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弃线保杆的夹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52988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种弃线保杆的夹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网线路的弃线保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弃线保杆的夹线装置。



背景技术:

配网线路是把电力从降压变电站输送到配电变压器或从配电变电站输送到用电单位,是贯通两者之间的桥梁,维持国民生产生活的必经之路。传统的配网线架空线(简称电线)安装方法均是将电线直接横跨在瓷横担或绝缘子上,并用柔性的钢丝绳通过多圈的缠绕、捆扎和捆绑,将其固定在瓷横担上,该方法可行性较高,但是捆绑方式较为复杂,需要经受较为严格的培训,而且比较耗费时间。

弃线保杆的概念是在针对配网线路中以电杆保护为目的而提出的,其主要原理是通过在超载荷情况下,通过机械装置薄弱环节的发生主动破坏,让电线与电杆发生分离,释放电线对电杆的拉力,实现对电杆的保护。

广东电网电科院研发的两向荷载防护一体化装置中,有提到对电线夹紧的设计方法,但未能适应多种电线的需求。实际电路中,一般根据线路不同的需求会有多种线径的电线,分别从9.6mm到26.8mm不等,而现有的弃线保杆夹线装置中,一般一种夹线装置仅仅能对应一种线径的电线进行夹紧,因此,针对不同的线径的电线,需要制作不同的夹线装置,不便于批量生产,且生产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如何解决弃线保杆夹线装置生产成本高的问题,已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弃线保杆的夹线装置,以降低弃线保杆夹线装置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弃线保杆的夹线装置,包括能够与弃线保杆装置连接的上夹头组件和用于扣紧电线的下夹头组件,所述上夹头组件包括上夹头座和能够嵌入并固定至所述上夹头座的上夹紧垫块,所述下夹头组件包括下夹头座和能够嵌入并固定至所述下夹头座的下夹紧垫块;

所述上夹头座的一端与所述下夹头座的一端枢轴连接,所述上夹头座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夹头座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夹紧垫块和所述下夹紧垫块分别设置有用于夹紧所述电线的弧形凹槽。

优选地,所述弧形凹槽的直径对应所述电线的线径,且所述弧形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电线的半径。

优选地,所述上夹头座与所述上夹紧垫块通过上夹头螺栓固定;所述下夹头座与所述下夹紧垫块通过下夹头螺栓固定。

优选地,所述上夹紧垫块的外形和所述下夹紧垫块的外形均呈等腰梯形。

优选地,所述上夹头座与所述上夹紧垫块之间和所述下夹头座与所述下夹紧垫块之间均为过渡配合。

优选地,所述上夹头座上和所述下夹头座上分别设置有耳型通孔,所述耳型通孔通过连接轴连接,且所述连接轴的两端能够通过卡环进行卡紧。

优选地,所述上夹头座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下夹头座上对应所述固定孔的位置设置有U型开口,所述固定孔与所述U型开口通过锁紧螺栓和锁紧螺母实现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锁紧螺栓为六角螺栓,所述锁紧螺母为蝶形螺母。

优选地,所述上夹头座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固定孔设置在所述凹槽上,且所述凹槽的宽度为所述六角螺栓对应的扳手开口的宽度。

优选地,还包括压紧螺钉,所述下夹头座上设置有通孔,所述下夹紧垫块上对应所述通孔的位置设置有螺纹通孔,所述压紧螺钉能够穿过所述通孔,并旋入所述螺纹通孔与所述电线相抵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弃线保杆的夹线装置,包括能够与弃线保杆装置连接的上夹头组件和用于扣紧电线的下夹头组件,所述上夹头组件包括上夹头座和能够嵌入并固定至所述上夹头座的上夹紧垫块,所述下夹头组件包括下夹头座和能够嵌入并固定至所述下夹头座的下夹紧垫块;所述上夹头座的一端与所述下夹头座的一端枢轴连接,所述上夹头座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夹头座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所述上夹紧垫块和所述下夹紧垫块分别设置有用于夹紧所述电线的弧形凹槽。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上述弃线保杆的夹线装置中,上夹紧垫块与下夹紧垫块设置弧形凹槽对于电线进行夹紧,针对不同的电线的线径,更换对应的上夹紧垫块和下夹紧垫块即可,无需根据不同的电线线径重新制作整个弃线保杆的夹线装置,更加便于弃线保杆的夹线装置的批量化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弃线保杆的夹线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弃线保杆的夹线装置的俯视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弃线保杆的夹线装置的打开结构的示意图(未示出电线);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弃线保杆的夹线装置的适应不同线径的示意图。

上图1-4中:

电线1、上夹头座2、上夹头螺栓3、上夹紧垫块4、锁紧螺栓5、锁紧螺母6、下夹头座7、下夹紧垫块8、压紧螺钉9、下夹头螺栓10、卡环11、连接轴12、固定端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弃线保杆的夹线装置,以降低弃线保杆夹线装置生产成本。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弃线保杆的夹线装置,包括能够与弃线保杆装置连接的上夹头组件和用于扣紧电线1的下夹头组件,上夹头组件包括上夹头座2和能够嵌入并固定至上夹头座2的上夹紧垫块4,下夹头组件包括下夹头座7和能够嵌入并固定至下夹头座7的下夹紧垫块8;上夹头座2的一端与下夹头座7的一端枢轴连接,上夹头座2的另一端与下夹头座7的另一端可拆卸连接;上夹紧垫块4和下夹紧垫块8分别设置有用于夹紧电线的弧形凹槽。

相比于背景技术中所介绍的内容,上述弃线保杆的夹线装置中,上夹紧垫块与下夹紧垫块设置弧形凹槽对于电线进行夹紧,针对不同的电线的线径,更换对应的上夹紧垫块和下夹紧垫块即可,无需根据不同的电线线径重新制作整个弃线保杆的夹线装置,更加便于弃线保杆的夹线装置的批量化生产,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上述弧形凹槽的直径对应电线1的线径,且弧形凹槽的深度小于电线1的半径。即上夹紧垫块上设置的弧形凹槽对应的圆的中心轴与上夹紧垫块的底面所在平面有所偏离,下夹紧垫块上设置的弧形凹槽对应的圆的中心轴与下夹紧垫块的底面所在平面有所偏离,以确保上夹紧垫块与下夹紧垫块与电线的接触更夹紧密可靠。

进一步地,上述上夹头座2与上夹紧垫块4通过上夹头螺栓3固定;下夹头座7与下夹紧垫块8通过下夹头螺栓10固定。需要说明的是,螺栓固定的方式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举例而已,还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其他固定方式,比如卡接等等。

进一步地,上述上夹紧垫块4的外形和下夹紧垫块8的外形均呈等腰梯形。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等腰梯形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优选地举例而已,还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其他形状,比如V型等等。

进一步地,上夹头座2与上夹紧垫块4之间和下夹头座7与下夹紧垫块8之间均为过渡配合。当然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间隙配合,只不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采用上述过渡配合而已。通过过渡配合,利用控制公差来实现上夹紧垫块嵌入上夹头座和下夹紧垫块嵌入下夹头座。

进一步地,上述上夹头座2上和下夹头座7上分别设置有耳型通孔,耳型通孔通过连接轴12连接,且连接轴12的两端能够通过卡环11进行卡紧。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枢轴连接的结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地一种举例而已,还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其他枢轴连接形式,比如上夹头座的两端设置有耳型通孔,下夹头座两端对应耳型通孔设置有盲孔,上述耳型通孔和盲孔通过螺钉连接,等等。

进一步地,上述上夹头座2上设置有固定孔,下夹头座7上对应固定孔的位置设置有U型开口,固定孔与U型开口通过锁紧螺栓5和锁紧螺母6实现可拆卸连接。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固定孔与U型开口通过螺栓连接的结构,仅仅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可拆卸连接的一种优选的举例而已,还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其他可拆卸形式,比如卡接等等。

进一步地,上述锁紧螺栓为六角螺栓,锁紧螺母6为蝶形螺母。当然可以理解的是,上述锁紧螺栓还可以是其他型号的螺栓,锁紧螺母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螺母。只不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采用上述六角螺栓和蝶形螺母而已。通过蝶形螺母,使得操作者可以手动拧紧,操作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上夹头座2上设置有凹槽,上述固定孔设置在该凹槽上,且该凹槽的宽度为上述六角螺栓对应的扳手开口的宽度。通过上述结构,使得凹槽可以卡住六角螺栓的螺栓头,方便蝶形螺母直接上旋而不需要额外运用扳手,操作者装卸更加简单方便。

进一步地,还包括压紧螺钉9,下夹头座7上设置有通孔,下夹紧垫块8上对应通孔的位置设置有螺纹通孔,压紧螺钉9能够穿过通孔,并旋入螺纹通孔与电线相抵接。通过压紧螺钉对电线提供上下夹紧垫块给予电线夹紧力后的夹紧补充,使得电线夹紧得到双重保险。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压紧螺钉的数量一般为2个,当然还可以是1个或多个。

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弃线保杆的夹线装置,下面结合具体使用过程进行说明:

工作时,首先确定好电线1的型号,选择相应型号的上夹紧垫块4和下夹紧垫块8,分别将上夹紧垫块4和下夹紧垫块8装配到上夹头座2和下夹头座7上,接下来打开线夹装置,使得上夹头座2和下夹头座7之间呈现一定开口的角度,将所需的电线1搭接在下夹紧垫块8的弧形凹槽内,这时按住外六角螺栓5的螺栓头,使其限制在上夹头座2的凹槽内,并开始自下往上旋合蝶型螺母6,使得线夹装置逐渐闭拢,注意调整电线1的位置,使其始终处在下夹紧垫块8的弧形凹槽内,直至锁紧蝶型螺母6,完成电线1的预紧过程;接着自下往上旋转压紧螺钉9,并合理运用扳手,确保将电线1锁紧,注意压紧螺钉9一般有两个,需确保两个螺钉均已处于锁紧状态,至此完成夹线工作。

如图4所示,根据不同线路需要使用不同线径的电线1,使用时,根据标准的电线线径选择相应标准的上夹紧垫块4和下夹紧垫块8,由于电线1线径是标准的,所以上夹紧垫块4和下夹紧垫块8也是对应标准的。附图4中的a、b和c是假定的三种型号的电线,且有da>db>dc,则每组的上夹紧垫块4和下夹紧垫块8会有相应da、db和dc的弧形凹槽,除此之外,三组上夹紧垫块4和下夹紧垫块8的外形的等腰梯形尺寸不变,对应的固定位置也不变,因此上夹头座2和下夹头座7也是不变的,只需要根据电线1线径来选择相应的夹紧垫块即可将夹紧垫块装配到夹线装置中,实现了多种线径可适用性。另外,压紧螺钉9亦是不变的,只是不同线径的电线1需要锁紧的旋合长度不同而已。

其他型号电线的夹紧工作过程同上,具体工作时,只需要根据确定好的电线1的型号选择合适的上夹紧垫块4和下夹紧垫块8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弃线保杆的夹线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上述要素的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