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螺旋风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1427阅读:510来源:国知局
电机螺旋风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机冷基本考外界环境自然冷却,或是外力进风冷却。但在进风冷却时存在进气与电机内部结构接触面少,进风方向性差,一部分产热点气流流量少,导致虽然能够进气但是实际散热效率并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电机中形成旋流风的电机冷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一个定子,一个与定子同轴,且安装于定子外的转子,所述定子内表面上固定有螺旋轴向延伸的散热条,所述定子轴向一端设置有风扇,该风扇向定子围成的空腔内吹风。

通过螺旋轴向延伸的散热条,气流在定子内壁上形成旋流,增加与电机内部元件接触几率,增加换热效率。如果气流平行通过空腔,由于只有基本固定的一个薄层气流与定子接触,而热量在气流层内部的交换非常慢,因此制约了气流能够带走的热量,旋流能够使空气层内部有更高的几率进行混合,从而使热空气能够快速与冷空气接触,从而提高了气流能够带走的热量。

位于定子的两端分别有一个进风壳和一个出风壳,所述进风壳的进风口的进风方向与定子的轴线垂直。通过设置进风壳,且进风口与定子轴线垂直,更有利于形成旋流,旋流更容易使气流层内部实现快速热交换,使热交换效率更高。

所述进风壳的外径大于或等于转子的外径。如此能够同时向定子与转子之间的空气吹风。

所述进风壳中有一分风管,该分风管与定子同轴,且固定于定子的位于进风壳一侧的端部,且该分风管的外径与定子的外径相同,该分风管的空余端与进风壳之间不接触,所述风扇固定于进风口上。如此能够分别向两个空腔内吹风。

所述出风壳的出风口出风方向与定子的轴线垂直。如此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旋流,保证气流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是定子、转子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一种电机螺旋风冷却装置,包括一个定子2,一个与定子同轴,且安装于定子外的转子1,所述定子2内表面上固定有螺旋轴向延伸的散热条21,所述定子2轴向一端设置有风扇5,该风扇5向定子2围成的空腔内吹风。

位于定子2的两端分别有一个进风壳3和一个出风壳4,所述进风壳3的进风口31的进风方向与定子2的轴线垂直。

所述进风壳3的外径大于或等于转子的外径。

所述进风壳3中有一分风管6,该分风管6与定子2同轴,且固定于定子2的位于进风壳3一侧的端部,且该分风管6的外径与定子2的外径相同,该分风管6的空余端与进风壳3之间不接触,所述风扇5固定于进风口31上。

所述出风壳4的出风口41出风方向与定子2的轴线垂直。

通过螺旋轴向延伸的散热条,气流在定子内壁上形成旋流,增加与电机内部元件接触几率,增加换热效率。如果气流平行通过空腔,由于只有基本固定的一个薄层气流与定子接触,而热量在气流层内部的交换非常慢,因此制约了气流能够带走的热量,旋流能够使空气层内部有更高的几率进行混合,从而使热空气能 够快速与冷空气接触,从而提高了气流能够带走的热量。设置进风壳,且进风口与定子轴线垂直,更有利于形成旋流,旋流更容易使气流层内部实现快速热交换,使热交换效率更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