦合器以及与所述电源装置连接的送电耦合器构成的送受电耦合器, 在所述各送受电耦合器中分别具备将与各送受电耦合器对应的电源装置从所述供电线电气性地断开的断开开关, 将由所述多个受电耦合器以及所述供电线构成的电路,在所述预定频率下设定为串联谐振电路, 将由所述送电耦合器以及连接所述电源装置和送电耦合器之间的电源线构成的电路的阻抗,在所述预定频率下设定为容性电抗, 所述电源装置构成为通过一边反馈流向所述供电线的电流一边控制向由所述电源线构成的电路输出的输出电压,从而将所述预定频率的定电流向供电线输出, 对所述各电源装置设定与所述负载的消耗电力的减少对应而停止的位次,如果所述负载的消耗电力减少,则根据所述位次决定停止对象的电源装置,使与该停止对象的电源装置对应的所述断开开关短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载由多个电力供给对象构成, 对各电力供给对象的消耗电力进行加法运算求解所述负载的消耗电力, 如果求出的负载的消耗电力到达所有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力的预定的比例,则向各电力供给对象指令进行电力削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接触供电设备,其特征在于, 各电源装置中设有检测电源装置内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 如果由所述温度传感器检测的温度变得比由于电源装置过负载或者接近过负载而达到的温度高,则向各电力供给对象指令进行电力削减。
4.一种非接触供电设备,具备供电线和同步地向所述供电线供给预定频率的定电流的多个电源装置,从所述供电线向消耗电力变动的负载非接触地供电,其特征在于, 与所述各电源装置对应地,具备由与所述供电线串联地连接的受电耦合器以及与所述电源装置连接的送电耦合器构成的送受电耦合器, 将由所述多个受电耦合器以及所述供电线构成的电路,在所述预定频率下设定为串联谐振电路, 将由所述送电耦合器以及连接在所述电源装置和送电耦合器之间的电源线构成的电路,在所述预定频率下设定为串联谐振电路, 所述各电源装置具备组成全桥的开关元件、以及连接在各开关元件的两端以使电流向着流向各开关元件的电流的反方向流动的二极管,并构成为通过分别驱动所述各开关元件,将供给的直流电流变换为所述预定频率的定电流,而向所述电源线输出, 对所述各电源装置设定与所述负载的消耗电力对应地停止的优先位次,如果所述负载的消耗电力减少,则根据优先位次决定停止的电源装置,在停止的电源装置中,不驱动所述各开关元件中与所述直流电流的正侧连接的两个开关元件,而是驱动与直流电流的负侧连接的两个开关元件。
全文摘要
提供一种供非接触供电设备能降低对供电线的供电停止的风险,根据变动的消耗电力通过供给最佳的电力能够实现节能,能够安全地处置停止中的电源装置。供电线(12)具备经由送受电耦合器(32)使3台电源装置(31)串联连接并使各送电耦合器(32B)的两端分别短路的短路开关(38),将由3台受电耦合器(32A)及供电线(12)构成的电路在预定频率(f)下设为串联谐振电路,将由各送电耦合器(32B)及连接电源装置(31)和送电耦合器(32B)之间的线路构成的电路的阻抗在预定频率(f)下设为容性电抗,使电源装置(31)构成为一边反馈流向供电线(12)的电流一边控制向由上述线路构成的电路输出的电压,从而向供电线输出预定频率(f)的定电流。
文档编号H02J17/00GK102868234SQ201210215668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8日
发明者布谷诚, 室田彰 申请人:株式会社康泰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