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源过载报警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0472阅读:5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源电路,尤其涉及一种电源过载报警电路。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技术得以迅猛发展,电子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进入到普通人们的家庭,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也离不开电子产品。电子产品毫无疑问需要使用电,而在用电过程中容易出现电源过载的情况,电源过载容易造成电子产品使用异常,严重的甚至会损坏电子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过载报警电路,以期待能在电源过载时提醒用户,使用户能及时处理。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源过载报警电路,主要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正极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1,一端经发声器GB后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阻R1,P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N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1,正极与三级VT1的集电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的电容C2,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另一端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的电阻R2,正极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的电容C3,串接在三极管VT2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3,串接在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之间的电阻R4,串接在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电阻R5,P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N极经电阻R6后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的二极管D2,以及正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的电容C4组成;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1的正极与负极共同组成电源过载报警电路的输入端,所述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电容C4的正极共同组成电源过载报警电路的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电阻R1为限流电阻,其阻值为500~800Ω。

再进一步的,所述电阻R2和电阻R3,电阻R4,电阻R5以及电阻R6的阻值均大于2kΩ。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本发明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成本低廉,还能在电源过载时通过发声器发出报警声来提醒用户,使用户能及时处理异常情况,即可防止电源过载时对电子产品负载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电源过载报警电路,主要由三极管VT1、三极管VT2、三极管VT3、发声器GB、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阻R4、电阻R5、电阻R6、电容C1、电容C2、电容C3、电容C4、二极管D1以及二极管D2组成。其中,所述电阻R1为限流电阻。

所述电容C1的正极经电阻R2后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其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1的一端经发声器GB后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三极管VT1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1的P极与三极管VT2的基极相连接,其N极与三极管VT1的基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2的正极与三级VT1的集电极相连接,其负极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2的一端与三极管VT2的发射极相连接,其另一端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3的正极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其负极与三极管VT2的集电极相连接。所述电阻R3串接在三极管VT2的基极与集电极之间,所述电阻R4串接在三极管VT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之间,所述电阻R5串接在三极管VT3的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所述二极管D2的P极与三极管VT3的集电极相连接,其N极经电阻R6后与电容C1的正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4的正极与二极管D2的N极相连接,其负极与三极管VT3的基极相连接。

同时,所述三极管VT2的基极与三极管VT3的发射极相连接;所述电容C1的正极与负极共同组成电源过载报警电路的输入端,该输入端可直接外接电源。所述三极管VT3的发射极与电容C4的正极共同组成电源过载报警电路的输出端,该输出端可直接连接电子产品负载。

实施时,所述电阻R1的阻值为500~800Ω;所述电阻R2和电阻R3,电阻R4,电阻R5以及电阻R6的阻值均大于2kΩ。使用时,在正常情况下发声器GB处于待机状态不发声。过载时,输出电压减小,三极管VT2截止,三极管VT1导通,发声器GB发出报警声,即可提醒用户。

如上所述,便可较好的实现本发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