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频开关电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8134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频开关电源。



背景技术:

电源是各种电子设备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其性能优劣直接关系到电子设备的技术指标及能否安全可靠地工作。由于高频开关电源内部关键元器件工作在高频开关状态,功耗小,转化率高,且体积和重量只有线性电源的20%~30%,故目前它已成为稳压电源的主流产品,在工业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授权公告号CN 205051563 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高频开关电源功率单元箱,包括带有箱门的箱体,在所述箱体内与箱体内壁上设有多个竖直布置的器件安装部,各器件安装部间隔布置,在所述箱体的顶部还设有风机,该实用新型使用风机将附着在器件上的尘埃吹离,并通过并排布置的槽孔将尘埃吹离单元箱内部,保证各器件的冷却及清理效果。但是该实用新型仅靠顶部的风机进行散热,并不能使各器件保持在合理的环境温度下,无法保证开关电源的长时间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频开关电源,能够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保证开关电源内部器件不受外部杂质腐蚀侵害的同时,加强开关电源的散热能力,更好的保证开关电源的长时间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频开关电源,包括空心壳体,还包括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空心壳体内部的相互平行的第一散热板、第二散热板、第三散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上设有瞬变滤波模块的第一功率器件组,所述第二散热板上与所述第一散热板的相对面上设有整流滤波模块的第二功率器件组,所述第二散热板与所述第三散热板的相对面上设有变压器模块的第三功率器件组,所述第三散热板上设有低压滤波模块的第四功率器件组,所述空心壳体内后板上设有电连接各功率器件组的集成电路板。

作为优选,所述空心壳体一侧板上设有第一传热板,所述第一散热板设于所述第一传热板上;所述空心壳体内底面上设有第二传热板,所述第二散热板设于所述第二传热板上;所述空心壳体另一侧板上设有第三传热板,所述第三散热板设于所述第三传热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空心壳体顶板上设有第一风扇与第二风扇,所述第一风扇位于形成于第一散热板与第二散热板之间的一次侧区域的正上方;所述第二风扇位于形成于第二散热板与第三散热板之间的二次侧区域的正上方。

作为优选,所述空心壳体底面上开有多个平行的散热底槽。

作为优选,所述空心壳体底板上沿所述散热底槽边缘设有多个吸热条。

作为优选,第一散热板与第一功率器件组之间、第二散热板与第二功率器件组之间、第二散热板与第三功率器件组之间、第三散热板与第四功率器件组之间均设有夹心绝缘垫片,所述绝缘垫片中夹设有一层铜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散热板、第二散热板与第三散热板上均设有多个垂直于散热板外表面的辅助散热条。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散热板上还设有多片竖向设置的辅助散热薄片。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散热板、第三散热板与各自散热板上的辅助散热条一体成型,所述第二散热板与该散热板上的辅助散热条和辅助散热薄片一体成型。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种高频开关电源,作为主要发热源的各模块上的功率器件安装在具有高效散热能力的散热板上,散热板吸收的功率器件产生的热量一部分直接由风扇风从器件表面带走,一部分通过散热板上设置的辅助散热条与辅助散热薄片快速散播到周围空间,由顶部的风扇风将热能送至空心壳体底部并通过多个散热底槽排出,另一部分通过空心壳体与散热板之间的传热板排出,散热底槽边缘设置的多个吸热条能快速吸收送至底部的热能,避免发热量偏大时未能及时散出的热能回流损害器件的现象;空心壳体仅在底部开有散热底槽,风扇风形成的风力能阻止外部异物的侵入,防止内部器件被损坏、腐蚀;散热板和功率器件组之间设有夹心绝缘垫片,其中的铜箔作为静电屏蔽层,大大减小功率器件组和散热板之间的电场耦合,提高开关电源抗电磁骚扰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优选的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一种高频开关电源,包括空心壳体1,还包括沿竖直方向设于所述空心壳体1内部的相互平行的第一散热板2、第二散热板3、第三散热板4,所述第一散热板2上设有瞬变滤波模块的第一功率器件组A,所述第二散热板3与所述第一散热板2的相对面上设有整流滤波模块的第二功率器件组B,所述第二散热板3与所述第三散热板4的相对面上设有变压器模块的第三功率器件组C,所述第三散热板4上设有低压滤波模块的第四功率器件组D,所述空心壳体1后内侧面上设有电连接各功率器件组的集成电路板5,所述集成电路板5上设有非功率器件的其他电子元件组E。各模块上的功率器件为开关电源的主要发热源,将其按组直接设于多块相互平行的竖直放置的散热板上,散热板之间具有一定间距,第一散热板2与第二散热板3之间形成一次侧区域P,第二散热板3与第三散热板4之间形成二次侧区域S,所述空心壳体1内顶面上设有第一风扇61与第二风扇62,所述第一风扇61位于形成于第一散热板2与第二散热板3之间的一次侧区域P的正上方;所述第二风扇62位于形成于第二散热板3与第三散热板4之间的二次侧区域S的正上方,第一功率器件组A与第二功率器件组B沿水平方向伸展至一次侧区域P中,第三功率器件组C与第四功率器件组D沿水平方向伸展至二次侧区域S中,组与组之间的功率器件与同一组的功率器件相互之间都有一定的间距并且沿竖直方向依次错位不重叠,使从上方的风扇风直接接触每件功率器件,从而保证每件功率器件上的热量或者表面杂质都能被风带走。

进一步的,所述空心壳体1一侧板上设有第一传热板11,所述第一散热板2设于所述第一传热板11上;所述空心壳体1内底面上设有第二传热板12,所述第二散热板3设于所述第二传热板12上;所述空心壳体1另一侧板上设有第三传热板13,所述第三散热板4设于所述第三传热板13上,各传热板的材料为铜;所述第一散热板2、第二散热板3与第三散热板4上均设有多个垂直于散热板外表面的辅助散热条7。功率器件产生的热量一部分直接由风扇风从器件表面带走,一部分通过散热板上的辅助散热条7将热量扩散至周围空间,再由风扇风带走,剩余部分通过散热板与壳体之间的传热板传递至壳体带走;第二散热板3上由于设置了第二功率器件组B和第三功率器件组C这两组功率器件组,其周围产生的热量更大,因此在所述第二散热板3上还设有多片竖向设置的辅助散热薄片9,相邻辅助散热薄片9之间的间隙平行于风扇风的风向,进一步增加第二散热板3区域的散热速度与效率。

再进一步的,所述空心壳体1底面上开有多个平行的散热底槽14,所述空心壳体1内底面上沿所述散热底槽14边缘设有多个吸热条15,散热底槽14槽长与空心壳体1宽度相适应,均匀地并排设于壳体底面上,由风扇风携带而下的热量大部分可直接经过散热底槽14排出;小部分未能抵达散热底槽区域内的热能被沿散热底槽14边缘设置的吸热条15快速吸收,该部分热能大部分直接通过空心壳体1排出,小部分散布至散热底槽14被风扇风带出,通过防止热能回流而降低热传导效率,损害器件。

集成电路板5与其上的非功率器件的其他电子元件组E发量热相较功率器件较低,直接通过空心壳体1的传热即可满足散热要求。

第一散热板2与第一功率器件组A之间、第二散热板3与第二功率器件组B之间、第二散热板3与第三功率器件组C之间、第三散热板4与第四功率器件组D之间均设有夹心绝缘垫片8,所述绝缘垫片8中夹设有一层铜箔。铜箔作为静电屏蔽层,大大减小功率器件组和散热板之间的电场耦合,提高开关电源抗电磁骚扰的能力。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