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拆组的可携式电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97091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可拆组的可携式电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可拆组的可携式电源装置,包含有一电池本体与一转接头,该电池本体包含有一第一组接端与两个电连接部,该转接头包含有电源插座、一第二组接端与两个电连接部,该第二组接端可拆组地与该电池本体的第一组接端连接,且该转接头的电连接部分别与该电池本体的电连接部电连接;因该电池本体与转接头可组装与分离,供使用者在电池本体没电时,替换一新的电池本体,由新的电池本体继续提供电源。
【专利说明】可拆组的可携式电源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可携式电源装置,特别是指可拆组的可携式电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装置已相当普及,为了避免使用者在户外或不具有市电插座的地方无法对移动装置充电,可携式电源装置(俗称移动电源)因应而生。
[0003]现有的可携式电源装置包含有一外壳,该外壳的内部设有电池,且外壳的表面设有插座(一般为USB插座)。当使用者处在室外或不具有市电插座的地方时,该可携式电源装置即可发挥其功能。使用者可将移动装置通过传输线连接到该可携式电源装置的插座,以由该可携式电源装置内的电池提供工作电源给移动装置。然而,当电池的电力耗尽后,即无法再提供电源,又因现有的可携式电源装置的外壳皆为一体的结构,使用者无法拆换内部的电池,造成无电可用的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0004]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拆组的可携式电源装置,其电池可供使用者拆换,让使用者在目前使用中的电池没电时,可替换一新的电池,由新的电池继续供电,延长电源供应的时间。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可拆组的可携式电源装置,其包含有:
[0006]一电池本体,包含有一第一组接端与两个电连接部;以及
[0007]—转接头,包含有至少一电源插座、一第二组接端与两个电连接部,该第二组接端可拆组地与该电池本体的第一组接端连接,该转接头的电连接部分别与该电池本体的电连接部电连接。
[0008]如上所述的可拆组的可携式电源装置,其中,该电池本体具有一前端面,该第一组接端包含有一凸块,该凸块设于该前端面,且该凸块两侧分别侧向延伸形成等距排列的外凸肋,且该凸块的表面设有一第一限位部;
[0009]该转接头的第二组接端具有一滑槽,该滑槽的两侧槽壁分别侧向延伸形成等距排列的内凸肋,内凸肋的位置分别对应于外凸肋的位置,且该滑槽的槽底面设有一第二限位部;
[0010]该第一组接端的凸块是设于该第二组接端的滑槽中,所述外凸肋位于该滑槽的槽底面与内凸肋之间,所述内凸肋位于该电池本体的前端面与外凸肋之间,而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组接。
[0011]如上所述的可拆组的 可携式电源装置,其中,该凸块的表面凹设有两个凹槽,该电池本体的两个电连接部分别外露在该两凹槽内;
[0012]该转接头的两个电连接部设于该滑槽的槽底面,并分别对应于该电池本体的电连接部的位置,其中该转接头的电连接部分别通过凸块上的凹槽而与该电池本体的电连接部电连接。[0013]如上所述的可拆组的可携式电源装置,其中,该电池本体的电连接部为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与一自由端,该固定端是固定于该电池本体的凸块内,该自由端外露于凹槽中。
[0014]如上所述的可拆组的可携式电源装置,其中,该第一限位部为一弧凸部,该第二限位部为一与该弧凸部匹配的弧凹部。
[0015]如上所述的可拆组的可携式电源装置,其中,所述电源插座包含有一 USB插座。
[0016]如上所述的可拆组的可携式电源装置,其中,所述电源插座包含有一迷你USB插座。
[001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由于该电池本体可与该转接头组接与分离,在当目前使用中的电池本体没电时,将没电的电池本体拆离转接头,并将另一个电量充足的电池本体安装上该转接头,以由另一个电池本体继续供应电源,克服先前技术的外壳为一体结构而无法替换电池的缺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一);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二);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参考图(一);
[0023]图6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参考图(二);
[0024]图7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参考图(三)。
[0025]符号说明:
[0026]10电池本体11第一组接端
[0027]12电连接部120固定端
[0028]121自由端 13前端面
[0029]14凸块 141第一限位部
[0030]142凹槽 15外凸肋
[0031]16开口20转接头
[0032]21电源插座22第二组接端
[0033]23电连接部24滑槽
[0034]240槽底面 25内凸肋
[0035]26开口27第二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6]请参考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含有一电池本体10与一转接头20。该电池本体10与转接头20的外壳可分别为塑胶制品。
[0037]该电池本体10用以提供电源,其包含有一第一组接端11与两个电连接部12。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电池本体10具有一前端面13,该第一组接端11包含有设于该前端面13上的一凸块14,该凸块14的表面设有一第一限位部141与两个凹槽142,该两个电连接部12分别外露在两凹槽142内,其中该两电连接部12可为金属弹片,分别代表正极与负极。请参考图3所示,各电连接部12其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120与一自由端121,该固定端120固定于该电池本体10的凸块14内,该自由端121外露于凹槽142中。该第一限位部141可为弧凸部或弧凹部,本较佳实施例是以弧凸部为例说明。该凸块14两侧分别侧向延伸形成多个等距排列的外凸肋15,外凸肋15与电池本体10的前端面13之间形成开口 16。
[0038]该转接头20包含有至少一电源插座21、一第二组接端22与两个电连接部23,该第二组接端22为可拆组的并可与该第一组接端11连接。该电源插座21用以与外部的移动装置(例如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连接,可为USB插座或mini (迷你)USB插座。本较佳实施例中,该第二组接端22包含有一滑槽24,该滑槽24形成在转接头20后端,且该滑槽24的两侧槽壁分别侧向延伸形成等距排列的内凸肋25,内凸肋25与该滑槽24的槽底面240之间形成开口 26,且该滑槽24的槽底面240设有一第二限位部27,这两个电连接部23分别设于该滑槽24的槽底面240,可为金属片,分别代表正极与负极。其中,内凸肋25的位置分别对应于该电池本体10的外凸肋15的位置,两电连接部23的位置分别对应于该电池本体10的电连接部12的位置,该第二限位部27与该第一限位部141匹配,并对应于第一限位部141的位置,该第二限位部27是以弧凹部为例说明。
[0039]请参考图2至图4所示,当第一组接端11与第二组接端22连接时,该第一组接端11的凸块14是设于该第二组接端22的滑槽24中,外凸肋15位于该滑槽24的槽底面240与内凸肋25之间,而内凸肋25位于该电池本体10的前端面13与外凸肋15之间,该第一限位部141设于该第二限位部27中,达到卡掣固定的效果。该转接头20的电连接部23分别通过凸块14上的凹槽142而与该电池本体10的电连接部12电连接,如此一来,该电池本体10将电能传递至电源插座21,供连接到该电源插座21的移动装置使用。
[0040]请参考图5所示,假设该电池本体10与该转接头20为分离的状态,组装时,先将该电池本体10的凸块14对准该转接头20的滑槽24,且使该电池本体10外凸肋15的位置对应位于该转接头20的相邻两内凸肋25之间处;请参考图6所示,接着将该电池本体10的凸块14插入该转接头20的滑槽24中,使外凸肋15的表面置于该转接头20滑槽24的槽底面240上,且内凸肋25的表面置于该电池本体10的前端面13上;请参考图7所示,接着将该电池本体10与该转接头20相对移动,直到该外凸肋15通过开口 26而位于该滑槽24的槽底面240与内凸肋25之间,且内凸肋25通过开口 16而位于该电池本体10的前端面13与外凸肋15之间,且该第一限位部141 (弧凸部)卡入该第二限位部27 (弧凹部)中,使该电池本体10转接头20彼此卡合固定。
[0041]相反地,只要将该转接头20往相反方向推开,使外凸肋15移开该滑槽24的槽底面240与内凸肋25之间的开口 26,内凸肋25移开该电池本体10的前端面13与外凸肋15之间的开口 16,以及使第一限位部141与第二限位部27分离,即可将该电池本体10与该转接头20分尚。
[004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转接头20与电池本体10可组装与分离的结构,在应用上,使用者可随身携带数个电池本体10,假设目前已有一电池本体10与该转接头20组接,且该电源插座21已连接一移动装置,由该电池本体10供应电源。当目前使用中的电池本体10电量耗尽时,使用者可将该电池本体10拆离该转接头20,并将另一个电量充足的电池本体10与该转接头20组装,改由另一个电池本体10接续供应电源,有效延长电源供应的时间。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拆组的可携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装置包含有: 一电池本体,包含有一第一组接端与两个电连接部;以及 一转接头,包含有至少一电源插座、一第二组接端与两个电连接部,该第二组接端可拆组地与该电池本体的第一组接端连接,该转接头的两个电连接部分别与该电池本体的两个电连接部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组的可携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池本体具有一前端面,该第一组接端包含有一凸块,该凸块设于该前端面,且该凸块两侧分别侧向延伸形成等距排列的外凸肋,且该凸块的表面设有一第一限位部; 该转接头的第二组接端具有一滑槽,该滑槽的两侧槽壁分别侧向延伸形成等距排列的内凸肋,内凸肋的位置分别对应于外凸肋的位置,且该滑槽的槽底面设有一第二限位部; 该第一组接端的凸块是设于该第二组接端的滑槽中,所述外凸肋位于该滑槽的槽底面与内凸肋之间,所述内凸肋位于该电池本体的前端面与外凸肋之间,而该第一限位部与该第二限位部组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拆组的可携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块的表面凹设有两个凹槽,该电池本体的两个电连接部分别外露在该两凹槽内; 该转接头的两个电连接部设于该滑槽的槽底面,并分别对应于该电池本体的电连接部的位置,其中该转接头的电连接部分别通过凸块上的凹槽而与该电池本体的电连接部电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拆组的可携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池本体的电连接部为金属弹片,所述金属弹片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与一自由端,该固定端是固定于该电池本体的凸块内,该自由端外露于凹槽中。
5.如权利要求2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可拆组的可携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限位部为一弧凸部,该第二限位部为一与该弧凸部匹配的弧凹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组的可携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插座包含有一 USB插座。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拆组的可携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插座包含有一迷你USB插座。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拆组的可携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插座包含有一 USB插座。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拆组的可携式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插座包含有一迷你USB插座。
【文档编号】H02J7/00GK203722303SQ201420079123
【公开日】2014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4日
【发明者】赖炳宏 申请人:美欧德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