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定位电工预埋线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74331阅读:7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定位电工预埋线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器件,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预定位电工预埋线盒。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电工预埋线盒为普通立方体,在混凝土墙中预埋时不易固定,会出现浇筑混凝土后线盒上下或左右移位,安装时不同线盒标高不一致,影响观感。或出现线盒向混凝土墙内位移,拆模时不易寻找且安装开关插座时造成困难,严重的会使预埋线盒报废无法使用,就必须在混凝土墙上重新开洞,造成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则是本实用新型所面临的课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定位电工预埋线盒,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在预埋过程中易发生移位、线盒标高不一致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定位电工预埋线盒,包括立方体状的线盒主体,所述线盒主体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固定设置一根定位钢筋。通过将定位钢筋绑扎于墙体钢筋的纵向钢筋上实现预埋线盒的牢固定位,不会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移位,而且线盒定位准确,最终使得不同的线盒的标高一致,美观度提高。其中,所述定位钢筋的两端均伸出所述线盒主体90-110mm。其中,所述定位钢筋的两端均伸出所述线盒主体100mm。其中,所述定位钢筋距离线盒本体前面的距离为27_38mm。其中,所述定位钢筋距离线盒本体前面的距离为30mm。其中,所述定位钢筋的直径为4-6mm。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电工线盒在预埋过程中的移位,提高预埋线盒的成功率,确保线盒的水平、垂直位置,不产生位移,而提出的一种带有定位钢筋的电工预埋线盒,是在原电工预埋线盒的基础上,增加两根定位钢筋。钢筋的直径为4-6MM,在生产线盒时与线盒同时加工,每侧钢筋露出100MM左右。具体施工步骤预定位电工预埋线盒在安装时先放好线盒位置,将两根定位钢筋绑扎于墙体钢筋的纵筋内侧,线盒的前面(即外沿)距定位钢筋一般为30MM左右,是混凝土保护层(通常厚度为15-20_)和墙体钢筋直径(通常为12-18_)的和,这样线盒就牢固地固定在墙体之中。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应用预定位电工预埋线盒后,预埋的线盒位置准确、尺寸统一规整,不需修整,减少了混凝土的修整费用。特别适合对工程质量和观感要求高的工程。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预定位电工预埋线盒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预定位电工预埋线盒安装后的俯视图;图3是采用本实用新型预定位电工预埋线盒的实际应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考图1所示,一种预定位电工预埋线盒1,包括立方体状的线盒主体11,线盒主体11的顶面111和底面112上分别固定设置一根定位钢筋12。如图2所示,定位钢筋12的两端伸出线盒主体11的长度A为100mm。定位钢筋12距离线盒本体11前面113的距离B为30mm。定位钢筋12的直径为5mm。如图3所示,将本实用新型的预定位电工预埋线盒I用于混凝土墙体中时,墙体中包括混凝土、横向钢筋3和纵向钢筋4,将定位钢筋12绑扎于墙体钢筋的纵向钢筋4上实现预埋线盒的牢固定位,不会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移位,而且线盒定位准确,最终使得不同的线盒的标高一致,美观度提高。也避免了线盒向混凝土墙内位移的现象,无需在混凝土墙上重新开洞,节省资源。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预定位电工预埋线盒,包括立方体状的线盒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盒主体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固定设置一根定位钢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定位电工预埋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钢筋的两端均伸出所述线盒主体90-110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预定位电工预埋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钢筋的两端均伸出所述线盒主体1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定位电工预埋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钢筋距离线盒本体前面的距离为27-38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预定位电工预埋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钢筋距离线盒本体前面的距离为3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预定位电工预埋线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钢筋的直径为 4-6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定位电工预埋线盒,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在预埋过程中易发生移位、线盒标高不一致的问题。技术方案,一种预定位电工预埋线盒,包括立方体状的线盒主体,所述线盒主体的顶面和底面上分别固定设置一根定位钢筋。通过将定位钢筋绑扎于墙体钢筋的纵向钢筋上实现预埋线盒的牢固定位,不会在浇筑混凝土时发生移位,而且线盒定位准确,最终使得不同的线盒的标高一致,美观度提高。
文档编号H02G3/12GK202856270SQ20122053422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8日
发明者尤效明, 钱卫东, 李阳 申请人:苏州嘉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