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移动跟踪式太阳能发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63951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可移动跟踪式太阳能发电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移动跟踪式太阳能发电站。



背景技术:

在当今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发展绿色能源,注重环境保护的新形势下,光伏发电方兴未艾,但由于场地及环境等方面的限制,太阳能发电的应用受到不少局限,难于适应不同场地及用户的需要,影响了太阳能发电技术在更广泛领域里的应用和推广。为了提高太阳能发电站的发电效率,一些发电站采用了一种跟踪装置,但是据了解这些跟踪装置结构比较复杂,适合一些较大型的发电站。目前还没有一种适合特殊环境、便携的太阳能发电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可移动跟踪式太阳能发电站,以克服应用环境的不利条件,具有构件紧凑、移动灵活,适应性强、性能可靠,发电效率高的优点。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光伏板、支座托盘、手动仰角调节装置、电动偏转跟踪系统及支座,手动仰角调节装置由丝杠、螺母、手轮组成,丝杠一端铰接在光伏板后面的托架上,另一端与连接手轮的螺母配合,同时经螺母外面的固定套筒铰接在支座托盘一侧边部,螺母可在固定套筒内转动,与手轮对应的支座托盘另一侧边部铰接在光伏板后面的托架上;电动偏转跟踪系统由控制系统、主轴、轴套、驱动电机组成,整体安装在支座内,驱动电机采用低转速、低电压直流电机,主轴上端经键连接在支座托盘上,并可带动支座托盘转动。

光伏板后面的托架经一个连接板铰接的支座托盘上,且连接板可调节。

与固定套筒铰接的铰链经一个连接架固定在支座托盘上。

控制系统同行技术人员均可自行设计,在此不做详述。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结构简单,制造安装方便,工作地点可以根据需要移动;简单的结构可很方便的调整方向角和赤纬角,可提高发电效率25%以上,且可靠性高,不受外界环境干扰;制造成本较低,有较大的推广应用空间。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电动偏转跟踪系统示意图;附图3为手轮、丝杠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附图1、2所示,它包括光伏板1、托架3、支座托盘5、手动仰角调节装置、电动偏转跟踪系统、支座14,手动仰角调节装置由丝杠7、螺母9、手轮10组成,丝杠7一端经铰链6铰接在光伏板1后面的托架2上,另一端与连接手轮10的螺母9配合,螺母9经键27连接在手轮10上,螺母9安装在一个固定套筒8内,固定套筒8经其下面的连接卡铰接在支座托盘5边部连接架12的铰链11上,螺母9可以在固定套筒8内由手轮10带动旋转;与手轮10对应的支座托盘5另一侧边部连接一个连接板4,光伏板1的托架2经铰链3铰接在连接板4上,连接板4上设有长螺栓孔,松动螺栓移动连接板可进行光伏板1安装调节;电动偏转跟踪系统由控制系统、主轴17、轴套24、驱动电机26组成,整体安装在支座14内,主轴17经支盘19、轴套20、轴承18、23、25及定位套24安装在支座14内,并由固定螺栓22固定,上端经键16连接在支座托盘5上,下端连接驱动电机26,驱动电机26采用低转速、低电压直流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是:将该装置支座14底部的底座15固定在向日无遮挡场地,首先根据季节手工转动手轮10调整赤纬角(向日仰角,半年内变化范围23.5度);然后接通电源,偏转跟踪系统即开始工作,驱动电机26带动支座14顶部光伏板1随主轴17自东南至西北沿时角方向转动,间歇时间为30分钟一次,每次运转2-3秒,基本与太阳运行轨迹一致,保持阳光对光伏板的最佳入射角,以提高光伏发电效率。

控制系统的微电脑控制器将每天光照时间自8:00至18:00时间段分割为20个节点,按此发出脉冲信号至时间控制器;时间控制器通过中间继电器驱动电机运转,带动偏转跟踪系统动作,使光伏板1的托架2绕主轴17沿时角方向转动;至终点(18:00)完成一个周期后,自动返回起始位置。当季节变化需调整赤纬角时,只需人工转动手轮10带动仰角调节装置动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