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缆专用安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27070阅读:2249来源:国知局
线缆专用安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将线缆安装到卡箍中的安装工具,尤其涉及航空发动机电缆专用安装工具。



背景技术:

随着电缆制造技术的发展,航空发动机使用的机载电缆从以前的开放式电缆逐步发展为现在的闭式电缆。成品电缆的外层材料从橡胶发展到编织物。目前先进航空发动机在低温区多采用表面编织的电缆,这种电缆具有较强的耐磨性,且外层质量轻。

表面编织的电缆可采用ω形金属卡箍固定。ω形金属卡箍取代橡胶金属复合卡箍进行电缆固定,减轻了电缆固定结构的重量。对于采用ω形金属卡箍固定的电缆多采用徒手安装。徒手安装一般有两种方法,方法一是两个工人配合安装,一名工人掰开卡箍,另一名工人将电缆塞入卡箍中。这种方法使卡箍开合角度存在不确定性,且浪费人力,效率低。方法二是工人将电缆捏成椭圆后沿着卡箍开合处塞进卡箍内部,这种安装方法将对电缆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专用安装工具,其适合于辅助工人将线缆安装到卡箍中。

一种线缆专用安装工具包括第一橇臂以及第二橇臂,所述第一橇臂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铰接部;所述第二橇臂具有第一端、第二端以及位于第一端和第二端的铰接部;所述第一橇臂的铰接部和所述第二橇臂的铰接部通过铰轴连接,所述第一橇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橇臂的第一端位于所述铰轴的第一侧,所述第一橇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橇臂的第二端位于所述铰轴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所述第一橇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橇臂的第二端构造成分别对应线缆卡箍的开口的两侧,并且适合于进入到线缆卡箍的开口中,线缆卡箍的所述开口用于卡入线缆,位于所述铰轴的所述第二侧的所述第一橇臂、所述第二橇臂的臂体提供有供线缆穿过的线缆空间。

该线缆专用安装工具还具有推杆,所述推杆具有施力端和顶推端,所述铰轴提供有推杆通道,所述第一橇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橇臂的第一端彼此间隔的距离足以容许所述推杆通过并穿过所述推杆通道,进入到所述线缆空间。

所述推杆的所述顶推端具有适合于与线缆表面贴合的弧面。

所述第一橇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橇臂的第二端分别具有适合于接触所述线缆卡箍的开口壁面的防滑结构。

所述第一橇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橇臂的第一端彼此间隔开并且间隔距离足以使得所述第一橇臂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橇臂的第一端通过彼此靠近,使所述第一橇臂与所述第二橇臂分别绕所述铰轴转动,进而使得所述第一橇臂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橇臂的第二端张开,将线缆卡箍的开口扩大。

所述推杆的施力端设置有把手,所述顶推端设置有顶推件,所述顶推件具有所述弧面,所述把手和所述顶推件不能通过所述铰轴的推杆通道。

所述防滑结构为防滑槽。

所述线缆卡箍为ω形金属卡箍。

所述线缆为航空发动机电缆。

本发明可以保证线缆和卡箍的完整性,第一橇臂、第二橇臂可以通过以铰接部和铰轴形成的支点,以杠杆作用来操作卡箍的开口,因此能轻易操作,无需用很大力气就能形成合适大小的开口,也无需挤压线缆,将线缆推入到卡箍中,使用这种安装工具后,一名工人就可实现卡箍固定线缆进行无损安装。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线缆专用安装工具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线缆专用安装工具的使用状态的示意性立体图。

图3为图2中线缆专用安装工具的主视图。

图4为图2中线缆专用安装工具的主视图,其中线缆已被推入到卡箍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阐述了更多的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显然能够以多种不同于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根据实际应用情况作类似推广、演绎,因此不应以此具体实施例的内容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以及后续其他的附图均仅作为示例,其并非是按照等比例的条件绘制的,并且不应该以此作为对本发明实际要求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如图1所示,线缆专用安装工具包括第一橇臂1以及第二橇臂2,第一橇臂具1有第一端11、第二端12以及位于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的铰接部13;第二橇臂2具有第一端21、第二端22以及位于第一端21和第二端22的铰接部23;第一橇臂1的铰接部13和第二橇臂2的铰接部23通过铰轴3连接,第一橇臂1的第一端11与第二橇臂2的第一端21位于铰轴3的第一侧,即图中的右侧,第一橇臂1的第二端12和第二橇臂2的第二端22位于铰轴3的与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即图中的左侧。如图2所示,第一橇臂1的第二端12和第二橇臂2的第二端22构造成分别对应线缆卡箍7的开口的两侧,并且适合于进入到线缆卡箍7的开口中,线缆卡箍7的开口用于卡入线缆6,位于铰轴3的第二侧的第一橇臂1、第二橇臂2的臂体提供有供线缆穿过的线缆空间61。通过操作第一橇臂1的第一端11与第二橇臂2的第一端21,可以使第一橇臂1、第二橇臂2绕铰轴3转动,进而张开第一橇臂1的第二端12与第二橇臂2的第二端22,进而将线缆卡箍7的开口扩大,以利于推入线缆6。

线缆6的推入方式有多种,图2至图4示出了通过推杆来推入的方式。推杆4具有施力端和顶推端,施力端即图中的右端,顶推端即图中的左端。铰轴3提供有推杆通道,推杆通道在图中被遮挡没有显示出来。第一橇臂1的第一端11与第二橇臂2的第一端21彼此间隔的距离足以容许推杆4通过并穿过推杆通道,进入到线缆空间61。这样,在扩大线缆卡箍7的开口后,通过推杆4可以轻松地将线缆6推入到线缆卡箍7之中。

推杆4的顶推端具有适合于与线缆6表面贴合的弧面41。该弧形表面41可增大与缆线6的接触面积,有利于保护线缆6。推杆4的弧形表面41可以设置在顶推件4b上。在推杆4的施力端可以设置把手5,把手5与推杆4可以是螺纹连接。把手5可以方便人工操作。推杆4的杆身上以及铰轴3上的推杆通道内可以涂上耐磨涂层,推杆4的两端受到顶推件4b与把手5的限制,不会从铰轴3的推杆通道中滑落。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橇臂1的第二端12和第二橇臂2的第二端22可以分别具有用于接触线缆卡箍7的开口壁面71的防滑结构。防滑结构可以如图所示的防滑槽70,或者其他防滑结构,例如摩擦系数高的表面。

继续参照图1,第一橇臂1的第一端11与第二橇臂2的第一端21彼此间隔开并且间隔距离足以使得第一橇臂1的第一端11与第二橇臂2的第一端21通过彼此靠近,使第一橇臂1与第二橇臂2分别绕铰轴3转动,进而使得第一橇臂1的第二端12和第二橇臂2的第二端22张开,将线缆卡箍7的开口扩大。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橇臂与第二橇臂也可以是相交叉的形式,彼此以其铰接部为施力点,将线缆卡箍7的开口撬开。

图中示出的线缆是航空发动机电缆,但也可以是其他线缆。线缆卡箍7是ω形金属卡箍,但也可以是塑料卡箍,或者其他形状的卡箍。

如图2、图3所示,第一橇臂1和第二橇臂2适当张开,将电缆6包在线缆空间6,适当闭合第一橇臂1和第二橇臂2,沿ω形金属卡箍轴向移动本发明工具,线缆卡箍的开口接收第一橇臂1和第二橇臂2的第二端。适当张开第一橇臂1和第二橇臂2,确保线缆卡箍上下两耳片嵌在第一橇臂1和第二橇臂2的防滑槽12内,卡箍7的开口壁面71与第一橇臂11接触,这种状态下金属卡箍位置与安装工具已到位。单手轻握第一橇臂1和第二橇臂2,使第一橇臂1和第二橇臂2绕铰链轴3转动,此时线缆卡箍7受力张开。

图4是完成状态图,待线缆卡箍7张开后,用另一手握住推拉把手5,并推动推杆4,使推杆4的圆弧面41与线缆6接触,推送线缆6进入线缆卡箍7内。最后拉回推杆4,闭合第一橇臂1和第二橇臂2,取出安装工具。

可以理解到,根据本发明的安装工具能实现工人的独立安装,在整个安装过程中卡箍和电缆变形小、不会对卡箍和电缆造成损伤。

本发明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