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音响的多功能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396110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音响的多功能移动电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音响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音响、供电单元及照明单元,所述壳体包括中壳和设置于所述中壳两面的上壳和下壳,所述供电单元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和对称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两侧的锂电池,所述锂电池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两端的电源弹片相连接。垂直设置在中壳内的电路板及对称设置在电路板两侧的锂电池,使得壳体内部结构布局紧凑,同时上壳、下壳与中壳相配合的结构设计,方便移动电源的装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壳体内部结构布局紧凑,制造成本较低,装配方便。
【专利说明】—种带有音响的多功能移动电源【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电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音响的多功能移动电源。【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的日益普及,各式各样的便携式电子设备应运而生,尤其是作为充电的移动电源,更是成为人们日常出行时的首选,现有技术下的移动电源,虽然也具有音响、照明和充电的功能,但往往因其电路板平放在壳体内,且壳体内部结构设计不够紧凑,从而造成结构较复杂,而成本较高,因此,如何设计一款结构简单,内部结构紧凑,成本较低的多功能移动电源,成为一个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壳体内部结构布局紧凑,制造成本较低,装配方便的多功能移动电源。
[0004]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5]—种带有音响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音响、供电单元及照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中壳和设置于所述中壳两面的上壳和下壳,所述供电单元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和对称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两侧的锂电池,所述锂电池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两端的电源弹片相连接。
[0006]其中,所述 电路板的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电源弹片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卡接且与所述电路板焊接。
[0007]其中,所述壳体包括中壳和设置于所述中壳两面的上壳和下壳。
[0008]其中,所述电路板的一侧的底部均布有用于控制多功能移动电源的第一按键,所述第一按键与设置在所述中壳底部的第二按键相贴合,所述第二按键与设置在所述上壳上的按键孔相套接。
[0009]其中,与所述第一按键对应的电路板的另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照亮所述第二按键的发光器件。
[0010]其中,所述电路板一端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照明单元和移动电源端口,所述移动电源端口包括USB接口和充电接口。
[0011]其中,所述电路板的另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存放内存卡的插卡组件,所述插卡组件与设置在所述下壳一端的第二卡槽相配合,所述下壳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源开关的开关滑块,所述开关滑块与所述下壳上的通孔边缘滑动连接。
[0012]其中,所述中壳的一端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与喇叭相配合,且所述圆形通孔的底部与设置在所述上壳上的喇叭罩相配合,所述喇叭罩与所述上壳设置为一体。
[0013]其中,所述照明单元包括与所述电路板相连灯板组件和透镜,所述透镜与所述中壳一端的侧壁相配合。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音响、供电单元及照明单元,所述壳体包括中壳和设置于所述中壳两面的上壳和下壳,所述供电单元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和对称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两侧的锂电池,所述锂电池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所述电路板两端的电源弹片相连接。垂直设置在中壳内的电路板及对称设置在电路板两侧的锂电池,使得壳体内部结构布局紧凑,同时上壳、下壳与中壳相配合的结构设计,方便移动电源的装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壳体内部结构布局紧凑,制造成本较低,装配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带有音响的多功能移动电源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0016]图中:1.中壳、2.上壳、3.下壳、4.电路板、5.锂电池、6.电源弹片、7.插卡组件、8.开关滑块、9.喇叭、10.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1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18]—种带有音响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音响、供电单元及照明单元,所述壳体包括中壳I和设置于所述中壳I两面的上壳2和下壳3,所述供电单元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4和对称设置于所述电路板4侧的锂电池5,所述锂电池5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所述电路板4两端的电源弹片6相连接。垂直设置在中壳内的电路板及对称设置在电路板两侧的锂电池,使得壳体内部结构布局紧凑,同时上壳、下壳与中壳相配合的结构设计,方便移动电源的装配。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壳体内部结构布局紧凑,制造成本较低,装配方便。
[0019]所述电路板4的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电源弹片6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卡接且与所述电路板4焊接。将电源弹片直接卡接到电路板侧壁上的卡槽内并焊接,背部与设置在中壳内的筋板相抵紧,使得电源弹片和电路板设置为一体,提高了装配效率。省时省力。
[0020]所述壳体包括中壳和设置于所述中壳两面的上壳和下壳。此结构设计,方便移动电源的装配,省时省力。
[0021]所述电路板4的一侧的底部均布有用于控制多功能移动电源的第一按键,所述第一按键与设置在所述中壳I底部的第二按键相贴合,所述第二按键与设置在所述上壳2上的按键孔相套接。此结构设计,使得装配简单,且便于按键的操作。
[0022]与所述第一按键对应的电路板的另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照亮所述第二按键的发光器件。发光器件设置为发光二极管或LED灯珠,第二按键采用透明PC成型,此设计,使得按键在使用中,能够清楚的进行分辨,尤其是在夜晚使用时,作用更为明显。
[0023]所述电路板4 一端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照明单元和移动电源端口,所述移动电源端口包括USB接口和充电接口。USB不仅可以输入输出信号,同时还可以连接常用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此结构设计,使得各结构布局更加紧凑合理,从而也使得结构简单,进而降低了生产成本。
[0024]所述电路板4的另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存放内存卡的插卡组件7,所述插卡组件7与设置在所述下壳3 —端的第二卡槽相配合,所述下壳3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源开关的开关滑块8,所述开关滑块8与所述下壳3上的通孔边缘滑动连接。插卡组件可以设计为适配TF卡,进而方便音响的播放。也可以采用在电路板上集成蓝牙器件,与外部设备无线连接进行播放。
[0025]所述中壳I的一端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与喇叭9相配合,且所述圆形通孔的底部与设置在所述上壳2上的喇叭罩相配合,所述喇叭罩与所述上壳2设置为一体。此结构设计,方便将喇叭固定到圆形通孔边缘的台阶上,同时通过一体设计在上壳上的喇叭罩与中壳相配合,即形成了喇叭所需的音腔,又有效的保护了喇叭。
[0026]所述照明单元包括与所述电路板4相连灯板组件和透镜10,所述透镜10与所述中壳I一端的侧壁相配合。灯板组件可以垂直焊接到电路板上,同时,通过设置在透镜边缘的台阶与中壳一端的侧壁进行卡合,方便照明单元的安装。
[0027]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有音响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音响、供电单兀及照明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单元包括垂直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4)和对称设置于所述电路板(4)两侧的锂电池(5),所述锂电池(5)的两端分别与设置在所述电路板(4)两端的电源弹片(6)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有音响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4)的一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电源弹片(6)与所述第一卡槽相卡接且与所述电路板(4)焊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有音响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中壳(I)和设置于所述中壳(I)两面的上壳(2)和下壳(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音响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4)的一侧的底部均布有用于控制多功能移动电源的第一按键,所述第一按键与设置在所述中壳(I)底部的第二按键相贴合,所述第二按键与设置在所述上壳(2)上的按键孔相套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音响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一按键对应的电路板的另一侧的底部设置有照亮所述第二按键的发光器件。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音响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4)一端的两侧分别对称设置有照明单元和移动电源端口,所述移动电源端口包括USB接口和充电接口。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带有音响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4)的另一端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存放内存卡的插卡组件(7),所述插卡组件(7)与设置在所述下壳(3) —端的第二卡槽相配合,所述下壳(3)另一端设置有用于控制电源开关的开关滑块(8 ),所述开关滑块(8 )与所述下壳(3 )上的通孔边缘滑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音响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I)的一端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圆形通孔与喇叭(9)相配合,且所述圆形通孔的底部与设置在所述上壳(2)上的喇叭罩相配合,所述喇叭罩与所述上壳(2)设置为一体。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有音响的多功能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单元包括与所述电路板(4)相连灯板组件和透镜(10),所述透镜(10)与所述中壳(I) 一端的侧壁相配合。
【文档编号】H02J7/00GK203787992SQ201420046865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3日
【发明者】郑东 申请人:郑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