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驱动器双电源低压同步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60950阅读:774来源:国知局
伺服驱动器双电源低压同步检测电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伺服驱动器双电源低压同步检测电路。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有的伺服驱动器的电源为双电源设计,由主回路电源R、S、T及控制回路电源r、s构成。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掉电时序问题处理不好会导致伺服驱动器断电,断电之后,如果存在有持续性负载,会损坏伺服驱动器中的IGBT。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电路示意框图。图2为伺服驱动器主回路电源电路。图3为伺服驱动器控制回路电源电路。在图2中,主回路电源R、S、T由图1的右侧端口输入(在图中未画出)。电路的其余部分由于均为现有技术,不再详述。

如图1、图2、图3所示,在现有技术中,控制电源r、s断电后,变压器一次侧输入电压降低,从而导致变压器二次侧输出电压降低,即IGBT驱动电源电压降低。而IGBT驱动电源电压降低会导致光耦的输入侧驱动电压降低,则PWM驱动信号降低,驱动能力下降。但是在同一时间,由于MCU的工作电压+3.3V掉电比较慢,使得MCU持续发送PWM信号而使IGBT运转。当外部有持续性负载的情况下,会因为电流侦测的电源降低使得MCU侦测的电流信号不准导致输出电流突然变大。当这三者结合在一起会使IGBT发热损耗过大而导致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伺服驱动器双电源低压同步检测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伺服驱动器双电源低压同步检测电路,包括与控制电源的输出端相连的连接插口,连接插口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两端依次串联有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还包括整流二极管,连接插口的第一引脚连接整流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插口的第一引脚连接整流二极管的负极;还包括光耦和三极管;光耦的两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在第四电阻的两端;光耦的第一输出端接地,第二输出端连接三极管的基极,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MCU的信号输入端口,集电极连接+5V电源;且三极管的集电极和基极之间连接有第五电阻。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光耦的型号为HCPL-354;三极管的型号为SST3904。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的阻值相等。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连接插口的引脚两端串联有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此串联电路的两端还连接有滤波电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控制电源回路断电保护线路,使驱动器在断电后且有持续性负载的情况下避免了IGBT损坏。有效的保护了IGBT,使伺服驱动器能够正常运行,满足了伺服驱动器在各行各业的使用要求,有效的拓宽了伺服驱动器的应用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电路示意框图。

图2为伺服驱动器主回路电源电路。

图3为伺服驱动器控制回路电源电路。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连接插口CN4,连接插口CN4的第一引脚和第二引脚两端依次串联有第一电阻R154、第二电阻R155、第三电阻R156、第四电阻R157。还包括整流二极管D33,连接插口CN4的第一引脚连接整流二极管D33的正极,连接插口CN4的第一引脚连接整流二极管D33的负极。

还包括光耦PC12和三极管Q9。在本实施例中,光耦PC12的型号为HCPL-354。三极管的型号为SST3904。

光耦PC12的两个输入端口分别连接在第四电阻R157的两端。光耦PC12的第一输出端接地,第二输出端连接三极管Q9的基极,三极管Q9的发射极连接MCU的信号输入端口,集电极连接+5V电源;且三极管Q9的集电极和基极之间连接有第五电阻R158。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阻R154、第二电阻R155、第三电阻R156的阻值相等,均为100KΩ,第四电阻R157的阻值为10KΩ。对于第一电阻R154、第二电阻R155、第三电阻R156、第四电阻R157的串联回路,此串联电路的两端还分别连接有两个滤波电容C105、C106。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连接插口CN4连接在图3中的连接插口CN3处,即在图3所示的电路中,在变压器的二次侧引出两个引脚连接图4所示的电路。

在本实施例中,当控制回路电源正常上电时,即图3中的r、s通电时,光耦PC12的两个输入引脚两端的电压约为:

<mrow> <mn>220</mn> <mo>*</mo> <msqrt> <mn>2</mn> </msqrt> <mo>*</mo> <mfrac> <mrow> <mn>10</mn> <mi>K</mi> </mrow> <mrow> <mn>100</mn> <mi>K</mi> <mo>+</mo> <mn>100</mn> <mi>K</mi> <mo>+</mo> <mn>100</mn> <mi>K</mi> <mo>+</mo> <mn>10</mn> <mi>K</mi> </mrow> </mfrac> <mo>=</mo> <mn>10</mn> <mi>V</mi> <mo>;</mo> </mrow>

此时,光耦PC12导通,三极管Q9不导通,故三极管Q9的发射极处的信号为0V。

当控制电源断电后,即图3中的r、s断电后,光耦PC12不导通,三极管Q9导通。则三极管Q9的发射极处有5V信号传送给MCU。当MCU接收到断电保护信号30ms后立即关断PWM输出,避免驱动器损坏。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构思的前提下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其他改进和变化,均应认为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