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绕线式液态软启动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47427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绕线式液态软启动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绕线式液态软启动器,包括一体化连接的电气控制箱(1)和液阻箱(11),电气控制箱(1)通过内部设置的动极板连杆(6)与液阻箱(11)内设置的绝缘筒(12)相连,绝缘筒(12)内设置有动极板(14)和静极板(15),电气控制箱(1)内设置有电机(3)、减速箱(5)和链轮(7),电机(3)上连接有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机(3)的计算机,计算机的控制系统通过PLC进行逻辑程序控制,控制系统上设置有DCS系统控制接口。本发明的有益效果:计算机集中控制,组装灵活,美观耐腐,生产效率高,安全可靠,性价比高,成本低。
【专利说明】一种智能绕线式液态软启动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工业领域中一种液态软启动装置,特别涉及适用于电网电压不稳定或者偏低环境下的一种智能绕线式液态软启动器。
【背景技术】
[0002]在建材、冶金、石油、化工、水利水电、轻工、采矿、机械等工业领域中,恶劣环境下的电动机的起动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目前国内不少厂家采用ABB等进口高端固态软启动,这种起动方式的成本很高。还有部分厂家采用传统液体起动器,传统液体起动器(水电阻)存在如下缺陷:首先,传统液体起动器中的液阻箱采用丙烯材料焊接,导致液阻箱容易变形、漏液;其次,传统绕线式液体起动器采用皮带盘带动丝杆启动不平稳且丝口容易咬死。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液体起动器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智能绕线式液态软启动器。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取的措施是:
[0005]—种智能绕线式液态软启动器,包括电气控制箱和液阻箱,电气控制箱内设置有电机、减速箱、链轮、动极板连杆、平衡配重块、温度计和控制电路板,液阻箱内设置有三组绝缘筒,绝缘筒内设置有动极板和静极板,电气控制箱内动极板连杆通过动极板导电杆与动极板相连;静极板通过静极板导电杆与被启动电机转子回路相连;计算机PLC根据液位、行程、温度、相位、电流进行分析运算逻辑程序控制电机正转、反转,通过减速箱、链轮、动极板连杆、动极板导电杆带动动极板上下运动而改变液阻阻值;PLC逻辑程序控制系统上设置有DCS系统接口 ;电气控制箱与液阻箱连接为一体。
[0006]所述根据PLG运算逻辑程序控制带动电机运动改变两极板间的距离使串入电阻阻值在起动过程中始终满足电机机械特性对串入电阻的要求,从而使电动机在获得最大起动转矩及最小起动电流的情况下均勻升速,平稳起动,起动结束,接触器自动短接转子回路,电机投入运行。;
[0007]所述液阻箱上设置有加液口和排液阀;
[0008]所述动极板连杆的移动路径上对应设置有电极行程刻度仪,电气控制箱内设置有液位仪;
[0009]所述液阻箱上设置有液位观察窗;
[0010]所述电气控制箱设置在液阻箱上方,活动的动极板连杆的活动方式为上下运动;[0011 ] 所述液阻箱的材质为4mm厚的钢板;
[0012]所述导电杆、动极板和静极板的材质为紫铜。
[00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具有优越的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saber软件平台,采用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内输入用户参数,通过计算机对起动参数进行优化设置及运算,获得电机起动全过程的最佳变化曲线,达到对电机起动过程的事先预测;控制系统采用PLC进行逻辑程序控制,并增加DCS系统控制接口,可实现远程通讯或计算机集中控制无缝对接,具有起动超时、低液位、超行程、超温、错相等多重保护功能;电气控制箱柜体结构一体化设计,器件灵活组装,柜色采用分色喷塑,美观耐腐;液阻箱采用4mm厚优质钢板专用焊接设备焊接,并通过特殊的防腐绝缘处理,确保液阻箱不变形,不漏液,解决了传统丙烯材料液阻箱容易漏液、变形的缺陷;由于钢板优良导热性能,液阻箱和柜体一体化从而增大液阻箱的容积,解决了传统丙烯材料液阻箱不易散热的问题,导致最多只能启动2?3次的缺陷,智能绕线式液态软启动器启动一次温升< 1°C,可连续启动,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动静电极、导电杆都选用优质紫铜材进行加工制作,电气导电性好;加装了平衡配重块启动平稳可靠;增加了液位观察窗、加液口、排液阀、电极行程刻度仪,使设备运行状态一目了然,方便换液,极大的减少维护时间,提高维护效率;性价比高,成本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本发明实施例中液阻箱的内部结构图;
[0016]图3、本发明实施例的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实施例(如图1),一种智能绕线式液态软启动器,包括电气控制箱I和液阻箱11,电气控制箱I内设置有电机3、减速箱5、链轮7、温度计9和电路板8,与电机3相连的减速箱5经过链条与链轮7相连,电机3上连接有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机3的计算机,计算机的控制系统通过PLC进行逻辑程序控制,控制系统上设置有DCS系统控制接口,电气控制箱I与液阻箱11连接为一体,液阻箱11内设置有三组绝缘筒12,绝缘筒12内设置有动极板14和静极板15,电气控制箱I内设置有活动的动极板连杆6,动极板连杆6通过动极板导电杆13与动极板14相连;所述活动的动极板连杆6通过链条连接有实现平稳启动的平衡配重块4 ;所述液阻箱11上设置有加液口 17和排液阀18 ;所述动极板连杆6的移动路径上对应设置有电极行程刻度仪2,电气控制箱I内设置有液位仪16 ;所述液阻箱11上设置有液位观察窗10 ;所述电气控制箱I设置在液阻箱11上方,活动的动极板连杆6的活动方式为上下运动;所述液阻箱11的材质为4mm厚的钢板;所述动极板导电杆13、静极板导电杆19、动极板14和静极板15的材质为紫铜。
[0018]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被控绕线电动机的转子回路中串入电解液作为电阻,并通过调整电解液的浓度及改变两极板间的距离使串入电阻阻值在起动过程中始终满足电机机械特性对串入电阻的要求,从而使电动机在获得最大起动转矩及最小起动电流的情况下均匀升速,平稳起动,起动结束,接触器自动短接转子回路,电机投入运行。
[00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具有优越的控制系统,利用计算机saber软件平台,采用仿真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内输入用户参数,通过计算机对起动参数进行优化设置及运算,获得电机起动全过程的最佳变化曲线,达到对电机起动过程的事先预测;控制系统采用PLC进行逻辑程序控制,并增加DCS系统控制接口,可实现远程通讯或计算机集中控制无缝对接,具有起动超时、低液位、超行程、超温、错相等多重保护功能;电气控制箱柜体结构一体化设计,器件灵活组装,柜色采用分色喷塑,美观耐腐;液阻箱采用4mm厚优质钢板专用焊接设备焊接,并通过特殊的防腐绝缘处理,确保液阻箱不变形,不漏液,解决了传统丙烯材料液阻箱容易漏液、变形的缺陷;由于钢板优良导热性能,液阻箱和柜体一体化从而增大液阻箱的容积,解决了传统丙烯材料液阻箱不易散热温度升高的问题,导致最多只能启动2?3次的缺陷,智能绕线式液态软启动器启动一次温升< 1°C,可连续启动,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动静电极、导电杆都选用优质紫铜材进行加工制作,电气导电性好;加装了平衡配重块启动平稳可靠;增加了液位观察窗、加液口、排液阀、电极行程刻度仪,使设备运行状态一目了然,方便换液,极大的减少维护时间,提高维护效率;性价比高,成本低。
[0020]本发明适用于建材、冶金、石油、化工、水利水电、轻工、采矿、机械等工业领域的三相交流50HZ、额定电压在380V-10KV之间,额定功率在75KW-10000KW之间绕线式交流异步电动机的重载平滑软起动,特别适合电网电压不稳定或者偏低的工矿企业。
[0021]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智能绕线式液态软启动器,包括电气控制箱(1)和液阻箱(11),电气控制箱(1)内设置有电机(3)、减速箱(5)、链轮(7)、动极板连杆(6)、平衡配重块(4)、温度计(9)和控制电路板(8),其特征在于,液阻箱(11)内设置有三组绝缘筒(12),绝缘筒(12)内设置有动极板(14)和静极板(15),电气控制箱⑴内动极板连杆(6)通过动极板导电杆(13)与动极板(14)相连;静极板(15)通过静极板导电杆(19)与被启动电机转子回路相连;计算机PLC根据液位、行程、温度、相位、电流进行分析运算逻辑程序控制电机(3)正转、反转,通过减速箱(5)、链轮(7)、动极板连杆(6)、动极板导电杆带动动极板(14)上下运动而改变液阻阻值;PLC逻辑程序控制系统上设置有DCS系统接口 ;电气控制箱(1)与液阻箱(11)连接为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绕线式液态软启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阻箱(11)上设置有加液口 (17)和排液阀(1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绕线式液态软启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极板连杆(6)的移动路径上对应设置有电极行程刻度仪(2),电气控制箱(1)内设置有液位仪(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绕线式液态软启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阻箱(11)上设置有液位观察窗(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绕线式液态软启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气控制箱(1)设置在液阻箱(11)上方,活动的动极板连杆(6)的活动方式为上下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绕线式液态软启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阻箱(11)的材质为4mm厚的 钢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绕线式液态软启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极板导电杆(13)、静极板导电杆动(19)、动极板(14)和静极板(15)的材质为紫铜。
【文档编号】H02P1/36GK103684110SQ201210347165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8日
【发明者】陈建峰 申请人:陈建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