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频器及其散热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76602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频器及其散热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尤其是具有多个发热元件的变频器及其散热组件的散热技术。
背景技术
现代电器中集成的元件越来越多,而其中的发热元件器也不止一个。如现代所用的中大功率变频器,具有两组发热元件,整流模块及逆变模块。该整流模块和逆变模块设置于一散热器上,均由多个发热元件组成,各形成一排。在散热器的外围具有壳体,壳体两端开口,四周包覆,从而形成散热通道。在散热通过的上端具有抽风式风扇。冷空气自下端进入,在通过整流模块后进一步将逆变模块降温。然而,在冷空气经过整流模块后温度即升高,所以对于逆变模块的降温效果不佳。 如果是在更多排的发热元件的情况下,对于前端的元件的散热效果尚可,对于后端的元件的散热效果会越来越不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均匀的变频器及其散热组件。本实用新型是以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散热组件,其上安装有多发热元件,所述多发热元件包括第一发热元件组及第二发热元件组,所述散热组件的外围具有壳体,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组及第二发热元件组的方向形成散热通道,其中所述壳体上对应第二发热元件组散热区设置有通风口。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特征所述通风口为平行于所述第二发热元件组的方向的条孔或由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发热元件组的方向的多个通风孔组成,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组及第二发热元件组设置于一散热器上或者分别设置于两个散热器上,所述散热通道由所述壳体的前面板,背板及两侧板组成,所述壳体的上端具有风扇,所述散热通道由所述壳体的前面板,背板及两侧板组成,所述通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背板上。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变频器,其包括上述散热组件,该散热组件上安装有多发热元件,所述多发热元件包括第一发热元件组及第二发热元件组,所述所述散热组件的外围具有壳体,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组及第二发热元件组的方向形成散热通道,其中所述壳体上对应第二发热元件组散热区设置有通风口。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特征所述通风口为平行于所述第二发热元件组的方向的条孔或由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发热元件组的方向的多个通风孔组成,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组及第二发热元件组设置于一散热器上或者分别设置于两个散热器上,所述散热通道由所述壳体的前面板,背板及两侧板组成,所述壳体的上端具有风扇,所述散热通道由所述壳体的前面板,背板及两侧板组成,所述通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背板上,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组为整流模块,第二发热元件组为逆变模块。通过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对于后端的发热元件也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
图IA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装图。图IB为本实用新型为图I中散热组件另一角度的立体图,用以显示壳体的背板上通风口的位置及结构。图2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组件的第一实施例如图I所示,去除前面板及侧板后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组件的第一实施例的风道气流方向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散热组件的第一实施例中通风口位置温度云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散热组件的第一实施例中通风口位置气流速度云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组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用以显示壳体的背板上通风口的结构。图7为本实用新型散热组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用以显示壳体的背板上通风口的结构。图8为本实用新型变频器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的变频器去掉金属门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请参阅图8及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变频器I的外围设置有金属门板10。在金属门板10内下方具有设置于散热组件20上的屏蔽板30。请参阅图1A、图IB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组件20上具有多发热元件,在散热组件20的外围设置有壳体21,该壳体21包括前面板211,处于两侧的侧板213,215及与前面板211相对设置的背板217。在背板217上安装有两个散热器221及222。所述散热器221上设置有第一发热元件组231,在本实施例中为整流模块,而在散热器222上设置有第二发热元件组232,在本实施例中为逆变模块。上述前面板211,侧板213,215及背板217共同形成一散热通道。在散热通道上靠近第二发热元件组232的一端具有抽风风扇25。在该抽风风扇25的作用下,冷空气自靠近第一发热元件组231的下端进入散热通道,流经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组231和第二发热元件组232后流出散热通道。当然,在其它的实施例中,该抽风风扇25也可以改为设置于靠近第一发热元件组231的下端的吹风风扇。所述散热器221,222可以分体设置,也可以一体设置,均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请继续参阅图1B,图6及图7所示,散热组件20的背板217上开设有通风口 2171,该通风口 2171在本实施例中为一条孔,该条孔平行于第二发热元件组232设置。在图6中,该通风口 2171由一组连续平行设置的通风孔形成。在图7中,所述通风口 2171由多个圆孔组成。上述通风口 2171的位置可以处于第二发热元件组232的散热区位置。也可以稍低于第二发热元件组232的散热区。由此可知,在具有更多发热元件组的情况下,也可以设置多条的通风口。当然,如果为了其它开设的需要,该通风口 2171也可以设置于前面板211或侧板213,215上。请参阅图3、图4及图5所示,在使用中,自散热组件20的散热通道的下端有大量的冷空气进入,对散热器221及第一发热元件组231进行散热,其后,该冷空气组在温度有一定的升高后,进入散热器222及第二发热元件组232进行散热。同时,自所述通风口 2171处也有部分冷空气进入,在抽风风扇25的风力作用下向散热器222及第二发热元件组232移动,对该散热器222及第二发热元件组232进行散热。因为自通风口 2171处进入的冷空气没有经过散热器221及第一发热元件组231,温度较低,所以能够带走更多的热量。散热器222及第二发热元件组232在两股冷空气的共同作用下,也能够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另夕卜,在抽风风扇25的作用下,自通风口 2171进入的冷空气以一定的速度冲击第二发热元件组232的散热区,在该散热区形成紊流。从而使得第二发热元件组232区域的散热器与气流的热交换效率明显提高,使第二发热元件组232的降温效果更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变频器及其散热组件,使用上述方式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能够对处于散热通道后端的发热元件或发热元件组进行有效散热。
权利要求1.一种散热组件,其上安装有多发热元件,所述多发热元件包括第一发热元件组及第二发热元件组,所述散热组件的外围具有壳体,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组及第二发热元件组的方向形成散热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对应第二发热元件组散热区设置有通风口。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为平行于所述第二发热元件组的方向的条孔。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口由沿垂直于所述第二发热元件组的方向的多个通风孔组成。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组及第二发热元件组设置于一散热器上。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组及第二发热元件组分别设置于两个散热器上。
6.如权利要求1-5之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由所述壳体的前面板,背板及两侧板组成,所述散热通道上端具有风扇。
7.如权利要求1-5之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由所述壳体的前面板,背板及两侧板组成,所述通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背板上。
8.一种变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组件。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组为整流模块,所述第二发热元件组为逆变模块。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由所述壳体的前面板,背板及两侧板组成,所述散热通道上端具有风扇。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通道由所述壳体的前面板,背板及两侧板组成,所述通风口位于所述壳体的背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变频器及其散热组件,散热组件上安装有多发热元件,所述多发热元件包括第一发热元件组及第二发热元件组,所述散热组件的外围具有壳体,所述壳体沿所述第一发热元件组及第二发热元件组的方向形成散热通道,其中所述壳体上对应第二发热元件组散热区设置有通风口。自通风口通过的空气可以给处于发热通道后端的第二发热元件组降温,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后端发热元件散热效果不佳的问题。
文档编号H02M7/00GK202565652SQ20122015726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3日
发明者盛安岭 申请人:博世力士乐(西安)电子传动与控制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