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297221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电机外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配件,尤其是一种电机外壳。
背景技术
电机是一种常用的通用设备,广泛用于工业生产的各个行业中,电机在不同的环境中使用其使用寿命也大不相同,专利号为ZL200920039105.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机外壳,它是在电机外壳的后端盖上开设外粗内细的弓形孔,在电机进行防水防潮测试时,外界喷射的小颗粒的水雾通过弓形孔时,由于弓形孔是外粗内细的,水雾在进入弓形孔时,会在弓形孔的内壁上形成反射,大部分水雾会在内壁上附着而不会进入电机中,以此来增加电机的防潮性能,但是这种类型的电机虽然能够很好的防止外界的水分大量进入电机内部,但是对于已经存在于电机内部的水却不能很好的排出,而且这种形式的外壳会造成电机散热困难,缩短了电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潮性能好、散热效果佳的电机外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机外壳,包括壳体,前端盖,开设在前端盖的轴套,后端盖,所述的后端盖通过卡合的方式扣置于·壳体内,所述的后端盖上环形阵列有漏水孔,所述的漏水孔为内粗外细的圆台形孔,且漏水孔的锥角a为45° 5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电机外壳的后端盖通过卡合的方式扣置在壳体上,便于拆卸,圆台形的漏水孔可以保证电机内部的水分可以很好的排出壳体外,而内粗外细的漏水孔也可以保证外界的水分不易进入电机内部,在电机工作时这种形式的漏水孔还可以起到散热的作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后端盖的俯视图。图中:壳体I,前端盖2,后端盖3,轴套4,漏水孔5。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电机外壳,包括壳体1,前端盖2,开设在前端盖2的轴套4,后端盖3,所述的后端盖3通过卡合的方式扣置于壳体I内,所述的后端盖3上环形阵列有漏水孔5,所述的漏水孔5为内粗外细的圆台形孔,且漏水孔5的锥角a为45° 50°。[00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外壳的后端盖3通过卡合的方式扣置在壳体I上,便于拆卸,圆台形的漏水孔5可以保证电机内部的水分可以很好的排出壳体I外,而内粗外细的漏水孔5也可以保证外界的水分不易进 入电机内部,在电机工作时这种形式的漏水孔5还可以起到散热的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电机外壳,包括壳体(I),前端盖(2),开设在前端盖(2)的轴套(4),后端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端盖(3)通过卡合的方式扣置于壳体(I)内,所述的后端盖(3)上环形阵列有漏水孔(5),所述的漏水孔(5)为内粗外细的圆台形孔,且漏水孔(5)的锥角a为 45。
5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外壳,包括壳体,前端盖,开设在前端盖的轴套,后端盖,所述的后端盖通过卡合的方式扣置于壳体内,所述的后端盖上环形阵列有漏水孔,所述的漏水孔为内粗外细的圆台形孔,且漏水孔的锥角a为45°~5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电机外壳的后端盖通过卡合的方式扣置在壳体上,便于拆卸,圆台形的漏水孔可以保证电机内部的水分可以很好的排出壳体外,而内粗外细的漏水孔也可以保证外界的水分不易进入电机内部,在电机工作时这种形式的漏水孔还可以起到散热的作用。
文档编号H02K5/10GK203151269SQ20132009800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4日
发明者项栋 申请人:嵊州市协力电机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