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线束波纹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409014阅读:7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线束波纹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线束波纹管,包括管体,管体由左管体及右管体组成,左管体与右管体上下两端的相对侧端面之间均留有缝隙,有连接装置设置于缝隙内,左管体与右管体通过连接装置固定连接;连接装置包括上限位部、过渡部及下限位部,过渡部轴向置于缝隙内,过渡部外侧一端连接上限位部,上限位部曲率半径小于管体外径,过渡部内侧一端连接下限位部,下限位部剖面宽度大于过渡部剖面宽度,上限位部剖面宽度大于过渡部剖面宽度,过渡部剖面高度等于管体外内半径之差;上限位部内侧面轴向上设置有左右相互对称的若干排凸条,左管体及右管体外侧面轴向上设有与凸条相对应的凹槽,凸条卡于凹槽内。本实用新型线束导入方便,工作效率高。
【专利说明】一种汽车线束波纹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线束【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汽车线束波纹管。

【背景技术】
[0002]汽车线束是汽车整车中不可缺少部分,汽车线束连接了汽车整车中所有的电气设备,对汽车的安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波纹管用于汽车线路的保护管已被广泛应用,特别是汽车上电气线路上的保护使用波纹管已是首选。目前,汽车线束制作过程中,对于线束外包波纹管,需要将线束塞进波纹管里面,此过程繁琐复杂,工作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快速倒入线束的汽车线束波纹管。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线束波纹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由左管体及右管体组成,左管体与右管体上下两端的相对侧端面之间均留有缝隙,有连接装置设置于缝隙内,左管体与右管体通过连接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上限位部、过渡部及下限位部,过渡部轴向置于缝隙内,过渡部外侧一端连接上限位部,上限位部曲率半径小于管体外径,过渡部内侧一端连接下限位部,下限位部剖面宽度大于过渡部剖面宽度,上限位部剖面宽度大于过渡部剖面宽度,过渡部剖面高度等于管体外内半径之差;所述上限位部内侧面轴向上设置有左右相互对称的若干排凸条,左管体及右管体外侧面轴向上设有与凸条相对应的凹槽,凸条卡于凹槽内。
[0005]在上述基础上优选,所述连接装置轴向两端均可拆卸连接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由连接柄及垂直设置于连接柄内端面两侧的限位块组成,左管体及右管体轴向两端面上分别设有与限位块相对应的限位槽,限位块插入限位槽内。
[0006]在上述基础上优选,所述连接装置的上限位部外侧面上连接有悬挂装置。
[0007]在上述基础上优选,所述悬挂装置为挂钩。
[000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左管体与右管体通过连接装置拼接连接并形成用于放置线束的内部空间,线束放置于左管体(或右管体)内,再将右管体(或左管体)通过连接装置进行拼接固定,线束导入方便,工作效率高。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管体及右管体剖视图;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接装置剖视图;
[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限位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标号为:1-管体,11-左管体,12-右管体,13-缝隙,14-凹槽,15-限位槽,2-连接装置,21-上限位部,22-过渡部,23-下限位部,24-凸条,3-限位装置,31-连接柄,32-限位块,4-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6]参照图1至图4所示可知,一种汽车线束波纹管,包括管体1,所述管体I由左管体11及右管体12组成,左管体11与右管体12上下两端的相对侧端面之间均留有缝隙13,有连接装置2设置于缝隙13内,左管体11与右管体12通过连接装置2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装置2包括上限位部21、过渡部22及下限位部23,过渡部22轴向置于缝隙13内,过渡部22外侧一端连接上限位部21,上限位部21曲率半径小于管体I外径,过渡部22内侧一端连接下限位部23,下限位部23剖面宽度大于过渡部22剖面宽度,上限位部21剖面宽度大于过渡部22剖面宽度,过渡部22剖面高度等于管体I外内半径之差,连接装置2与缝隙13的配合实现对管体I上下方向限位。所述上限位部21内侧面轴向上设置有左右相互对称的若干排凸条24,左管体11及右管体12外侧面轴向上设有与凸条24相对应的凹槽14,凸条24卡于凹槽14内,实现对管体I左右方向限位。
[0017]所述连接装置2轴向两端均可拆卸连接有限位装置3,限位装置3由连接柄31及垂直设置于连接柄31内端面两侧的限位块32组成,左管体11及右管体12轴向两端面上分别设有与限位块32相对应的限位槽15,限位块32插入限位槽15内,利用限位装置3与左管体11及右管体12配合进一步对管体I左右方向进行限位,提高左管体11与右管体12拼接稳定性。
[0018]所述连接装置2的上限位部21外侧面上连接有悬挂装置,悬挂装置选用挂钩4,方向对波纹管进行安装固定。
[0019]左管体11与右管体12通过连接装置2拼接连接并形成用于放置线束的内部空间,线束放置于左管体11 (或右管体12)内,再将右管体12 (或左管体11)通过连接装置2进行拼接固定,线束导入方便,工作效率高。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线束波纹管,包括管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由左管体及右管体组成,左管体与右管体上下两端的相对侧端面之间均留有缝隙,有连接装置设置于缝隙内,左管体与右管体通过连接装置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上限位部、过渡部及下限位部,过渡部轴向置于缝隙内,过渡部外侧一端连接上限位部,上限位部曲率半径小于管体外径,过渡部内侧一端连接下限位部,下限位部剖面宽度大于过渡部剖面宽度,上限位部剖面宽度大于过渡部剖面宽度,过渡部剖面高度等于管体外内半径之差;所述上限位部内侧面轴向上设置有左右相互对称的若干排凸条,左管体及右管体外侧面轴向上设有与凸条相对应的凹槽,凸条卡于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波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轴向两端均可拆卸连接有限位装置,限位装置由连接柄及垂直设置于连接柄内端面两侧的限位块组成,左管体及右管体轴向两端面上分别设有与限位块相对应的限位槽,限位块插入限位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波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的上限位部外侧面上连接有悬挂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线束波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装置为挂钩。
【文档编号】H02G3/04GK204089079SQ201420425060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8日
【发明者】王寅生, 徐磊, 赵虎承 申请人:合肥康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