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电力通信系统用电力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63670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线电力通信系统用电力传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于无线电力通信系统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在如移动通信终端、PDA (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s)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作为电池安装有可再充电的二次电池(Secondary Battery)。为了对电池进行充
电,需要使用通过家庭用常用电源向便携式电子设备的电池供应电能的额外的充电装置。通常,在充电装置和电池的外部分别设置有额外的接触端子,从而通过将两个接触端子相连接来使得充电装置和电池相互电连接。但是,若如此接触端子凸出于外部,则不美观且接触端子容易被外部的异物污染,从而接触状态也容易变得不良。并且,若由于用户的不注意而电池发生短路或露于湿气中,则充电能量会容易消失。作为对这种接触式充电方式的对应方案,人们提出了通过无线来实现电力传输的无线电力通信系统,以用于经由充电装置与电池各自的接触端子互不接触的方式来使得电池得以充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提高对磁场的屏蔽度的同时,还能改善无线电力接收装置之接收灵敏度的无线电力通信系统用电力传输装置。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通信系统用电力传输装置可以包括电路基板,具有绝缘层和形成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接地部;磁性体的磁芯,配设在所述电路基板上,且形成有凹陷部;绕线型线圈,容置在所述凹陷部,一端经由所述电路基板接收电源,而另一端接地到所述接地部;以及金属层,配设在所述磁芯与所述绝缘层之间,且接地到所述接地部。在此,所述金属层可以形成为具有与所述磁芯相对应的面积。在此,所述金属层可以贴附形成在所述电路基板的绝缘层上。在此,所述导电电路可以包含铜。在此,所述金属层可以包含配设在所述磁芯与所述电路基板之间的金属垫。在此,所述金属垫可以包含铝。在此,所述磁芯与所述金属层之间可以追加配设磁性垫。在此,所述金属层可以包括贴附形成在所述电路基板的绝缘层上的第一金属层;配设在所述磁芯与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的第二金属层。在此,所述第一金属层可以包含铜,而所述第二金属层可以包含铝。
在此,所述磁性垫可以包含镍锌合金,所述磁性体的磁芯可以包含锰锌合金。在此,所述磁性垫可以包括第一膜及第二膜;烧结层,配设在所述第一膜与第二膜之间,通过烧结所述镍锌合金成分来制成。在此,所述烧结层可以根据沿至少一个方向排列的压线(Groove)被划分为多个区域。在此,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与所述第一线圈相重叠而配设的第二线圈,为了产生无线电力信号,所述电路基板可以使得电源供应到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中的某一个。在此,用于限定所述磁芯之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延伸槽,所述线圈的两端通过所述多个延伸槽延伸至所述磁芯之外而与所述电路基板相连接。


·
图I为本发明的无线电力通信系统的概略立体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00的组装立体图;图3为从底面观察图2所示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00的组装立体图;图4为图2所示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图6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00"的纵剖视图;图7为图6所示磁性垫180的分解立体图;图8为与以往的情形(a)相比较的本实施例的情形(b)下,检测无线电力接收装置200之接地部的噪声的图表。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无线电力通信系统用电力传输装置。在本说明书中,即便为不同实施例,对于相同、类似的构成赋予相同、类似的参照符号,且其说明以在前的说明代替。图I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通信系统的构成框图。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通信系统包括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00和无线电力接收装置200。如果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00基于电磁感应方式向无线电力接收装置200传输无线电力信号,那么接收到该电力信号的无线电力接收装置200以所述无线电力信号的电力对电池进行充电,或者向与无线电力接收装置200相连的电子设备供应电源。以下,分别说明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00和无线电力接收装置200的构成。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00包括一次侧线圈110、传输控制部120、AC/DC转换器130。在此,一次侧线圈110是将电力信号以电磁感应方式传输给电力接收装置200的二次侧线圈210的装置,在本实施例中可以适用两个线圈(即,第一线圈111和第二线圈112)。再次参照图I,用于控制所述一次侧线圈110的传输控制部120可以包括对象物感测部121、中央控制部122、开关控制部123、驱动器124、串联谐振转换器125。对象物感测部121感测一次侧线圈110的载荷变化,从而不仅判断有关的载荷变化是否为无线电力接收装置200所致(B卩,具有作为ID确认部的功能),而且执行对无线电力接收装置200所传输的充电状态信号进行过滤(filtering)的功能。例如,若接收到作为对通过一次侧线圈110所传输的ID呼叫信号之应答信号的ID信号,则对之进行过滤处理,若在充电中,接收到包含有关电池单元或充电电压的信息的充电状态信号,则对之进行过滤处理。中央控制部122接收并确认对象物感测部121的判断结果,分析一次侧线圈110所接收的ID信号,据此向驱动器124传输用于通过一次侧线圈110发送无线电力信号的电力信号。并且,若从后述的一次侧线圈接收到充电状态信号,则基于此控制驱动器124而对无线电力信号进行变更。开关控制部123控制在串联谐振转换器125与第一线圈111及第二线圈112之间开关的开关动作。本发明使用了两个副线圈,但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此,也可以包括使用一个线圈的情形。当使用一个线圈时,无需设置所述开关控制部123。驱动器124基于中央控制部122的控制来控制串联谐振转换器125的动作。串联谐振转换器125根据驱动器124的控制生成用于产生欲发送之电力信号的发送电源,并供应给一次侧线圈110。换言之,如果中央控制部122向驱动器124传输用于发送具有所需电力值之电力信号的电力控制信号,那么驱动器124对应于所传输的电力控制信号而控制串联谐振转换器125的动作,而串联谐振转换器125根据驱动器124的控制向一次侧线圈110施加对应于所需电力值的发送电源,以此发送所需大小的无线电力信号。一次侧线圈110的另一端部被接地到系统接地部171。并且,串联谐振转换器125基于驱动器124的控制,经由第一线圈111和第二线圈112分别提供用于产生第一对象物感测信号及第二对象物感测信号的电源。AC/DC转换器130是将220V或IlOV的交流电源转换为预定电压的直流电源的装置,如前所述,基于所述中央控制部122的控制来变更输出电压值。通过接收电力信号来接收电力的无线电力接收装置200包括根据所述发送的电力信号来生成感应电力的二次侧线圈210 ;对所感应的电力进行整流的整流部220 ;由整流后的电力进行充电的电池单元模块230 ;以及用于控制二次侧线圈210、整流部220和所述电池单元模块230的接收控制部240。二次侧线圈210是用于接收来自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00之一次侧线圈110的无线电力信号的构成要素。整流部220将来自二次侧线圈210的无线电力整流为直流电压,在开始充电之前以充电电压保持充电状态。电池单元模块230是受接收控制部240的控制而通过来自所述整流部220的直流电源来进行充电的充电对象。代替电池单元模块230,PMP、MP3、手机等电子设备也可以成为充电对象。另外,电池单元模块230包括如过电压和过电流防止电路、温度感测电路等保护电路,而且还包括用于收集和处理电池单元的充电状态等信息的充电管理模块。接收控制部240对在整流部220所充电的电源的电流进行控制,从而使得向电池单元模块230流动适宜的电流。以下,更加详细说明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00。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00的组装立体图。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00包括参照附图将要说明的磁芯组件;以及围绕所述磁芯组件而形成外观的客体。在此,所述磁芯组件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线圈110 ;板状的磁芯150 ;以及电路基板 170。线圈110具有两个自由端,且形成为绕线形态。另外,线圈110以与磁芯的方式或结构相适应地可以具备为一个或两个以上。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示例性地示出了两个线圈110相互一部分重叠而布置的形态,以下将基于该布置方式进行说明。磁芯150可以形成为板状。本实施例中,磁芯150大体上呈直六面体。具体来讲,呈直六面体形状的四个角落(corner)被倒圆处理的形状。磁芯150中较宽的面,换言之,主面(mian surface)中的前面151 (参照图4)上,形成有用于容置线圈110的凹陷部分152、153。凹陷部分152、153被对其进行围绕的凸出形成的侧壁156所限定。在侧壁156上形成有将凹陷部分152、153与外部相连通的多个延伸槽154a、154b、155a、155b。通过延伸槽154a、154b、155a、155b,线圈110的两端部分别延伸到外部。磁芯150由磁性体构成,并在容置于凹陷部分152、153的线圈110中流动的电流所引起的磁场中,屏蔽从朝向电力接收·装置200 (参照图I)的方向中脱离的磁场。电路基板170朝向磁芯150的底面[与前面151 (参照图4)相反的面]而位于磁芯150的下侧。电路基板170具有大于磁芯150的面积,从而电路基板170的一部分从底侧支撑磁芯150。而在电路基板170的其他部分,内设有用于控制向线圈110的电源施加的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包括前述的传输控制部120 (参照图I)。图3是从底面观察图2所示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00的组装立体图。参照图3,线圈110各自的两端通过延伸槽154a、154b、155a、155b延伸到磁芯150(参照图2)的外部,并贯通电路基板170而延伸。具体而言,线圈110的两端贯通形成在电路基板170的贯通孔174、175。在此,线圈110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相邻于贯通孔174、175且在图3中围绕贯通孔174、175而形成的连接部178。以上,贯通孔174、175从电路基板170的上面[下面172的相反面]贯通至下面172而形成,而连接部178形成在下面172。电路基板170的下面172上形成有多个导电电路179。导电电路179从电路基板170的一部分170b朝另一部分170a延伸而形成。一个连接部178连接在一个导电电路179上。据此,形成在另一部分170a的传输控制部120 (参照图I)与线圈110相电连接,从而控制线圈110。电路基板170大体形成为长方形,具有一对长边172a、172b。此时,一对贯通孔174以电路基板170的中心线为基准位于下部区域。而另一对贯通孔175以所述中心线为基准位于上部区域。换言之,一对贯通孔175配设为与一个长边172a相邻,另一对贯通孔174配设为与另一个长边172b相邻。由此,与连接部178相连的导电电路179也被划分在不同的区域而形成。图4是图2所示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参照图4,线圈110可以由一对线圈,即第一线圈111和第二线圈112构成。第一线圈111和第二线圈112的形状可以形成为椭圆形。这是为了最大化第一线圈111与第二线圈112相重叠的面积的同时,也使得相重叠的第一线圈111与第二线圈112所占据的长度方向尺寸达到最大化。第一线圈111与第二线圈112被选择性地接收电源而工作。第一线圈111和第二线圈112可以被绕线得具有大致相同的外观尺寸。第一线圈111及第二线圈112被绕线得分别具有一个平面。第一线圈111和第二线圈112所构成的平面可以被布置为相互平行(参照图2)。第一线圈111和第二线 圈112分别在其中心部位可以形成中孔部111’、112’。中孔部111’、112’的面积可以根据线圈111、112的绕线程度来调节。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圈111的中孔部111’大于第二线圈112的中孔部112’。第一线圈111的中孔部111’更大,说明第一线圈111的绕线数少于第二线圈112的绕线数。这是为了通过影响第一线圈111的电感(inductance),使得分别位于不同高度的第一线圈111和第二线圈112的共振频率[共振频率与电感的平方根成反比例关系]达到同一。通过将两个线圈111、112的共振频率达到相同,对线圈111、112的控制变得更容易。如前所述,磁芯150大体呈直六面体形状。磁芯150的前面151形成有用于容置线圈110的凹陷部152、153。凹陷部152、153可以包括以第一深度嵌入(recessed)的第一凹陷部152和以第二深度嵌入的第二凹陷部153。本实施例中,第一线圈111容置在第一凹陷部152,第二线圈112容置在第二凹陷部153。此时,由于第一线圈111位于第二线圈112的下侧,因此所述第一深度要比所述第二深度深。再次参照图4,凹陷部152、153嵌入形成为闭曲线形状,具体而言具有椭圆形的轮廓线。凹陷部152、153的整体呈大椭圆形的轮廓,而第一凹陷部152形成内接在大椭圆内部的小椭圆的轮廓。据此,第一凹陷部152整体上构成完整的椭圆形状,而第二凹陷部153大体上呈犹如弯月的形状。第一凹陷部152与第二凹陷部153相遇的部位形成有轮廓壁152’及152"。轮廓壁152’及152"大体上呈圆弧形状,其中第一轮廓壁152’具有比第二轮廓壁152"更大的半径。此时,对应于第一轮廓壁152’与第二轮廓壁152"的半径之差的区域159’上,布置有第二线圈112的一个端部152b。由此,所述端部152b从第二线圈112被绕线部位的底部(非上部)经过,从而不会因所述端部152b使得核心组件整体的厚度增大。在此,上部区域159’以相同于第一凹陷部152的深度嵌入而形成。凹陷部152、153的尺寸形成得在容置由彼此一部分相互重叠的第一线圈111和第二线圈112构成的线圈组装体时其外周多少紧绷(tightly)的程度。由此,第一线圈111和第二线圈112仅通过容置到凹陷部152、153也能够保持其在电力传输装置100内的设定位置。凹陷部152、153从形状上具有侧壁156和底板159。侧壁156具有与凹陷部152、153的嵌入深度相对应的高度。侧壁156具有与线圈110的厚度相对应的尺寸,从而可以切断或缓解在线圈110产生的磁场向侧壁156的方向泄露。侧壁156的内面与如前所述被紧绷容置的线圈110的外周相接触,从而使得线圈110安装到预定的位置。另外,在侧壁156上形成有将凹陷部分152、153与外部相连通的多个延伸槽154a、154b、155a、155b。一对延伸槽154a、154b形成在与第一线圈111的两端部111a、Illb相对应的位置,另一对延伸槽155a、155b形成在与第二线圈112的两端部112a、112b相对应的位置。在凹陷部152、153的底板159上可以凸出形成支撑凸(support) 157、158。支撑凸157、158分别形成在可以插入第一线圈111的中孔部111’或可以插入第二线圈112的中孔部112’的位置。由此,支撑凸157、158使得第一线圈111或第二线圈112不脱离其设定的位置,从而它们之间的布置关系能够保持设定。支撑凸157、158的形状与线圈110的中孔部111’、112’之内周面的形状相对应而形成。本实施例中,支撑凸157、158的外周对应于曲线形的中孔部111’、112’的内周面而具有曲线区间。支撑凸157、158之曲线区间的相反侧可以被处理为直线区间,以便确保空间而避免与线圈110的外周产生干涉。由此,支撑凸157、158可以是以整体上具有半圆形端面的方式被延长的凸起。此时,插入于第一中孔部111’的第一支撑凸157的端面积大于插入于第二中孔部112’的第二支撑凸158的端面积。电路基板170的上面131朝向磁芯150的底面[前面151的相反面]而布置。沿着电路基板170的长边172a、172b (参照图3),形成有与延伸槽154a、154b、155a、155b相对应的贯通孔174、175。根据该种构成,第一线圈111其中孔部111’被插入于第一支撑凸157的状态下位
于第一凹陷部152。类似地,第二线圈112其中孔部112’被插入于第二支撑凸158的状态下位于第二凹陷部153。由此,第一线圈111和第二线圈112构成彼此一部分相互重叠的状态。第一线圈111的两端部111a、Illb分别经由延伸槽154a、154b延伸到磁芯150的外部并插入至贯通孔174,且与围绕贯通孔174的连接部178 (参照图3)相连。此时,第一线圈111的一端部Illa延伸至第一线圈111中其余绕线部分的上部,但由于第一凹陷部152的深度比第二凹陷部153深,因此不会增大磁芯组件整体的厚度。另一端部Illb在线圈绕线部分的边缘水平地向延伸槽154b延伸。第二线圈112的两端部112a、112b分别经由延伸槽155a、155b延伸到磁芯150的外部并插入至贯通孔175,且与围绕贯通孔175的连接部178相连。此时,第二线圈112的一端部112a在线圈绕线部分的边缘水平地向延伸槽155a延伸。并且,另一端部112b与线圈的绕线部分相重叠而延伸,但由于经由被嵌入得具有与第一凹陷部152相同深度的区域159’延伸,因此不会增大磁芯组件整体的厚度。如上所述,线圈110被置于凹陷部分152、153,其端部111a、111b、112a、112b通过延伸槽154a、154b、155a、155b延伸至侧壁156的外侧,因此可以最小化产生于线圈110的
磁通量的泄露。进一步,为了再次降低产生于磁芯150的磁通量的泄露,在磁芯150与电路基板170的绝缘层173 (参照图6)之间,可以设置金属层192。另外,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实施环境或设计选项,在金属层192与磁芯150之间,还可以设置绝缘膜层(未图示)。金属层192反射或吸收磁场,从而降低从磁芯150朝电路基板170方向的磁通量的泄露。金属层192可以贴附在电路基板170的绝缘层173 (参照图6)。此时,金属层192可以与用于形成导电电路170a’的工艺一同形成,从而可以简单化工艺。另外,金属层192可以由与导电电路170a’相同的材料,例如由铜构成,因此可以更加简单化工艺。具体来讲,在绝缘层173贴附铜垫的状态下,通过蚀刻工艺去除除了导电电路170a’和金属层192以外的部分,由此可以一同形成导电电路170a’和金属层192。但是,以上内容并非是限定性的,金属层192还可以由铜以外的金属,例如铝来形成。当金属层192具有与磁芯150的面积相对应的面积时,可以有效切断磁通量的泄露。本实施例中,不出了金属层192的面积与磁芯150相同时的情形。金属层192的追加设置可以提高对磁通量泄露的切断效果,但是在共模(CommonMode)中,在一次侧线圈110与无线电力接收装置200的线圈210 (参照图I)之间会产生第一寄生电容(Capacitor),在磁芯150与金属层192之间会产生第二寄生电容。而这些寄生电容,在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00对电流进行交流而产生正弦波时产生的开关噪声会影响无线电力接收装置200。据此,无线电力接收装置200的接地部会产生振动(Ocillation),根据共模电压的结合噪声会产生电场而影响接收装置200的接收灵敏度。为了解决该问题,在电路基板170的前面设置系统接地部171。接地部171可以是导电电路170a’的一部分。该接地部171上接地连接有线圈110,而且还接地连接有金属层192。金属层192可以通过接地点171a在一个点上接地连接在接地部171上。接地部171及接地点171a可以通过单一的工艺与导电电路170a’及金属层192—同形成。根据这种利用了接地部171的接地,存储在所述第一及第二寄生电容的电荷会移动到接地部,因此可以解除所述寄生电容。
·的接收装置200侧的接收灵敏度受影响的可能性。接着,对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00’进行说明。图5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00’的分解立体图。参照图5,根据本实施例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00’大体上与前述实施例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00类似,但其不同点是作为与前述的金属层192不同的金属层,设置了单独于电路基板170的金属垫191。据此,在电路基板170具有接地部171,但不具有如前述实施例的金属层192 (参照图4),而在对应部位剩有绝缘层。金属垫191单独于电路基板170的导电电路构成,因此可以与所述导电电路不同的材料形成。例如,当所述导电电路包括铜时,金属垫191可以包括铝。由于铝具有反射磁场的特性,因此与将铜用作所述金属层的情形相比,具有可以使用透磁率低的磁芯150的优点。但是,这一点并非限制金属垫191也可以用铜来构成。再次参照图5,金属垫191形成有接地点191a,而该接地点191a与接地部171相连,由此金属垫191被接地连接到接地部171。通过该种接地,如前所述的实施例,可以解除寄生电容。接着说明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00"。图6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00"的纵剖视图。参照图6,该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00"包括线圈110、磁芯150、电路基板170、金属层191及192,而且还可以包括磁性垫180。如前述实施例,金属层191、192可以有选择性地设置两个中的一个。本实施例中,金属层191、192包括第一金属层191和第二金属层192。第一金属层191是参照图5说明的金属垫,而第二金属层192如参照图4进行的说明,贴附在电路基板170的绝缘层173上而可以看做为电路基板的一部分。第二金属层192接地连接在接地部171。根据这样的接地连接,可以解除磁性垫180 [及核心150]与金属层191及192之间的寄生电容。在此,第一金属层191和第二金属层192可以根据导电性胶带或粘接剂等相互贴附或根据压着等形成,核心150与磁性垫180也可以根据各种方式相互贴附。磁性垫180与第一金属层191也可以根据导电性胶带或粘接剂等各种方式来相互贴附。如此,可以分别单独制造各层而根据以粘接手段相互组装的方式来形成核心组件,或者还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制造工艺来形成由核心150、磁性垫180、第一金属层191及第二金属层192 —体构成的磁芯组件。无论使用何种制造方式,具有上述结构的磁芯组件其各层之间不会产生另外寄生电容。在此,磁性体180用于补偿磁芯150的透磁率而提高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00"的效率。这意味着,通过引入磁性垫180可以使用与前述实施例相比透磁率更低的磁芯150,从而对磁芯150的选择余地变得更宽。参照图7说明磁性体180的结构。图7是图6所示磁性垫180的分解立体图。参照图7,磁性垫180可以包括第一膜181和第二膜182 ;配设在第一膜181与第二膜182之间的烧结层183。膜181、182可以由聚乙烯(PE)等树脂材料形成。烧结层183是由磁性体烧结而制的层,作为磁性体可以利用镍-锌合金。镍-锌合金可以加工为比使用在磁芯150的锰-锌合金更薄,且透磁率高。·烧结层183可以形成沿至少一个方向排列的压线185。根据压线185,烧结层183被划分为多个区域。本实施例中,压线185大体上排列形成为格字图案。压线185是在烧结层上印出刻痕后,随着烧结层183的烧结而形成。因为有压线185,磁性垫180可以在预定的范围内烧结层183不被破损的情况下得以弯曲。另外,由于压线185加大了空隙,因此可以提高磁性体180的电流吸收率,能够将磁性体180的透磁率降低到适当水平。最后,说明根据以上实施例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00、100’、100"对无线电力接收装置200的噪声改善效果。图8为与以往的情形(a)相比较的本实施例的情形(b)下,检测无线电力接收装置200之接地部的噪声的图表。参照图8,在以往的情形下,无线电力接收装置200的接地部出现了 ±3Vpp的波纹(Ripple),而在本实施例的情形下,其值为±lVpp。由此可以得知,若使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无线电力传输装置100、100’、100",则提高对泄露磁通量的屏蔽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将无线电力接收装置200在共模下的噪声水平相比于以往降低至1/3。进而,可以改善无线电力接收装置200的接收灵敏度。另外,由此消除了无线电力接收装置200之电源端的噪声,随之改善了针对电池等对象物的充电电压的噪声特性,因此还可以减少在无线电力接收装置200发热。具有如上所述结构的有关本发明的无线电力通信系统用电力传输装置,由于在磁芯与电路基板的绝缘层之间配设有金属板,因此可以根据金属板追加屏蔽在线圈发送无线电力信号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磁场中没有被磁芯所屏蔽的部分。另外,根据无线电力传输装置的开关动作而产生在无线电力接收装置的噪声,可以通过将线圈和金属层接地而消除存储在寄生电容中的电荷来抑制。如上所述的无线电力通信系统用电力传输装置并非限定在如上所述实施例的构成和工作方式。可以通过选择性地组合所述各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能够构成上述实施例的各种变形例。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线电力通信系统用电力传输装置,包括 电路基板,具有绝缘层和形成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接地部; 磁性体的磁芯,配设在所述电路基板上,且形成有凹陷部; 绕线型线圈,容置在所述凹陷部,一端经由所述电路基板接收电源,另一端接地到所述接地部;以及 金属层,配设在所述磁芯与所述绝缘层之间,且接地到所述接地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线电力通信系统用电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形成为具有与所述磁芯相对应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电力通信系统用电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贴附形成在所述电路基板的绝缘层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线电力通信系统用电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包含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电力通信系统用电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为配设在所述磁芯与所述电路基板之间的金属垫。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电力通信系统用电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垫包含铝。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线电力通信系统用电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配设在所述磁芯与所述金属层之间的磁性垫。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电力通信系统用电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包括贴附形成在所述电路基板的绝缘层上的第一金属层;以及配设在所述磁芯与所述第一金属层之间的第二金属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无线电力通信系统用电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层包含铜,而所述第二金属层包含铝。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电力通信系统用电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垫包含镍-锌合金。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力通信系统用电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体的磁芯包含锰-锌合金。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线电力通信系统用电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垫包括 第一膜及第二膜;以及 烧结层,配设在所述第一膜与所述第二膜之间,通过烧结所述镍-锌合金成分来制成。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电力通信系统用电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烧结层根据沿至少一个方向排列的压线被划分为多个区域。
1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线电力通信系统用电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包括第一线圈、和一部分与所述第一线圈相重叠而配设的第二线圈, 所述电路基板,为了产生无线电力信号而使得电源供应到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中的某一个。
1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无线电力通信系统用电力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限定所述磁芯之所述凹陷部的侧壁上形成有多个延伸槽,所述线圈的两端通过所述多个延伸槽延伸至所述磁芯之外而与所述电路基板相连接 。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线电力通信系统用电力传输装置,该装置包括电路基板,具有绝缘层和形成在所述绝缘层上的接地部;磁性体的磁芯,配设在所述电路基板上,且形成有凹陷部;绕线型线圈,容置在所述凹陷部,一端经由所述电路基板接收电源,而另一端接地到所述接地部;以及金属层,配设在所述磁芯与所述绝缘层之间,且接地到所述接地部。
文档编号H02J17/00GK102882284SQ201210245620
公开日2013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6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4日
发明者郑春吉, 鞠润相 申请人:翰林Postech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