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母线安装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398941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母线安装固定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母线安装固定装置,包括承重支架及承压组件,其中,所述承重支架包括横梁和支撑臂,所述横梁内设有承重构件;所述承压组件呈L形,内部设有方形通道,使用时套合在承重支架两侧支撑臂及拐角处;所述承压组件上端外部设有多个承压条,所述承压组件拐角处表面设有两组承压构件,所述承压构件通过焊接嵌入承压组件内部,所述承压构件由第一承压板,第二承压板,第三承压板和第四承压板构成“W”型。本实用新型一种母线安装固定装置,可有效提高支架横向及纵向的承压性能,在有效提高支架承重性能的同时,解决支架拐角处受力过大易损坏的技术问题,保证支架的安全使用,保障企业生产工作安全。
【专利说明】一种母线安装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母线安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在大型母线的组装使用的母线大多体积大,重量重,在安装的过程中,有的母线必须安装在房间顶部墙壁上。由于母线的重量大,致使人们对安装支架的承重承压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并且多条母线安装在支架的横梁上,因此对于支架横梁的承重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的安装支架大多是使用钢材进行固定,并未对支架进行特别的承压设计,一旦使用时间过长,就很难保证母线安装的牢固性,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弊端提供一种母线安装固定装置,可有效提高支架横向及纵向的承压性能,在有效提高支架承重性能的同时,解决支架拐角处受力过大易损坏的技术问题,保证支架的安全使用,保障企业生产工作安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母线安装固定装置,包括承重支架及承压组件,其中,所述承重支架包括横梁和支撑臂,横梁位于两个支撑臂中间,呈U形结构,所述承重支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横梁上下两端各设有方形凸起,所述横梁内设有承重构件,所述承重构件包括第一承重构件与第二承重构件,所述第一承重构件截面呈倒V型结构;所述第二承重构件截面呈U型结构;所述第二承重构件包覆第一承重构件底部连接处;所述第一承重构件的高度Hl与第二承重构件的高度H2之比为3:1 ;所述承压组件呈L形,为一体式结构,内部设有方形通道,使用时套合在承重支架两侧支撑臂及拐角处;所述承压组件上端外部设有多个承压条,所述承压条通过焊接嵌入承压组件外壁;以承压组件外侧面为基准面,所述承压条与水平方向所呈夹角α为30度,所述承压条与竖直平方向所呈夹角β为60度;所述承压条宽度LI与承压条间间距L2所呈比例为1:1.2 ;所述承压组件拐角处表面设有两组承压构件,所述承压构件通过焊接嵌入承压组件内部,所述承压构件由第一承压板,第二承压板,第三承压板和第四承压板构成“W”型,所述第一承压板与第四承压板呈梯形,所述第三承压板与第二承压板呈三角形;所述第一承压板与第二承压板所呈夹角Y为30度,所述第二承压板与第三承压板所呈夹角δ为35度,所述第三承压板与第四承压板所呈夹角Θ为45度。
[0006]上述一种母线安装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承重构件数量为4个。
[0007]上述一种母线安装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二承重构件数量为3个。
[0008]上述一种母线安装固定装置,其中,所述方形凸起高度Η3为10cm。
[0009]上述一种母线安装固定装置,其中,所述第一承重构件顶部内角α ’为110度,所述第二承重构件底部内角β ’为110度。
[0010]上述一种母线安装固定装置,其中,所述承压条数量为5 —10条,优选地,所述承压条数量为8条。
[0011]有益效果;
[0012]1,通过上下方形凸起的结构,增加横梁宽度增加20cm,使用时母线固定在方形凸起上,有助于提闻横梁的承重力。
[0013]2,承重构件的设置可使得横梁内部的承重性能大大提高,倒V字形结构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底部设有第二承重构件,通过U型结构可具有更好的固定作用。
[0014]3,经多次试验测试,第一承重构件的高度Hl与第二承重构件的高度H2之比为3:1,承重构件的承重性能最优。
[0015]4,经过多次科学测算,当第一承重构件顶部内角α ’为110度,所述第二承重构件底部内角β ’为110度时,承重构件的承重力可达到最大化,提高产品使用性能。
[0016]5,L型结构更加贴合母线支架两侧支撑臂及拐角处,提高母线支架两侧支撑臂及拐角处的的承压性能。
[0017]6,承压条的设置可使得母线支架两侧的纵向支架承压力大大增加,经过多次科学测算,当承压条与水平方向所呈夹角α为30度,且承压条与竖直平方向所呈夹角β为60度时,承压条的纵向承压力与横向承压力可达到最大化,提高产品使用性能。
[0018]7,经多次试验测试,当承压条宽度LI与承压条间间距L2所呈比例为1:1.2时,承压组件的承压性能最优。若承压条间间距大于承压条宽度的1.2倍,承压效果将降低;若承压条间间距小于承压条宽度的1.2倍,此时承压组件的承压性能与承压条宽度与承压条间间距所呈比例为1:1.2时一样,但此时间距减小,承压条的条数过多,造成资源浪费。
[0019]8,拐角处的承压构件采用独特的“W”型结构,大大改善支架拐角处的承压性能,可有效解决支架拐角处的受力过大易损坏的技术问题,保证支架的安全使用,保障企业生产工作安全。
[0020]9,第三承压板与第二承压板位于拐角中间,其呈三角形的结构更稳定,可有效提高承压构件的稳定性。
[0021]10,经过多次科学测算,当第一承压板与第二承压板所呈夹角Y为30度,第二承压板与第三承压板所呈夹角δ为35度,第三承压板与第四承压板所呈夹角Θ为45度时,承压构件的纵向承压力与横向承压力可达到最大化,提高产品使用性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承重支架剖视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承重构件剖视图。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承压组件结构图。
[0026]图5为本实用新型承压组件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8]实施例
[0029]如图所示,一种母线安装固定装置,包括承重支架I及承压组件2,其中,所述承重支架I包括横梁12和支撑臂13,横梁位于两个支撑臂13中间,呈U形结构,所述承重支架I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横梁12上下两端各设有方形凸起14,所述横梁12内设有承重构件15,所述承重构件15包括第一承重构件151与第二承重构件152,所述第一承重构件151截面呈倒V型结构;所述第二承重构件152截面呈U型结构;所述第二承重构件152包覆第一承重构件151底部连接处;所述第一承重构件151的高度Hl与第二承重构件152的高度H2之比为3:1 ;所述承压组件2呈L形,为一体式结构,内部设有22方形通道,使用时套合在承重支架I两侧支撑臂13及拐角处;所述承压组件2上端外部设有多个承压条24,所述承压条通过焊接嵌入承压组件2外壁;以承压组件2外侧面为基准面,所述承压条24与水平方向所呈夹角α为30度,所述承压条24与竖直平方向所呈夹角β为60度;所述承压条24宽度LI与承压条24间间距L2所呈比例为1:1.2 ;所述承压组件2拐角处表面设有两组承压构件25,所述承压构件25通过焊接嵌入承压组件2内部,所述承压构件25由第一承压板251,第二承压板252,第三承压板253和第四承压板254构成“W”型,所述第一承压板251与第四承压板254呈梯形,所述第三承压板253与第二承压板252呈三角形;所述第一承压板251与第二承压板252所呈夹角Y为30度,所述第二承压板252与第三承压板253所呈夹角S为35度,所述第三承压板253与第四承压板254所呈夹角Θ为45度。所述第一承重构件151数量为4个。所述第二承重构件152数量为3个。所述方形凸起14高度Η3为10cm。所述第一承重构件151顶部内角α ’为110度,所述第二承重构件152底部内角β ’为110度。所述承压条24数量为5 —10条,优选地,所述承压条24数量为8条。
[0030]有益效果;通过上下方形凸起的结构,增加横梁宽度增加20cm,使用时母线固定在方形凸起上,有助于提高横梁的承重力。承重构件的设置可使得横梁内部的承重性能大大提高,倒V字形结构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底部设有第二承重构件,通过U型结构可具有更好的固定作用。经多次试验测试,第一承重构件的高度Hl与第二承重构件的高度H2之比为3:1,承重构件的承重性能最优。经过多次科学测算,当第一承重构件顶部内角α ’为110度,所述第二承重构件底部内角β ’为110度时,承重构件的承重力可达到最大化,提高产品使用性能。L型结构更加贴合母线支架两侧支撑臂及拐角处,提高母线支架两侧支撑臂及拐角处的的承压性能。承压条的设置可使得母线支架两侧的纵向支架承压力大大增加,经过多次科学测算,当承压条与水平方向所呈夹角α为30度,且承压条与竖直平方向所呈夹角β为60度时,承压条的纵向承压力与横向承压力可达到最大化,提高产品使用性能。经多次试验测试,当承压条宽度LI与承压条间间距L2所呈比例为1:1.2时,承压组件的承压性能最优。若承压条间间距大于承压条宽度的1.2倍,承压效果将降低;若承压条间间距小于承压条宽度的1.2倍,此时承压组件的承压性能与承压条宽度与承压条间间距所呈比例为1:1.2时一样,但此时间距减小,承压条的条数过多,造成资源浪费。拐角处的承压构件采用独特的“W”型结构,大大改善支架拐角处的承压性能,可有效解决支架拐角处的受力过大易损坏的技术问题,保证支架的安全使用,保障企业生产工作安全。第三承压板与第二承压板位于拐角中间,其呈三角形的结构更稳定,可有效提高承压构件的稳定性。经过多次科学测算,当第一承压板与第二承压板所呈夹角Y为30度,第二承压板与第三承压板所呈夹角δ为35度,第三承压板与第四承压板所呈夹角Θ为45度时,承压构件的纵向承压力与横向承压力可达到最大化,提高产品使用性能。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母线安装固定装置,包括承重支架及承压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支架包括横梁和支撑臂,横梁位于两个支撑臂中间,呈U形结构,所述承重支架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横梁上下两端各设有方形凸起,所述横梁内设有承重构件,所述承重构件包括第一承重构件与第二承重构件,所述第一承重构件截面呈倒V型结构;所述第二承重构件截面呈U型结构;所述第二承重构件包覆第一承重构件底部连接处;所述第一承重构件的高度Hl与第二承重构件的高度H2之比为3:1 ;所述承压组件呈L形,为一体式结构,内部设有方形通道,使用时套合在承重支架两侧支撑臂及拐角处;所述承压组件上端外部设有多个承压条,所述承压条通过焊接嵌入承压组件外壁;以承压组件外侧面为基准面,所述承压条与水平方向所呈夹角α为30度,所述承压条与竖直平方向所呈夹角β为60度;所述承压条宽度LI与承压条间间距L2所呈比例为1:1.2 ;所述承压组件拐角处表面设有两组承压构件,所述承压构件通过焊接嵌入承压组件内部,所述承压构件由第一承压板,第二承压板,第三承压板和第四承压板构成“W”型,所述第一承压板与第四承压板呈梯形,所述第三承压板与第二承压板呈三角形;所述第一承压板与第二承压板所呈夹角Y为30度,所述第二承压板与第三承压板所呈夹角δ为35度,所述第三承压板与第四承压板所呈夹角Θ为45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母线安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重构件数量为4个。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母线安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重构件数量为3个。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母线安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凸起高度Η3为1cm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母线安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重构件顶部内角α ’为110度,所述第二承重构件底部内角β ’为110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母线安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条数量为5—10条。
【文档编号】H02G5/02GK204068139SQ201420140712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6日
【发明者】解良洪 申请人:江苏江城电气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