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据中心设备及其过流欠压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47513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据中心设备及其过流欠压保护电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据中心设备及其过流欠压保护电路,该过流欠压保护电路包括:第一采样模块,用于对所述输出端口的输出电压进行采样,并将输出端口的采样电压作为基准电压;第二采样模块,用于对所述输入端口的输入电压进行采样;比较模块,用于将输入端口的采样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控制模块,用于在输入端口的采样电压小于基准电压时,输出控制信号;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断开所述输出端口和所述输入端口之间的连接。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改变第一采样模块和第二采样模块的采样值,可适应不同的限流范围。
【专利说明】一种数据中心设备及其过流欠压保护电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路保护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据中心设备及其过流欠压保护电路。【背景技术】
[0002]针对客户对数据中心设备的管理要求,使数据中心设备易于实施、无工程化接线等要求,对数据中心设备接口及线序定义进行了优化。但是,当用户使用线缆将数据中心设备和数据接收设备进行非直通连接时,有可能发生接线错误的情况,例如,将数据中心设备的电源端口与数据接收设备的接地端口连接,这样将会导致数据中心设备烧坏,因此需对数据中心设备的相应接口做限流欠压保护处理。
[0003]目前数据中心设备的接口多采用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热敏电阻)、慢溶保险管、快溶保险管、空开等进行过流欠压保护,但其限流范围受限,因此不能满足要求。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上述限流范围受限的缺陷,提供一种数据中心设备及其过流欠压保护电路,可适应不同的限流范围。
[0005]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过流欠压保护电路,连接在数据中心设备的输出端口和数据接收设备的输入端口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欠压保护电路包括:
[0006]第一采样模块,用于对所述输出端口的输出电压进行采样,并将输出端口的采样电压作为基准电压;
[0007]第二米样模块,用于对所述输入端口的输入电压进行米样;
[0008]比较模块,用于将输入端口的采样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
[0009]控制模块,用于在输入端口的米样电压小于基准电压时,输出控制信号;
[0010]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断开所述输出端口和所述输入端口之间的连接。
[0011]所述的过流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样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组、第二电阻组和稳压管,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组连接在所述输出端口和所述比较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电阻组连接在所述比较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地之间,所述稳压管的负端连接所述比较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稳压管的正端接地,且所述基准电压根据下面公式来确定:
[0012]Ufef=VCC/(Rzl+Rz2)*Rz2 ;
[0013]其中,Uref为基准电压,VCC为所述输出端口的端电压,Rzl为第一电阻组的阻值,Rz2为第二电阻组的阻值。
[0014]在本发明所述的过流欠压保护电路中,所述第一采样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组、第二电阻组和第一电容组,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组连接在所述输出端口和所述比较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电阻组连接在所述比较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地之间,所述电容组连接所述输出端口和地之间,且所述基准电压根据下面公式来确定:
[0015]Ufef=VCC/(Rzl+Rz2)*Rz2 ;
[0016]其中,Uref为基准电压,VCC为输出端口的端电压,Rzl为第一电阻组的阻值,Rz2为第二电阻组的阻值。
[0017]在本发明所述的过流欠压保护电路中,所述第二采样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组,所述第三电阻组连接在所述输出端口和所述输入端口之间,而且,所述输入端口的采样电压根据下面公式来确定:
[0018]VCC_0=VCC_1*Rz3 ;
[0019]Rz3= (VCC-Uref)/Iref ;
[0020]其中,VCC_0为所述输入端口的采样电压,Rz3为第三电阻组的阻值,1为第三电阻组的电流,Iref为基准电流。
[0021]在本发明所述的过流欠压保护电路中,所述第一采样模块还包括二极管、第四电阻组和第一上拉电阻,且所述第四电阻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比较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四电阻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二极管的正极,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比较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出端口,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比较模块的第二输入端。
[0022]在本发明所述的过流欠压保护电路中,所述输入端口和地之间连接有电容;
[0023]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充电电阻组、充电电容组和第二上拉电阻,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通过所述充电电阻组连接所述比较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上拉电阻连接所述输出端口,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充电电容组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和地之间,且充电电阻组的阻值和充电电容组的容值由输入端口在上电时所述电容的充电时间来确定。
[0024]在本发明所述的过流欠压保护电路中,所述驱动模块为继电器,其中,所述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输出端口和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继电器开关的常闭触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出端口,所述继电器开关的常闭触头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采样模块连接所述输入端口。
[0025]在本发明所述的过流欠压保护电路中,所述驱动模块为第二开关管,其中,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输入端口及通过所述第三电阻组连接所述输出端口。
[0026]在本发明所述的过流欠压保护电路中,所述过流欠压保护电路还包括发光二极管,且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出端口,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
[0027]在本发明所述的过流欠压保护电路中,所述过流欠压保护电路还包括TVS管和第二限流电阻,且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阻值至少比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阻值大10倍,所述TVS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入端口,所述TVS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限流电阻连接在所述输入端口和所述比较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之间。
[0028]本发明还构造一种数据中心设备,与数据接收设备相连,所述数据中心设备包括以上所述的过流欠压保护电路。[0029]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由于分别对数据中心设备的输出端口的电压和数据接收设备的输入端口的电压进行采样,当数据接收设备的输入端口的采样电压过低(即低于基准电压),则可认为数据中心设备的输出端口与数据接收设备的输入端口之间的接线错误(例如,误接地),此时,数据中心设备的输出端口与数据接收设备的输入端口之间便断开连接,从而起到过流欠压的保护作用。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第一米样模块和第二米样模块,从而可改变输出端口的米样电压和输入端口的米样电压,因此本发明的过流欠压保护电路可适应不同的限流范围。
[0030]另外,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调整充电电阻的阻值和充电电容的容值来调整充电时间,从而调整过流欠压保护的响应时间,避免驱动模块在输入端口刚上电时发生误动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32]图1是本发明过流欠压保护电路实施例一的逻辑图;
[0033]图2是本发明过流欠压保护电路优选实施例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如图1所示的本发明过流欠压保护电路实施例一的逻辑图,该过流欠压保护电路连接在数据中心设备的输出端口和数据接收设备的输入端口之间,用于在数据中心设备的输出端口和数据接收设备的输入端口通过线缆非直通连接时,防止因接线错误而导致的数据中心设备烧坏的情况发生。该过流欠压保护电路包括:第一采样模块10、第二采样模块20、比较模块30、控制模块40和驱动模块50。其中,第一米样模块10用于对所述输出端口的输出电压(VCC)进行采样,并将输出端口的采样电压作为基准电压;第二采样模块20用于对所述输入端口的输入电压(VCC_0)进行米样;比较模块30用于将输入端口的米样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控制模块40用于在输入端口的米样电压小于基准电压时,输出控制信号;驱动模块50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断开所述输出端口和所述输入端口之间的连接。实施该技术方案,由于分别对数据中心设备的输出端口的电压和数据接收设备的输入端口的电压进行采样,当数据接收设备的输入端口的采样电压过低(即低于基准电压),则可认为数据中心设备的输出端口与数据接收设备的输入端口之间的接线错误(例如,误接地),此时,数据中心设备的输出端口与数据接收设备的输入端口之间便断开连接,从而起到过流欠压的保护作用。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第一采样模块和第二采样模块,从而可改变输出端口的采样电压和输入端口的采样电压,因此本发明的过流欠压保护电路可适应不同的限流范围。
[0035]图2是本发明过流欠压保护电路实施例一的电路图,该过流欠压保护电路连接在数据中心设备的输出端口 Jl和数据接收设备的输入端口 J2之间,而且,数据中心设备的输出端口 Jl的端电压为VCC,数据接收设备的输入端口 J2的端电压为VCC_0。该过流欠压保护电路包括第一采样模块、第二采样模块、比较模块、控制模块和驱动模块。下面具体说明每个模块:
[0036]比较模块为比较器U1,比较器Ul由运放来实现。
[0037]在第一采样模块中,第一电阻组包括电阻R1,第二电阻组包括电阻R2、电阻R3,第一电容组包括电容Cl、电容C2、电容C3。其中,电阻Rl连接在输出端口 Jl和比较器Ul的正输入端之间,电阻R2、电阻R3串联在比较器Ul的正输入端和地之间,且稳压管Dl的负端连接比较器Ul的正输入端,稳压管Dl的正端接地。另外,电容Cl、电容C2、电容C 3分别并联在输出端口 Jl和地之间。在此说明的是,虽然第一采样模块中既示出了稳压管D1,又示出了第一电容组,但在其它实施例中,稳压管Dl与第一电容组可二选其一,例如,当该电路主要用于欠压保护时,可选择稳压管D1,不需要第一电容组;当该电路主要用于电流保护时,可选择第一电容组,而不需要稳压管D1。第一电容组的作用为当出现故障时,保证比较器Ul的正输入端电压不被立即拉低,当输入电源有较大电容(例如,电容C7)时,也可不需要此处的第一电容组。在第一米样模块中,可根据下面公式来确定基准电压:
[0038]Ufef=VCC/(Rzl+Rz2)*Rz2 ;
[0039]其中,Uref为基准电压,VCC为输出端口的端电压,Rzl为第一电阻组的阻值,Rz2为第二电阻组的阻值。
[0040]此外,第一采样模块还包括二极管D2、电阻R4和电阻R6,此处应说明的是,电阻R4也可由包含多个串联、并联、混合联的第四电阻组来构成,电阻R6在此起上拉作用。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比较器Ul的输出端,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比较器Ul的正输入端,电阻R6的第一端连接输出端口 J1,电阻R6的第二端连接比较器的负输入端。二极管D2、电阻R4和电阻R6主要用于在故障消失时(即由异常转为正常),该欠压保护电路恢复为初始状态。在第二采样模块中,第三电阻组包括电阻R12-R21。其中,电阻R12与电阻R13先并联,再与电阻R14、电阻R15、电阻R16、电阻R17、电阻R18、电阻R19、电阻R20、电阻R21串联,而且,输入端口的采样电压可根据下面公式来确定:
[0041]VCC_0=VCC_1*Rz3 ;
[0042]Rz3= (VCC-Uref) /Iref ;
[0043]其中,VCC_0为输入端口 J2的端电压,也即,输入端口 J2的采样电压,Rz3为第三电阻组的阻值,1为第三电阻组的电流,Iref为基准电流,在此应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基准电压和基准电流来确定第三电阻组的阻值。
[0044]在控制模块中,首先说明的是,输入端口 J2和地之间连接有电容(未示出)。充电电阻组包括电阻R8,充电电容组包括电容C4、C5、C6,第一开关管为三极管Ql,第二上拉电阻为电阻Rll,而且,充电电阻组的阻值和充电电容组的容值由输入端口在上电时电容充电时间来确定。其中,三级管Ql的基极通过电阻R8连接比较器Ul的输出端。三极管Ql的集电极连接发光二极管D3的负极,发光二极管D3的正极通过电阻Rll连接输出端口 J1,三极管Ql的发射极接地。。发光二极管D3用于指示三极管Ql动作,当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省去发光二极管D3。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的一端连接三极管Ql的基极,电容C4、电容C5、电容C6的另一端一并通过电阻R9接地,当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电阻R9也可省去。
[0045]在驱动模块中,继电器RLYl线圈的两端分别连接输出端口 Jl和三极管Ql的集电极,继电器RLYl开关的常闭触头的第一端连接输出端口 J1,继电器开关RLYl的常闭触头的第二端通过第三电阻组连接输入端口 J2。
[0046]另外,该过流欠压保护电路还包括TVS管ZDl和电阻R5,电阻R5起限流作用,而且,电阻R6的阻值至少比电阻R5的阻值大10倍。其中,TVS管ZDl的第一端连接输入端口 J2,TVS管ZDl的第二端接地,电阻R5的一端连接输入端口 J2,另一端通过电阻R7连接比较器Ul的负输入端,当然,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也可省略电阻R7。
[0047]下面结合一个实际应用中的具体例子来说明该过流欠压保护电路的工作原理:首先,假设输出端口的端电压VCC为24V,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的阻值分别为2.2ΚΩ、1.5ΚΩ、5.1K Ω,电阻R12-R21所组成的第三电阻组的阻值为10 Ω,电阻R4的阻值为300ΚΩ,电阻R6的阻值远远大于电阻R5的阻值,以使得电阻R5上的电压可忽略。而且,假设正常情况下允许输出端口 Jl向输入端口 J2输出的最大电流(即基准电流或保护电流)Iref为0.6Α。在此需说明的是,这些器件的参数为举例说明,实际应用需根据具体需求计算调整。
[0048]首先,基准电压Ufef,S卩比较器Ul的正输入端的电压UiI,可根据下面公式计算:
[0049]Rzl=Rl=2.2ΚΩ ;
[0050]Rz2=R2+R3=l.5K Ω +5.1K Ω =6.6Κ Ω ;
[0051]Rz3=10K Ω ;
[0052]Rz4=R4=0.3Κ Ω
[0053]Ufef=UiI=VCC/(Rzl+Rz2)*Rz2
[0054]=24V/ (2.2Κ Ω +6.6Κ Ω ) *6.6Κ Ω =18V ;
[0055]其中,Uil为系统正常时比较器Ul正输入端的电压;
[0056]另外,根据正常情况下允许的最大输出电流Iref,计算比较器Ul的负端的最小输入电压:
[0057]Ui2=VCC_0=VCC-Rz3*Iref=18V ;
[0058]其中,Ui2为比较器Ul的负端的最小输入电压。
[0059]初始状态下:初始上电时,输入端口 J2的端电压VCC_0由继电器RLYl开关的常闭触头输出,因此,比较器Ul的负输入端的电压Ui2=VCC_0=24V>Uil=18V,比较器Ul的输出端输出OV(Uol),由于电阻Rll起上拉作用,三极管Ql不动作,进而继电器RLYl不动作,输入端口 J2的电压由继电器RLYl的常闭触头输出,输出电压正常;
[0060]工作正常时:当Uil〈Ui2,即输入端口 J2的端电压大于18V、输出电流小于0.6A,电压及电流均在正常工作范围内,比较器Ul输出OV (Uol ),三极管Ql及继电器RLYl不动作,输入端口 J2的电压由继电器RLYl的常闭触头输出,输出电压正常;
[0061]工作由正常转到异常时:当Uil>Ui2,即输入端口 J2的电压VCC_0小于18V、输出电流大于0.6A,电压及电流在超出正常工作范围,由于电阻R6起上拉作用,则比较器Ul输出24V (Uol),进而通过电阻R8为电容C4、C5、C6进行充电,当充电电压达到三极管Ql的导通电压时,三极管Ql导通,接着,继电器RLYl动作,继电器RLYl的常闭触头断开,无输出电压,即输入端口 J2的电压VCC_0为O ;
[0062]工作由异常恢复正常时:由于比较器Ul在异常模式工作时的输出电压为24V(Uol),而且,由于电阻R4的存在,比较器Ul的正输入端的电压在异常工作情况下与正常工作时不同,具体为:
[0063]UiII=Uil+(Uol-0.5)/(Rz4+Rz2)*Rz2
[0064]=18V+ (24-0.5) / (0.3K Ω +6.6Κ Ω ) *6.6Κ Ω =18.506V
[0065]1ll= (VCC-Ui 11)/Rz3[0066]=(24V-18.506V)/IOKΩ=0.549A;
[0067]其中,Uill为系统异常时比较器Ul的正输入端电压,Uol为比较器Ul输出电压;1ll为异常转正常时的最大输出电流。另外,还应当说明的是,在计算Uill时,二极管D2的电压略等于0.5V。当Uill〈Ui2时,即输入端口 J2的电压大于18.506V、输出电流1ll小于0.549A,电压及电流恢复正常工作范围内,比较器Ul的输出电压由24V变为0V,三极管Ql及继电器RLYl断开,电压由继电器RLYl的常闭触点输出,输出电压恢复正常。
[0068]下表是该过流欠压保护电路在各工作状态下的系统参数如下:
[0069]
【权利要求】
1.一种过流欠压保护电路,连接在数据中心设备的输出端口和数据接收设备的输入端口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欠压保护电路包括: 第一采样模块,用于对所述输出端口的输出电压进行采样,并将输出端口的采样电压作为基准电压; 第二采样模块,用于对所述输入端口的输入电压进行采样; 比较模块,用于将输入端口的采样电压与基准电压进行比较; 控制模块,用于在输入端口的采样电压小于基准电压时,输出控制信号; 驱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控制信号断开所述输出端口和所述输入端口之间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流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样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组、第二电阻组和稳压管,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组连接在所述输出端口和所述比较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电阻组连接在所述比较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地之间,所述稳压管的负端连接所述比较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稳压管的正端接地,且所述基准电压根据下面公式来确定:
Ufef=VCC/(Rz1+Rz2)*Rz2 ; 其中,Uref为基准电压,VCC为所述输出端口的端电压,Rzl为第一电阻组的阻值,Rz2为第二电阻组的阻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流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样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组、第二电阻组和第一电容组,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组连接在所述输出端口和所述比较模块的第一输入端之间,所述第二电阻组连接在所述比较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地之间,所述电容组连接所述输出端口和地之间,且所述基准电压根据下面公式来确定:
Ufef=VCC/(Rz1+Rz2)*Rz2 ; 其中,Uref为基准电压,VCC为输出端口的端电压,Rz I为第一电阻组的阻值,Rz2为第二电阻组的阻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过流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采样模块包括第三电阻组,所述第三电阻组连接在所述输出端口和所述输入端口之间,而且,所述输入端口的采样电压根据下面公式来确定:
VCC_0= VCC -1o氺 Rz3 ;
Rz3= (VCC-Uref) / Iref ; 其中,VCC_0为所述输入端口的采样电压,Rz3为第三电阻组的阻值,1为第三电阻组的电流,Iref为基准电流。
5.根据权利要4所述的过流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采样模块还包括二极管、第四电阻组和第一上拉电阻,且所述第四电阻组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比较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四电阻组的第二端连接所述二极管的正极,所述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比较模块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出端口,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比较模块的第二输入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过流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端口和地之间连接有电容; 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开关管、充电电阻组、充电电容组和第二上拉电阻,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通过所述充电电阻组连接所述比较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上拉电阻连接所述输出端口,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充电电容组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关管的控制端和地之间,且充电电阻组的阻值和充电电容组的容值由输入端口在上电时所述电容的充电时间来确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流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为继电器,其中,所述继电器线圈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输出端口和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继电器开关的常闭触头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出端口,所述继电器开关的常闭触头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采样模块连接所述输入端口。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流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为第二开关管,其中,所述第二开关管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开关管的第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输入端口及通过所述第三电阻组连接所述输出端口。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过流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欠压保护电路还包括发光二极管,且所述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输出端口,所述发光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管的第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过流欠压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流欠压保护电路还包括TVS管和第二限流电阻,且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阻值至少比所述第二限流电阻的阻值大10倍,所述TVS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输入端口,所述TVS管的第二端接地,所述第二限流电阻连接在所述输入端口和所述比较模块的第二输入端之间。
11.一种数据中心设备,与数据接收设备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中心设备包括权利要求1-10所述的过流欠压保护电路。
【文档编号】H02H3/24GK103683178SQ201210363557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6日
【发明者】薛波浪, 房继军 申请人: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