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线归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20686发布日期:2018-06-17 13:56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网架设用辅助工具,尤其涉及一种导线归方装置。



背景技术:

集束线也称集束导线,集束导线的全称为集束架空绝缘电缆,制造时用绝缘材料连接筋将多根(一般为4根)绝缘电缆组成平行导线束,紧凑的连接在一起,不再绞合,各缆芯受力均匀,在张力作用下,电缆的绝缘不受压,其组合拉断力整体加大,是新型可分裂、对称组合的绝缘导线;平行集束导线供电不仅可以满足主干线、分支线,还可以满足廊道受限地区三相到户供电模式的需求,平行集束导线的线路,减少了杆塔、横担和瓷件,节省大量金属,不受树木、建筑群等复杂环境的影响,可沿墙敷设,节省通道,三相到户供电模式可使配变三相不平衡度降至极小,减小中性线电流,从而降低电阻损耗,广泛应用于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主干线、分支线及接户线改造工作,符合了“经济环保、供用和谐”的农电发展目标,是当今世界线材发展潮流的代表之一。

根据集束导线施工技术规范,集束导线作为架空线路或接户引线使用时,必须进行“归方”处理,使平行集束导线整体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再绑上尼龙扎带进行固定,归方后的导线不仅可以减轻导线因大风、覆冰等原因引起的载重应力过大,还可以增加导线抗拉断能力,因此“归方处理”是平行集束导线架设时必不可少的步骤。

现有技术中,平行集束导线归方处理时主要靠人工进行,没有专用的工具,操作时一般需要2至3人,操作时费时费力,影响了工程施工进度,而且还容易损伤导线,加大了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导线归方装置,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集束导线归方时没有专用工具,造成技术人员劳动强度大的不足。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导线归方装置,包括空心状的主体,所述主体内设有对导线进行归方的衬套,所述衬套内还设有对导线进行梳理的梳理片,所述梳理片上开设有若干个使导线穿过的通孔,所述梳理片通过空心的卡套卡接在衬套内,所述梳理片焊接在卡套内,所述卡套的轴线平行于通孔的轴线,所述衬套的形状为呈空心状的棱台体,所述衬套包括进线口和出线口,所述进线口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出线口的横截面面积,所述主体上还焊接有便于操作的手持架,所述手持架的形状为同一根杆件弯成的环形,所述主体上还设有脚踏板,所述主体上还设有扎紧导线的尼龙扎带钳。

上述构成中,主体内设有衬套,在衬套内设有梳理片,而主体上分别设有便于操作的手持架、脚踏板和尼龙扎带钳,在对导线进行归方时,仅需要将梳理片装配至衬套内,然后再将衬套装配至主体内,最后使导线穿过梳理片并由衬套的出线口拉出即可完成集束导线的归方操作,设置于主体上的尼龙扎带钳可以方便地将归方后的导线扎紧,操作十分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通孔内设有空心的防护套,所述防护套上开设有与梳理片配合的固定槽,所述防护套粘接在通孔内。防护套可以避免梳理片划伤导线,优化了归方装置的使用性能。防护套粘接在通孔内,防护套与梳理片连接可靠。

作为优选,所述手持架上还套设有橡胶防滑套,所述橡胶防滑套上设有网状花纹。橡胶防滑套优化了归方装置的操作性能,而网状花纹增大了橡胶防滑套的摩擦系数,进一步优化了归方装置的使用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脚踏板通过架体焊接在主体上,所述脚踏板上设有防滑纹。脚踏板上的防滑纹增大了脚踏板的摩擦系数,优化了归方装置的使用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尼龙扎带钳与主体之间设有固定尼龙扎带钳的连杆,所述连杆焊接在主体上,所述尼龙扎带钳穿设在连杆上。连杆可以将尼龙扎带钳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上,使归方装置使用更加方便。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导线归方装置,具有如下优点:在主体内设有对平行导线进行归方的衬套,衬套内设有梳理片,梳理片上设有使导线可以穿过的通孔,梳理片通过卡套卡接于衬套内,在主体上还设有手持架、脚踏板和尼龙扎带钳,使用过程中将卡套卡接于衬套内,然后再将衬套装配至主体内,导线由衬套的进线口进入、穿过梳理片,然后将导线由衬套的出线口拉出,完成导线的归方操作,梳理片用于对导线进行梳理,避免两根导线缠绕在一起影响导线的归方性能,尼龙扎带钳可以方便地将归方后的导线扎紧,操作十分方便,有效地降低了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一种导线归方装置的轴测图,

附图2是本发明一种导线归方装置中衬套的轴测图,

附图3是本发明一种导线归方装置的主视图,

附图4是附图3中A-A处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导线归方装置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导线归方装置,包括空心状的主体1,所述主体1内设有对导线进行归方的衬套2,所述衬套2内还设有对导线进行梳理的梳理片3,所述梳理片3上开设有若干个使导线穿过的通孔4,所述通孔4内设有空心的防护套11,所述防护套11上开设有与梳理片3配合的固定槽,所述防护套11粘接在通孔4内,也就是说,防护套11插入通孔4后,固定槽与通孔4的侧壁配合,固定槽内应涂设胶水,以使防护套11与梳理片3配合牢固,所述梳理片3通过空心的卡套5卡接在衬套2内,所述梳理片3焊接在卡套5内,所述卡套5的轴线平行于通孔4的轴线;

参见图1、图2,所述衬套2的形状为呈空心状的棱台体,所述主体1的形状也为空心的棱台体,衬套2可以插入主体1内但不能从主体1内通过,所述衬套2包括进线口6和出线口7,所述进线口6的横截面面积大于出线口7的横截面面积;

参见图1、图3,所述主体1上还焊接有便于操作的手持架8,所述手持架8的形状为同一根杆件弯成的环形,所述手持架8上还套设有橡胶防滑套,所述橡胶防滑套上设有网状花纹,以便于技术人员手持;

参见图1、图3,所述主体1上还设有脚踏板9,所述脚踏板9通过架体12焊接在主体1上,所述脚踏板9上设有防滑纹;所述主体1上还设有扎紧导线的尼龙扎带钳10,所述尼龙扎带钳10与主体1之间设有固定尼龙扎带钳10的连杆13,所述连杆13焊接在主体1上,所述尼龙扎带钳10穿设在连杆13上,连杆13用于将尼龙扎带钳10支撑到出线口7处,以便于尼龙扎带钳10将归方后的导线扎紧。

上述方案中导线由梳理片3梳理后再由衬套2对导线进行归方,梳理片3可以对导线进行梳理,避免导线缠绕在一起而影响导线的归方性能,提高了导线的归方效率,降低了技术人员的劳动强度。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旨在体现本发明的突出技术效果和优势,并非是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了解的是,一切基于本发明技术内容所做出的修改、变化或者替代技术特征,皆应涵盖于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主张的技术范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