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及镜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66305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及镜头模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机及镜头模组,电机包括:壳体、上盖、下盖、磁体及电路板;下盖上设置有N个端子,第一弹装置和第二弹性装置支撑有支架,支架上固定有M个线圈,N≥M+1;壳体与下盖之间设有第一弹性装置,第一弹性装置包括至少M个第一弹性件,M个第一弹性件之间相互电断开;壳体与上盖之间设有第二弹性装置,第二弹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导电的第二弹性件,M个第一弹性件通过电路板上不同的电连接点分别与M个端子电连接以形成M个独立的支路,M个第一弹性件分别与M个线圈的一端电连接,M个线圈的另一端同时电连接第二弹性件。本实用新型可以使电机从多个方向驱动外界部件且其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易于安装。
【专利说明】—种电机及镜头模组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驱动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电机及镜头模组。
【背景技术】
[0002]人们日常生活及工业中到处需要用到驱动装置,尤其是电机(俗称马达)。电机已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周围,例如,跑步机、抽水机、玩具车、抽水装置等。电机通常包括定子及转子(或电枢)两个组件。定子通常包括永久磁铁。电机通常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即通过线圈切割磁铁周围的磁感线,从而产生驱动转矩。
[0003]现有技术中电机内部通常只有一个线圈,通过线圈中产生不同的电流以输出不同大小的驱动力,进而电机只能在单一的方向驱动外界部件转动。虽然现有技术中电机也存在多个线圈以使电机能从多个方向驱动外界的部件转动,但是,其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且工作效率较低。
[0004]可以理解的是,本部分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信息,可能构成或不构成所谓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电机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可以从多个方向驱动外界部件,且结构简单、体积较小、易于安装的电机。
[0006]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机,其包括:壳体、固定于壳体上面的上盖、及固定于壳体下面的下盖;壳体与上盖及下盖围合的空间内设置有磁体及电路板,下盖上设置有N个用于电机与外界电连接的端子,壳体与下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装置,第一弹性装置包括至少M个第一弹性件,且M个第一弹性件相互电断开;壳体与上盖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装置,第二弹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导电的第二弹性件;电机还包括受第一弹装置和第二弹性装置支撑的支架,而且,第一弹性装置设置于支架与壳体的内壁之间,第二弹性装置设置于支架与壳体的内壁之间,支架上固定有M个线圈,线圈至少为两个,且N > M+1 ;所述M个第一弹性件通过电路板上不同的电连接点分别与M个端子电连接以形成M个独立的支路,且M个第一弹性件分别与M个线圈的一端电连接,M个线圈的另一端同时电连接第二弹性件。
[0007]在上述电机中,所述电路板为柔性线路板。
[0008]在上述电机中,所述电路板为双面板,所述M个端子与双面板的一面上不同的电连接点电连接,双面板的另一面上不同的电连接点与M个第一弹性件电连接。
[0009]在上述电机中,还包括用于使壳体与磁体绝缘的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壳体的内壁和/或磁体的表面。
[0010]在上述电机中,还包括用于使第一弹性件与壳体绝缘的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第一弹性件和/或壳体上。
[0011]在上述电机中,还包括用于使第一弹性件与磁体绝缘的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设置于第一弹性件上和/或磁体的表面。
[0012]在上述电机中,所述第一弹性装置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二弹性装置焊接在壳体上。
[0013]在上述电机中,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片或弹簧或片簧,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片或弹黃或片黃。
[0014]在上述电机中,所述M个线圈均匀的分布于所述支架上。
[0015]为了更好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其包括:镜头、用于驱动镜头运动的电机及控制电机的芯片,所述电机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芯片与电机的端子电连接,所述镜头设置于所述电机的支架上。
[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中,其主要通过在支架上设置至少两个线圈、多个第一弹性件及多个端子,而且,其通过电路板上不同的电连接点使得多个端子与多个第一弹性件分别电连接,进而M个第一弹性件通过电路板上不同的电连接点分别与M个端子电连接以形成M个独立的支路。当电机通过端子受到外界电源的驱动时,多个线圈通过壳体内的磁体产生的磁场即可各自在不同的支路中受到不同大小的驱动力,进而多个线圈可以带动支架在多个方向进行运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仅需要一个电路板及带有多个第一弹性件的第一弹性装置即可,故其不会额外占用空间,其使得电机占用空间小,进而减少电机的体积,且电机的结构简单。而且,通过电路板使得多个端子与多个第一弹性件的电连接的操作方式更简单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电机的立体图;
[0018]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电机的分解图;
[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第一弹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中电机连接芯片的电路连接示意图;
[0022]图6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中支架与线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 “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
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5]参见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主要包括:壳体10、固定于壳体10上面的上盖20、及固定于壳体10下面的下盖30。上盖20及下盖30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固定于壳体10上(例如,通过胶水或者热熔的方式使上盖20、壳体10及下盖30固定在一起),从而壳体10、上盖20、及下盖30围合成一闭合空间。从而壳体10、上盖20、及下盖30围合成一闭合空间。壳体10与上盖20及下盖30围合的空间内设置有磁体11及电路板31。下盖30上设置有用于电机与外界电连接的端子33,壳体与下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装置,第一弹性装置包括至少M个第一弹性件,且M个第一弹性件相互电断开;壳体与上盖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装置,第二弹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导电的第二弹性件;电机还包括受第一弹装置和第二弹性装置支撑的支架,而且,第一弹性装置设置于支架与壳体的内壁之间,第二弹性装置设置于支架与壳体的内壁之间,支架上固定有M个线圈,线圈至少为两个,且N > M+1。端子33与电路板31电连接,电机主要通过电磁感应原理使得线圈34产生驱动力,以驱动外界部件。磁体11用于产生磁场,磁体11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于壳体10的各个部位。支架上固定的线圈有M个,线圈34至少为两个,下盖上的端子有N个,且端子数量至少比线圈数量多一个,即N > M+1。支架32用于电机与被电机驱动的部件(例如镜头)连接,即将外界部件(例如镜头)安装于支架32上。端子33主要用于将外界与电机的电路板31电连接,以给电机提供电源及使电机与外界的电子部件电连接。固定于支架32上的M个线圈34各自受到不同的力后可以带动支架32、及设置于支架32上的外界部件沿不同的方向运动。壳体10与下盖30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装置40,第一弹性装置40包括至少M个第一弹性件41,且M个第一弹性件41相互电断开,即M个第一弹性件41各自没有电接触。壳体10与上盖20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装置50,第二弹性装置50包括至少一个导电的第二弹性件51。M个第一弹性件41通过电路板31上不同的电连接点分别与M个端子33电连接以形成M个独立的支路,且M个第一弹性件41分别与M个线圈34的一端电连接,M个线圈34的另一端同时电连接第二弹性件51。
[0026]由于N个端子通常在下盖上按一定规律排列(例如沿一条线排列),而多个第一弹性件通常是在第一弹性装置的四周排列,所以多个导电的端子与多个第一弹性件通常在机械的方位结构上不能直接接触以实现电连接,其连接方式较复杂。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中,其通过电路板(即通过电路板上不同的电连接点及不同位置布置的导电线路)可以直接将多个端子及多个第一弹性件电连接。具体的,M个第一弹性件41通过电路板31上不同的电连接点分别与M个端子33电连接以形成M个独立的支路,且M个第一弹性件41分别与M个线圈34的一端电连接,M个线圈34的另一端同时电连接第二弹性件51。上述M个独立的支路(相当于并联的)通过第二弹性件51汇合后即可与其它部件形成完整的回路。例如,当壳体为导体时,上述M个独立的支路通过第二弹性件51汇合后依次通过壳体10及第M+1个端子33可以形成完整的回路。因此,每个支路中每个线圈34各自独立受到不同大小的力后可以使得支架32不同的部位受到不同大小的力,进而支架32带动外界部件沿不同的方向转动。而且,上述结构的电机便于连接安装,且结构简单。更优选地,所述N个端子在下盖的一侧呈直线排列,这样更利于电路板将多个端子即多个第一弹性件电连接起来,其操作简单快捷,利于电机的安装。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仅需要一个电路板31及带有多个第一弹性件41的第一弹性装置40即可形成多个支路,故其不会额外占用空间,其使得电机占用空间小,进而减少电机的体积,且电机的结构简单。
[0027]值得说明的是,位于壳体10与下盖30之间的第一弹性装置40可以是位于壳体10的端面与下盖30之间,其也可以是同时位于壳体10的部分空腔及下盖30的部分空腔内。例如,第一弹性装置40中的第一弹性件41的一端与下盖30上的电路板31焊接,第一弹性件41的另一端与支架32上的线圈34连接,而线圈34有一部分位于下盖30的空腔内,线圈34还有一部分位于壳体10的空腔内,故第一弹性装置40部分位于壳体10的空腔内且部分位于下盖30的空腔内。同理,位于壳体10与上盖20之间的第二弹性装置50可以是位于壳体10的端面与上盖20之间,其也可以是同时位于壳体10的部分空腔及上盖20的部分空腔内。
[0028]再次参见图3至图6所示的实施例,电路板31优选为柔性线路板(即FPCB),其厚度较小、体积小、易于弯曲。下面结合图6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的原理说明如下: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弹性装置40具有弹性,其包括一基体及分布于基体上的四个相互电断开的第一弹性件41 ;电机包括5个端子33,及固定于支架32上的4个线圈34。FPCB上具有多个不同的电连接点(例如图中的焊盘a、焊盘b、焊盘C、焊盘d),第I个端子33依次电连接FPCB、第I个第一弹性件41、第I个线圈34后与第二弹性件51电连接;第2个端子33依次电连接FPCB、第2个第一弹性件41、第2个线圈34后与第二弹性件51电连接;第3个端子33依次电连接FPCB、第3个第一弹性件41、第3个线圈34后与第二弹性件51电连接;第4个端子33依次电连接FPCB、第4个第一弹性件41、第4个线圈34后与第二弹性件51电连接;第二弹性件51依次与壳体10及第5个端子33电连接,同时,5个端子33与芯片电连接,以由芯片给电机提供电源。由于FPCB是通过不同的电连接点来连接端子33即第一弹性件41,所以,在该实施例中,4个线圈34相当于分别处于4个独立的支路中,4个支路再通过第二弹性件51、壳体10及第5个端子33与芯片形成完整的回路。因此,4个线圈34中各自可以流过不同大小的电流,进而4个线圈34各自可以受到不同大小的力(F=IBL, F为线圈34受到的外力,I为线圈34中流过的电流,B为线圈34所处的磁场的场强,L为通电导线在磁场中的长度),以使支架32及设置于支架32上的外界部件可以在不同的方向运动。
[0029]值得说明的是,电路板可以为硬质的也可以为柔性的,电路板可以为单面板或双面板或多层板。优选地,电路板为柔性的双面板。则M个端子与双面板的一面上不同的电连接点电连接,双面板的另一面上不同的电连接点与M个第一弹性件电连接。这样可以便于电机的安装,且使得多个第一弹性件与多个端子的电连接可靠,且其结构简单、体积较小。
[00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还可以有效的防止其内部短路。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电机还包括:用于使壳体10与磁体11绝缘的第一绝缘层、用于使第一弹性件41与壳体10绝缘的第二绝缘层、及用于使第一弹性件41与磁体11绝缘的第三绝缘层。第一绝缘层设置于壳体10的内壁和/或磁体11的表面,优选地,壳体10的内壁全部覆盖有第一绝缘层或者所述磁体11的表面全部覆盖有第一绝缘层,这样便于一次性的在壳体10和/或磁体11上设置第一绝缘层,其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第二绝缘层设置于第一弹性件41和/或壳体10上,例如在第一弹性件41中与壳体10接触的部位设置第二绝缘层。第三绝缘层设置于第一弹性件41上和/或磁体11的表面。优选地,第一弹性件41中与磁体11接触的部位全部覆盖有第三绝缘层,这样可以减少设置第三绝缘层的工艺及成本。绝缘层及设置绝缘层的方式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所以,通过上述方式可以使得第一弹性件41、壳体10、及磁体11之间相互电绝缘,以防止电机内部短路,进而可以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
[0031]由于每个线圈34的两个接线端分别连接第一弹性件41及第二弹性件51,所以,第一弹性件41、第一弹性件41所在的第一弹性装置40、第二弹性件51及第二弹性件51所在的第二弹性装置50需要具有弹性,以使得第一弹性装置40及第二弹性装置50既可以电连接线圈34,又可以随线圈34的运动而运动,进而可以对支架32起到支撑及平衡的作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41既具有弹性也能导电,第一弹性件41优选为弹片或弹簧或片簧,即第一弹性件41优选为导电的弹簧或片状的具有弹性的弹片或片簧,以使第一弹性件41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同理,第二弹性件51优选为弹片或弹簧或片簧。优选地,第一弹性装置40焊接在所述电路板31上,第二弹性装置50焊接在壳体10上。焊接的固定方式易操作,且使第一弹性装置40可以牢靠的固定于电路板31上,第二弹性装置50可以牢靠的固定于壳体10上。为了使电机中的磁体11能给线圈34从多个角度提供各种磁场,优选的,磁体11为多个,更优选地,多个磁体11均勻的分布于壳体10的内壁上。磁体11可以通过各种常见的方式固定于壳体10内,例如,壳体10为金属时,磁体11通过磁力吸附于壳体10的内壁。本实用新型中M个线圈34优选均匀的分布于支架32上,以使支架32各个部位受力均匀且配合。为了提高第二弹性件51与上盖20之间连接的紧密及可靠性,优选地,电机还包括位于第二弹性件51与上盖20之间的垫片,垫片焊接在第二弹性件51上。
[003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镜头模组,其包括:镜头、用于驱动镜头运动的电机及控制电机的芯片,电机为上面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芯片与电机的端子电连接,所述镜头设置于所述电机的支架上。所以,多个线圈可以从多个方向带动支架运动,进而可以带动设置于支架上的镜头在多个方向运动。例如,镜头可以在平行于光轴或倾斜于光轴的方向运动,进而更便于用户的使用。
[0033]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机可以使其内部具有多个回路,多个线圈单独受控制而互不干涉,进而可以从多个方向驱动外界的部件(例如镜头),而且,其通过电路板上不同的连接点连接多个第一弹性件及多个端子,使得电机的安装更加方便快捷,且其结构简单、体积小、工作效率高,且只需很小的电流即可工作,进而电机可以广泛的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本使用新型提供的镜头模组使用更方便。
[0034]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 一个实施例”、“ 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00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固定于壳体上面的上盖、及固定于壳体下面的下盖; 壳体与上盖及下盖围合的空间内设置有磁体及电路板,下盖上设置有N个用于电机与外界电连接的端子,壳体与下盖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装置,第一弹性装置包括至少M个第一弹性件,且M个第一弹性件相互电断开;壳体与上盖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装置,第二弹性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导电的第二弹性件; 电机还包括受第一弹装置和第二弹性装置支撑的支架,而且,第一弹性装置设置于支架与壳体的内壁之间,第二弹性装置设置于支架与壳体的内壁之间,支架上固定有M个线圈,线圈至少为两个,且N≥M+1 ; 所述M个第一弹性件通过电路板上不同的电连接点分别与M个端子电连接以形成M个独立的支路,且M个第一弹性件分别与M个线圈的一端电连接,M个线圈的另一端同时电连接第二弹性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为柔性线路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为双面板,所述M个端子与双面板的一面上不同的电连接点电连接,双面板的另一面上不同的电连接点与M个第一弹性件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使壳体与磁体绝缘的第一绝缘层,所述第一绝缘层设置于壳体的内壁和/或磁体的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使第一弹性件与壳体绝缘的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设置于第一弹性件和/或壳体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使第一弹性件与磁体绝缘的第三绝缘层,所述第三绝缘层设置于第一弹性件上和/或磁体的表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装置焊接在所述电路板上,所述第二弹性装置焊接在壳体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为弹片或弹簧或片簧,所述第二弹性件为弹片或弹簧或片簧。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M个线圈均匀的分布于所述支架上。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N个端子在下盖的一侧呈直线排列。
11.一种镜头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用于驱动镜头运动的电机及控制电机的芯片,所述电机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芯片与电机的端子电连接,所述镜头设置于所述电机的支架上。
【文档编号】H02K33/02GK203491868SQ201320541171
【公开日】2014年3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日
【发明者】罗鸿, 张琦, 吴豪 申请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