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电源接入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8041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应急电源接入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急电源接入箱。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大都市的发展,高楼大厦已成为城市建筑的主流,用户配电室也由原来的地上转为地下。当今信息化高度集中的大城市对电力的需求量急骤增加,用电负荷也日趋密集化;同时对国家电网的供电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应急电源的发电车因其具有较强的机动性能、独立的工作能力、优良的发电品质、体积小、重量轻、移动迅速、利用率高等特点,并且与外界环境连接快速,操作方便,维护简单,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用电领域。当地下配电室因某种原因发生停电故障时,发电车作为应急电源到达现场后无法进入并靠近地下配电室,致使连接低压柜所需要的电缆长度无法预计。且需要现场根据不同的柜型在主母线上选择连接点,这样很可能无法与紧凑型、全封闭型及多层母线型的开关柜相连接,从而无法达到快速、安全、可靠为用户供电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应急电源接入箱,以达到发电车能够与应急电源接入箱快速连接,从而缩短用户停电时间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 一种应急电源接入箱,包括箱体和箱门,应急电源接入箱还包括设置于箱体内部的插接面板,插接面板包括设置有插座的插接部,插接部由箱体的下部向上部延伸,并向箱门方向倾斜。进一步地,插接面板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插接部,其中,各插接部与竖直方向具有不同的夹角。进一步地,每两个插接部中,位于下部的插接部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位于上部的插接部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进一步地,至少两个插接部包括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插接面板还包括支撑部,支撑部的下端与箱体的底部支撑面抵接;第一插接部的下端与支撑部的上端连接,第一插接部的上端朝向箱门方向倾斜;第二插接部的下端与第一插接部的上端连接,第二插接部的上端朝向箱门方向倾斜。进一步地,第一插接部与支撑部形成第一夹角α,第一夹角α的大小为160°至170° ;第二插接部与第一插接部形成第二夹角β,第二夹角β的大小为150°至160°。进一步地,第一插接部和第二插接部均设置有至少一组插接单元,每组插接单元包括四个彼此间隔设置的插座,四个插座分别对应连接电缆的A相、B相、C相和N相。进一步地,应急电源接入箱还包括四条接线铜排,每条接线铜排的第一端分别对应连接供电线路的A相、B相、C相和N相,每条接线铜排的第二端分别与同相的插座对应耦接。进一步地,应急电源接入箱还包括设置于底部支撑面上的用于供电线路电缆出线的多个出线孔,多个出线孔的中心连线相对于箱门的相对侧的箱体侧壁倾斜设置。进一步地,插接面板还包括过渡连接部和指示面板,过渡连接部的下端与第二插接部的上端连接,过渡连接部的上端朝向箱门方向延伸并与指示面板的下端连接。进一步地,过渡连接部与第二插接部之间具有第三夹角Y,第三夹角Υ的大小为125。至 135。。进一步地,箱门包括上箱门和下箱门。进一步地,上箱门的底部设置有上箱门折边,下箱门的顶部设置有与上箱门折边压接配合的下箱门折边。进一步地,上箱门折边包括第一配合部和第一压接部,第一配合部与第一压接部连接,且第一配合部与上箱门的底部配合设置,第一压接部靠近上箱门的内侧布置,并向箱体的下部延伸;下箱门折边包括第二配合部和第二压接部,第二配合部与第二压接部连接,且第二配合部与下箱门的顶部配合设置,第二压接部靠近下箱门的内侧布置,并向箱体的下部延伸,上箱门和下箱门闭合时,第二压接部与第一压接部压接配合。进一步地,第一配合部与上箱门的外表面具有第一倾角a,第一倾角a的大小为75。至 85。。进一步地,第二配合部与下箱门的外表面具有第二倾角b,第二倾角b的大小为(180。 -a)ο进一步地,箱体还包括连接于底部支撑面下部的空气隔层部,空气隔层部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排气口。进一步地,箱体和箱门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圆形凸起。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应急电源接入箱,设置由箱体的下部向上部延伸,并向箱门方向倾斜的插接部,便于抢修人员快速地将应急发电车的电缆插头连接至应急电源接入箱的插座上。而且倾斜设置的插接部使电缆插头和插接部的插座不会因电缆的重力原因相互之间产生较大的作用力,从而达到保护电缆插头和插接部插座的目的。进一步地,设置在上箱门闭合时,能够相对于上箱门单独开闭的下箱门,使应急发电车的电缆连接至应急发电缆接入箱后,能够将应急发电车的电缆从下箱门穿出,并将上箱门锁闭。以达到防止儿童触摸带电体,避免发生危险的目的。通过设置空气隔层部使应急电源接入箱的插接部与设置于箱体底部的电缆井分离,设置排气口能够使电缆井中的水汽通过排气口排出,减小水汽进入应急电源接入箱设置有插接面板的部分,降低水汽的影响。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应急电源接入箱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图3为图1的侧向剖视图;图4为图1的A-A向剖视图;[0029]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插接面板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上箱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下箱门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9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应急电源接入箱,用于与应急发电车的电缆配合连接,并作为临时低压应急接入装置对用户进行供电。应急电源接入箱包括箱体10和箱门20以及设置于箱体10内部的插接面板。插接面板包括设置有插座40的插接部,插接部由箱体10的下部向上部延伸,并向箱门20方向倾斜。设置由箱体10的下部向上部延伸,并向箱门20方向倾斜的插接部,便于抢修人员快速地将应急发电车的电缆插头连接至应急电源接入箱的插座40上。而且倾斜设置的插接部使电缆插头和插接部的插座40不会因电缆的重力原因相互之间产生较大的作用力,从而达到保护电缆插头和插接部插座40的目的。插接面板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插接部,各插接部与竖直方向具有不同的夹角。每两个插接部中,位于下部的插接部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位于上部的插接部与竖直方向的夹角。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夹角为插接部的插接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其中,插接面为插接部上靠近插座40的插接端口的表面。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插接面板包括支撑部31、第一插接部32和第二插接部33。支撑部31的下端与箱体10的底部支撑面抵接并垂直于该底部支撑面设置。第一插接部32的下端与支撑部31的上端连接,第一插接部32的上端朝向箱门20方向倾斜。第二插接部33的下端与第一插接部32的上端连接,第二插接部33的上端朝向箱门20方向倾斜。且第一插接部32和第二插接部33均设置有至少一组插接单元,每组插接单元包括四个彼此间隔设置的插座40,四个插座40分别对应连接电缆的A相、B相、C相和N相。具体地,第一插接部32设置有一组插接单元,该组插接单元的四个插座40沿垂直于第一插接部32的延伸方向设置。第二插接部33设置有两组插接单元,上述两组插接单元的插座40的布置方式与第一插接部32的插接单元的布置方式相同。设置向箱门20方向倾斜设置的第一插接部32和第二插接部33,并使第一插接部3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第二插接部与竖直方向的夹角。设置向箱门方向倾斜的第一插接部32和第二插接部33,使第一插接部32和第二插接部33的倾斜方向符合插接操作时人类手腕向上弯曲的习惯,便于应急发电车的电缆快速插接。进一步地,倾斜设置的插接部能够避免电缆之间相互挤压,有效地保护电缆插头和插接部的插座40。具体地,第一插接部32与支撑部31形成第一夹角α,第一夹角α的大小为160°至170° ;第二插接部33与第一插接部32形成第二夹角β,第二夹角β的大小为150°至 160° 。[004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插接面板还包括过渡连接部34和指示面板35,过渡连接部34的下端与第二插接部33的上端连接,过渡连接部34的上端朝向箱门20方向延伸并与指示面板35的下端连接。具体地,过渡连接部34与第二插接部33之间具有第三夹角Y,第三夹角Y的大小为125°至135°。如图3和图4所示,应急电源接入箱还包括四条接线铜排60,每条接线铜排60的第一端分别对应连接供电线路的A相、B相、C相和N相,每条接线铜排60的第二端分别对应与同相的插座40耦接。工作时,将应急发电车电缆的A相、B相、C相和N相对应插接至同相的插座40处即可完成供电线路的连接。进一步地,应急电源接入箱还包括设置于底部支撑面上的用于供电线路电缆出线的多个出线孔70,多个出线孔70的中心连线相对于箱门20相对一侧的箱体侧壁倾斜设置。出线孔70采用倾斜布置的结构,增加供电线路电缆的散热空间,以达到提高散热效果的目的。而且出线孔70采用倾斜布置的结构能够使电缆错落有致地连接至接线铜排上,便于在检修维护时能够快速准确地分辨出各项电缆,提高工作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指示面板35上设置有与A相、B相、C相相对应的指示灯,当对应相的接线铜排带电时,相应的指示灯点亮,以起到提示工作人员的目的。如图7至图10所示,箱门20包括上箱门21和下箱门22。上箱门21闭合时,下箱门22能够相对于上箱门21单独开闭。设置在上箱门21闭合时,能够相对于上箱门21单独开闭的下箱门22,使应急发电车的电缆连接至应急发电缆接入箱后,能够将应急发电车的电缆从下箱门22穿出,并将上箱门21锁闭。以达到防止儿童触摸带电体,避免发生危险的目的。具体地,上箱门21的底部设置有上箱门折边,下箱门22的顶部设置有与上箱门折边压接配合的下箱门折边。上箱门折边包括第一配合部211和第一压接部212。第一配合部211与第一压接部212连接,且第一配合部211与上箱门21的底部配合设置。第一压接部212靠近上箱门21的内侧布置,并向箱体10的下部延伸。下箱门折边包括第二配合部221和第二压接部222。第二配合部221与第二压接部222连接,且第二配合部221与下箱门22的顶部配合设置。第二压接部222靠近下箱门22的内侧布置,并向箱体10的下部延伸,第二压接部222与第一压接部212压接配合。设置上述配合设置的上箱门折边和下箱门折边以实现上箱门21闭合时,下箱门22能够相对于上箱门21单独开闭的目的。进一步地,第一配合部211与上箱门21的外表面具有第一倾角a,第一倾角a的大小为75°至85°。第二配合部221与下箱门22的外表面具有第二倾角b,第二倾角b的大小为(180° -a)。设置倾斜的第一配合部211和第二配合部221,以实现防止雨水进入的目的。箱体10还包括连接于底部支撑面下部的空气隔层部11,空气隔层部11的两侧设置有排气口 111。通过设置空气隔层部11使应急电源接入箱的插接部与设置于箱体10底部的电缆井分离,设置排气口 111能够使电缆井中的水汽通过排气口 111排出,减小水汽进入应急电源接入箱设置有插接面板的部分,降低水汽的影响。箱体10和箱门20的外表面均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圆形凸起并做喷塑防腐处理,以达到防止粘贴小广告的目的。优选地,在箱体10和箱门20的外表面涂刷防粘贴涂料。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设置由箱体的下部向上部延伸,并向箱门方向倾斜的插接部,便于抢修人员快速地将应急发电车的电缆插头连接至应急电源接入箱的插座上。而且倾斜设置的插接部使电缆插头和插接部的插座不会因电缆的重力原因相互之间产生较大的作用力,从而达到保护电缆插头和插接部插座的目的。进一步地,设置在上箱门闭合时,能够相对于上箱门单独开闭的下箱门,使应急发电车的电缆连接至应急发电缆接入箱后,能够将应急发电车的电缆从下箱门穿出,并将上箱门锁闭。以达到防止儿童触摸带电体,避免发生危险的目的。通过设置空气隔层部使应急电源接入箱的插接部与设置于箱体底部的电缆井分离,设置排气口能够使电缆井中的水汽通过排气口排出,减小水汽进入应急电源接入箱设置有插接面板的部分,降低水汽的影响。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应急电源接入箱,包括箱体(10)和箱门(20),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电源接入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箱体(10)内部的插接面板,所述插接面板包括设置有插座(40)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由所述箱体(10)的下部向上部延伸,并向所述箱门(20)方向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电源接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面板包括从下向上依次设置的至少两个所述插接部,其中,各所述插接部与竖直方向具有不同的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急电源接入箱,其特征在于,每两个所述插接部中,位于下部的所述插接部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小于位于上部的所述插接部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应急电源接入箱,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插接部包括第一插接部(32)和第二插接部(33),所述插接面板还包括支撑部(31),所述支撑部(31)的下端与所述箱体(10)的底部支撑面抵接;所述第一插接部(32)的下端与所述支撑部(31)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插接部(32)的上端朝向所述箱门(20)方向倾斜;所述第二插接部(33)的下端与所述第一插接部(32)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二插接部(33)的上端朝向所述箱门(20)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 应急电源接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32)与所述支撑部(31)形成第一夹角α,所述第一夹角α的大小为160°至170° ;所述第二插接部(33)与所述第一插接部(32)形成第二夹角β,所述第二夹角β的大小为150°至160°。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急电源接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32)和所述第二插接部(33)均设置有至少一组插接单元,每组所述插接单元包括四个彼此间隔设置的所述插座(40 ),四个所述插座(40 )分别对应连接电缆的A相、B相、C相和N相。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急电源接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电源接入箱还包括四条接线铜排(60),每条所述接线铜排(60)的第一端分别对应连接供电线路的A相、B相、C相和N相,每条所述接线铜排(60)的第二端分别与同相的所述插座(40)对应耦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急电源接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电源接入箱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底部支撑面上的用于所述供电线路电缆出线的多个出线孔(70),所述多个出线孔(70)的中心连线相对于所述箱门(20)的相对侧的箱体侧壁倾斜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应急电源接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面板还包括过渡连接部(34)和指示面板(35),所述过渡连接部(34)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插接部(33)的上端连接,所述过渡连接部(34)的上端朝向所述箱门(20)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指示面板(35)的下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急电源接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连接部(34)与所述第二插接部(33)之间具有第三夹角Y,所述第三夹角Y的大小为125°至135°。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急电源接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门(20)包括上箱门(21)和下箱门(22)。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应急电源接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箱门(21)的底部设置有上箱门折边,所述下箱门(22)的顶部设置有与所述上箱门折边压接配合的下箱门折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应急电源接入箱,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箱门折边包括第一配合部(211)和第一压接部(212),所述第一配合部(211)与所述第一压接部(212)连接,且所述第一配合部(211)与所述上箱门(21)的底部配合设置,所述第一压接部(212)靠近所述上箱门(21)的内侧布置,并向所述箱体(10)的下部延伸; 所述下箱门折边包括第二配合部(221)和第二压接部(222),所述第二配合部(221)与所述第二压接部(222 )连接,且所述第二配合部(221)与所述下箱门(22 )的顶部配合设置,所述第二压接部(222)靠近所述下箱门(22)的内侧布置,并向所述箱体(10)的下部延伸,所述上箱门(21)和所述下箱门(22)闭合时,所述第二压接部(222)与所述第一压接部(212)压接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应急电源接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211)与所述上箱门(21)的外表面具有第一倾角a,所述第一倾角a的大小为75°至85°。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应急电源接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配合部(221)与所述下箱门(22)的外表面具有第二倾角b,所述第二倾角b的大小为(180° -a)。
16.根据权利要求4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应急电源接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底部支撑面底部的空气隔层部(11),所述空气隔层部(11)的至少一侧设置有排气口(111)。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应急电源接入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0)和所述箱门(20)的 外表面均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圆形凸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急电源接入箱,包括箱体和箱门,应急电源接入箱还包括设置于箱体内部的插接面板,插接面板包括设置有插座的插接部,插接部由箱体的下部向上部延伸,并向箱门方向倾斜。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应急电源接入箱,设置由箱体的下部向上部延伸,并向箱门方向倾斜的插接部,便于抢修人员快速地将应急发电车的电缆插头连接至应急电源接入箱的插座上。而且倾斜设置的插接部使电缆插头和插接部的插座不会因电缆的重力原因相互之间产生较大的作用力,从而达到保护电缆插头和插接部插座的目的。
文档编号H02B1/04GK202977993SQ20122069602
公开日2013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4日
发明者常立智, 孙建, 王鉴, 李全利, 车仓会, 王兴越, 姜华武, 赵飞 申请人:国家电网公司, 北京市电力公司, 北京潞电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