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感生电场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1426阅读:6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感生电场发电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电机技术领域,进一步是磁极与线圈皆为定子的发电机。



背景技术:

现有发电机通常采用电枢线圈与磁极相对运动,切割磁力线产生电流。具有发电量大,制造技术成熟等优点。缺点是,转子结构复杂,且质量大,体积大。在工作时,产生的机械阻力大、涡流大、升温高。铁芯开槽,漏磁大。由于输出电流或励磁电流要通过电刷,会产生很大的火花消耗,并极容易造成事故。

本实用新型以“感生电场”理论为基础,在本人已实用新型的“一种控磁发电机”(已授权)结构上改进的机械发电装置。采用了磁极与电枢线圈同为定子的结构形式;转子由原双导磁体(控磁片)改成单导磁体,转子上仍然无线圈、无磁铁,只是用来导通磁路,使通过定子线圈的磁通量大小、方向随之改变,产生感生电动势。改进后的发电装置效果更加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磁极、电枢线圈(含铁芯) 固定,线圈集中环绕在定子铁芯上,特别是转子结构简单、无线圈、无电刷,无磁铁,产生械阻力较小、升温小的一种感生电场发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感生电场发电机,包括有壳体,壳体内固定设置有磁铁、线圈,线圈集中环绕在铁芯上,线圈两极与壳体外部接线柱相连;磁极、线圈同为定子,定子固定在壳体内;转子置于封闭环内,固定在主轴上,可随主轴在环状体内转动;主轴通过轴承固定于壳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磁铁与铁芯构成封闭环,磁铁与铁芯均是该封闭环的一部分,磁铁与铁芯均至少有两块,且磁铁与铁芯相间排列;所述线圈至少为2组;磁铁的磁极相对于线圈的两侧;该封闭环上的铁芯向内有突出块,突出块为2N个,并根据对称原则按间隔排列;线圈集中环绕在两突出块之间;突出块的截面大小与转子外凸端截面大小相等或相近,突出块内侧为内凹的圆弧面,与转子上的外凸的圆弧面相配合;突出块的最大内径比转子的最大直径大0.2-2厘米。

进一步:

所述的磁极、线圈可以设置2组或4组或6组或8组;与之相对应,转子形状为“I”字形或“十”字形或“*”字形或“米”字形。

所述的定子中有四个铁芯,凸起端为八个,平均间隔45°角,组成一个环形状;所述的转子为“十”字形体,有四个凸起端,平均间隔90°,与定子铁芯中的凸起端相对,转子在定子铁芯凸起端所围成的环状内转动。

所述的转子及铁芯采用多层铁磁性材料叠加制成。

所述的感生电场发电机即单相机,如将三个单相机同轴相连,并且各单相机内转子相对交错120°角度,就形成了三相同步发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进一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所述的定子铁芯为“H”或“U”字形,铁芯两端凸起,线圈集中环绕在两凸起之间;定子铁芯凸起端的截面大小与转子凸起端截面大小相等或相近,并且定子凸起端与转子凸起端为圆弧面相配合。

所述的磁极、线圈可以设置2组或4组或6组或8组;与之相对应,转子形状为“I”字形或“十”字形或“*”字形或“米”字形。

所述的定子铁芯有两个,凸起端为四个,平均间隔90°角,组成一个环形状;所述的转子为“I”字形体,有两个凸起端,与定子中的凸起端相对应,转子在定子的凸起端围成的环状体内转动。

所述的转子及定子铁芯采用多层铁磁性材料叠加制成。

三个单体机同轴相连,并且各单机内“I”转子相对交错120°角度,就形成了三相同步发电机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根据“磁感线(磁通量)总是集中于磁阻最小的路径,自然形成闭合回路”的原理进行设计的。本实用新型中:磁极、线圈(含铁芯)固定,形成定子;同性磁极相对于线圈(含铁芯)的两侧,磁性相抗;转子位于定子铁芯凸起端之间。由于同性磁极相对于线圈铁芯的两侧,磁性相抗使磁通不能形成回路,只能在转子的引导下才能形成回路。工作时,转子每转动α角(如90°),能使通过定子铁芯的磁通方向改变一次,即使穿过线圈产生感生电动势。每转动2α角(如180°)产生一个正弦电动势,一周产生两个正弦电动势。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磁极、线圈(含铁芯)同为定子;转子结构简单、质量轻、体积小,在工作时,产生的机械阻力小、涡流小、升温低。因此,相对于现有发电机笨重的转子和开槽铁芯的发电机而言,本实用新型转子有明显的节能、高效及功能上的优点。由于线圈和磁极固定,电流可直接输出,不需用电刷,可确保发电机安全运行。尤其是:本实用新型中转子上只有一个导磁体;使转子结构进一步得到优化,体积、质量、机械阻力均显著减少。本实用新型中两组磁极(永磁铁)的磁通是同时穿过线圈的,充分利用了磁通效能,使发电机效率显著提高。本实用新型突破了磁极与线圈相对运动的方式,开辟了发电机新的技术领域。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并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1中:1为定子铁芯,2为电枢线圈,3为接线柱,4为磁极,5为转子,6为主轴,7为壳体。

图2中:1为定子铁芯,2为电枢线圈,3为接线柱,4为磁极,5为转子,6为主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感生发电机,包括壳体7,壳体7内固定设置有磁极4(永磁铁或电磁铁,一般采用永磁铁),铁芯1与电枢线圈2(简称:线圈)。所述线圈集中环绕在上定子铁芯1(有凸起端,称凸极)上,且线圈2接头直接通向壳体7外部与接线柱3相连接。所述的磁极4,分别位于定子铁芯1的两侧。重要的是同性磁极相对于定子铁芯1两侧,对于某个线圈2来说两端是双N极或双S极。

壳体内设置磁极4为两个,电枢线圈2(含铁芯)为两个,并且磁极4(永磁铁)与电枢线圈2(含铁芯)组成定子。

所述的定子中有两个定子铁芯1,凸起端为四个,平均间隔90°角。组成一个环形体。

所述的转子5为“I”字形几何体,有两端凸起。转子在定子的四个凸起端所形成的环状体之间转动。

所述的转子5的两个凸起端,只能与定子中的两个凸起端相对应,每转动90°角再与另外两个相对应。

工作时,主轴6的外端(壳体外)与外部动力连接,所述主轴6与转子5一起转动。如图1中,当转子5转动0-90°时,转子5的两个凸起端,离开原来定子的两个凸起端,再与另外两个相对应。这时,定子铁芯上的磁通路径要发生一次变化,即通过电枢线圈的磁通方向发生一次改变。这样不断地转动转子,使得通过两个线圈的磁通量大小和方向随时间不断地发生改变,线圈中产生持续的感生交变电动势。每转动180°线圈产生一个正弦电动势,360能产生两个电动势。(本例相当于现有技术两对磁极的状况)。电流可通过接线柱3向外输出。四个线圈在工作时,可串联也可并联,输出电压可以成倍调整。

实施例2:

一种感生电场发电机,包括有圆筒状的壳体7,壳体7内固定设置有磁极4,定子铁芯1与电枢线圈2。所述线圈集中环绕在上定子铁芯1上,且线圈2接头直接通向壳体7外部与接线柱3相连接。所述的磁极4,分别位于定子铁芯1的两侧。重要的是同性磁极相对于线圈(铁芯)两侧,对于某个线圈2来说是双N极或双S极。

壳体内设置磁极4(永磁铁)为四个,电枢线圈2(含铁芯)为四个,并且磁极4(永磁铁)与线圈2(含定子铁芯1),它们间隔连接组成环状定子。

所述的定子中有四个定子铁芯1,凸起端为八个,平均间隔45°角。组成一个环形体。

所述的转子5为“十”字形几何体,有四个凸起端,平均间隔90°。转子在定子的八个凸起端形成的环状体之间转动。

所述的转子5的四个凸起端,与定子中的四个凸起端相对应,每转动45°角再与另外四个相对应。

工作时,主轴6的外端(壳体外)与外部动力连接,所述主轴6与转子5一起转动。如图2中,当转子5转动0-45°时,转子5的四个凸起端,离开原来定子的四个凸起端,再与另外四个相对应。这时,定子铁芯上的磁通路径要发生一次变化,即通过电枢线圈的磁通方向发生一次改变。这样不断地转动转子,使得通过四个线圈的磁通量大小和方向随时间不断地发生改变,线圈中产生持续的感生交变电动势。每转动90°线圈产生一个正弦电动势,360能产生4个电动势。(本例相当于现有技术四对磁极的状况)。电流可通过接线柱3向外输出。四个线圈在工作时,可串联也可并联,输出电压可以成倍调整。

本实施例中,壳体内可以固定设置多组磁极和线圈(含铁芯),如2组、4组、6组、8组;与之相对应,转子形状为“I”字形或“十”字形、“*”字形、“米”字形等。

实施例3:

如图2所示,1为定子铁芯,2为电枢线圈,3为接线柱,4为磁极(永磁铁或电磁铁),5为转子,6为主轴。本实施例中,壳体未标出。

本结构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只是定子铁芯和永磁铁的形状有所变化。工作原理相同,不再重复叙述。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为单相发电机,如三个单相机同轴,三个转子相对交错120°,就组成了三相同步发电机的结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它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