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静电感应发电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400792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静电感应发电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静电感应发电装置,包括两个定子和一个转子,通过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静电感应效应,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形成电流输出,以给小型用电器供电。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整个发电装置自成一体,很容易携带;感应发电的模式无需磁体和线圈,也无需转子和定子的表面接触,既降低重量和成本,又减少了发电阻力,不仅大大提高了发电机的使用寿命和适用范围,而且使得机械能向电能转化的效率很高。
【专利说明】一种便携式静电感应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发电装置,特别是一种便携式静电感应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移动通信类用电器如手机等已成为目前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电子产品之一。移动设备的供电问题,通常是通过可充电的蓄电池来解决。然而,目前一般的充电电池必须要通过与生活用电连接才能充电,在特殊情况下如野外作业、户外旅行、矿井工作等情况,无外界供电条件,如何为这些设备供电就成为一个主要问题,特别是在紧急时刻,设备的断电有可能会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将提供一种便携式发电装置,通过将静电感应发电机与回力机械齿轮箱组合,实现机械能到电能的快速转换,可以广泛应用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各种移动电子设备的即时充电。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静电感应发电装置,包括两个定子、一个转子、回力齿轮单元和手动开关;其中两个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同轴并且间隔安装在所述转子的两侧,并且所述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手动开关用于向所述回力齿轮单元施加外力,从而驱动所述定子和转子的相对旋转;所述定子和转子互相面对的表面均形成阵列化的图案,所述定子上的每个阵列单元均包含一个第一电极单元,所述转子上的每个阵列单元均包含一个第二电极单元,并且在所述转子面向所述定子的表面上,或者是在所述定子面向所述转子的表面上,设置有与相应电极单元紧密贴合的摩擦单元;所有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电性连接至电信号输出端的一端、所有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电性连接至电信号输出端的另一端;
[0005]优选地,所述转子安装在中心轴上,所述中心轴穿过两个所述定子的中心通孔,使得所述中心轴与所述定子之间能发生相对旋转;
[0006]优选地,所述中心轴与所述定子的中心通孔之间没有连接件;
[0007]优选地,所述中心轴与所述定子的中心通孔之间形成间隔空隙;
[0008]优选地,两个所述定子通过轴承安装在同一个中心轴上,以实现与转子的相对旋转;
[0009]优选地,两个所述定子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中心轴上;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外表面为导电材料,使得所有所述第一电极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外表面形成电性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中心轴的表面为导电材料,所述转子直接固定在所述中心轴上,所有所述第二电极单元通过所述中心轴的表面实现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与所述中心轴绝缘隔离;
[0012]优选地,所述中心轴表面为绝缘材料,所述转子通过导电套层固定在所述中心轴表面,所有所述第二电极单元通过所述导电套层实现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与所述导电套层绝缘隔离;
[0013]优选地,所述中心轴上还固定有第一电刷和第二电刷,其中所有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电性连接后通过所述第一电刷与电信号输出端的一端连接,所有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电性连接后通过所述第二电刷与电信号输出端的另一端连接;
[0014]优选地,在电信号输出过程中,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相对表面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 0.5mm ;
[0015]优选地,所述定子和转子表面的阵列单元形状及尺寸均相同;
[0016]优选地,所述阵列单元以所述中心轴为圆心向外辐射排列;
[0017]优选地,所述阵列单元为独立的扇形或顶点被同心圆切割后形成的部分扇形单元;
[0018]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与第二电极单元的材料相同;
[0019]优选地,所述摩擦单元由绝缘材料制备;
[0020]优选地,所述摩擦单元的材料选自聚四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尼龙中的一种或多种;
[0021]优选地,所述摩擦单元的厚度为10nm-1mm ;
[0022]优选地,通过在所述摩擦单元的表面直接制备导电层来形成所需的电极单元;
[0023]优选地,所述转子或定子由导电材料制成;
[0024]优选地,所述定子中还包括第一刚性绝缘基板,和/或,所述转子中还包括第二刚性绝缘基板;
[0025]优选地,所述转子为在第二刚性绝缘基板的上下表面均沉积有阵列化第二电极单元的部件,和/或,所述定子为在第一刚性绝缘基板的表面沉积有阵列化第一电极单元的部件;
[0026]优选地,所述回力齿轮单元和手动开关均与所述中心轴相连,使所述回力齿轮单元能够带动所述中心轴旋转;
[0027]优选地,所述手动开关用于给所述回力齿轮单元施加外力,并且在外力撤销后所述回力齿轮单元能够驱动所述中心轴发生旋转;
[0028]优选地,还包括整流电路,以形成直流输出。
[002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携式静电感应发电装置最突出的优点是,能够通过手动做功的方式高效能发电,仅需轻轻拨动或旋转手动开关,发电机即可持续发电数分钟。同时本发电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巧、成本低廉、便携性能相当好等优势,便于产业推广和实际应用。
[0030]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1]通过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显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另外,虽然本文可提供包含特定值的参数的示范,但参数无需确切等于相应的值,而是可在可接受的误差容限或设计约束内近似于相应的值。此外,以下实施例中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2]图1是本实用新型发电装置的一种典型结构示意图;
[0033]图2是图1所示发电装置中定子和转子的典型结构示意图;
[0034]图3是本实用新型发电装置中定子的另一种典型结构示意图;
[0035]图4是本实用新型发电装置中转子的另一种典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7]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8]本实用新型中涉及的材料摩擦电性质是指一种材料在与其他材料发生摩擦或接触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得失电子能力,即两种不同的材料相接触或摩擦时一个带正电,一个带负电,说明这两种材料的得电子能力不同,亦即二者的摩擦电性质不同。例如,聚合物尼龙与铝箔接触的时候,其表面带正电,即失电子能力较强,聚合物聚四氟乙烯与铝箔接触的时候,其表面带负电,即得电子能力较强。
[003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顶点被同心圆切割后形成的部分扇形”是指由两段同心圆弧和两段直径组成的类扇形。
[0040]图1为本实用新型静电感应发电装置的一种典型结构,包括两个定子10、一个转子20、中心轴30、回力齿轮单元40、手动开关50,其中两个所述定子10分别同轴间隔安装在所述转子20的两侧,并且所述定子10和转子20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手动开关用于向所述回力齿轮单元40施加外力,从而驱动所述定子10和转子20的相对旋转;所述定子10和转子20互相面对的表面均形成阵列化的图案,所述定子10上的每个阵列单元均包含一个第一电极单元101,所述转子20上的每个阵列单元均包含一个第二电极单元201,并且在所述定子10面向所述转子20的表面上,设置有与相应电极单元紧密贴合的摩擦单元102 ;所有所述第一电极单元101电性连接至电信号输出端的一端、所有所述第二电极单元201电性连接至电信号输出端的另一端。
[0041]本发明发电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摩擦单元102 —般为具有高摩擦电负性的材料,其与第二电极单元201接触摩擦后会在二者表面均形成较为稳定的表面电荷(此处以摩擦单元102表面形成负电荷为例)。然后,再将当带有表面电荷的摩擦单元102与第二电极单元201分开,二者的表面正对但间隔一定距离d,由于整体电场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外电路没有电子流过;当摩擦单元102和第二电极单元201在环绕中心轴方向上发生相对移动后,二者的表面电荷发生失配,第二电极单元201的电势高于第一电极单元101,依据静电感应原理,第一电极单元101上的电子将向第二电极单元201上转移,从而在外接负载上形成电流;当第二电极单元201与摩擦单元102完全错开后,电荷流动结束;然后第二电极单元201继续转动再与下一个摩擦单元102相互接近,在相互接近的过程中同样由于静电感应形成反向电流,当第二电极单元201与摩擦单元102再次到达表面完全正对的位置时,反向电流流动结束。由此,随着定子10和转子20持续相对转动的发生,发电装置将向外输出交流电信号。并且,二者相对旋转的转速越高或盘间距越近,输出的电压和电流强度就越大。通过外接整流电路(如整流桥等),可以实现对器件的整流作用。可以看出,在整个发电装置工作的过程中,只有初始阶段需要将定子10和转子20的表面接触,使其摩擦带电,其后的所有过程定子10和转子20都是互相分离开的,这样会大大减小发电装置的工作阻力,只需要一次触发就可以使其工作数分钟,获得可观的电量输出。同时,这种非接触式的工作模式可以有效地延长发电装置的使用寿命。
[0042]本发明发电装置中的定子10和转子20在初始时也可不接触,此时摩擦单元102的表面通过与其他介质,例如空气,摩擦而带电,当摩擦单元102与第二电极单元201表面间隔正对时,根据静电感应原理,其上的表面电荷将对第二电极单元201产生影响,并促使第二电极单元201与第一电极单元101之间发生电子流动,以使整体电势达到平衡。该模式下,发电装置中的定子10和转子20始终无需接触,在结构上更为简单。
[0043]无论最初定子10和转子20表面是否接触,但是在电信号输出过程中,定子10和转子20相对的表面都是不接触的,优选此时二者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1cm,更优选小于
0.5mmο
[0044]以下将基于图1和图2所示的发电装置对各部件的结构和材料选择进行说明,但是这些说明并不限定于仅对该实施方式有效,事实上其他实施方式中的相关部件也可以按照下述范围和原则进行选择。
[0045]摩擦单元102 —般为摩擦电负性较高的绝缘材料或半导体材料,其中绝缘材料可选自一些常用的有机聚合物材料和天然材料,包括:聚四氟乙烯、聚二甲基硅氧烷、聚酰亚胺、聚二苯基丙烷碳酸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苯胺甲醛树脂、聚甲醛、乙基纤维素、聚酰胺、三聚氰胺甲醛、聚乙二醇丁二酸酯、纤维素、纤维素乙酸酯、尼龙、聚己二酸乙二醇酯、聚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再生纤维素海绵、聚氨酯弹性体、苯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尼龙、聚酰胺尼龙11、聚酰胺尼龙66、羊毛及其织物、蚕丝及其织物、纸、人造纤维、棉及其织物、木头、硬橡胶、聚甲基丙烯酸酯、聚乙烯醇、聚酯、聚异丁烯、聚氨酯弹性体、聚氨酯柔性海绵、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醇缩丁醛、酚醛树脂、氯丁橡胶、丁二烯丙烯共聚物、天然橡胶、聚丙烯腈、聚(偏氯乙烯-Co-丙烯腈)、聚乙烯丙二酚碳酸盐,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碳酸酯、液晶高分子聚合物、聚氯丁二烯、聚丙烯腈、醋酸酯、聚双苯酚碳酸酯、聚氯醚、聚三氟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和派瑞林,包括派瑞林C、派瑞林N、派瑞林D、派瑞林HT或派瑞林AF4。优选聚四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尼龙中的一种或多种。
[0046]常用的半导体材料包括硅、锗;第111和第V族化合物,例如砷化镓、磷化镓等;第II和第VI族化合物,例如硫化镉、硫化锌等;以及由II1- V族化合物和I1-VI族化合物组成的固溶体,例如镓铝砷、镓砷磷等。除上述晶态半导体外,还有非晶态的玻璃半导体、有机半导体等。非导电性氧化物、半导体氧化物和复杂氧化物也可以用来作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部件10的带电表面,例如锰、铬、铁、铜的氧化物,还包括氧化硅、氧化锰、氧化铬、氧化铁、氧化铜、氧化锌、B12和Y2O3。
[0047]摩擦单元102 —般为薄层或薄膜,厚度在10nm-1mm之间,自制或市售商品均可,可以为硬质材料也可以为柔性材料。虽然对摩擦单元102的形状和尺寸没有特殊要求,但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输出效果,优选摩擦单元102的形状和尺寸与相应的电极单元相同。
[0048]本实施例中虽然是在定子10上设置摩擦单元102,但是在实际生产中,该摩擦单元102也可以设置在转子20的表面,此时定子10面向转子20的表面即为第一电极单元101,而转子20面向定子10的表面为摩擦单元102。也就是说,只要定子10和转子20相互面对的表面一个是摩擦单元,另一个是电极单元即可,至于摩擦单元位于定子10还是转子20上,则都是可以的。
[0049]第一电极单元101和第二电极单元201用于在定子10和转子20发生相对旋转的过程中,通过静电感应作用形成电流并向外输送,均由导体材料制备,二者的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常用的导体材料有金属和导电的非金属材料等,其中金属可选自金、银、钼、铝、镍、铜、钛、铬或硒,以及由上述金属形成的合金;导电的非金属材料可选自氧化铟锡ITO和掺杂的半导体。
[0050]第一电极单元101和第二电极单元201的形状和尺寸可以各自选择,但是为了达到更好的能量转换效率,优选二者的形状和尺寸均相同,可以是以中心轴30为圆心向外辐射排列的独立扇形或是顶点被同心圆切割后形成的部分扇形单元。
[0051]第一电极单元101和第二电极单元201既可以独立制备后再与相应的摩擦单元粘贴结合,也可以直接在相应的摩擦单元表面制备。在摩擦单元表面制备电极单元的方法包括常规的沉积、蒸镀等。
[0052]除了电极单元和摩擦单元外,定子10和/或转子20中还可以包括刚性的绝缘基板,用于对电极单元和/或摩擦单元提供支撑。参见图3,定子10中可以包含第一刚性绝缘基板103,通过与第一电极单元101的下表面紧密贴合而固定。转子20中可以包含第二刚性绝缘基板203,由于转子20需要同时与两侧的定子10相互作用,因此在包含第二刚性绝缘基板203时,其上下表面均需要固定有第二电极单元201,具体结构可参见图4。虽然图4中第二刚性绝缘基板203上下表面固定的第二电极单元201的形状和尺寸都相同,但是这并不是必须的条件。如果转子20两侧的定子10中的第一电极单元101形状和尺寸不同,则第二刚性绝缘基板203上下表面固定的第二电极单元201的形状和尺寸也优选不同,并且应该与其表面相对的第一电极单元101的形状和尺寸一致。有了基板的支撑,电极单元不必担心机械强度的问题,因此本身的厚度可以很薄,甚至可以在绝缘基板表面直接制备相应的阵列化电极单元,这样可以更好的对电极单元的尺寸和形状进行控制。
[0053]为了增加定子10和转子20表面电荷的密度,可以在二者相对的表面,即电极单元的表面和摩擦单元的表面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使其表面分布有微米或次微米量级的微结构。具体的改性方法包括光刻蚀、化学刻蚀和离子体刻蚀等,还可以通过纳米材料的点缀或涂层的方式来实现该目的。
[0054]定子10和转子20之间的位置固定可以通过本领域中各种常规的手段来完成,例如转轴和/或轴承。可以将转子20安装在中心轴30上,中心轴30直接穿过两个定子10的中心通孔,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使得中心轴30与定子10之间能发生相对旋转。对于结构要求简单的装置而言,中心轴30与定子10的中心通孔之间可以没有连接件,例如通过间隔一定的空隙使得二者之间可以实现无摩擦或低摩擦的相对旋转。此时,定子10可以通过其他部件实现固定,例如通过与某些支架或环境物体相连而实现固定。两个定子10还可以通过轴承安装在同一个中心轴30上,以实现二者与转子20的同步相对旋转。一个典型的实施方式是:转子与中心轴30相对固定,在其两侧两个定子分别通过第一轴承601和第二轴承602安装在中心轴30上(参见图1),使得中心轴30在旋转的过程中,能够带动转子20发生旋转,而两个定子10的位置相对固定。
[0055]其中,中心轴30可以是表面导电结构,转子20直接固定在该导电表面上,使得其上的所有第二电极单元201都能通过该导电表面形成电性连接,而定子10上的第一电极单元101则与所述中心轴绝缘隔离,以防止第一电极单元101和第二电极单元201直接导通。在另一种情况中,中心轴30的表面也可以为绝缘材料,转子20可以通过一个导电套层固定在该中心轴30的表面,使得所有第二电极单元201通过该导电套层实现电性连接,同时第一电极单元101与该导电套层绝缘隔离。
[0056]定子10上所有第一电极单元101的电性连接可以通过轴承的导电表面实现,只要将定子上的所有第一电极单元与轴承的导电表面直接连接即可。
[0057]在发电装置的工作过程中,为了将第一电极单元101和第二电极单元201之间的电信号引出来,可以使用电刷连接。例如,在中心轴30上固定第一电刷和第二电刷,其中所有第一电极单元101电性连接后通过第一电刷与电信号输出端的一端连接,所有第二电极单元201电性连接后通过第二电刷与电信号输出端的另一端连接,这样就避免了转子20在旋转过程中导致导线的缠绕问题。
[0058]电信号输出端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电极单元101和第二电极单元201电连接,用于平衡两个电极层之间的电势差,并在此过程中将电信号向外输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电信号输出端可以与电流表、电压表或者其他电信号检测装置或收集装置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整流装置将电信号整合后再向外输出。
[0059]回力齿轮单元40和手动开关50用于给中心轴30施加外力,并使其发生旋转,以带动定子10和转子20间的相对转动。可以采用市售常见的回力齿轮部件来制作,例如整体的回力齿轮箱,也可以自己根据需要进行组装,以达到所需的输出转速。手动开关可以采用常规的开关即可,例如按压式、拉拽式、旋钮式等等。
[0060]回力齿轮单元40和手动开关50均与中心轴30相连,使得回力齿轮单元40能够带动中心轴30旋转。二者与中心轴30的连接方式既可以是直接固定,也可以是通过连接件连接。回力齿轮单元40和手动开关50可以安装在定子10的同侧,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安装在合式的位置。
[006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静电感应发电装置,包括两个定子、一个转子、回力齿轮单元和手动开关;其中两个所述定子与所述转子同轴并且间隔安装在所述转子的两侧,所述定子和转子之间的间距可调,所述手动开关用于向所述回力齿轮单元施加外力,从而驱动所述定子和转子的相对旋转;所述定子和转子互相面对的表面均形成阵列化的图案,所述定子上的每个阵列单元均包含一个第一电极单元,所述转子上的每个阵列单元均包含一个第二电极单元,并且在所述转子面向所述定子的表面上,或者是在所述定子面向所述转子的表面上,设置有与相应电极单元紧密贴合的摩擦单元;所有所述第一电极单元电性连接至电信号输出端的一端、所有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电性连接至电信号输出端的另一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感应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固定在中心轴上,所述中心轴穿过两个所述定子的中心通孔,使得所述中心轴与所述定子之间能发生相对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感应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与所述定子的中心通孔之间没有连接件,并且形成间隔空隙。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静电感应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定子通过轴承安装在所述中心轴上,以实现与转子的相对旋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电感应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定子分别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安装在所述中心轴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电感应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外表面为导电材料,使得所有所述第一电极单元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的外表面形成电性连接。
7.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静电感应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的表面为导电材料,所述转子直接固定在所述中心轴上,所有所述第二电极单元通过所述中心轴的表面实现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与所述中心轴绝缘隔离。
8.如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静电感应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表面为绝缘材料,所述转子通过导电套层固定在所述中心轴表面,所有所述第二电极单元通过所述导电套层实现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电极单元与所述导电套层绝缘隔离。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静电感应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上还固定有第一电刷和第二电刷,其中所有所述第一电极单兀电性连接后通过所述第一电刷与电信号输出端的一端连接,所有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电性连接后通过所述第二电刷与电信号输出端的另一端连接。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静电感应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轴上还固定有第一电刷和第二电刷,其中所有所述第一电极单兀电性连接后通过所述第一电刷与电信号输出端的一端连接,所有所述第二电极单元电性连接后通过所述第二电刷与电信号输出端的另一端连接。
11.如权利要求1-6、9及10任一项所述的静电感应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电信号输出过程中,所述定子和所述转子相对表面之间的间隔距离小于0.5mm。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感应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和转子表面的阵列单元形状及尺寸均相同。
13.如权利要求2-6、9及10任一项所述的静电感应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和转子表面的阵列单元形状及尺寸均相同。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静电感应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单元以所述中心轴为圆心向外福射排列。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静电感应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单元为独立的扇形或顶点被同心圆切割后形成的部分扇形单元。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静电感应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擦单元的材料选自聚四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氟化乙烯丙烯共聚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尼龙中的一种或多种。
17.如权利要求1_6、9、10及14-16任一项所述的静电感应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通过在所述摩擦单元的表面直接制备导电层来形成所需的电极单元。
18.如权利要求1_6、9、10及14-16任一项所述的静电感应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或定子由导电材料制成。
19.如权利要求1_6、9、10及14-16任一项所述的静电感应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中还包括第一刚性绝缘基板,和/或,所述转子中还包括第二刚性绝缘基板。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静电感应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为在第二刚性绝缘基板的上下表面均沉积有阵列化第二电极单元的部件,和/或,所述定子为在第一刚性绝缘基板的表面沉积有阵列化第一电极单元的部件。
21.如权利要求2-6、9、10及14-16任一项所述的静电感应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力齿轮单元和手动开关均与所述中心轴相连,使所述回力齿轮单元能够带动所述中心轴旋转。
【文档编号】H02N1/06GK203933440SQ201420197726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2日
【发明者】韩昌报, 王中林, 张弛, 李晓慧 申请人: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