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沟结构、电缆敷设结构及电缆敷设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75719阅读:819来源:国知局
电缆沟结构、电缆敷设结构及电缆敷设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缆敷设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沟结构、电缆敷设结构及电缆敷设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高压输电电缆敷设时,一般选择电缆沟、埋管或电缆隧道等建构筑物作为保护电缆的结构形式,在高速公路及铁路旁敷设电缆时,通常选择经济可靠的电缆沟结构。

参见图1-图3,现有常用的电缆沟结构10为方形盖板式电缆沟,电缆沟结构10包括垫层11、底板12、侧板13、立柱14、支架15及盖板16。当施工时,平整场地(开挖基槽或不开挖基槽都可),浇筑垫层11,并浇筑底板12及侧板13,底板12水平设置,侧板13与底板12垂直,在底板12与侧板13形成的电缆沟内安装立柱14,立柱14竖直固定于侧板13的内壁,支架15水平连接于立柱14上,在支架15上敷设电缆a,上下层电缆a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将盖板16盖设于两侧板13以将电缆沟封闭。

由于路基b一般具有坡度,现有电缆沟结构10设于路基b时,往往需要在路基b与电缆沟结构10之间、电缆沟结构10顶部及电缆沟结构10远离路基b的一侧回填一定厚度的覆土c以形成自然放坡的土坡以保证电缆沟结构10的稳定,需要回填覆土量大、需要占用大量征地、造价高且耗时长;同时路基b与电缆沟结构10之间的空间不仅无法利用,而且该空间需要大量覆土c,并对电缆沟结构10产生侧向推力;且填设于电缆沟结构10与路基b之间的覆土c传递至路基b路堤处的附加应力大,易引起路基b的二次沉降;且上述电缆沟结构10的可利用空间较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电缆沟结构需要回填覆土量大、需要占用征地量大、造价高、耗时长,大量覆土对电缆沟结构产生侧向推力、覆土传递至路基路堤处的附加应力大及电缆沟结构可利用空间较小的问题提供一种电缆沟结构、电缆敷设结构及电缆敷设方法。

一种电缆沟结构,设于路基的路堤旁,用于敷设电缆,包括:

垫层;

底板,设于所述垫层上;

第一侧板,连接于所述底板一端并相对于所述底板倾斜设置以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路堤相贴合;

第二侧板,设于所述底板的另一端;

敷设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壁,所述电缆敷设于所述敷设装置上;

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上以封闭所述电缆沟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电缆沟结构,第一侧板与路基的路堤贴合,电缆沟结构本身具有自挡功能,则该电缆沟结构与路基之间不再存在间隙,不需要在路基与电缆沟结构之间回填一定厚度的覆土,如此在电缆沟结构远离路基的一侧也不需要回填一定厚度的覆土以与靠近路基一侧的覆土相平衡,需要时只要在电缆沟结构顶部回填一定厚度的覆土即可,回填覆土量小,需要占用征地少,造价低且耗时短;路基与电缆沟结构之间不存在空间,回填覆土不会对电缆沟结构产生侧向推力;由于在电缆沟结构与路基之间不再需要回填覆土,则不存在覆土传递于路堤处的附加应力大的问题,不易于引起路基的二次沉降;在占有相同底面积的情况下,由于第一侧板倾斜设于底板,而不是垂直设于底板,则电缆沟结构内部的利用空间较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延伸于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肋板,所述肋板设于所述压板并抵靠所述第二侧板,所述肋板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梯形或长方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沿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盖板与所述路堤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还包括第二连接板及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弯折设于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弯折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于所述第二侧板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板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平行,所述第三连接板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敷设装置包括:

立柱,所述立柱包括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壁;及

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或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电缆设于所述支架;

其中,多个所述支架远离所述第一立柱的端部平齐,多个所述支架远离所述第二立柱的端部平齐。

一种电缆敷设结构,包括上述的电缆沟结构,还包括覆土,所述覆土覆设于所述电缆沟结构的盖板、所述电缆沟结构的第一侧板及所述路堤上。

本发明提供的电缆敷设结构,包括电缆沟结构,电缆沟结构的第一侧板与路基的路堤贴合,电缆沟结构本身具有自挡功能,则该电缆沟结构与路基之间不再存在间隙,不需要在路基与电缆沟结构之间回填一定厚度的覆土,如此在电缆沟结构远离路基的一侧也不需要回填一定厚度的覆土以与靠近路基一侧的覆土相平衡,需要时只要在电缆沟结构顶部回填一定厚度的覆土即可,回填覆土量小,需要占用征地少,造价低且耗时短;路基与电缆沟结构之间不存在空间,回填覆土不会对电缆沟结构产生侧向推力;由于在电缆沟结构与路基之间不再需要回填覆土,则不存在覆土传递于路堤处的附加应力大的问题,不易于引起路基的二次沉降;在占有相同底面积的情况下,由于第一侧板倾斜设于底板,而不是垂直设于底板,则电缆沟结构内部的利用空间较大。

一种电缆敷设方法,包括步骤:

在靠近路基的路堤旁浇筑垫层;

在所述垫层上浇筑底板;

在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浇筑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底板倾斜且与所述路堤相贴合;

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壁分别安装敷设装置;

将电缆敷设于所述敷设装置;

将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以封闭电缆沟结构。

本发明提供的电缆敷设方法,第一侧板与路基的路堤贴合,电缆沟结构本身具有自挡功能,则该电缆沟结构与路基之间不再存在间隙,不需要在路基与电缆沟结构之间回填一定厚度的覆土,如此在电缆沟结构远离路基的一侧也不需要回填一定厚度的覆土以与靠近路基一侧的覆土相平衡,需要时只要在电缆沟结构顶部回填一定厚度的覆土即可,回填覆土量小,需要占用征地少,造价低且耗时短;路基与电缆沟结构之间不存在空间,不需要回填覆土,不会对电缆沟结构产生侧向推力;由于在电缆沟结构与路基之间不再需要回填覆土,则不存在覆土传递于路堤处的附加应力大的问题,不易于引起路基的二次沉降;在占有相同底面积的情况下,由于第一侧板倾斜设于底板,而不是垂直设于底板,则电缆沟结构内部的利用空间较大。

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将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以封闭电缆沟结构的步骤后还包括步骤:

在所述盖板、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路堤上覆设覆土。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缆沟结构的结构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电缆沟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图2的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沟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沟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7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沟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8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沟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9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沟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图10为本发明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沟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见图4-图6,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缆沟结构20,设于路基b的路堤b1旁,用于敷设电缆a,包括:

垫层21;

底板22,设于垫层21上;

第一侧板23,连接于底板22一端并相对于底板22倾斜设置以使第一侧板23与路堤b1相贴合;

第二侧板24,设于底板22的另一端;

敷设装置,固定于第一侧板23和/或第二侧板24的内侧壁,电缆a敷设于敷设装置上;

盖板27,盖设于第一侧板23与第二侧板24上以封闭电缆沟结构20。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沟结构20,第一侧板23与路基b的路堤b1相平行以与路堤b1贴合,电缆沟结构20本身具有自挡功能,且该电缆沟结构20与路基b之间不再存在间隙,不需要在路基b与电缆沟结构20之间回填一定厚度的覆土,如此在电缆沟结构20远离路基b的一侧也不需要回填一定厚度的覆土以与靠近路基b一侧的覆土相平衡,需要时只要在电缆沟结构20顶部回填一定厚度的覆土即可,回填覆土量小,需要占用征地少,造价低且耗时短;路基b与电缆沟结构20之间不存在空间,回填覆土不会对电缆沟结构20产生侧向推力;由于在电缆沟结构20与路基b之间不再需要回填覆土,则不存在覆土传递于路堤b1处的附加应力大的问题,不易于引起路基b的二次沉降,且电缆沟结构20的部分载荷可以传递至路堤b1,对路堤b1形成反压,有利于路堤b1稳定;在占有相同底面积的情况下,由于第一侧板23倾斜设于底板22,而不是垂直设于底板22,则电缆沟结构20内部的利用空间变大。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垫层21为砼垫层,垫层21与地面平行设置,底板22平设于垫层21,第二侧板24垂直于底板22的另一端而设,第一侧板23相对于底板22的倾斜角度与路堤b1相对于地面的的倾斜角度相同,以使第一侧板23与路堤b1相贴合。

在本实施例中,敷设装置包括立柱25,立柱25包括第一立柱251与第二立柱252,第一立柱251与第二立柱252分别固定于第一侧板23与第二侧板24的内侧壁。

敷设装置还包括支架26,支架26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立柱251或第二立柱252,电缆a设于支架26。

第一立柱251固定于第一侧板23的内侧壁,即第一立柱251相对于底板22倾斜设置,第二立柱252固定于第二侧板24的内侧壁,即第二立柱252相对于底板22垂直设置。支架26的一端可分别连接于第一立柱251或者第二立柱252,参见图4,支架26的一端可垂直连接于第二立柱252,支架26的一端可与第一立柱251互成角度连接,即可保证支架26水平设置,电缆a敷设于支架26上。具体地,连接于第一立柱251的支架26的另一端的端部不齐,以保证连接于第一立柱251的上下支架26之间依次错开,上下层支架26相互影响较小,便于电缆a的检修,连接于第二立柱252的支架26的另一端端部可以平齐设置也可以不平齐设置。

参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侧板23设有第一台阶部231,第二侧板24设有第二台阶部241,盖板27的两端分别卡接于第一台阶部231与第二台阶部241,以保证盖板27相对于第一侧板23与第二侧板24不左右滑动。底板22、第一侧板23、第二侧板24及盖板27之间形成一个梯形的空间,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方形空间,空间利用率变大,且梯形的电缆沟结构20可以保证电缆沟结构20内部的支架26可以充分利用第一侧板23的斜坡空间,电缆沟结构20做成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第一侧板23上的各层支架26之间的相互影响小。

参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电缆沟结构20还包括压板28,压板28延伸于底板22靠近第二侧板24的一侧设置。由于底板22靠近第二侧板24的一侧延伸设有压板28,压板28的设置可以增加整个电缆沟结构20的底面面积,因此可大大降低电缆沟结构20对路堤b1坡脚处地基的附加应力,减小了对路基b沉降的影响,对地基承载力要求低,适用于软土等低地基承载力地区。

参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肋板29,肋板29设于压板28并抵靠第二侧板24。肋板29的设置可以作为电缆沟结构20的侧向支撑,以增加电缆沟结构20的侧向刚度,因此该电缆沟结构20无需回填覆土形成放坡,需要的回填覆土量少,占地面积小,降低征地难度且造价低。在该实施例中,肋板29的横截面为长方形。

参见图4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侧板24远离底板22的一端设有连接板210,连接板210包括沿第二侧板24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连接板2101,第一连接板2101、盖板27与路堤b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

由于在第一连接板2101、盖板27与路堤b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在第一容纳空间可以回填部分覆土c,覆土c的高度低于第一连接板2101的高度,第一连接板2101可以作为挡土结构以阻挡滚落的覆土c,同时还可以在覆土c上铺设绿化带e,美观经济且无需另行施做边坡支护结构d,相较于现有技术,避免了边坡支护结构d所使用的费用问题,施工时间短且较美观。且当需要对电缆沟结构20进行检修时,仅仅需要开挖盖板27上部的覆土c,检修后仅仅需要回填盖板27上部覆土及绿化带e,检修工作便捷,开挖工作量小。

参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板210还包括第二连接板2102及第三连接板2103,第二连接板2102弯折设于第二侧板24,第三连接板2103弯折设于第二连接板2102,第一连接板2101、第二连接板2102与第三连接板2103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

第一连接板2101、第二连接板2102与第三连接板2103之间所形成的第二容纳空间,可以作为排水沟使用。具体地,第二连接板2102垂直于第二侧板24设置,第三连接板2103垂直于第二连接板2102设置,第三连接板2103与第一连接板2101平行,第三连接板2103的高度高于第一连接板2101的高度。上述第二容纳空间不仅可以作为排水沟,且第三连接板2103的高度高于第一连接板2101的高度,第三连接板2103可以阻挡电缆沟结构20顶面滚落的覆土c及坡面下泄的雨水。

具体地,上述底板22、压板28、第一侧板23、第二侧板24、第一连接板2101、第二连接板2102及第三连接板2103可一体成型设计。

进一步,参见图4,在本实施例中,为了达到消震的目的,可以在电缆沟结构20与路堤b1之间设置隔震层211,即在第一侧板23与路堤b1之间设置隔震层211以消除路基b震动对电缆沟结构20的影响,即消除路基b震动对电缆a的影响。

参见图6,另一实施例中所提供的电缆沟结构20,与上一实施例的主要区别是,连接板210只包括第二连接板2102及第三连接板2103,而省去了第一连接板2101,第三连接板2103、第二连接板2102、盖板27与路堤b1之间形成了第三容纳空间,在第三容纳空间中可以回填覆土c,在回填的覆土c上敷设绿化带e,且在绿化带e与第三连接板2103之间间距一定距离,以使在第三连接板2103与绿化带e之间形成一个简易的排水沟,且第三连接板2103的高度可以根据覆土c的厚度做调整。

参见图7,在又一实施例中,连接板210只包括第一连接板2101,而省去了第二连接板2102与第三连接板2103,以使第一连接板2101阻挡滚落的覆土c,第一连接板2101的高度可以根据覆土c的厚度做调整。且在本实施例中,肋板29的横截面为三角形。

参见图8,在又一实施例中,肋板29的横截面为梯形,其他结构均与上述实施例无差异。

参见图9,在又一实施例中,可以在电缆沟结构20与路基b之间取消防震垫层211。

参见图10,在又一实施例中,可以设置多个支架26远离第一立柱251的一端平齐,设置多个支架26远离第二立柱252的一端平齐,以使连接于第一立柱251的支架26上长下短,以使容纳更多的电缆a。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缆敷设结构,包括电缆沟结构20,还包括路基b,路基b包括相对地面倾斜设置的路堤b1,电缆沟结构20的第一侧板23与路堤b1相贴合。

具体地,还包括覆土c,覆土c覆设于电缆沟结构20的盖板27、电缆沟结构20的第一侧板23及路堤b1上。

参见图4及图5,在本实施例中,覆土c靠近路堤b1的一端覆设于路堤b1上,覆土c的另一端贴合于第一连接板2101,且其高度低于第一连接板2101。

参见图6,另一实施例中,覆土c靠近路堤b1的一端覆设于路堤b1上,覆土c的另一端覆盖于第二连接板2102且与第三连接板2103之间具有间距以形成简简易的排水沟。

本发明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缆敷设方法,包括步骤:

在靠近路基b的路堤b1旁浇筑垫层21;

在垫层21上浇筑底板22;

在底板22的两端分别浇筑第一侧板23与第二侧板24,第一侧板23与底板22倾斜且与路堤b1相贴合;

在第一侧板23与第二侧板24的内侧壁分别安装敷设装置;

将电缆a敷设于敷设装置;

将盖板27盖设于第一侧板23与第二侧板24以封闭电缆沟结构。

具体地,在所述将盖板27盖设于第一侧板23与第二侧板24以封闭电缆沟结构的步骤后还包括步骤:

在盖板27、第一侧板23及路堤b1上覆设覆土c。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