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岩石山地电站光伏支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59931阅读:474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光伏支架,尤其涉及一种岩石山地电站光伏支架。

背景技术:
现有国内外山地光伏电站的支架是采用预应力灌桩或者螺旋桩安装方式。这种安装方式在岩石山地光伏电站存在安装施工难度大,周期长,造价高,增加光伏电站的安装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岩石山地电站结构合理,快速安装、安装牢固可靠的岩石山地电站光伏支架。这种岩石山地电站光伏支架,包括前斜撑、后斜撑、立柱、底板、斜梁和混凝土独立基础,所述混凝土独立基础通过锚杆固定在岩石上,所述立柱底部与底板连接,底板通过地脚螺栓与混凝土独立基础连接;所述立柱上设有立柱抱箍,所述立柱抱箍分别连接前斜撑和后斜撑,所述立柱上端通过第二转角连接件连接斜梁中部,所述前斜撑和后斜撑分别连接斜梁前部和后部,所述斜梁上设有檩条,光伏组件固定在檩条上。作为优选:所述光伏组件通过双边铝压块固定在檩条上。作为优选:所述立柱上通过螺栓设有拉杆角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锚杆采用Φ22二级钢筋,入岩1.0m,外露0.2m;锚杆孔采用Φ66直径钻孔;采用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10.5纯水泥浆灌浆。由于采用锚杆Φ22二级钢筋,入岩1.0m,外露0.2m,从而降低了岩石山地光伏电站存在安装施工难度大,周期长,造价高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图3为图1的B部放大图;图4为图1的C部放大图;图5为图1的D部放大图;图6为图1的E部放大图;图7为图1的F部放大图;图8为锚杆与混凝土独立基础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前斜撑1、后斜撑2、立柱3、底板4、第一转角连接件5、第二转角连接件6、斜梁7、双边铝压块8、多晶硅光伏组件9、檩条10、立柱抱箍11、混凝土独立基础12、地脚螺栓13、锚杆14、光伏组件15、拉杆角码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如图1至图7所示,这种岩石山地电站光伏支架,包括前斜撑1、后斜撑2、立柱3、底板4、斜梁7和混凝土独立基础12,所述混凝土独立基础12通过锚杆14固定在岩石上,所述立柱3底部与底板4连接,底板4通过地脚螺栓13与混凝土独立基础12连接;所述立柱3上设有立柱抱箍11,所述立柱抱箍11分别连接前斜撑1和后斜撑2,所述立柱3上端通过第二转角连接件6连接斜梁7中部,所述前斜撑1和后斜撑2分别连接斜梁7前部和后部,所述斜梁7上设有檩条10,光伏组件15固定在檩条10上。所述光伏组件15通过双边铝压块8固定在檩条10上。所述立柱3上通过螺栓设有拉杆角码。如图2,所述多晶硅光伏组件15通过双边铝压块8和U型螺栓M6(2平2弹2母)固定在口50x40x2镀锌钢方通(檩条10);口50x40x2镀锌钢方通(檩条10)通过U型螺栓M10(2平2弹2母)固定在口60x40x2.5镀锌钢方通(斜梁7)。如图3,所述第一转角连接件5通过U型螺栓M10B(2平2弹2母)固定在口60x40x2.5镀锌钢方通(斜梁),第一转角连接件5和口40x40x2镀锌钢方通(前斜撑1)通过M12*90外六角螺栓(配1平1弹1母)固定。如图4,所述口40x40x2镀锌钢方通(前斜撑1)和口40x40x2镀锌钢方通(后斜撑2)通过立柱抱箍11采用M12*90外六角螺栓(配1平1弹1母)固定在口100x50x2.5镀锌钢方通(立柱3)。如图5,所述口100x50x2.5镀锌钢方通(立柱3)和混凝土独立基础12之间通过2-U12地脚螺栓13进行固定。如图6,所述L50x50x4拉杆角码16(H=45)通过M10*135外六角螺栓(配1平1弹1母)固定在口100x50x2.5镀锌钢方通(立柱3)。如图7,所述第二转角连接件6和口60x40x2.5镀锌钢方通(斜梁7)之间通过M10*90外六角螺栓(配1平1弹1母)固定;第二转角连接件6和口100x50x2.5镀锌钢方通(立柱3)通过M12*90外六角螺栓(配1平1弹1母)固定。如图8,所述锚杆14采用Φ22二级钢筋,入岩1.0m,外露0.2m;锚杆孔采用Φ66直径钻孔;采用P.O.32.5普通硅酸盐水泥、10.5纯水泥浆灌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